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正宗分 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▪P4

  ..续本文上一页。不能容受。虽百年昼夜。弥陀十万。一一声。灭八十亿劫生死。然所灭罪。如爪上土。未灭罪。如大地土。唯念至一心不乱。则如健人突围而出。非复三军能制耳。然称名便为成佛种子。如金刚终不可坏。佛世一老人求出家。五百圣众皆谓无善根。佛言。此人无量劫前为虎逼。失声称南无佛。今此善根成熟。值我得道。非二乘道眼所知也。由此观之。法华明过去佛所。散乱称名。皆已成佛。岂不信哉。

  有人问:临终时念头猛,心愿恳切,持名容易达到一心,平时心中散漫,精神力量不能集中,不如紧要关头遇危难时之认真,悠悠泛泛,亦能除罪否?大师答覆用比喻说,如太阳出来,一切黑暗都没有了。念佛洪名,一切罪障均可消灭。但须注意此人所问:平日至心称名,亦能除罪否?至心就是一心,当然除罪。又问:散心称名,亦除罪否?此散心即非一心。大师答称:用三心二意的散心念佛,亦可除罪,但不一定能往生,看临终时能否至心。所以平常用至心念佛,临终一定能往生,有无把握,莫问旁人,自己应当知道。果然能至心称念,要多久时间才能得到效验?在往生传、净土圣贤录中,大约在三年左右,坐著走,站著走的很多,近代三年成就者亦不少。倓虚老法师说,谛老有一位徒弟作箍捋匠维生,念了三年预知时至站著往生。我们念了几十年,一点消息都没有,大概都是用散心念的。或有人说:念佛念三年就死了,这个法门不能学。可见此人对娑婆世界仍有诸多贪爱,其信愿既不真,行亦不见得恳切,只有随他吧。假如真想往生应当万缘放下,一天到晚,抓紧一句佛号,其他事随缘随份就好了。我们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在念佛,而始终未能成就,自己找不到原因,大师说:“以悠悠散善,难敌无始积罪故。”“无始积罪”即贪嗔痴慢,妄想执著的习气,如一心念佛,这种习气不会起现行,心无二用,把烦恼伏住,工夫成片,从伏烦恼一直到断烦恼称为事一心,有九品,能伏住为下下品,生凡圣同居土。能断掉为上上品生方便有余土。如伏不住,贪嗔痴念头还常起来,要痛心忏悔,深自愧责。能否往生其权操在自己手中。无量劫来所累积的罪业假使有体相者,尽虚空遍法界都装不下。如有人念佛,一天念十万,昼夜不断,连念百年不间断,一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,然所灭罪如爪上土,未灭罪如大地土。这话是真的,并不夸张,如生到西方,此问题即解决,不能生西方就麻烦大了。六道轮回随业流转,强者先牵,托生何道,自己可以想像到的。五戒的念头强,遵守人伦道德,可保人身,十善慈悲喜舍念头强,来世生天,但此种人少之又少,而搞贪嗔痴慢者多,将来落在三涂,三涂时间太长,实在可怕。楞严经及地藏经讲地狱情形甚详。地狱如陷阱,世间多有,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。多生多劫所造恶业无量无边,如被三军重重包围,其唯一方法就是突围,凭念佛工夫,带业往生,可以冲出重围。最要是为一心,“不乱”是不为一切环境所乱,作到八风吹不动。世间法不乱而对佛法仍放不下,参禅学密一起来,将来仍在六道轮回,而且三善道都搭不上。“称名”就是成佛的金刚种子。佛在世时有一老人求出家,佛弟子诸阿罗汉皆有神通能观察五百世,观此老五百世无善根。未允所请,老人涕泣不去。最后佛把他叫来,对弟子说,此老无量劫前曾为樵夫,在山上被虎所逼,追到树上,在惊骇之间,喊了一声“南无佛”,以此因缘,今生遇佛得度。二乘声闻慧眼见不到的。法华经所讲的故事,焉能不相信。古时至今,时代久远,当时此人纵然无心喊一声佛号,到了今天遇缘成就,我们应当随缘随份用此佛号与众生结念佛之缘。

  《解》伏愿缁素智愚。于此简易直捷。无上圆顿法门。勿视为难。而辄生退诿。勿视为易。而漫不策勤。勿视为浅。而妄致藐轻。勿视为深。而弗敢承任。盖所持之名号。真实不可思议。能持之心性。亦真实不可思议。持一声。则一声不可思议。持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。声声皆不可思议也。

  这是大师苦口婆心劝导我们。“缁”指穿染色衣之出家人,“素”指在家人,古时印度俗人穿白色衣服。“智”为读书人,聪明有才智者。“愚”为不识字之愚夫愚妇。此持名念佛法门,人人能念,简单容易,乃无上圆顿法门。但也不能把它看得太容易,掉以轻心,许多人都把阿弥陀经看浅了,看不起,不肯修学。我八二年来到美国,许多同修告诉我,在美国千万不要讲念佛法门,要被人取笑,大家都讲禅讲密,所以我初到美国常讲口头禅,已把学禅者予以降伏,然后再讲密,我在章嘉大师座下三年,知道密宗内容很多,他们搞的那一套骗不了我。然后再把净土法门介绍给他们,他们不接受也不敢说一句反对的话,同时我又由台湾带来弥陀经疏钞录音带有三百三十多卷,大家不敢讲弥陀经浅了。也不能把它看的太深,实际上此法门是佛果地上的境界,唯佛与佛方能究竟,非九法界所能理解。九界包括等觉菩萨,等觉菩萨必要得佛的加持才能理解,但在事上非常容易,无一法门比念佛更容易更简单。“信愿持名”这四个字能作到就成功。心中只有阿弥陀佛,除此之外,什么心思都没有,这就是信愿持名。其次是名号功德不可思议,能持之心性亦不可思议,信愿持名就是真心,也是一心,其功德不可思议,真心是能感,佛菩萨是所感。从理上说,“阿弥陀佛”是真如本性虚空法界的德号。从事上说,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的名号。“持一声,则一声不可思议,持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,声声皆不可思议”,此段文古德说含有三要。(1)所念的佛是境要,(2)能念的心是心要,(3)能所不二,心佛一如是法门要。“要”是“妙”的意思,玄妙之极不可思议。心、境、法门三点均不可思议,大师的要解亦不可思议。无怪印光大师对蕅益大师的要解推崇备至。学佛如抓到纲领,依教奉行,在往生前,所得的利益绝非修其他法门所能得到。身心清净,其所显示的健康长寿、幸福快乐,当下即能得到。世人梦寐以求而得不到的,念佛人可得到。

  《经》舍利弗。我见是利。故说此言。若有众生。闻是说者。应当发愿。生彼国土。

  《解》我见者。佛眼所见。究尽明了也。是利者。横出五浊。圆净四土。直至不退位尽。是为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也。

  这是第二次劝愿。“我见是利”,这句话最要紧,释迦牟尼佛亲眼看到这种殊胜利益,见到西方世界依正庄严,往生者无论何人,即使恶道众生也都圆证三不退,一切诸佛刹土所没有的,因此才劝勉我们往生。注解中说:“我见者,佛眼所见,究尽明了也。”在十法界中人总以为自己很聪明,看什么事情都看得很透彻,但比不上天人,天人比我们看得清楚。天眼不如阿罗汉的慧眼,罗汉的慧眼比不上菩萨的法眼,菩萨法眼比不上佛眼。佛五眼圆明,所见究竟圆满。佛所看到的是“横出五浊,圆净四土,直至不退位尽”,是为不可思议功德之利。(一)六道凡夫要想脱离三界,非常困难。我们仔细观察,世间多少人修行也有很高的智慧与修行工夫,结果都出不了三界,如问为什么?因见思烦恼不容易断。佛说六道轮回是由见思烦恼而来,只要有见思就出不了轮回。小乘四果罗汉见思断了,超越轮回。三果与四果比,烦恼没断干净,没有超越六道,他们智慧工夫好,在四禅天修行,把见思断了才出得去。佛为言谈方便起见,把无量无边的烦恼归纳为十大类,见惑五类、思惑五类。见惑是见解错误,第一是身见,把身当作我,错了,乃是我所有的。例如衣服,衣服是我所有的,并非是我。第二是边见,执著两边,用现代话说是相对论,我们都是生活在相对的空间,并非真实,若谓真实,乃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之外,十法界皆是相对的。另外两种俗称成见,一在果上,非果计果。一在因上,非因计因。兹分别述之:

  第三是见取见,非果计果。“见”就是主观的见解,“取”是执著,执著自己不正确的主观意见。如其他宗教认为生天即得永生,实际上天人寿命虽长,仍有终了之时,并非究竟,此即成见。本来天是有漏的,他误认天是妙果,此即非果计果。

  第四是戒禁取见,非因计因。“戒”是性戒,如杀盗淫之类,“禁”是遮禁,如饮酒食肉之类。持戒持禁本是善法,何以列为不正见之列,其过在执取。有一种外道修行好,得天眼通,看见牛犬生天,以为学牛犬的生活即可生天,不知牛犬生天另有其原因在。久之就成了一种邪门外道,此之谓非因计因。

  第五是邪见。凡是不正的知见,如不信轮回,不信因果报应,不信圣言量,皆属大邪见,障碍本身殊胜的利益,自己不信也就罢了,还劝别人不信,造无间地狱之罪。八难中有世智辩聪,类多高级智识份子,他还有一套偏邪论调,将来引导他人同下地狱,殊为可悯。

  思惑亦有五大类即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,此疑是专搞对圣教怀疑。此五种加上前面所说五种见惑,总称为“见思二惑”。小乘人断见思二惑,佛说如断四十里流,非常困难。经中说见惑断掉,证小乘初果须陀洹,天上人间七次往返,才能把思惑断掉。人间寿短,天上寿畏,多长时间才能断掉,实无法估计。经中说成佛需三大阿僧祇劫,要由断见惑日起算,见惑一断就是圣人,虽未出三界,不会堕三途。小乘初果须陀洹名为“入流”,入圣人之流。小乘修学不如大乘巧妙,尤其禅宗,禅宗虽巧,亦得有巧人,必须上根利智,非一般人所能学,因此远不如净宗。

  上面提到天界,佛经中讲的最详,兹再略为补充。例如四禅天、四空天在三界之内,虽然寿命很长,而仍有生死。有人认为生天即得永生,这个概念与佛法中入涅槃相似,应知四禅四空仍有生灭,并非究竟。佛说天有二十八层,每层之因不同,果也不同,单修上品十善,可生四王天忉利天,若再往上到夜摩天,单修十善不行,还得有定功,欲界有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初禅以上五欲不但事没有,念头也没有,…

《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正宗分 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