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七卷
净空法师讲述
经文,我们讲到第三大段。在这一大段里面,世尊教给我们,持名念佛的方法;也就是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,最殊胜的一种方法。这在前面,都曾经为诸位介绍过。请看经文:
“舍利弗,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,得生比国。”
这一段是简别其他的行门。在因、缘、果这一段,我们前面给诸位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。特别要著重的前面这可以说是理。理体上本性具足的十法界。所缘缘、无间缘这一边呢?是讲事造净土,就是西方极乐世界。“理”是事之理;“事”,是理之事。那么在此地,性具与事造是一不二。那么,这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理论与事实。重要的地方,就是教我们要生起敬信心,钦敬的心情。至于往生的方法,那就在增上了,在这个地方。一心持名、持戒修福,这就是本经前面所讲的多善根、多福德、多因缘。后面,我们还要跟诸位讲到,这是自力法门,自己的力量。必须有自己这一份力量,而后才能够得到佛力来帮助我们,就是接引往生。佛的力量是永远存在的,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力量,虽有佛力,佛力不能够加持给我们。这个道理,希望我们特别要留意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好处在这里。圆证三种不退转,一生圆满成就。成就最圆满、最殊胜、最究竟的智慧福德。世间每一个人都在那里求,有几个人能够证得?唯有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一生当中可以圆满的证得,也就是证得事造理具不二。自力、他力溶成,集合成一个力量。那么,这是承前面,我们想亲近诸上善人。啊,所以,佛跟我们讲,必须要具备多善根福德因缘;换一句话说,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。那么,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:就是,这一桩大事情,必需要因缘具足才能成就。所谓因缘具足,拿今天的话来说,它所需要的种种条件,我们都能够符合。这样才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才能够得到圆满的成就。那么,这个里面,不但是本经,所有大乘法门的修学,都是以智慧为基础。也就是说,大乘的修学是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。本经是大乘法门里面的特别法门,当然,它也不例外。换一句话说,它也是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。所以,智为先导。它在前面,领导著行人,好比我们走路一样,前面这个带队的,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。发菩提心,精进念佛,这就叫多善根。在此地这个几句,希望大家要注意到,智为先导。要记住发菩提心,这一句话很重要。精进念佛。那么,这个就叫多善根。这个因缘里面,是属于亲因缘。那么,我们现在讲念佛,讲到这个法门的修学,所以大家要特别注意,我们有没有发菩提心?是不是精进在念佛?假如说,我们已经信了佛法了,我们已经发心修净土了,天天也在念阿弥陀佛。可是,我们没发菩提心,虽念佛,没有精进;那么,换句话说,你有没有善根呢?你有善根,不多,善根不多。那么,换句话说,你这个善根就是少善根,那经上讲: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,得生彼国。你的善根少了。所以,这个地方,希望大家特别要注意的,要发菩提心、要精进。那么,除此之外还要力修五度。“力”就是努力去修学。六度,为什么说五度?前面,般若波罗密,已经在“智为先导”这个“智”就是般若波罗密,六度里头的般若波罗蜜。所以,除了那里已经讲过之外,那么,这个就是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,努力地修这个五度。求极乐世界依正的果报。万善庄严,这个叫多福德。那么,这个就是助缘。“因”,前面智为先导是因。这力修五度,讲缘;因缘都具足了,必生彼国,那你是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。所以,这个两条,希望大家要好好的记住。今天,念佛人虽然是多,看起来他好像也很勤快,但是,到了临命终时,往往不能往生。你要是仔细去追究他的原因;的确,他是善根福得不多啊!换一句话说,不是以般若波罗密为基础发的菩提心;从感情里面发的菩提心,那是不管用的。虽念佛不能精进,虽修五度没有力量,力不足。所以,他求极乐依正的果报,这一生就不能成就了。所以,这一点希望我们真正念佛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同修们,尤其是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成就的,那你就要特别把这几句话记住。那么,这是纲领的纲领。
现在对这个善:善根、福德。我们怎么样具体的来修学,这当然是我们真正发心想,了脱生死轮回超越三界,往生佛国的人,对于善根福德具体的修学,这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课程。在此地我也要将这个问题,提出来给诸位同修作一个简单的说明。善中之善,这是多善根;经论里头常常讲,具足五种菩提心,我们来修这个善根。第一:发心菩提。每一条,我这个地方写得很简单、很扼要,希望大家要牢牢地记住,决定不能够忘掉。什么叫发心菩提?菩提是印度话,翻成中国意思是“觉”。“于生死中起大觉悟”这是发心菩提。这个在菩提心里面,这是第一。诸位记著,这是第一。真正有这个觉悟,这才叫正觉,这个是大觉的开始。那么这个就是古德常讲“生死大事”啊!今天有几个人能够把三界、六道轮回,这个生死,看之为第一桩大事?所以,所有的疏忽,都是在这个地方。我学佛这么多年,也亲近、遇到不少的善知识,真正于生死大事觉悟,有这一个发心菩提的人就不多。一般人学佛,为什么?求这个世间的名闻利养、荣华富贵;诸位想一想,他没离生死。所谓是,不修今生修来生,唉!今生没有办法了,修修来生,希望来生做个大富大贵之人,来生还要生死轮回。这种人虽修行,没发心啦!没有菩提心啊!那么,换句话说,他没有善根。菩提心发了之后,要继续不断的增长,不能够老停在这个地方。为什么呢?停在那个地方,解决不了问题。你譬如说,你已经觉悟了生死大事,已经真正觉悟到生死的痛苦。生死是我们一切祸患的根源,你能够觉悟到这一层,那么,你想要断了生死,要想修学大乘佛法,要想超越三界,那么,你必须将菩提心再提升一级,就是到第二个:伏心菩提。这是把菩提心提升了一步了。伏是什么呢?伏是,这个心事妄心,“断诸烦恼,正念现前”,这是伏心菩提。这一句话实在讲,就是金刚经,须菩提尊者请教释迦牟尼佛,有一个问题,说:“云何降伏其心?”这个云何降伏其心,就是伏心菩提;就是问的伏心菩提。断烦恼,这个烦恼里面包含的范围很多,我们一般讲见思烦恼、尘沙烦恼、无明烦恼。烦恼断一分,正念就现前一分。这个样子,才能够把烦恼断掉。那么,在我们这个法门里面,妙极了,都是用的念佛法门。一句阿弥陀佛,诸位想一想,我们从前面这个因缘果里头想,这个阿弥陀佛,你们想一想,在六道里头,有那一道相应呢?人道,是五戒;天道,是十善;饿鬼道是悭贪;畜生道,是愚痴;地狱道,是嗔恚;所以,六道里头找不到阿弥陀佛。阿弥陀佛是那一道呢?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。你要真正明白这个道理,我们要出生死,念阿弥陀佛就行啦!真正恍然大悟,这一句阿弥陀佛,能够帮助我们了生死出三界;你发这个心;所以,你发心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,就是具足了发心菩提。用一句阿弥陀佛,断一切烦恼;这一句阿弥陀佛,就是正念;那么,换一句话说,你有其他的念叫邪念。你这个心里头有阿弥陀佛,有观世音菩萨,这叫正念。有正念,当然邪念就没有了,所以,这个叫伏心菩提。烦恼能够控制得住了,渐渐平息了,我们的菩提心还要提升,提升到明心菩提。这个明心菩提就是我们一般讲,开悟了。伏心是得定,得念佛三昧;明心是开悟了;“明了一心即诸法实相”所以,你念佛一定念到一心不乱。一心就是诸法实相啊!所以,这个位次上,是从事一心而到理一心不乱。我们禅宗里面常讲,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到这个时候,自己因为烦恼伏住之后,心地清净;清净心中起观照智慧,照了一切诸法,我外一心,一心所现。而持名正是就这一句佛号,与一心完全相应;所以,他能够明了诸法实相。那么,这是刚刚开悟,我们也不能在这个地方中止住,继续不断地要往上提升。再升一级就是出到菩提,“出”是出离,“到”是到达;这是出到。出离什么呢?出离三界了,到彼岸了,“得无生忍,到一切种智”一切种智是如来的智慧;如来果地上的智慧,大菩萨果位,这个时候,你得无生忍了,出离三界,那么持名就能够帮助你证得无生法忍;帮助你直截了当的超越六道生死轮回,成就一切种智,那么,这是大菩萨的果位。从圆教初住,一直到等觉菩萨,他们在这五种菩提里面,就是第三种(明心菩提),与第四种(出到菩提)。最后叫无上菩提;无上菩提是成佛;前面,可以说,都是以自己为重为主。到成佛了,这个是以利他为主了,而不是以自利为主了;是以利他为主。成佛“成最正觉,直至佛果”这个真正是善,善到无以复加了。那么,持名念佛前面讲,得三种不退转地!所以,这个叫真正是善中之善,这真正是多善根!所以,你要问自己善根有多少?你问问,你有没有具足菩提心?你的菩提心,到什么样的程度?在这五个层次当中,你是那一个层次?有第一个,这就是真正发菩提心,这个就是善根,也能算得上,你这是多善根;当然,愈往上面去,这个善根是愈厚,也就是善根愈多;最低限度,要具足发心菩提,才能够往生。到后面讲这个发菩提心,最低限度,要具足发心菩提。有伏心菩提,你的品位就增高了;有明心菩提,你就得一心不乱了。
那么,再讲到福德;福德跟诸位说,福中之福,你修真正的福报。真正的福报是什么呢?这是持名念佛,具足六度。我们晓得,修福这就修六度!就念佛这个方法,六度统统具足了,这是真正不可思议。这个话,决定不是假话;但是,你要记住这一点,你念佛就是执持名号,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乱。要以这个为我们念佛的目标;我们为一心不乱而念矣!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乱,为什么?念到一心不乱里面,你们想一想看,你,…
《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十七卷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