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再研究,被李老師罵了一頓:“不能成就!”以後想想,很有道理。沒有錄音機,我是百分之百的精神貫注在那裏聽;有錄音機,頂多只用上十分之叁的心在聽。老師說不能成就,真有道理。所以,錄音是幫助遠道不能來聽的人,或者是一般同修想多聽幾遍的。學講經的人,若依靠它是靠不住的。學講經的人若從錄音帶裏學,是不可能有成就的。
真正學講經,就要把錄音帶丟掉,自己全部精神貫注用心聽經。老師所講的每一段,自己皆能真正體會到、真正明了,然後用自己的言語說出來。那時長說、短說、深說、淺說,沒有不自在的。若是從錄音帶學習,中間要是忘掉一句,接不上來,不曉得怎麼講了。這怎麼能成就?所以全部精神來聽時,真正把它變成自己的,那才有受用。錄音帶錄下來,還是別人的。別人的不能變成自己的,怎麼變也變不像。這一代年輕人不如上一代,是受了科技之害。科技好處是有,副作用也很大,所以要把它認識清楚。
4、純諸菩薩以爲勝友,外無魔邪,內無煩惱。
前面講你二六時中所接觸的都是正法,所以增長正念。第四、你接觸的人事環境都是菩薩,心地清淨,慈悲平等,不會引誘你去做壞事,不會叫你起心動念。
“外無魔邪”,邪魔沒有了。“內無煩惱”,就是前面講的菩提心增長,正念增長。內無煩惱,外無惡友。
我們這個世界福報薄,惡友多,善友少。同參道友,幾個人天天見面,有沒有勸你好好的念佛、念經;還是講這個地方好玩,那個地方好去,我們一道去玩玩。把你的正念破壞了,你還認爲他是好朋友,其實是惡友。天天勸你念經,勸你修善,對這些朋友反而敬而遠之,道業如何能成就。
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惡友。這個世間甚至于道場裏,同住的大衆,都不是善友,原因在不修“六和敬”。六和敬第一是“見和同解”。若每個人的看法、想法都不一樣,各人都有意見,當然在生活中就會起磨擦。這是現前許多道場都不能避免,只是磨擦程度上有差別。那裏去找一個清淨道場?有些人很想發心出家,到寺院裏住了幾天,見到住衆勾心鬥角,不能住了。我也常常遇到人來跟我說這些。我說,你要想找一個清淨道場,恐怕一百年都找不到,你這一生出家的機會就沒有了。到那裏去找?找不到!只要兩個人住在一起,都會打架,因爲見解不同。
昨天你們在這裏念佛,來了一位法師,他也是跟李老師學的,比我還早,資格比我還老。說話也快,性子也急,盡是廢話,說了一大堆。我就直截了當告訴他,你的心怎麼這麼亂?爲什麼不念佛!年歲這麼大了,所以我勸他,什麼事不要管,老實念佛,一心一意求生西方還來得及;繼續這樣下去,就沒指望。
我們學佛,無論在家出家,要修清淨心。清淨心就在許多不清淨的環境裏修。如果你會修行,那個地方不是道場,處處都是道場。你要找個好道場,很容易找。說實話,你要找個清淨道場,自己心不清淨,到那裏去找,找不到清淨的。別人不清淨,我清淨,我就能跟他相處,他也可以跟我相處。他計較,我不計較。他爭執,我不爭執。他天天罵我,我天天念阿彌陀佛。彼此相安無事,問題不就解決了嗎!他罵我,我生氣,那就錯了,煩惱就起來了。他罵別人,我爲什麼不生氣?因爲我沒有接受過來。由此可知,處世待人,應知用阿彌陀佛回敬一切大衆。
《四十二章經》裏有一個比喻,人家罵你,好比送禮物給你,你生氣,就是你接受了。他罵你,你不接受,禮就退回去了。所以,他罵了一大堆,退回去了。我們再用阿彌陀佛回敬他。你看,這樣對人多厚道!修行就在這些地方修,功夫就在這些境界上鍛煉、成就。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。果然能心地清淨、平等慈悲,我們住在此地,跟住在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兩樣。外無魔邪,魔邪到我們面前都變成阿彌陀佛了。
5、壽命永劫,與佛齊等。
壽命長,福報大,也是西方極樂世界大衆不退轉的原因。
這五種殊勝因緣,能令一切往生者皆得叁不退。如果我們明白這些道理,現在也能運用,就可以保證這一生決定往生不退成佛。我們確實有把握能得到的。
(八)此凡夫易生之同居淨土,行人不須斷惑消業,只要信願持名。
這是講西方極樂世界。五濁業障的凡夫,很容易得生西方凡聖同居土。“行人不須斷惑消業,只要信願持名”,這就容易了。我們生生世世修行,修不成功就是因爲要斷惑。見惑不斷,就沒有辦法證得位不退。思惑不斷,就沒有辦法證得行不退。無明不斷,就沒有辦法證得念不退。西方極樂世界不要斷惑,帶業往生,只要具足信、願、持名。
諸位要曉得,只要信、願、持名,惑不斷,自然沒有了;業不消,自然也沒有了。這是一般人不知道的,就是不必要刻意去斷惑,去消業。只要老實念佛,信、願、持名,業惑不要去理它,自然就沒有了。
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爲什麼會圓證叁不退?說實話,《阿彌陀經》上講“一心不亂”,講得沒錯。自己念到心清淨,阿彌陀佛來接引時,首先佛光注照;佛光一照,把你信、願、行的功夫,立刻就提升了一倍。換句話說,我念到心清淨,念到煩惱伏住。煩惱不能伏住,就不能往生,所以起碼的功夫是煩惱伏住。煩惱就是妄想、雜念。我心裏沒有煩惱,沒有雜念,只有一句佛號,只想佛,這就是“功夫成片”。這樣的功夫,佛光一照,就把你向上提升一級,就是“一心不亂”了。所以,經上講“一心不亂”,沒有講錯,很有道理。雖然梵文原文沒有一心不亂的字樣,玄奘大師並沒有說羅什大師這句譯錯了,就是彌陀來接引,確實把你的境界提升了。
下至十念,皆得往生。
這是講五逆十惡,罪業那麼深重的人,臨終十念還能往生。我們沒有造那麼重的業,一定要有信心能往生。念佛的一些老同修,真的是往生了,所以這個道場有不可思議的功德。昨天我們這裏的一位老同修,往生的時候,瑞相很好。臨走的時候,同修問他:“有沒有把握?”他連著說:“有把握,有把握。”這是往生的瑞相。蘇東坡是一位很虔誠的佛教徒,臨命終時,人家問他,有沒有把握?他說:“這個時候用不著力。”臨終的時候有把握,是決定往生。一個道場真正有幾個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,這是真正的殊勝、莊嚴。不在乎道場大,不在乎裏面布置得富麗堂皇;而是這個道場有多少人往生淨土,多少人在這個道場得到一心,得到清淨、平等。這是真實的成就。
盡心盡力協助這個道場,幫助年輕的出家衆,希望他們成就。將來如果有一位、兩位成就了,能弘法利生,真正往生淨土,諸位就功不唐捐,真正有功德,出錢出力沒有白出。如果這些人將來沒有一個人成就的,乃至敗壞佛門,那麼出錢出力,幫助人造業,那就錯了。所以,我們做事必須小心謹慎,道理就在此。出家衆如果不認真努力修持,就是佛門常講“施主一粒米,大如須彌山,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還”。這個帳有得算的,也有得還。希望大家認真的努力,不能辜負善心。
看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樣殊勝莊嚴,我們一定要生信心,一定要發願心,認真努力的修學。這一生決定要往生,決定要見阿彌陀佛,作佛的弟子。
永離諸苦,位登不退,一生補處,不可思議。
這四句是說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果報。第一、“永遠脫離生死輪回”,真正得到永生。中國人常講“長生不老”,西方極樂世界的人,個個長生不老。他們的面貌都很年輕,個個十八。我們常說“菩薩菩薩,年年十八”,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如此,長生不老。大家要想長生不老,只有去西方極樂世界。除西方極樂世界,沒法子。這是永遠脫離輪回,長生不老。
第二、“位登不退”,圓證叁不退。這是十方世界一切修行人都沒有的,唯獨西方極樂世界有。
第叁、決定成佛。“一生補處”就是成佛。你在西方世界一生決定成佛,成的是圓教佛,不是普通佛,是無上正等正覺。
“不可思議”是總結前面叁種殊勝利益。這叁種利益就是經上講的“真實之利”。你要是相信,要是發願肯念,你就“住真實慧”,將來一定得“真實之利”。這叁句是非常具體的說明,叁種利益是十方諸佛刹土沒有的。
是乃十方世界之所無,故爲千經萬論所同贊者也。
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了許多的經論,除了淨土叁經是專門介紹彌陀淨土之外,佛在講其他經典中,也常常贊歎西方淨土。這的確是十方世界沒有的,唯獨西方世界有。所以,世尊乃至于十方諸佛如來,沒有一位不勸勉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淨土。道理就在此地。
(九)往生同居,便是橫生上叁土。證位不退,亦即圓證叁不退。念念普利群生,心心流入覺海,是爲本經之趣。
這一段文總結本經的歸趣。既是總結,那就很要緊。往生同居土,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的成就。不僅僅是我們人道,乃至于惡道衆生都包括在內。最近馬來西亞槟城有一只貓念佛往生。只要具足信、願、行這叁個條件,生同居淨土是人人有分。
它的殊勝是,雖生同居,上叁土同樣得生。這是不可思議的事。“橫生上叁土”是一生一切生。它不是豎生,豎是要往上提升的。在我們娑婆世界,豎生就不是很容易的事情,他要通過叁界二十八層天,才能超出六道。
“證位不退,亦即圓證叁不退”。我們特別注意這個“圓”字。我們曉得,一般證叁不退,最低限度是圓教初住菩薩,剛剛證得叁不退,還沒有圓滿。如果要講到不折不扣的“圓”,即是等覺菩薩才算是圓證叁不退。如果把這個標准放寬一點,也是八地以上的菩薩。
我們在經文裏看到,李老師的小注是說七地以上,這是阿鞞跋致。由此可知,這個法門的功德利益,確實不是其他法門能相比的。無論是顯教、密教,宗門、教下,那個法門在這一生中,能證到七地菩薩的果位?實在沒有聽說過,所以是千經萬論之所無。唯獨念佛法門,一生中可以證得七地以上。
“念念普利群生”。“念”是念佛。聲聲佛號,不但自利,凡夫不能感觸到,實際上佛號聲聲周遍法界。如果不周遍法界,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怎麼會聽見呢?我們念的音聲周遍法界,他們的耳根聽力也周遍法界。絕對不是說只有他周遍法界,而我們沒有周遍。沒有這種道理。我們起心動念都周遍法界,所以“憶佛念佛”就能“普利群生”。
“心心流入覺海”。前面一句是利生、利他,這一句是自利。“覺海”就是佛經上講的“娑婆若海”。“娑婆若”是梵語,翻成中文就是如來的“大圓鏡智”。覺海也就是我們常講的無上正等菩提。換句話說,就是心心趨向如來究竟的果地。這是本經之趣。
我們在這一章看到本經的宗趣。“宗”是宗旨,是修行的方法,很簡單、很容易,“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”。“趣”就是果報,我們依照這個方法修行,就能得到圓證叁不退。“念念普利群生,心心流入覺海”,是修學這個法門的好處。這個好處利益,除了這個法門之外,確實佛法裏再也找不到,佛法以外就更不用說了。由此可知,這個法門無比的殊勝,世出世法第一殊勝。我們應當要珍惜。
《無量壽經玄義講記 叁 一經宗趣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