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。不能容受。雖百年晝夜。彌陀十萬。一一聲。滅八十億劫生死。然所滅罪。如爪上土。未滅罪。如大地土。唯念至一心不亂。則如健人突圍而出。非複叁軍能製耳。然稱名便爲成佛種子。如金剛終不可壞。佛世一老人求出家。五百聖衆皆謂無善根。佛言。此人無量劫前爲虎逼。失聲稱南無佛。今此善根成熟。值我得道。非二乘道眼所知也。由此觀之。法華明過去佛所。散亂稱名。皆已成佛。豈不信哉。
有人問:臨終時念頭猛,心願懇切,持名容易達到一心,平時心中散漫,精神力量不能集中,不如緊要關頭遇危難時之認真,悠悠泛泛,亦能除罪否?大師答覆用比喻說,如太陽出來,一切黑暗都沒有了。念佛洪名,一切罪障均可消滅。但須注意此人所問:平日至心稱名,亦能除罪否?至心就是一心,當然除罪。又問:散心稱名,亦除罪否?此散心即非一心。大師答稱:用叁心二意的散心念佛,亦可除罪,但不一定能往生,看臨終時能否至心。所以平常用至心念佛,臨終一定能往生,有無把握,莫問旁人,自己應當知道。果然能至心稱念,要多久時間才能得到效驗?在往生傳、淨土聖賢錄中,大約在叁年左右,坐著走,站著走的很多,近代叁年成就者亦不少。倓虛老法師說,谛老有一位徒弟作箍捋匠維生,念了叁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。我們念了幾十年,一點消息都沒有,大概都是用散心念的。或有人說:念佛念叁年就死了,這個法門不能學。可見此人對娑婆世界仍有諸多貪愛,其信願既不真,行亦不見得懇切,只有隨他吧。假如真想往生應當萬緣放下,一天到晚,抓緊一句佛號,其他事隨緣隨份就好了。我們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都在念佛,而始終未能成就,自己找不到原因,大師說:“以悠悠散善,難敵無始積罪故。”“無始積罪”即貪嗔癡慢,妄想執著的習氣,如一心念佛,這種習氣不會起現行,心無二用,把煩惱伏住,工夫成片,從伏煩惱一直到斷煩惱稱爲事一心,有九品,能伏住爲下下品,生凡聖同居土。能斷掉爲上上品生方便有余土。如伏不住,貪嗔癡念頭還常起來,要痛心忏悔,深自愧責。能否往生其權操在自己手中。無量劫來所累積的罪業假使有體相者,盡虛空遍法界都裝不下。如有人念佛,一天念十萬,晝夜不斷,連念百年不間斷,一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,然所滅罪如爪上土,未滅罪如大地土。這話是真的,並不誇張,如生到西方,此問題即解決,不能生西方就麻煩大了。六道輪回隨業流轉,強者先牽,托生何道,自己可以想像到的。五戒的念頭強,遵守人倫道德,可保人身,十善慈悲喜舍念頭強,來世生天,但此種人少之又少,而搞貪嗔癡慢者多,將來落在叁塗,叁塗時間太長,實在可怕。楞嚴經及地藏經講地獄情形甚詳。地獄如陷阱,世間多有,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。多生多劫所造惡業無量無邊,如被叁軍重重包圍,其唯一方法就是突圍,憑念佛工夫,帶業往生,可以沖出重圍。最要是爲一心,“不亂”是不爲一切環境所亂,作到八風吹不動。世間法不亂而對佛法仍放不下,參禅學密一起來,將來仍在六道輪回,而且叁善道都搭不上。“稱名”就是成佛的金剛種子。佛在世時有一老人求出家,佛弟子諸阿羅漢皆有神通能觀察五百世,觀此老五百世無善根。未允所請,老人涕泣不去。最後佛把他叫來,對弟子說,此老無量劫前曾爲樵夫,在山上被虎所逼,追到樹上,在驚駭之間,喊了一聲“南無佛”,以此因緣,今生遇佛得度。二乘聲聞慧眼見不到的。法華經所講的故事,焉能不相信。古時至今,時代久遠,當時此人縱然無心喊一聲佛號,到了今天遇緣成就,我們應當隨緣隨份用此佛號與衆生結念佛之緣。
《解》伏願缁素智愚。于此簡易直捷。無上圓頓法門。勿視爲難。而辄生退诿。勿視爲易。而漫不策勤。勿視爲淺。而妄致藐輕。勿視爲深。而弗敢承任。蓋所持之名號。真實不可思議。能持之心性。亦真實不可思議。持一聲。則一聲不可思議。持十百千萬無量無數聲。聲聲皆不可思議也。
這是大師苦口婆心勸導我們。“缁”指穿染色衣之出家人,“素”指在家人,古時印度俗人穿白色衣服。“智”爲讀書人,聰明有才智者。“愚”爲不識字之愚夫愚婦。此持名念佛法門,人人能念,簡單容易,乃無上圓頓法門。但也不能把它看得太容易,掉以輕心,許多人都把阿彌陀經看淺了,看不起,不肯修學。我八二年來到美國,許多同修告訴我,在美國千萬不要講念佛法門,要被人取笑,大家都講禅講密,所以我初到美國常講口頭禅,已把學禅者予以降伏,然後再講密,我在章嘉大師座下叁年,知道密宗內容很多,他們搞的那一套騙不了我。然後再把淨土法門介紹給他們,他們不接受也不敢說一句反對的話,同時我又由臺灣帶來彌陀經疏鈔錄音帶有叁百叁十多卷,大家不敢講彌陀經淺了。也不能把它看的太深,實際上此法門是佛果地上的境界,唯佛與佛方能究竟,非九法界所能理解。九界包括等覺菩薩,等覺菩薩必要得佛的加持才能理解,但在事上非常容易,無一法門比念佛更容易更簡單。“信願持名”這四個字能作到就成功。心中只有阿彌陀佛,除此之外,什麼心思都沒有,這就是信願持名。其次是名號功德不可思議,能持之心性亦不可思議,信願持名就是真心,也是一心,其功德不可思議,真心是能感,佛菩薩是所感。從理上說,“阿彌陀佛”是真如本性虛空法界的德號。從事上說,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的名號。“持一聲,則一聲不可思議,持十百千萬無量無數聲,聲聲皆不可思議”,此段文古德說含有叁要。(1)所念的佛是境要,(2)能念的心是心要,(3)能所不二,心佛一如是法門要。“要”是“妙”的意思,玄妙之極不可思議。心、境、法門叁點均不可思議,大師的要解亦不可思議。無怪印光大師對蕅益大師的要解推崇備至。學佛如抓到綱領,依教奉行,在往生前,所得的利益絕非修其他法門所能得到。身心清淨,其所顯示的健康長壽、幸福快樂,當下即能得到。世人夢寐以求而得不到的,念佛人可得到。
《經》舍利弗。我見是利。故說此言。若有衆生。聞是說者。應當發願。生彼國土。
《解》我見者。佛眼所見。究盡明了也。是利者。橫出五濁。圓淨四土。直至不退位盡。是爲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也。
這是第二次勸願。“我見是利”,這句話最要緊,釋迦牟尼佛親眼看到這種殊勝利益,見到西方世界依正莊嚴,往生者無論何人,即使惡道衆生也都圓證叁不退,一切諸佛刹土所沒有的,因此才勸勉我們往生。注解中說:“我見者,佛眼所見,究盡明了也。”在十法界中人總以爲自己很聰明,看什麼事情都看得很透徹,但比不上天人,天人比我們看得清楚。天眼不如阿羅漢的慧眼,羅漢的慧眼比不上菩薩的法眼,菩薩法眼比不上佛眼。佛五眼圓明,所見究竟圓滿。佛所看到的是“橫出五濁,圓淨四土,直至不退位盡”,是爲不可思議功德之利。(一)六道凡夫要想脫離叁界,非常困難。我們仔細觀察,世間多少人修行也有很高的智慧與修行工夫,結果都出不了叁界,如問爲什麼?因見思煩惱不容易斷。佛說六道輪回是由見思煩惱而來,只要有見思就出不了輪回。小乘四果羅漢見思斷了,超越輪回。叁果與四果比,煩惱沒斷幹淨,沒有超越六道,他們智慧工夫好,在四禅天修行,把見思斷了才出得去。佛爲言談方便起見,把無量無邊的煩惱歸納爲十大類,見惑五類、思惑五類。見惑是見解錯誤,第一是身見,把身當作我,錯了,乃是我所有的。例如衣服,衣服是我所有的,並非是我。第二是邊見,執著兩邊,用現代話說是相對論,我們都是生活在相對的空間,並非真實,若謂真實,乃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之外,十法界皆是相對的。另外兩種俗稱成見,一在果上,非果計果。一在因上,非因計因。茲分別述之:
第叁是見取見,非果計果。“見”就是主觀的見解,“取”是執著,執著自己不正確的主觀意見。如其他宗教認爲生天即得永生,實際上天人壽命雖長,仍有終了之時,並非究竟,此即成見。本來天是有漏的,他誤認天是妙果,此即非果計果。
第四是戒禁取見,非因計因。“戒”是性戒,如殺盜淫之類,“禁”是遮禁,如飲酒食肉之類。持戒持禁本是善法,何以列爲不正見之列,其過在執取。有一種外道修行好,得天眼通,看見牛犬生天,以爲學牛犬的生活即可生天,不知牛犬生天另有其原因在。久之就成了一種邪門外道,此之謂非因計因。
第五是邪見。凡是不正的知見,如不信輪回,不信因果報應,不信聖言量,皆屬大邪見,障礙本身殊勝的利益,自己不信也就罷了,還勸別人不信,造無間地獄之罪。八難中有世智辯聰,類多高級智識份子,他還有一套偏邪論調,將來引導他人同下地獄,殊爲可憫。
思惑亦有五大類即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,此疑是專搞對聖教懷疑。此五種加上前面所說五種見惑,總稱爲“見思二惑”。小乘人斷見思二惑,佛說如斷四十裏流,非常困難。經中說見惑斷掉,證小乘初果須陀洹,天上人間七次往返,才能把思惑斷掉。人間壽短,天上壽畏,多長時間才能斷掉,實無法估計。經中說成佛需叁大阿僧祇劫,要由斷見惑日起算,見惑一斷就是聖人,雖未出叁界,不會墮叁途。小乘初果須陀洹名爲“入流”,入聖人之流。小乘修學不如大乘巧妙,尤其禅宗,禅宗雖巧,亦得有巧人,必須上根利智,非一般人所能學,因此遠不如淨宗。
上面提到天界,佛經中講的最詳,茲再略爲補充。例如四禅天、四空天在叁界之內,雖然壽命很長,而仍有生死。有人認爲生天即得永生,這個概念與佛法中入涅槃相似,應知四禅四空仍有生滅,並非究竟。佛說天有二十八層,每層之因不同,果也不同,單修上品十善,可生四王天忉利天,若再往上到夜摩天,單修十善不行,還得有定功,欲界有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初禅以上五欲不但事沒有,念頭也沒有,…
《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正宗分 正示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