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二卷

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二卷

  净空法师讲述

  还是继续地给诸位介绍净土科学观的第三段。在第三段里面,要给诸位介绍的是“通途断惑”。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佛法的概略以及修学的态度、要领。从前面结论上来看,我们晓得佛法的教学、修学,都是合乎科学的统系,合乎科学的精神,合乎科学的方法,佛法实在可以说得上,是博大精深。在一般教学,过程上来讲,也就是说到了断惑证真。所谓的真,都是讲的真如本性。众生迷失了真如本性,佛法的教学无非是教一切众生如何恢复他的真性。

  那么我们看表解上所说到,我们用这两个圆圈来代表“本性”。这个两个圈是不得已而画出的,那么诸位一定要晓得,实际上它是一个圈,不是两个圈。那么今天第三段,我们讨论通途断惑之原理。我们用这一个圈来代表真如本性,代表的真如本性。在“有情”众生来说,就叫做“佛性”。所谓有情就是有感情的,我们今天学说里面所讲的,动,凡是动物,都是有“情识”的,所以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有本性。那么在“无情”上来说,无情就是包括现在所谓的植物与矿物,那么这叫无情,无情的分上,我们叫它做“法性”。但是诸位要晓得,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,并不是有两个性,因此情与无情,它的关系,我们已经明白了。华严经里面说,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,道理就是在此地。经里面给我们说,像楞严经里面讲的,“性一切心”,“性“就是指这个性,真如本性。“一切”就是有情、。“心”当作本体讲。

  真如本性是一切有情无情众生的本体,那么拿今天这个学术界的话来说,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,在佛法里面称之为真如本性。华严经里面讲的“一真法界”都是说的这一个境界,说的这个事实。那么现在问题是,发现真如本性怎么变成了情识,变成这个东西。

  那么在这个图里面,我们把它放大来看,这个图把它放大来看,那么我在这个图里头画的,这个里头有白的圈圈,有黑的圈圈。白的圈圈,我们把它比喻善的种子,黑的圈圈把它比喻恶的种子。这就是原本是很清净的,现在里面为什么会有善恶?那么诸位要晓得,这个就是经论里面所讲的真如本性一变为阿赖耶识。但是诸位要晓得,这个阿赖耶识,这个圆圈就是这个圆圈,并不是两个圆圈,实际上是一个,为了我们辨别一个清净,一个染污,为了区分这个染净,我们把它画成两个圆圈,实际上是一个圆圈。原来是这个样子,现在变成这个情形,里面有善恶种子了;那么这个我们叫情识,在唯识里面称之为阿赖耶识,那么这种情形就是阿赖耶识,那么像这种情形就称之为真如本性。

  那么今天我们虽然不谈唯识,可是这一段与唯识有密切的关系。变成这种情形之后了,这个里头就有善恶的种子了。白的代表善,黑的代表恶,于是它就变现出见相两分。什么叫见分?什么叫相分?“见分”这是“精神”,所谓这“相分”呢?就是“物质”。那么这个诸位一看就晓得了,我们这个世界不外乎是精神与物质之结合。说到物质,包括我们这个身体,我们这个肉体是物质,外面这个六尘境界是物质。精神,属于心理;物质属于生理的。生理的,这是心理的。精神与物质,也是同源,同发生在阿赖耶识,阿赖耶识就是真如本性,所以说,性一切心。精神迷的时候,自己束缚了自己,“迷缚为二执”,这个二执就是我执与法执,就变成这两种执著,那么这是有情众生生死的根本。人我执,我执是三界之内,所谓分段生死根本。法执是三界之外的变易生死根本。所以迷了佛性、法性,变成两种执著。如果把这两种执著打破了,“解脱”了,那么这个我们就,在这里,这是佛学上没有的名词,我们在此地假定给它定个名词,这是“心能”,因为这是对这边来讲的,这个就是心的能力。这个心能是什么呢?在佛法里面讲,就是般若智慧,无量无边的智慧。

  那么再从这边来看这个相分,就是物质。物质“收缩为原子”,这是今天科学家所讲的。“分解”的时候,“为质能”,分解为能量了,质量、能量,质量跟能量是一不是二,所以这个质量可以化为能量,能量可以化为质量。今天科学里头所发现这个方法,变的方法,这是以“动”,是以极大的速度,可以把这个物质变成能量。现在科学家懂得,在原理上已经肯定、承认了,质与能可以互相转变,换句话说,能量可以变为物质,物质可以变为能量,可以互相转变。那么现在科学家已经接近转变这个边缘。虽然这么说,是把质变成能,就是现在所谓原子弹原理,就是这么发明的。可是如何能够将能量变为物质?现在科学家晓得有可能,但是依然做不到,没有办法,不晓得怎么变法?知道是能变,可是不知道是怎么个变法。那么诸位要晓得,宇宙之间这个能量是无量无边的,如果要有一天,有办法将能量变为物质,那么诸位想想,我们的资源、我们的物质,还会有缺乏吗?不会了。

  今天全世界,每一个国家政府,都感觉得人口的压力,想方法来节制人口。那么诸位想想,为什么要节制人口呢?那就是大家觉得,我们这个地球上资源是有限的,如果人口无限地膨胀,总有一天我们的资源会枯竭,怕这一点啊!那么要想控制人口增加率,诸位晓得,这是一个很笨,一种消极的方法。聪明、积极的办法,应该怎么做法呢?应该去研究怎么样使这个能,能源、能量,把它变成物质。那世界上人口再多,我们不怕了。为什么呢?有的是资源。真的,要是把这个能量变成物质的话,确实是“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。”那还怕什么呢?

  但是科学家,哲学家今天能够发现的,能够理解的,只是佛法相分这一边。至于见分这一边,就是精神这一边,他还没注意到;不要说他没发现,他现在还没注意到。而在佛法里头,早就说明了。佛法是著重在见分这一边,就是在精神这一边,而不著重在相分,在物质那一边。为什么呢?因为在原理上,佛告诉我们“相随心转”。那么换句话说,相分是随著见分转的。因此只要在见分上,这个心能上解决了,这个物质是不成问题的,是没有问题的。

  我们看看弥陀经里面讲的西方极乐世界,那他们的科学比我们发达,因为我们现在只知道这个原理,不知道怎么变法,西方极乐世界早就知道这个变法,而且这种变的方法,就是能变为质,质变为能,不是某几个科学家,用些仪器才能够变,不是的。西方极乐世界人人都可以把能转变成质,质转变成能,有这个办法,有这个能力,家家有这个能力,所以说那个地方是科学世界啊!我们这个地方的科学之发展,跟他相比,那差得太远太远了。

  我们继续再往下面看底下解释。那么这个转变呢?这个在佛法里面,是讲“静”,就是讲定的功夫,禅定,甚深的禅定,能够把我、法二执打破,变成了无量无边的智慧、光明。那么这一边告诉我们是“见相净”,净是清净,见分与相分清净了,所“现”出来这个相,就是“净土”。这个西方净土就是这么个来的,它见分清净、相分清净,里面只有善法,没有染法;只有善,没有恶。“见相”要是“秽”,“现秽土”,秽是不清净,见分跟相分不清净,带著有无明、烦恼、贪嗔痴慢。有这样的心,他就现恶相,现这个不平等、斗争、互相残害,这种不清净的相,那么现这个秽土。

  因此可知“十界心造”,“十”是讲十法界。十法界从上面讲,这是佛、菩萨、缘觉、声闻,下面这是六道,有天、修罗、人、畜生、饿鬼、地狱。那么这是大家,熟知的,

  这个十法界是心造的啊!这个心就是见分,就是我们讲的见分,是你见分所造的。这个十法界的转变,既然是你心造,当然是你“心转”的。所以你今天想成菩萨,想成佛,能不能做到呢?能做到。为什么呢?因为你有心,这个是要心去转变它。

  佛法的理论是如是,所以在结论上告诉我们“见相同源”,见分、相分,同一个阿赖耶识,同发生在阿赖耶识里头。“心物不二”,这是心,精神这部分是心;物质,精神跟物质不二。“染净一如”,染与净是一体的。悟了,觉悟了,就清净;迷惑了,就染污,所以染净是一。“质能同体”,这是今天科学所发现的。因此“体”上讲,是“一如”。“相”上讲,它有“差别”。“用”,那是各有各的用途,因为它相不一样,它作用就不一样。譬如我们讲水,水在液体的时候,可以解渴,可以行舟。它在固体结成冰了,那冰有冰的作用,它就有障碍,把它筑成一道冰墙,它就变成妨碍。如果把它加热变成水蒸气,它可以推动机器。从前的火车是用水蒸气推动的,轮船也是用蒸气机来推动的。由此可知,虽然体是一样东西,你看,它变成气体,它的相是气,变成液体,变成固体,这个相不相同了,它作用也就不一样了。华严告诉我们“一切唯心造”。唯识论里面给我们讲“万法唯识变”。都是说的这个道理。

  通途的成佛,所谓“成佛”,就是“无上正等正觉”,成佛的道理,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道理,必须要“断二种障”,要“转识成智”。所以千经万论,八万四千法门,全都是发明这个道理。那二种障呢?第一个是烦恼障,要“断烦恼障”。断烦恼障,“我执”破了,不再执著这个身体是我,也不再执著能够思惟想像的是我的心,不执著这个肉体是我的身,那么这样是因而我执就打破了。我执打破了,三界之内的“分段”生死,就“尽”了,那么这个我们讲“证大涅槃”。涅槃是印度话,是梵语,翻成中国的意思是不生不灭。

  这个第二,“断所知障”。所知障断了,“法执破”了,那么界内界外的“变易”生死,这就“尽”了,“证大菩提”。菩提是觉,就是大智大觉,圆满究竟的大觉悟。那么这是断二种障,这两种障碍了我们无上正等正觉,所以必须要把它断除。

  断了二种障,那就转识成智了,那么这个多少要懂得一点唯识学,就很容易明了。要“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”,就是眼耳鼻舌身识,眼识、耳识…

《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二卷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 第4页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