..续本文上一页再研究,被李老师骂了一顿:“不能成就!”以后想想,很有道理。没有录音机,我是百分之百的精神贯注在那里听;有录音机,顶多只用上十分之三的心在听。老师说不能成就,真有道理。所以,录音是帮助远道不能来听的人,或者是一般同修想多听几遍的。学讲经的人,若依靠它是靠不住的。学讲经的人若从录音带里学,是不可能有成就的。
真正学讲经,就要把录音带丢掉,自己全部精神贯注用心听经。老师所讲的每一段,自己皆能真正体会到、真正明了,然后用自己的言语说出来。那时长说、短说、深说、浅说,没有不自在的。若是从录音带学习,中间要是忘掉一句,接不上来,不晓得怎么讲了。这怎么能成就?所以全部精神来听时,真正把它变成自己的,那才有受用。录音带录下来,还是别人的。别人的不能变成自己的,怎么变也变不像。这一代年轻人不如上一代,是受了科技之害。科技好处是有,副作用也很大,所以要把它认识清楚。
4、纯诸菩萨以为胜友,外无魔邪,内无烦恼。
前面讲你二六时中所接触的都是正法,所以增长正念。第四、你接触的人事环境都是菩萨,心地清净,慈悲平等,不会引诱你去做坏事,不会叫你起心动念。
“外无魔邪”,邪魔没有了。“内无烦恼”,就是前面讲的菩提心增长,正念增长。内无烦恼,外无恶友。
我们这个世界福报薄,恶友多,善友少。同参道友,几个人天天见面,有没有劝你好好的念佛、念经;还是讲这个地方好玩,那个地方好去,我们一道去玩玩。把你的正念破坏了,你还认为他是好朋友,其实是恶友。天天劝你念经,劝你修善,对这些朋友反而敬而远之,道业如何能成就。
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恶友。这个世间甚至于道场里,同住的大众,都不是善友,原因在不修“六和敬”。六和敬第一是“见和同解”。若每个人的看法、想法都不一样,各人都有意见,当然在生活中就会起磨擦。这是现前许多道场都不能避免,只是磨擦程度上有差别。那里去找一个清净道场?有些人很想发心出家,到寺院里住了几天,见到住众勾心斗角,不能住了。我也常常遇到人来跟我说这些。我说,你要想找一个清净道场,恐怕一百年都找不到,你这一生出家的机会就没有了。到那里去找?找不到!只要两个人住在一起,都会打架,因为见解不同。
昨天你们在这里念佛,来了一位法师,他也是跟李老师学的,比我还早,资格比我还老。说话也快,性子也急,尽是废话,说了一大堆。我就直截了当告诉他,你的心怎么这么乱?为什么不念佛!年岁这么大了,所以我劝他,什么事不要管,老实念佛,一心一意求生西方还来得及;继续这样下去,就没指望。
我们学佛,无论在家出家,要修清净心。清净心就在许多不清净的环境里修。如果你会修行,那个地方不是道场,处处都是道场。你要找个好道场,很容易找。说实话,你要找个清净道场,自己心不清净,到那里去找,找不到清净的。别人不清净,我清净,我就能跟他相处,他也可以跟我相处。他计较,我不计较。他争执,我不争执。他天天骂我,我天天念阿弥陀佛。彼此相安无事,问题不就解决了吗!他骂我,我生气,那就错了,烦恼就起来了。他骂别人,我为什么不生气?因为我没有接受过来。由此可知,处世待人,应知用阿弥陀佛回敬一切大众。
《四十二章经》里有一个比喻,人家骂你,好比送礼物给你,你生气,就是你接受了。他骂你,你不接受,礼就退回去了。所以,他骂了一大堆,退回去了。我们再用阿弥陀佛回敬他。你看,这样对人多厚道!修行就在这些地方修,功夫就在这些境界上锻炼、成就。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。果然能心地清净、平等慈悲,我们住在此地,跟住在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两样。外无魔邪,魔邪到我们面前都变成阿弥陀佛了。
5、寿命永劫,与佛齐等。
寿命长,福报大,也是西方极乐世界大众不退转的原因。
这五种殊胜因缘,能令一切往生者皆得三不退。如果我们明白这些道理,现在也能运用,就可以保证这一生决定往生不退成佛。我们确实有把握能得到的。
(八)此凡夫易生之同居净土,行人不须断惑消业,只要信愿持名。
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。五浊业障的凡夫,很容易得生西方凡圣同居土。“行人不须断惑消业,只要信愿持名”,这就容易了。我们生生世世修行,修不成功就是因为要断惑。见惑不断,就没有办法证得位不退。思惑不断,就没有办法证得行不退。无明不断,就没有办法证得念不退。西方极乐世界不要断惑,带业往生,只要具足信、愿、持名。
诸位要晓得,只要信、愿、持名,惑不断,自然没有了;业不消,自然也没有了。这是一般人不知道的,就是不必要刻意去断惑,去消业。只要老实念佛,信、愿、持名,业惑不要去理它,自然就没有了。
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为什么会圆证三不退?说实话,《阿弥陀经》上讲“一心不乱”,讲得没错。自己念到心清净,阿弥陀佛来接引时,首先佛光注照;佛光一照,把你信、愿、行的功夫,立刻就提升了一倍。换句话说,我念到心清净,念到烦恼伏住。烦恼不能伏住,就不能往生,所以起码的功夫是烦恼伏住。烦恼就是妄想、杂念。我心里没有烦恼,没有杂念,只有一句佛号,只想佛,这就是“功夫成片”。这样的功夫,佛光一照,就把你向上提升一级,就是“一心不乱”了。所以,经上讲“一心不乱”,没有讲错,很有道理。虽然梵文原文没有一心不乱的字样,玄奘大师并没有说罗什大师这句译错了,就是弥陀来接引,确实把你的境界提升了。
下至十念,皆得往生。
这是讲五逆十恶,罪业那么深重的人,临终十念还能往生。我们没有造那么重的业,一定要有信心能往生。念佛的一些老同修,真的是往生了,所以这个道场有不可思议的功德。昨天我们这里的一位老同修,往生的时候,瑞相很好。临走的时候,同修问他:“有没有把握?”他连著说:“有把握,有把握。”这是往生的瑞相。苏东坡是一位很虔诚的佛教徒,临命终时,人家问他,有没有把握?他说:“这个时候用不著力。”临终的时候有把握,是决定往生。一个道场真正有几个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,这是真正的殊胜、庄严。不在乎道场大,不在乎里面布置得富丽堂皇;而是这个道场有多少人往生净土,多少人在这个道场得到一心,得到清净、平等。这是真实的成就。
尽心尽力协助这个道场,帮助年轻的出家众,希望他们成就。将来如果有一位、两位成就了,能弘法利生,真正往生净土,诸位就功不唐捐,真正有功德,出钱出力没有白出。如果这些人将来没有一个人成就的,乃至败坏佛门,那么出钱出力,帮助人造业,那就错了。所以,我们做事必须小心谨慎,道理就在此。出家众如果不认真努力修持,就是佛门常讲“施主一粒米,大如须弥山,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还”。这个帐有得算的,也有得还。希望大家认真的努力,不能辜负善心。
看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样殊胜庄严,我们一定要生信心,一定要发愿心,认真努力的修学。这一生决定要往生,决定要见阿弥陀佛,作佛的弟子。
永离诸苦,位登不退,一生补处,不可思议。
这四句是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果报。第一、“永远脱离生死轮回”,真正得到永生。中国人常讲“长生不老”,西方极乐世界的人,个个长生不老。他们的面貌都很年轻,个个十八。我们常说“菩萨菩萨,年年十八”,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如此,长生不老。大家要想长生不老,只有去西方极乐世界。除西方极乐世界,没法子。这是永远脱离轮回,长生不老。
第二、“位登不退”,圆证三不退。这是十方世界一切修行人都没有的,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有。
第三、决定成佛。“一生补处”就是成佛。你在西方世界一生决定成佛,成的是圆教佛,不是普通佛,是无上正等正觉。
“不可思议”是总结前面三种殊胜利益。这三种利益就是经上讲的“真实之利”。你要是相信,要是发愿肯念,你就“住真实慧”,将来一定得“真实之利”。这三句是非常具体的说明,三种利益是十方诸佛刹土没有的。
是乃十方世界之所无,故为千经万论所同赞者也。
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了许多的经论,除了净土三经是专门介绍弥陀净土之外,佛在讲其他经典中,也常常赞叹西方净土。这的确是十方世界没有的,唯独西方世界有。所以,世尊乃至于十方诸佛如来,没有一位不劝勉我们念佛求生西方净土。道理就在此地。
(九)往生同居,便是横生上三土。证位不退,亦即圆证三不退。念念普利群生,心心流入觉海,是为本经之趣。
这一段文总结本经的归趣。既是总结,那就很要紧。往生同居土,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成就。不仅仅是我们人道,乃至于恶道众生都包括在内。最近马来西亚槟城有一只猫念佛往生。只要具足信、愿、行这三个条件,生同居净土是人人有分。
它的殊胜是,虽生同居,上三土同样得生。这是不可思议的事。“横生上三土”是一生一切生。它不是竖生,竖是要往上提升的。在我们娑婆世界,竖生就不是很容易的事情,他要通过三界二十八层天,才能超出六道。
“证位不退,亦即圆证三不退”。我们特别注意这个“圆”字。我们晓得,一般证三不退,最低限度是圆教初住菩萨,刚刚证得三不退,还没有圆满。如果要讲到不折不扣的“圆”,即是等觉菩萨才算是圆证三不退。如果把这个标准放宽一点,也是八地以上的菩萨。
我们在经文里看到,李老师的小注是说七地以上,这是阿鞞跋致。由此可知,这个法门的功德利益,确实不是其他法门能相比的。无论是显教、密教,宗门、教下,那个法门在这一生中,能证到七地菩萨的果位?实在没有听说过,所以是千经万论之所无。唯独念佛法门,一生中可以证得七地以上。
“念念普利群生”。“念”是念佛。声声佛号,不但自利,凡夫不能感触到,实际上佛号声声周遍法界。如果不周遍法界,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怎么会听见呢?我们念的音声周遍法界,他们的耳根听力也周遍法界。绝对不是说只有他周遍法界,而我们没有周遍。没有这种道理。我们起心动念都周遍法界,所以“忆佛念佛”就能“普利群生”。
“心心流入觉海”。前面一句是利生、利他,这一句是自利。“觉海”就是佛经上讲的“娑婆若海”。“娑婆若”是梵语,翻成中文就是如来的“大圆镜智”。觉海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无上正等菩提。换句话说,就是心心趋向如来究竟的果地。这是本经之趣。
我们在这一章看到本经的宗趣。“宗”是宗旨,是修行的方法,很简单、很容易,“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”。“趣”就是果报,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修行,就能得到圆证三不退。“念念普利群生,心心流入觉海”,是修学这个法门的好处。这个好处利益,除了这个法门之外,确实佛法里再也找不到,佛法以外就更不用说了。由此可知,这个法门无比的殊胜,世出世法第一殊胜。我们应当要珍惜。
《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三 一经宗趣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