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,才能放下,且更进一步想到超出三界。如想超越三界,心量保守的,佛教其学小乘,心量开放的,佛教其学大乘,若求究竟了义,在无量无边法门中只有阿弥陀经中之“信愿持名”,在一生中圆满证得佛果。第四、依智不依识。智是理智,识是情识。此条指我们应用何种态度选择修学法门。六道、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每一阶段后后胜前前,后边的是了义,前边的是不了义。例如菩萨与佛相比,佛是了义,菩萨是不了义,依此类推。我们要以理智选择究竟了义的法门,幸勿碍于感情而选不了义的法门。阿弥陀经是了义中之了义,大乘中之大乘。今天接受这个究竟了义的法门,其他任何法门一定要彻底放下,自己要有理智,不受人的影响。我常劝同修们,我们归依阿弥陀佛,作佛的好弟子,依智不依识。特别是弥陀经与圆通章,讲的专到极处,纯到极处,一部经甚至于一句名号就够了,其他统统放下,心就定了。夏莲居老居士说,大势至菩萨是法界净宗初祖,他老人家教我们“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”,不需要任何方法帮助,一句佛号就成功了。“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”,决定不许参杂,学楞严、法华、华严都会障碍清净心。学祖师大德,三藏十二部让与别人悟,这是智慧的抉择。
阿弥陀经是无量寿经的小本,最精彩的本子。无量寿经是阿弥陀经的详细说明,故古人称为大本、小本。净土是华严的归宿,也是华严的总结。夏老会集的无量寿经共有四十八品,其中以第六品四十八愿为第一,四十八愿中依据古人的说法以第十八愿为第一,第十八愿是“十念必生”,由此说明持名念佛为第一。念一声“阿弥陀佛”就把所有一切诸佛都念到了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。读一部阿弥陀经即等于读十方三世诸佛所说无量无边的经论,其他经论都可以放下了。第五尊法幢佛,“法幢”是为众生作示范,建法幢,把经典法门,普遍推广,建立法幢。民初印光法师在苏州建立道场,当时为唯一净宗道场,任何人只要专修净土者均欢迎,且规定不收徒,不传戒,不讲经,不作法会,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念佛,每天都如打佛七。我们今天建立道场,也希望追随印祖的规矩,但一定要讲经,因为现在一般人对于净土宗误会甚深,一定说清楚,使已进门者心定,未进门者听后生起仰慕之心。讲堂与念佛堂要分开,听经念佛各随其意。讲经每日二小时,念佛八小时,把净宗推广,弘扬于全世界,乃真报佛恩。第六尊持法佛。净宗学人必须随顺诸佛真实教诲,决志求生,永无疑惑。
《经》舍利弗。上方世界。有梵音佛。宿王佛。香上佛。香光佛。大焰肩佛。杂色宝华严身佛。娑罗树王佛。宝华德佛。见一切义佛。如须弥山佛。如是等。恒河沙数诸佛。各于其国。出广长舌相。遍覆三千大千世界。论诚实言。汝等众生。当信是。称赞不可思议功德。一切诸佛所护念经。
上方说了十尊佛的名号,“十”代表大圆满,觉行圆满,一生成佛,作为总结。我搞四十多年才认识净土的价值,实在不容易,有人遇到,当面错过,颇为可惜。第一尊梵音佛。“梵音”是说法清净,六方佛之东方是修学基本的态度,希求的目标以及修行方法的纲领。南方显示此法门依心性本具的智慧,有大智慧方能选择这个法门。西方令我们修福,念佛是把弥陀多劫修的福德变成我们自己的福德。一句佛号中有真信、切愿、持名,一而三,三而一,谓之相应。福慧成就担负起如来教化众生的事业,到了下方普遍推广教化事业,以至于上方的究竟圆满。第一尊说法清净,如说法中还有名闻利养,就不清净。作了许多利益众生之事,而心中干干净净一点没有染著。金刚经说:“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,即非菩萨。”这是金刚经前半部的开示。后半部更说到“我见”,“见”是念头,作一切善行而心中若无其事。第二尊宿王佛,“宿”音秀,星宿为夜间所看到的星群,其中最大的星球是月亮,代表佛所讲最殊胜的大乘法,无上道的捷径。第三尊香上佛,代表大乘法之捷径,即禅宗,在六祖坛经之忏悔品第五即传授禅宗修学的方法,五分法身香,戒香、定香、慧香、解脱香、解脱知见香。禅宗是大乘之大乘,代表近路中之近路。
符按:上文内提及五分法身香,全文载在六祖坛经之忏悔品第五,兹抄录原文一段,以供参考。
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。于是升座告众曰:来,诸善知识。此事须从自性中起。于一切时,念念自净其心,自修其行,见自己法身,见自心佛,自度自戒,始得不假到此。既从远来,一会于此,皆共有缘,今可各各胡跪。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,次授无相忏悔,众胡跪。
师曰:一、戒香。即自心中,无非,无恶,无嫉妒,无贪嗔,无劫害。名戒香。
二、定香。即亲诸善恶境相,自心不乱。名定香。
三、慧香。自心无碍,常以智慧观照自性,不造诸恶。虽修众善,心不执著,敬上念下,矜恤孤贫。名慧香。
四、解脱香。即自心无所攀缘。不思善,不思恶,自在无碍。名解脱香。
五、解脱知见香。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。不可沉空守寂。即须广学多闻,识自本心,达诸佛理,和光接物,无我无人,直至菩提,真性不易。名解脱知见香。
善知识,此香各自内薰,莫向外觅。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,灭三世罪,令得三业清净。
第四尊香光佛。代表净宗,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中称“香光庄严”,西方的特色是光明与宝香,任何物质皆放香气。西方是宝香远闻、香光庄严的世界。净土宗是径中径又径,乃是最捷径。此三尊佛把圆满的究竟了义显示出来,如真明了,即知道如何去选择法门。第五尊大焰肩佛,此名号前面解释过,此处与前面不同。前面是代表自己权实两种智慧的成就,应当担负起如来家业。此处是圆满的阶段,表示以最殊胜的法门传与大众有缘人,得到真实受用。无缘之人亦要传,如其今世不得受用,一历耳根,永为道种,他阿赖耶识中有了阿弥陀佛名号种子,甚至于无量劫之后遇到缘,也能往生。遇对一切众生必以无上顶法传之,念佛念出声音,令其闻之即传与之。我们现在有许多阿弥陀佛贴纸,他人见到念一声阿弥陀佛,他就种了成佛之因。第六尊杂色宝华严身佛,佛在世时讲一生圆满之经仅有华严经一部,以善财作修行的榜样。善财菩萨一生圆满实因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能一生圆满,“杂色宝华”形容一个大花园,比喻佛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,无一漏失均包括其中。第七尊娑罗树王佛。“娑罗树”产在印度,非常坚固,此处代表圆满证得究竟坚固,即圆教佛果,真正大法王,亦兼表密宗,说明净密不二。净与禅为不二法,一句“阿弥陀佛”即无上甚深微妙禅的境界,而且也是甚深之密,阿弥陀佛名号纯粹是梵语,未翻成华语,是无上的密咒,大总持法门,包括一切大乘、禅宗、密宗、以及小乘,圆修圆证。第八尊宝华德佛,表圆满报身。第九尊见一切义佛,表千百亿化身。如金刚经所说如来五眼圆明,普应群机,即见一切义。第十尊如须弥山佛,表清净法身,宇宙万有的本体。末后这三尊佛表法身、报身、应化身,一体三身,与东方的三尊佛,前后呼应,前面东方提出的是我们向往祈求的,末后上方三尊佛是表我们想要亲自证得的。世尊说出诸佛名号含义非常之深,暗示念佛人,从初发心到圆满菩提,一生走的路程,经历六个阶段,应当如何遵照奉行。佛度众生,众生接受佛的教导有难易浅深之别,总在一个“缘”字。佛说法能启发众生过去善根,作增上缘。同时佛的光明与愿力加持,能令心得定,智慧增长,魔不能得其便。
《解》此界非非想天之上。复有上界风轮。金轮。及三界等。重重无尽也。问。诸方必有净土。何偏赞西方。答。此亦非善问。假使赞阿佛国。汝又疑偏东方。展转戏论。问。何不遍缘法界。答有三义。令初机易标心故。阿弥本愿胜故。佛与此土众生偏有缘故。盖佛度生。生受化。其间难易浅深。总在于缘。缘之所在。恩德弘深。种种教启。能令欢喜信入。能令触动宿种。能令魔障难遮。能令体性开发。诸佛本从法身垂迹。固结缘种。若世出世。悉不可思议。尊隆于教乘。举扬于海会。沁入于苦海。慈契于寂光。所以万德钦承。群灵拱极。当知佛种从缘起。缘即法界。一念一切念。一生一切生。一香一华。一声一色。乃至受忏授记。摩顶垂手。十方三世。莫不遍融。故此增上缘因。名法界缘起。此正所谓遍缘法界者也。浅位人。便可决志专求。深位人。亦不必舍西方。而别求华藏。若谓西方是权。华藏是宝。西方小。华藏大者。全堕众生遍计执情。以不达权实一体。大小无性故也。
十方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无一佛不赞叹西方极乐世界,称赞不可思议功德,此不可思议功德,在本经中有三件事迹可以提出,第一是西方世界依报环境不可思议。第二正报,弥陀与十方世界往生之人,其成就不可思议。第三说法不可思议。世人常希求佛菩萨保佑,我们若读诵这部经,依照经典所说理论与方法修行,即决定得到一切诸佛之所护念。请再看大师的注解。
我们世界的上方,有重重无尽的诸佛世界,有人怀疑要问,一切诸方都有净土,何偏赞西方?其实诸方虽有净土,但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,就是因为前面所提的三种情况,依报环境、大众成就、与说法圆满,为其他净土所无。大师答的更妙:这人问的不高明,假使赞叹东方阿閦(音同触chù)佛国,他又要问为什么偏赞东方,这完全是戏论,不值一辩。又问:何不遍缘法界?大师答覆有三义:(一)遍缘法界,说的容易,作起来难,遍缘法界是用清净心平等心,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,圆初住菩萨的境界,凡夫作不到。心有分别执著就缘不到法界。初机学者带业的众生,烦恼未断,为他指出一个方向,一个目标,他在修学方面就容易得心应手。(二)若单举西方为初机易标心故,则以东南北方为目标亦无不可,何必一定要…
《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流通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