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(第十四卷)▪P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。】

  都是做好事。我们读了之后想一想,都是利益别人的事情,全心全力利益别人、利益社会、利益国家。今天我们的心量更要拓开,念念要想到利益全世界。我们哪有这么大的能耐,能够利益全世界?纵然是小小的善事,我们有一个愿望,希望给全世界的人做一个好样子,这就是利益世界。事,无论大小,但看你用心,所以谚语常说“量大福大”。如果我们心量大,一点点的小善,都变成无量无边的善德;如果心量小,做的善事再多,福报也不太大。由此可知,心转境界是真的。下面,了凡先生进一步再教训他的儿子,告诉他什么是“善”,这很重要!必须有能力辨别。请看原文:

  【若复精而言之,则善有真有假,有端有曲,有阴有阳,有是有非,有偏有正,有半有满,有大有小,有难有易。】

  一口气说了八对。

  【皆当深辨】

  都应当辨别,应当清楚。

  【为善而不穷理,则自谓行持,岂知造孽,枉费苦心,无益也。】

  现在这个世间有许多人都在修善,佛门里面人更多。学佛多年,行善多年,没有好的果报,于是怀疑:佛法不灵。转过头来去学其他的法门、去学其他的宗教,那你就能够得到好的果报吗?未必。为什么会有这个情况发生?就是对于这个“善”,到底是真是假、是邪是正、是偏是圆不知道,自以为是善;经过这些有智慧德行的人跟我们一分析,原来是罪业。我们要想修善积德,首先得把这些事情搞清楚,现在我们一桩一桩的来研究。底下是第一段“真假”:

  【何谓真假】

  这个必须要辨别。他举例子说:

  【昔有儒生数辈】

  “儒生”是念书的学生。

  【谒中峰和尚】

  “中峰和尚”,元朝时候人,这是一代高僧,他的著述很多。我们净宗学会成立,有时候也不免随俗,做超度的法会。我们的超度,跟一般寺院做的不一样,我们只采取一个方法,多半是在佛七圆满之后的一天,我们做一堂《三时系念》的佛事。《三时系念》这个佛事仪规就是中峰和尚做的,他的作品。这个佛事冥阳两利。这些年来,我们在中国、在外国普遍的宣扬,所以净宗同修对中峰和尚不会生疏。

  【问曰】

  这是有一些念书人向中峰和尚请教。

  【佛氏论善恶报应,如影随形。】

  佛家跟道家都常讲,“善恶报应,如影随形”。

  【今某人善,而子孙不兴;某人恶,而家门隆盛;佛说无稽矣。】

  佛这个说法靠不住!为什么看到这个人作善,他的子孙不发达?这个人作恶,他的家道非常兴隆?现前社会上这些事情有,我们不但听说过,我们也亲眼见过。中峰和尚怎么跟他解释?

  【中峰云:凡情未涤,正眼未开,认善为恶,指恶为善,往往有之。不憾己之是非颠倒,而反怨天之报应有差乎。】

  中峰禅师这个话说得非常之深,一般人不懂。我们是凡夫,凡夫这种情染没有洗涤干净,我们的法眼、慧眼没有开,所以常常把事情看错、看颠倒了,把善看作恶,把恶看作善。有这个事吗?真有!所以,你不感到自己是非颠倒,反而去责怪天的报应不公平,你是罪上加罪。

  【众曰】

  这些学生们讲:

  【善恶何致相反】

  我们为什么把善恶看颠倒了?

  【中峰令试言其状】

  老和尚有智慧,老和尚有教学的手段,不必解释,教他们自己说一说,“你们讲,什么是善,什么是恶?讲给我听听。”

  【一人谓詈人殴人是恶,敬人礼人是善。】

  有个学生就讲:“骂人、打人,这是恶;恭敬人、礼敬人,这是善。”

  【中峰云:未必然也。】

  你说的话未必。

  【一人谓】

  又有一个学生说:

  【贪财妄取是恶,廉洁有守是善。中峰云:未必然也。众人历言其状。】

  许多学生各人说各人对善恶的看法,中峰禅师全不同意。可见得这些年轻人知识浅薄,看问题只看表面,没有深究,往往把问题看错了。

  【中峰皆谓不然。因请问。】

  中峰禅师把他们的看法否定了。这些学生就向中峰禅师请教:到底什么是善,什么是恶?

  【中峰告之曰:有益于人是善,有益于己是恶。】

  这把善恶的标准定出来了。你起心动念、言语作为是利益别人的,是利益社会的,是利益大众的,这是善;如果是自私自利的,那是恶。

  【有益于人,则殴人、詈人皆善也。】

  你对这个人有利益,你打他、骂他,善!父母教训儿女,有时候打、有时候骂,为什么?为小孩好,那不是恶,那是善。学生不守规矩,老师处罚他,在过去有体罚,现在学校好像没有了。我念书的时候受过体罚,老师打手心、罚跪,我们都遇到过。这不是恶,这是善。

  【有益于己,则敬人、礼人皆恶也。】

  如果是为了自私自利,恭敬人、礼敬人,那是巴结,那是恶,那不是善。这是中峰禅师教导这一帮年轻人。

  【是故人之行善,利人者公,公则为真;利己者私,私则为假。】

  真善、假善一定要搞清楚。决定没有私心,决定没有自利,起心动念、言语作为都是利益社会、利益大众,今天讲是利益世界。利人,大公无私,公是真的,这个善是真的。利己,那你是私心;私心,这个善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

  【又根心者真,袭迹者假。】

  这再进一步说。如果你这个发心,是从你真心里面发出来,利益大众的,这是真的。如果看到别人做,我们也去模仿,“袭迹”是模仿,这是假的,不是从你真心里头生出来的。为善最重要的是真心。我们前面读的十个例子,这十个人修善,后面都有好的果报,什么原因?真心;只知道帮助别人,绝不求一点自私自利。真假要从这里辨别。

  【又无为而为者真,有为而为者假,皆当自考。】

  自己要细心去考察。“无为而为”,就是我们所做的这个善事,不露痕迹,不需要让人知道,你做的这个善事是真的,这叫阴德。如果是“有为而为”,你是有企图、是有目的,你才做这桩善事,这个善事是假的。这些地方都要自己认真好好的去省察。第二是“端曲”:

  【何谓端曲】

  了凡先生说:

  【今人见谨愿之士,类称为善而取之;圣人则宁取狂狷。至于谨愿之士,虽一乡皆好,而必以为德之贼。是世人之善恶,分明与圣人相反。推此一端,种种取舍,无有不谬。】

  这一段说:什么叫端,什么叫曲。现在的人,看到谨慎、不倔强的人,都称他“这是善人”,社会上都很尊重他。可是,古时候的圣贤,他宁愿欣赏这个人有志气、肯进取,或者是安分守己不肯乱来的人;因为这样的人,他才有胆识,他才真正能够为群众服务,为国家担当大任。如果这个乡里的人,虽然很谨慎,虽然是个好人,个性非常柔弱,随波逐流,没有志气,没有担当,这样的人夫子称为“乡愿”,以为“德之贼”。德之贼,他不是一个好榜样,人人都学他,那就坏了。所以,世间人对于善人、恶人的标准跟圣人恰恰相反。“推此一端,种种取舍,无有不谬”。“谬”是错误。圣人怎么样取舍?圣人是个明白人,有学问、有德行、有经验的人,他们能够辨别善人、恶人。底下几句话说得好:

  【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,皆与圣人同是非,而不与世俗同取舍。】

  这是讲到天地鬼神,他们的见解跟圣贤人相同,与世俗人的看法确确实实不一样。鬼神如何“福善祸淫”?前面举的这些例子,我们都能够观察得到。我们要问:鬼神是不是有权将祸福降临于人?没有。这个要懂得,鬼神并没有权。就好像我们这个世间人,有人行了善事,有人做了恶事。执法的人员,那些刑警来加刑罚给你,是不是他有权加?不是,是因为你犯了罪,他才拿手镣、脚铐来铐你。你不犯罪,他不敢侵犯你。天地鬼神就像刑警一样,是因为你自己造作的善与不善,所以他来嘉奖你,他来惩罚你,这个奖励、惩罚都是自作自受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。我们今天讲到此地。

  

《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(第十四卷)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