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十一卷▪P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佛人常讲的“破迷开悟,离苦得乐。”

  末后一行经文,这是这一段的总结。“舍利弗,极乐国度成就如是功德庄严。”这个看得很清楚了。这一段经文里面有两桩事情,一个是大愿庄严,一个是大行庄严。所谓成就,就这一段经来讲,前面所说的天乐、天花,这个神足,这个饭食经行。这些,当然还有很多很多,这是略举几桩事情来说,无非都是阿弥陀佛他老人家功德之所庄严。

  那么说到“愿”庄严的,这就是佛在因地所发四十八愿当中,有一愿他这么说:我做佛的时候,我佛国度当中的菩萨们,以香花,种种供养具,要想去供养他方诸佛;佛就讲,他在一顿饭的时间,这是很短,吃一顿饭的时间,他就可以遍至,就都达到了。这个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。那么还有一愿说:我国中之人,想吃的时候,百味的饮食自然化现在面前。吃完之后,自然就化去了。如果不到这样一个境界,他就誓不成佛。那么阿弥陀佛现在成佛了,他成了佛,当然他的愿都满了。那么他说他这个国度里头,种种庄严,必定如他愿中所说的,不折不扣啊!这个就是愿力庄严世界。

  那么讲行庄严,也是说阿弥陀佛既然发愿之后,经上告诉我们,天雨妙花而散其土,所以果上;发愿的时候是修因,当时诸天都供养,都赞叹。那么现在佛已经成佛了,当然诸天的供养赞叹比以前修因的时候,一定更为殊胜,这是我们可以能够想像得到的。何况阿弥陀佛发愿之后,在这么长的时间当中,他不断地修行,实践他的大愿。他曾经参访过两百一十亿的佛国度,这也是了不起的一种成就,他成事供养。所以他成佛之后,他的国度当中有这样殊胜不思议的庄严境界。细说诸位可以参看弥陀经疏钞,疏钞演义,可以参看净土的经论,也可以参看大方广佛华严经。那么华严经,毗卢遮那佛的境界与阿弥陀佛极乐世界,没有两样。

  底下一段经文,是就耳根对声尘上的享受来讲的,前面是五根五尘,我们可以说总说。现在细说。经文“又舍利弗,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,白鹤、孔雀、鹦鹉、舍利、迦陵频伽、共命之鸟,是诸众鸟,昼夜六时,出和雅音,其音演畅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圣道分,如是等法,其土众生闻是音已,皆悉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。”到这个地方这是经文里面的一段,诸位多看看。那么这一段是说明阿弥陀佛以他的神力,变化这一些鸟类。底下经文会给我们说明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,那来这些鸟?鸟是畜生,这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。那么这些鸟不但是我们娑婆世界这些众生所喜爱的;最难得的,它会说法,这个是太不可思议了。

  那么也许有人要问了,阿弥陀佛自己现身给我们说法不好吗?为什么变个鸟来给我们说法呢?诸位想想,佛要来给你说法了,你一定坐在那里恭恭敬敬地听,时间久了,你还会觉得很累,觉得佛在此地,我什么都不太方便。那佛变一个鸟,那你就很方便了,你躺在那儿听也可以,你坐著、站著、走著,一面欣赏一面听,这是得大自在啊!所以佛恒顺众生的喜爱,叫你无拘无束,二六时中,不住地,就是不停止地薰习大乘妙法,这个是这个意思。

  那么种种奇妙杂色,这是说种类之多,而且很美,叫你看不厌,叫你看不倦。经上所举出这个几种,是我们这个世界也有的,一说我们就明了。还有许许多多这些珍奇的,变化这些珍奇的鸟类,我们这个世界没有;没有,说出来,我们也不晓得,所以只举出几种我们常见的来说说。

  “舍利”,是梵语,中国的意思叫“鹙鹭”,那么也有人说是“春莺”,或者就是的,那么也未可知。“迦陵频伽”翻成中国的意思,叫“妙音”。那么讲到白鹤,鹤有很多种,那么是以白色的,纯白的,最为可贵。所以我们讲到鹤,大家都会想到白鹤。的确是很少见,在我们这个世间也是珍禽之一。那孔雀,大家看到比较上多,像一些大的动物园里面都有,色彩非常之美。尤其是孔雀开屏,羽毛展开来的时候,的确非常之美。鹦鹉是以红嘴、绿色的羽毛,为最珍贵。那么它很灵巧,能够学人的语言,会说话。那么,迦陵频伽,佛经里面讲,它的音声特别地好听,纵然是天人,这个音声都比不上它。更妙的是这个小鸟,还没有出壳,因为它是卵生的,还没有出壳的时候,叫的声音已经就非常之美了。所以在大论里面讲,迦陵频伽,这个它叫的声音超出一切的鸟音。那么它产在雪山,就是喜马拉雅山,这种鸟,我们很少见到。那么还有一种,那就是“共命之鸟”,也是产在雪山,喜马拉雅山,那么这个鸟也是珍禽之一,它是一个身体两个头,连体的。经上说,它是两个神识,但是它共一个身体,两个神识共一个身体。那么在动物里头,像这种情形,除鸟之外,其他的也有;大家晓得两头蛇,它也是两头共一个身。

  那么这些年来,我们从报纸,从电视广播里看到,有所谓连体婴儿,这小孩、人,也有两个头共一个身体。那么这些都是神识是两个,他这个果报是一个。在鸟里面,我们视之为非常珍贵的,珍禽,我们去欣赏它。实在讲,业报不可思议。那么像这种业报,我们也能够想像得知。所以一个人,人在这个世界,人与人之相爱要理智,不可以沉迷在这种爱念之中。如果像长恨歌里面,这个唐明皇所说的,在天愿为比翼鸟,恐怕他跟杨贵妃死了以后,就变成共命鸟了。共命鸟多难过啊!两个神识共一个身体,这多难过呢?所谓是在地愿为连理枝,连理枝,这植物,还好一点。这个两个神识共一个身体的时候,谁也不自由,这个虽然是真情,可是他的果报,我们要多去想一想。

  那么鸟,因为稀有,所以为大家所欣赏,为大家所珍爱。阿弥陀佛随顺众生的爱好,变化这些珍奇之鸟,一方面可以满足你欣赏的愿望,一方面利用这些来作教学的工具,来教导一切大众。

  那么说到六时,这个里头有简单的解释,这个“六时出音”,六时前面说过,“极乐世界的众生”,都是“莲花化生”,所以他不要睡眠,也不需要夜晚躺在床上,一切大众如此;鸟,阿弥陀佛变化所作,它当然也不要睡觉,也无需要睡眠。那么由此可知,极乐世界这一些众鸟说法是不间断的,六时出音就是不间断的。换句话说,那个地方的熏习,完全是大乘佛法的熏习,一乘妙法的熏习,所以能成就得快呀!道理就是在此地。

  那么他的说法可以说是无量无边的法门。本经里面只略说了一个纲领,那么这个纲领,通大小乘的,就是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圣道分,这是说的什么呢?说的三十七道品,三十七道品通大小乘。换句话说,一切佛法都可以用这个三十七道品统摄。所以这个三十七道品并不仅限于小乘法,这一点诸位要特别留意。那就是说大乘法里面也不外乎三十七道品。世尊不说四摄六度这些大乘法门,而说这个三十七道品,这个里面的用意也很深。那就是告诉我们,学道要从根本法修起。虽然修的是大乘—上上乘,但是千万不可以疏忽根本法,就是基础的佛法,他有这么深的意思在。

  那么经里面是从五根五力讲起,那么既然讲到三十七道品了,前面它还有三科,就是四念处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。经上虽然没有,但是后面他有一个等字。我们在此地,先将这个三科给诸位做一个简单扼要的介绍。

  先看这个四念处。念处是智慧的观照,它有四条,所以叫四念处。“念”就是能观的智慧,“处”就是所观的境界,所以这个四种“观”就是念,那么这个底下的就是境界。这个就是念,这就是处。观这一个字是念,身不净,这就是处。所以在这个底下,你就看到念是观照啊!是智慧的观察。这个在佛法修学,这是属于根本法。你譬如有许多的同学们,讲到这个佛法了,大家都很关心,唉呀!我们这个智慧不开怎么办?如何去开智慧呢?这个四种观法是教我们开智慧的。第一个“观身不净”,第二“观受是苦”,受是享受。第三“观心无常”第四“观法无我”。我们先跟诸位解释这个四句。

  那么首先说我们的身,谁不以为自己的身很干净,自己这个身很可爱。天天给他洗得很干净,再涂上香水香料,总感觉到这个身很美。其实你要用智慧去一观察,这个身不可爱。为什么呢?要说真话了,这是个臭皮袋。你想想看你外面这像个皮袋一样,里面装的什么?里面所装的,佛在经上讲,三十六种肮脏不干净的东西,装在这里面。皮袋又不是很好的皮袋,为什么呢?里头那个脏的东西还往外头漏。毛细孔里面漏出的汗,七窍所流出来的,不净啊!不净之物啊!所以你要一个星期不洗澡,你的身上就臭了,里面那个东西都往外头漏了。天天洗,天天漏。可见得这个不净之物,这是你要晓得事实的真相。

  如果你一旦发现了这个真相了,的确是肮脏不净之物,你对这个身就不会爱惜了,不会再珍惜他了。然后你才能够发心,藉这个身体,这个有漏、不净之身去修无漏清净身,这个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啊!如果你要是吝惜—过分地爱惜你这个身体,诸位想想看,这个身体能保存多久呢?这是业报之身,无法长久存在啊!没办法保持啊!你怎么样珍惜他,到后来还是一场空。那好了,我们现在懂得了一点佛法,我们藉这个有漏不净之身,怎么样去修无漏清净身呢?

  那么谈到修行,最好的方法就是修净土。我们仔细去研究研究、观察观察西方世界的诸上善人,他们的身是究竟清净,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有漏不净,为什么呢?因为我们这个身是染业、不清净的业所感的,业报之身哪!西方极乐世界,人家修的是净业,不是染业。纵然是同居土下品下生,他也伏断烦恼而往生的,这是我们讲带业往生,伏断烦恼就能够往生。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,圆证三种不退,他绝不退转,他的境界一天比一天殊胜,他的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,他的业障一天比一天要消除得很多,这个是西方极乐世界殊胜之处。所以我们如果要想得无漏清净自在之身,在一切修行行门当中,的确无过于求生净土。

  我在…

《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十一卷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