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三 一经宗趣▪P7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信论》含糊笼统讲个大悲心。什么叫大悲心?“回向”。把我们自己所修积的一切功德,自己不要享受,贡献给一切众生,这叫回向。我们今天修福、造福,福给大家享,这叫回向。佛教菩萨不受福德,自己不享福,所造的福德是无有穷尽。自己若享受,福德会享完,富贵会享尽。不享福是真正的享福,是真正的受用。

  “发愿”就是发四弘誓愿,发普度一切众生的大愿。“度”就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,离苦得乐。要发这个愿,这个愿是菩提大愿。要发愿断烦恼,要发愿学法门,要发愿成佛道。一切功德回向众生,回向菩提,回向西方净土。这是一个真正觉悟的心,他必定会这样做。这是他的受用,自受用是清净;他受用是尽心尽力帮助别人破迷开悟,离苦得乐。

  具三心者,必生彼国。

  三心是一体二用。二用是一个自受用,一个他受用。所以是三而一,一而三;不是说三个心。以这个心来念阿弥陀佛,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佛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里跟我们说,必定往生。

  我们照这样修学,虽然现在还没去,可是心里很有把握,一点怀疑都没有。我决定往生,在西方世界已经注册了,所有手续都办好了,现在还没去。你说多自在!在这个世界是作客,到处看看玩玩,这个世界与我丝毫都不相干,身心世界一切放下。怎么不自在!这才能感应道交。佛法是心法,从心地里认真的修学。下文引用不少经论,来解释菩提心。

  (七)《菩提心义》云:“此菩提之心,成佛之本,大事因缘莫过于此。”

  这本书特别强调菩提心的重要,菩提心是成佛的根本。佛不是神。今天早晨,台北市有一个新的机构成立—残障协会,会员有八百多人,建了一个小佛堂,请我主持开光、皈依。社会局主任秘书,市府陈秘书长代表市长参加。他跟我坐在一起,我们认识,他就问我:“法师,开光要不要点眼?”我就告诉他:“如果我给那尊佛眼睛上点一点,它就有光,就灵。从今天以后拜我就好了,不必拜它了。”我点,它就灵;我不点,它就不灵,我比它还要灵!你不拜我,去拜它,岂非愚痴。

  他问:“开光是什么意思?”开光是藉佛菩萨的形象,启开我们自性光明。他才恍然大悟,不是人为佛开光,是佛为我们开光。实际上,开光是一个建筑物落成,启用典礼;是说明供奉佛菩萨形象的意义。说清楚了,我们以后见到佛菩萨形象,心里就有感受,这是开光。佛菩萨的形象启开我们的心光。像我们供奉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最简单的意义是长寿、清净、快乐。我们一看到佛像,就想到我们要求无量寿;我们身要清净,就很快乐。快乐是从清净心得来的。阿弥陀佛代表无量寿、无量光、无量智慧、无量清净。看到佛像就想起来。看到观音菩萨,想到我们要大慈大悲。谁是观音菩萨?我是观音菩萨,我要以大慈大悲对待一切众生。这是开光。

  用佛菩萨形象开启我们自性光明,是佛陀教育高度的艺术。我们自性有无量智慧,有无量德能。一尊佛、一个名号,没有办法显示出。所以佛陀教学,用许许多多佛菩萨的名号、形象,目的无非是把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引发出来。这是“开光”。

  此地不少人供养地藏菩萨。地藏菩萨代表孝亲尊师。看到地藏菩萨的像,就想到要孝顺父母,要尊师重道。供奉地藏形像是这个意思。孝亲尊师是我们的性德,本性里的良知良能,藉这个形象来启发。

  佛教里没有迷信。“佛”翻成中文是“觉悟”的意思,彻底的觉悟,究竟圆满的觉悟。以现代话来说,就是“究竟圆满的智慧”。成佛就是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。菩萨有智慧,没有圆满。佛的智慧圆满。有了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,才能真正离苦得乐,这就晓得成佛的要紧。要想成佛,发菩提心就非常重要。

  “大事因缘”。“大事”就是成佛这桩大事。从那里开始?从发菩提心开始。所以诸位想学佛,一定要发菩提心。处世、待人、接物,要用真诚心。别人恶意对待我,欺骗我,我还要以诚心待他。那我不是吃亏上当?不错。你不肯吃亏上当,你就永远当凡夫。如果你要想作佛、作菩萨,就得甘心情愿吃亏上当。你要晓得,吃亏上当的时间很短,充其量不过这一生几十年而已。这几十年过去之后,你真的成佛了,才知道没有吃亏,并没有上当。如果现前不肯吃亏,不肯上当,你生生世世真的吃亏上当。这个帐要好好去算算。所以,眼前一切苦难要忍受,要把事实真相看清楚。

  《菩提心论》云:“此菩提心,能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故。若修证出现,则为一切导师。若归本则是密严土,不起于座,能成一切佛事。”

  这一句是讲菩提心的功德。功德之大,不可思议,不是我们能思惟想像得到的。“能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”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,就跟我们说得很明白了,他说“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”,不但具足一切诸佛功德法,也具足一切菩萨功德法,一切声闻功德法,一切九法界诸众生功德法。没有一样不具足,圆满具足,所以真心不可思议,人人都有。佛法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。这个平等基础,就是大菩提心,人人都有菩提心。诸佛菩萨悟了菩提心,一切众生迷失了菩提心。“菩提心”没有迷悟,迷悟在人。

  菩提心就是自己的真心,就是自己的本性。禅家常讲“父母未生前,本来面目”,就是这个,是真正的自己。自己的智慧德能,本来无量无边,现在为什么透不出来?因为迷,迷得太深,迷得太久。佛法帮助我们破迷开悟,恢复自性。

  “若修证出现”。“出现”就是恢复。要想自己菩提心恢复,一定要有修证。菩提自性是本来有的。你要是不肯修,本来有的没有办法出现。好像金矿一样,金必须从矿里开采出来,才能得到受用,才能得到财富。金矿如果没有开采,埋在地下,一分钱也不值,没有用处。佛告诉我们,“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”,这就是平等。所以,佛法完全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。佛与菩萨,心性的宝藏开采出来了。我们凡夫,虽然跟佛一样有宝藏,但未开采,所以现在穷兮兮的,没有菩萨那么富有。其实菩萨看众生的智慧德能是平等的。佛教我们如何开采自己本性的宝藏,受持大乘、依教修证,就出现了。出现之后就成佛了。

  “则为一切导师”。“一切”指九法界众生。“导师”就是称佛。佛可以教导九法界一切有情众生。

  “若归本则是密严土”。“归本”是会归自性。“严”是庄严。“密”是深密,不是秘密,佛法里没有秘密。秘密就是不可告人的事,总不是好事。佛法的“密”是形容其理太深,一般人难以理解。“密严土”指西方极乐世界,本是自性深密庄严之净土。《华严经》一真法界是密严土,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的世界。

  现代科学家发现,空间是无数度的,可能与此境界相仿佛。我们没有到此境界,不敢肯定。我们生活在三度空间,科学家知道有四度、五度空间,有六、七度,现在证实有十一度空间,但是还有没发现的。密严土可能是无限度的空间,的确是不可思议。

  “不起于座,能成一切佛事”,这是讲他的德用。他能力之大,坐在这里不动,什么事情都可以办得圆圆满满。这在过去的观念里,总是认为不可思议;现在想想已有可能。现在科技进步,已经达到可以用人的思想、念头来指挥电脑,用电脑来做一切工作。不需要身动,可以用我们的意念脑波指挥电波。身口皆可不动,电波操作机器,就可以做很多工作。这在从前是不可思议,现在能证实了,科技慢慢趋向这个方向。何况诸佛菩萨的世界,他的确不需要动,“不起于座”。十方世界,那个地方众生想见佛,想见菩萨,他就能现应化身。像《普门品》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,千处祈求千处应,感应道交。观世音菩萨来了没来?没来。你见到没有?见到。奇怪,他不来,你见到。这就是“不起于座,能成一切佛事”,真的是如此,因为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法身。报身、应身、化身,都是一法身变现出来的。

  法身遍一切处,当然随时随地感应道交。就好像天上的月亮,没动;地下只要有水,水里就有月亮影子。月亮有没有来,你看到没有?在水中看到了。千江有水千江月,就是这个道理。所以“不起于座,能成一切佛事”。

  我跟大家讲得很具体。法身是清净心。清净心跟宇宙法界一样大,他没有障碍。我们现前的心量很小,有分别、有执著。这是自己划界限,愈划愈小,把心量划得只有一点点大。你若把所有界限都除掉,你的心量跟虚空法界原来是一样大的,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。怎么变小?一个念头,“我”,那个圈圈就小了。我外面还有人,界限就划起来了。一动念头没有我,你想这个心量多大!什么是法身?清净心就是法身。清净心就是一真法界。因为清净心就是没有妄念,没有妄念就是一真。一就是真,二就是妄。

  由此可知,我们修的念佛法门,直截了当修一真法界,修密严土。比起其他大乘一切法门,真的是殊胜方便,简单容易。其他法门也是修这个,然方法繁杂,路途迂回曲折,没有这么直捷。所以,这个法门的目的、境界、方法,都在经题上显示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在一切大乘经典里,都找不到这么圆满。

  虽然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的经题也很圆满,如果没有人为我们说明,意思还是看不出来。而本经的经题意思太明显,一看就明了,一看就清楚。

  又赞菩提心曰:“若人求佛慧,通达菩提心,父母所生身,速证大觉位。”

  这一首偈非常好,对我们是很大的鼓励。第一句是说一个真正学佛的人。“若人”。假使这个人是诚心诚意,一心一意,真正发心要求得究竟圆满的智慧。从那里求?从菩提心里求。“通达菩提心”。“通”是没有障碍;“达”是得到。因为菩提心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。

  我们读《华严》、《楞严》、《金刚经》,这些都是大乘经典。大乘经典中,圆教初住菩萨叫“发心住”。一发菩提心,就是圆教初住菩萨,…

《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三 一经宗趣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