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十二卷
净空法师讲述
前面讲到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圣道分。这个三十七品,前面的四科—四念处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,已经给诸位介绍过了。五根指的是信、进、念、定、慧,这个五条。在佛法修学上,无论是大小乘佛法,都以这五条作为根本。正如同佛在大经里面所讲,“信为道源功德母”,也就是说明,信心是入道的根源,是一切功德所生长的处所。在一切经我们都可以将它分作信、解、行、证这四个段落来看。清凉判华严经的大段落,就判这个四分—信、解、行、证,四分,那么像法华、像楞严、像弥陀经,乃至于金刚经,都是众所周知的大乘经典。自古以来,这些弘经的大德有许多人,都是用这个四分来判摄。那么由此可知,这个信根的重要,前面已经跟诸位略说过了。
在这个地方,我要特别向诸位强调,信佛难,信净土法门更难,这就是佛所谓的难信之法。可是信自己,难上之难。前面跟诸位讲过,如大经里面所说,一切众生本来成佛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一切众生皆当作佛,我们能不能相信自己在一生当中圆满成就无上菩提?信佛不一定能成佛,信净土不一定能往生,唯有自信心坚固的人,他能够成佛、能够往生净土。由此可知,佛门里面讲信心,最主要的是叫你要相信自己,因为佛法所讲求的是不依赖别人。虽然这个法门,这个净土法门,所谓是二力法门,二力那就是以自己的力量,也藉助佛的力量。可是我们讲二力法门,是以自己为主;自己对自己要丧失信心,完全仰赖佛菩萨,诸位想想,那与其他的宗教又有什么差别呢?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把它记得清清楚楚。这个信有了根了,在修学里面,这是第一个基础奠定,有了信根之外,还得要有精进根。
这个五根五力,第二是精进根。精进就是修学正助道法勤求不息;无有疲厌,不疲倦、不厌倦,这个是精进有了根了。当然你要了解,什么是正修,什么是助修。首先讲你信得过。信得过以后,你理解,然后认真地去修行,所以这个精进,已经到了行的阶段了。信与解,理解,都在这个阶段,都在前面这个阶段。那么由此可知,这个五根,它是有次第的。后面这三种都是成就,但是这种成就是初步的成就,虽然是初步成就,那是无上道的根基,所以这称之为根。根上成就了,当然将来会从这个根上发芽、茁壮、开花、结果。
我们以这个法门来说,这个法门是以持名念佛为正修,前面已经跟诸位说过很多。而是以断恶修善为助修。我们明白正助双修的这一个道理,这一桩事实。我们应当下定决心,认真地来修学。
那么说到这个地方,我们要问为什么我们要下定决心,要认真地修学?我在讲习里面,有一个同学提出一个问题,佛门里面常讲“生死事大”,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?诸位想想,如果不是生死事大,我们何必去认真来修学这个法门?所以生死事大,世间有许多侠义之士,为了正义之所趋,视死如归。那么换句话说,生死事大好像在他们眼睛当中,生死不算什么!不错,他是不了解生死,真正了解生死事大的人不多。生死不是一世的事情,一世的生死那算得了什么?麻烦的是生死轮回,这个事大啦!
六道当中,生生死死,死死生生,它没有休息。像佛在经上给我们说的,譬如说我们人现在活在世界,报尽的时候,舍命,死了。四十九天之后他就投胎了,一般不会超过四十九天,又投胎!想不投胎,休息休息,都办不到,佛在经论里面讲的生死疲劳啊!这一桩事情我们想想,太可怕了!这个事情太大,所以它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,是生生世世,永远没完没了。这一个问题,世间的学术、哲学、科学、宗教都没有办法解决。有一些一流的宗教家,他可以修到色界天,无色界天,可以修到非想非非想天,寿命八万大劫,那只是寿长而已。八万大劫到了,他的定功失掉了,失掉了定功还是要堕落,可见得这个事情解决不了。佛出现在世间,就是为了这桩大事,所以佛在法华经里面讲,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。什么大事呢?就是生死大事。
世间其他一切的问题,世间人聪明智慧都能够解决,只有这一桩事情没有办法解决。所以佛出现于世间,帮助我们有志要解决这一个大事的,他来帮忙。那么佛说八万四千法门,门门都是解决这一桩大事。首先,我们要能信得过。那你要是问,这八万四千法门,最简单最容易最妥当最稳妥的是那个法门呢?世尊告诉我们,历代的祖师菩萨告诉我们,求其直接稳当,无过于念佛法门。而念佛法门当中,又无过于持名念佛。因此,佛说阿弥陀经才被佛门历代祖师列为日课之一,每一天要读诵的,可见得这一个法门的殊胜。不但净土宗早晚功课念弥陀经,宗门教下又何尝例外呢?诸位可以看看禅门日诵,那是中国传统禅宗的早晚课,禅宗早晚课诵。早晨早课以楞严神咒为主,晚课就是以阿弥陀经为主,那还有什么话好说。所以信了以后,念佛,这是我门正修;断恶修善,这是为助修。断一切恶,修一切善,断恶成就自己的善根,修善成就自己的福德,这才是多善根多福德,当然你因缘也就殊胜了。所以一定要精进不懈怠,那么这个就是,这有了根了,这个精进有了根。
第三,这是讲念,念是讲我们存在心里,二六时中,心里面都有。你看我门中国人造的这个字,中国的文字,它有表法的意思,这个在世界文字里面是很特殊的,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创举。这一字上面是个“今”;下面是个“心”,念就是今心,就是现在的心,心里面“有”,这叫“念”。念什么呢?念正助道法,念阿弥陀佛,念著无量觉。“觉”,当然断恶修善,福慧双修,这叫做念根,你这个念有了根。二六时中,念念都是觉而不迷;念念都想著,我要断一切恶,修一切善。二六时中确实有这个念头,这个念头不会失去,这就说你这个“念”有了根了。
“定”,说这个心“定”在正助道法上,定在这一桩事情上,与正助道法决定相应,不会散失,那么你“定”就有“根”了。慧根,慧视觉照,于正助道法它的理论依据,修学方法,以及它的境界—正道的境界、助道的境界,都能够了了分明,这叫做慧根。
这五根简单跟诸位介绍到此地。我们回过头来自己想一想,这五根我们自己有没有具备?我们对于念佛法门这个“理”,这一桩“事”,经里面所讲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境界,我们能真的理解了吗?我们能肯定接受吗?我们能够全诚肯定地相信吗?如其不然,我们并没有信根,那那里会有成就?好,我们纵然有,这些都具足了,有信根了,我们是不是精进不懈怠呢?如果没有,五根有一条,不行,不能生长,必须这五条都有根才能够生长啊!这个五条里头缺少一条都是障碍。特别是这个信根,信根等于种子一样。没有这个,那怎么能成就?这个五根,信根是最主要的一条,精进是它的活力。没有精进,虽然有这个,始终也不会有成就。
那么说到精进,二六时中,我们心里头有没有呢?很不容易啊!一天到晚心里头念念有佛,念念有觉,念念断一切恶,修一切善,这是你精进的根啊!我们二十四小时当中,偶而想到,我念佛,我要断恶修善,大部分的时间,把这个事情忘掉了,迷在世间五欲六尘之上,迷而不觉啊!广造诸恶,不修众善,那我们这个道业怎么会成就呢?我们的生死大事没法子了啊!所以读经,每一天叫你早晚功课读经,读到这些地方自期,早课要提醒自己;晚课,反省,认真的反省。这个五根里头,我今天有没有具足?我今天做到了几成?这样的早晚课才有无量功德;起了作用,“念”。我今天一天到晚,心里面是不是念著这个问题?我的心是不是定在这个境界里面?我对于这些事、这些理,以及自己修学的境界是不是很清楚、很分明?
诸位想想,这一部经这么长,这个里头只举出两个字来讲—五根。我们全都具足了,好!不断地努力精进,希望它能够增长,这个五根增长就变成五力了。这个五力,名词是一样的,这是第四段五根,这是第五段五力。信根再增长,它有了力量。精进根有了力量了,叫精进力。念根有力了,叫念力。定根有力了,叫定力。慧根有力了,叫慧力。所以五根跟五力,名词是相同的,这五个名词是相同的。
单单讲根,根没有力量的时候,不能起大作用;根要有了力量了,它就发生作用了。所以这个五力,前面五跟的意思了解,这个地方就比较上容易懂。那么信根有了力量,它最显著的作用,就是破迷、破邪、建立信心,它有这一种功用。不但能建立正信,同时也破烦恼,烦恼里面有疑,“疑”是根本烦恼之一,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,它能够破疑生信,能够破除一切邪知邪见,这是讲信根有了力量。精进根如果产生力量了,他在修学,或者在世间从事于种种工作,也就是说,他的生活是勤奋、振作,决定没有懈怠的现象,这是他精进根有了力量。拿我们今天一般话来讲,就是这一个人富于进取的精神。
那么世间进取,为什么不叫它做精进力呢?他进取的如果是为自己名利,为自身的享受,这个不叫做精进根力。他如果是为了修道,成就自己的道业,为了利益一切众生,这才叫精进根力。这个时候唯有精进有了力量,才可以承当自行化他的大事业。念根要增长了,你这个心里面不生邪念,这是念根有了力量。念没有力量的时候,我们现在也有念,但是什么呢?常常会有个邪念起来,贪、嗔、痴、慢,这个念头常常会现行,这就虽有念根,还没有力量。有了力量之后,二六时中,不会生一个邪念。或者我们讲得更简单,更容易明白,一天到晚不会有一个自私自利的念头起来。诸位要晓得,自私自利是邪念,不是正念。不起念头则已,起念头就是利益一切众生;不起念则已,起念就是造福社会。不为自己想,这个是你念根有了力量。
定根要有了力量了,它能够断除散乱,心不散乱。换句话说,他的精神意志是集中的,这个集中,他才会产生力量…
《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十二卷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