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德遵普贤 第二▪P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(2),贮功德(3),示福田(4),以诸法药(5)救疗三苦(6)。

  《解》调和教导众生,为大众宣布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。佛教我们断贪、嗔、痴,修戒、定、慧,远离一切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精勤努力,累积功德,指示众生修福的道理和方法。佛说一切法犹如良药一样,可以救治医疗一切众生的苦难。

  《注》

  (1)(调)调伏教导。

  (2)(宣)演说。(妙理)宇宙人生的真理。

  (3)(贮)储蓄、累积。(功德)指修戒、定、慧所得到的清净心。

  (4)(示)指示。(福田)能生福的意思。

  (5)(诸法)佛所说的一切法。(药)是比喻。

  (6)(三苦〉:1、“苦苦”—由苦事而生的苦恼。2、“坏苦”—由乐事失去了而生的苦恼。3、“行苦”—由变化无常所产生的苦恼。

  升灌顶阶(1),授菩提记。为教(2)菩萨作阿阇黎(3),常习相应(4)无边诸行,成熟(5)菩萨无边善根(6)。无量(7)诸佛咸共护念(8)。

  《解》本经所说的道理和修学的方法,是帮助我们凡夫在此一生中,就可以提升到成佛的阶位,将现前苦难的生活,改变为佛菩萨大自在圆满的生活,并且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成佛的预记。

  为了教导菩萨,才表现作善法的师范阿阇黎,常常不断的学习觉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净而不染的佛法,并能运用在日常生活的一切行持上。这是赞叹这些大菩萨能成就其他初学菩萨的无边善根,所以得到十方一切诸佛的护念。

  《注》

  (1)(升灌顶阶)以大慈悲心将最高的修学方法传授给我们。“升”是提升,“灌”指大慈悲心的护念。“顶阶”指最高的修学方法。

  (2)(教)教导。

  (3)(阿阇黎)印度话,华语“轨范师”,通指教导善法的老师。

  (4)(常习)恒常不断的学习。(相应)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。

  (5)(成熟)成就。

  (6)(善根)“善”是身、口、意三业没有过失。“根”是譬喻,可以生长善法的意思。

  (7)(无量)不可限量。

  (8)(护)保护。(念)忆念。

  诸佛刹(1)中,皆能示现(2)。譬善幻师(3),现众异相(4)。于彼相(5)中,实无可得(6)。此诸菩萨,亦复如是(7)。

  《解》这一段经文是说明佛菩萨的能力很大。他们能于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中,都能随类化现无量无边的身相。就如同善于变魔术的人,能变化出许多不同的形相。这些形相虽然很逼真,但是都实无可得,这些与会的菩萨也是这样。

  《注》

  (1)(佛刹)十方诸佛的国土。

  (2)(示现)随类化现。

  (3)(善幻师)比喻高明的魔术师。

  (4)(现众异相)能变化种种不同的形相。

  (5)(彼相)指上面所说的“现众异相”。

  (6)(实无可得)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如梦幻泡影,了不可得,故能不执著。

  (7)(亦复如是)这是说明菩萨对一切法的看法如善幻师一样。

  通诸法性(1),达众生相(2)。供养(3)诸佛,开导群生(4)。化现其身(5),犹如电光(6)。裂魔见网(7),解诸缠缚(8)。远超声闻辟支佛(9)地,入空无相无愿(10)法门。善立方便(11),显示三乘(12)。

  《解》在会的大菩萨们,对于一切万事万物的本体现象作用,皆能通达明了。又以大慈悲为众生作孝敬供养亲师的示范,诱导众生悟入智觉境界。他们随顺众生心意,变化各种不同的身分,像闪电般的快速,又无执著,故能破魔邪知恶见,解除一切烦恼的缠缚。

  他们的成就,远远的超过所有的阿罗汉和辟支佛。他们都是已经证入“空、无相、无愿”三种解脱法门,并且善巧建立教学的方法。因为众生的根性有差别,所以才因材施教,建立菩萨、声闻、缘觉三种教学方法。

  《注》

  (1)(诸法性)一切法的本体。

  (2)(众生相)一切法的现相。

  (3)(供养〉:1、财供养—用财物庄严道场、流通佛法、提供修道者的生活所需,称为财供养。2、法供养—依教奉行,做众生的榜样是法供养。

  (4)(开导)开示教导。(群生)一切众生。

  (5)(化现其身)化作种种身形,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显示种种不同的身分,如中国古人说的五伦十义。

  (6)(犹如电光)比喻菩萨化身的快速,相状美好,体性空寂。

  (7)(魔见)邪知邪见,也就是不正确的见解。(网)比喻多、杂。

  (8)(缠缚)用绳子绑起来的意思。比喻烦恼。

  (9)(远超)远远超过。(声闻)闻佛音声教化而觉悟的一类人叫做声闻。(辟支佛)印度话,辟支佛的意思就是“缘觉”,是闻佛说十二因缘教法而觉悟的一类人叫做辟支佛。

  (10)(空、无相、无愿)通常称为三解脱门。修学时随依任何一门,都可以永断烦恼,解脱生死,究竟成佛。“空”是从理体上说,一切法都是众多条件和合而成,并没有一个实在的自体。当体即空,所以说体空(自性空)。“无相”是从事相上说,一切事相由种种条件和合而产生的,且不断的在变化,虚妄不实,所以说无相(无有一定不变的现相)。“无愿”也称为“无作”,是从作用上说的,观察现相起作用时,与空性相应,毫无分别、执著,就称为无愿。

  (11)(善立)善巧建立。(方便)方法便用。

  (12)(三乘)菩萨、声闻、缘觉,是佛教化的三类学生。

  于此中下(1),而现灭度(2)。

  《解》这二句是菩萨示现成佛的第八相—“入涅槃”相。这是为了利益中下根性的众生,所以对他们示现灭度,借此提高他们修学的警觉。

  《注》

  (1)(中下)指中下根性的众生。

  (2)(灭度)印度话称为“涅槃”,中文译为灭度,也译为圆寂。灭度就是灭除烦恼,度脱生死的意思;圆寂是功德圆满,清净寂灭的意思。

  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(1),及得一切陀罗尼门(2)。随时悟入华严三昧(3),具足总持百千三昧(4)。住深禅定(5),悉睹(6)无量诸佛。于一念顷(7),遍游(8)一切佛土。

  《解》这些大菩萨们虽然示现灭度,实际上他们都已经证得不生不灭的境界,同时也掌握了一切事物道理的总纲领。能够随时通达明了自己的本心,也具足了无量无边的三昧。他们安住于很深的禅定,也就是安住在念佛三昧当中,就能见到无量无边的诸佛。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,就可以旅游观光无量诸佛国土,礼拜供养诸佛。

  《注》

  (1)(无生无灭)不生不灭。(三摩地)印度话,古时亦称“三昧”。中文的意思是正定、正受,没有分别、执著、忧虑等烦恼;就是正常的享受。

  (2)(陀罗尼)印度话,中文意思是“总持”。“总”是总摄一切法,“持”是能持无量义。也就是能掌握一切法的总纲领。(门)比喻修学佛法的必经之门路。

  (3)(华严三昧)“华”是比喻菩萨一切殊胜的修学,“严”是庄严。修行成果,功德圆满,用圆满的修行功德来美化生活环境,得到至善的佛果,能如实明白自己本心的体相作用,就是“华严三昧”。

  (4)(总持)就是前文所讲的“陀罗尼”。(百千三昧)“百千”不是具体的数字,而是代表多的意思。“百千三昧”就是无量无边的正定,就是生活、工作、环境等正常清净平等自在快乐的享受。

  (5)(禅定)“禅”指外不著相,“定”指内不动心。

  (6)(悉睹)全部看见。

  (7)(一念顷)表示很短的时间。

  (8)(遍游)周遍旅游。

  得佛辩才(1),住普贤行。善能分别众生语言,开化显示真实之际(2)。超过世间诸所有法。

  《解》诸大菩萨们,证得与佛陀的无上智慧相应,得到如佛一样的无碍辩才,安住于普贤菩萨的大行中,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。对于所有众生的语言文字都能自然通达,随机说法,所以能方便开示一切诸法的理事真相,教化一切众生皆能通达明了。因此赞叹他们超过世间诸所有法。

  《注》

  (1)(辩才)能灵活巧妙对机说法。

  (2)(开化)开导教化。(显示)明显指示。(真实之际)一切法的理体现象作用的真实相。

  心常谛住度世之道(1)。于一切万物(2),随意自在(3)。为诸庶类(4),作不请之友。受持如来甚深法藏(5),护佛种性(6)常使不绝。

  《解》这些大菩萨的心,常安住在帮助一切众生了生死、出三界,往生不退成佛之中。他们对一切法都不执著,又能通达无碍,随缘度化一切众生。并且不等待众生的请求,主动来帮助劝导众生发菩提心,修普贤行,执持名号。不但自己一向专念,并且能把这部经的修学方法介绍给一切众生。

  《注》

  (1)(谛住)真实安住。(度世之道)教化众生的理论与方法。

  (2)(万物)指一切诸法。

  (3)(自在)通达无碍。

  (4)(庶类)指一切有情众生。

  (5)(受持)“受”接受,“持”保持不失去。(如来甚深法藏)指如来所说的一切经典,在本宗是指此经与一句南无阿弥陀佛。

  (6)(护)保护、护持。(佛种性)菩提心和称佛名号。

  兴大悲,愍有情(1)。演慈辩,授法眼(2)。杜恶趣,开善门(3)。于诸众生,视若自己,拯济负荷(4),皆度彼岸。

  《解》诸菩萨们发起大慈悲心,怜愍一切众生,不仅讲经说法,还要身体力行,做众生的好榜样。并且把自己明了诸法的能力和智慧传授给众生,劝导众生念佛。因此杜绝了众生堕落到三恶道的门路,开启大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大善门。

  又因为菩萨看待众生受苦跟自己受苦一样,生起同体大悲。所以发大誓愿负责、承担救度一切众生,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,从生死的此岸到达究竟安乐彼岸的重大使命。依照本经来说,就是教导一切众生念佛,求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

  《注》

  (1)(兴大悲,愍有情)“兴”是兴起,“愍”哀愍。就是菩萨发起同情怜愍众生的心,把念佛法门介绍给众生,帮助一切众生了脱生死,就是这两句的具体表现。

  (2)(演慈辩,授法眼)“演”是演说,“辩”是无碍辩才。也就是说菩萨发大慈悲心,不仅说法,还要身体力行,做好样子让众生学习。“授”传授、教导。“法眼”是能够认识一切诸法的真相,称为法眼。“授法眼”就是说菩萨见到了一切法的真相,他们把这种能力与智慧传授给众生。

  (3)(杜恶趣)“杜”杜绝,“恶趣”指地狱、饿鬼、畜生三恶道。“杜恶趣”就是杜绝众生堕落到三恶道的门路。(开善门)是说明往生极乐世界的门路,令一切众生的智慧、德能都和佛一样,这才是真正的开善门。

  (4)(拯济负荷)“拯济”救度、帮助,“负荷”承担。这是说佛菩萨承担救度、帮助众生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的伟大艰巨任务。

  悉获(1)诸佛无量功德,智慧圣明(2),不可思议(3)。如是等诸大菩萨,无量无边,一时来集。

  《解》凡是向往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菩萨们,他们都能获得诸佛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及圣明的智慧。在此处可以见到与普贤、文殊、弥勒的身分、地位相等的大菩萨无量无边,同时都来参加这一次的大法会。

  《注》

  (1)(悉获)全部获得。

  (2)(圣明)正确深明事理。

  (3)(不可思议)这里有两个意思:1、不是凡夫众生的思惟、意识所能想像理解。2、不是世间的语言文字所能言喻表达的。这是说佛菩萨的智慧、德能无量无边,不是我们凡夫众生所能推测想像的,也不是世间的语言文字所能形容表达的。

  又有比丘尼(1)五百人,清信士(2)七千人,清信女(3)五百人。欲界天,色界天,诸天(4)梵众,悉共大会。

  《解》又有比丘尼五百人,男居士七千人,女居士五百人,还有欲界天、色界天、诸天的天人大众,都共同来参加这一次佛说无量寿经的大法会。

  《注》

  (1)(比丘尼)尼众,是指出家后受了大戒的女子。

  (2)(清信士)在家学佛的男居士。

  (3)(清信女)在家学佛的女居士。

  (4)(诸天)指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诸天大众。

  

  

《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德遵普贤 第二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