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记▪P28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有底限的;他那个底限是什么呢?

  决定往生。我下下品往生都可以,总要往生,所以它有个底限在。

  如果为大众服务,自己不能往生,来生还要搞六道轮回,甚至于还搞三恶道,那就大错特错了,这绝不是佛菩萨的意思。

  地藏菩萨说:我不入地狱,谁入地狱?

  我们能入地狱吗?

  我们入地狱就不得了啊!你要当上地藏菩萨,可以说“我不入地狱,谁入地狱”。要知道地藏是等觉菩萨,不是普通的菩萨。这就是此地讲的,初业菩萨跟慧行菩萨。地藏菩萨是慧行菩萨,我们初学的人不能学他,初学的菩萨老实念佛,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到西方极乐世界见了阿弥陀佛,你的智慧、神通、道力统统恢复了,跟佛差不多,你就可以学慧行菩萨了。你来经营众务,不怕、不碍事了。这说的是说佛菩萨。

  我们晓得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化身来的。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,这次化身来是以作住持领众的身分。还有作打杂的,他们也干,可见他们这个心平等,并没有在里头拣别、分别。寒山、拾得是文殊、普贤,这两个人在厨房打杂的,在厨房烧火、挑水。还有个丰干和尚也在厨房打杂、舂米,侍候大众。丰干是阿弥陀佛。弥陀、文殊、普贤,在厨房里打杂,来供养大众啊!这就是什么呢?营众务。你想想古时候,这个道场真正有修道人,佛菩萨来侍候、照顾啊!因此佛门里面任何一个人,我们都要以最恭敬的心看待,不晓得他是什么身分啊!你不能说在这里面扫地、端茶碗、招待客人的,你就瞧不起他;也许他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。你肉眼凡夫,看不出来啊!这是教我们对一切人要用平等心、真诚心来看待。

  所以,修真诚、清净、平等,从哪里修呢?

  佛门是最好的修学场所。因为我们知道上上下下,有诸佛、菩萨、罗汉混杂在里面,你也不认识、也不晓得他是什么身分,所以只好一律平等恭敬,那就没有错误,真的修福了。如果你有分别心,你在里面不但是功德修不到,福德也修不到。所以说明初业菩萨“应当观察”,这个“乐”是爱好、喜欢——喜欢做一些拉拉杂杂的事务,这里面有二十种过失。这一句“乐营众务”四个字,包含的范围非常之广。

  若观察时。能令菩萨。不营众务。勤修佛道。

  这是正答弥勒菩萨所问。弥勒菩萨问的目的在此,如果他能够观察、明了这个作务的过失,他自自然然就舍弃,就专心办道去了。

  弥勒。云何名为。二十种过。

  这些经文我们都要细细去思惟、细心去体会,你才能明了佛的用意之所在。更应当自己要冷静的反省——我有没有这些毛病?有没有这些习气?这个非常重要啊!

  一者。耽着世间。下劣之业。

  “业”是事业,世间的事业。世间的事业太多、太广了。不但在家的菩萨耽着世间的事业,出家的菩萨往往也被烦恼习气所覆盖了,也贪染世间的事业。

  先要明了什么叫“世间”?

  “世间”就是六道;你经营、造作这种事业,不能出离六道轮回,这个事业都是世间的事业。你修善、积德、修福,来生当了大梵天王,我们这个世界上什么帝王、总统比不上啊!差远了。你当大梵天王,你还是世间事业。你才晓得这个世间事业的范围有多大。“下劣事业”那就不好了。

  “下劣”是什么?

  是六道里面的三恶道。

  你所经营造作的是什么事呢?

  是饿鬼道、畜生道、地狱道的事业,这叫“下劣之业”。哪些呢?

  这经上讲的很多很多,大家要细心体会。这里面有一个总纲领——凡是帮助你增长贪、瞋、痴、慢、嫉妒的,就是下劣之业;凡是能够帮助你减少贪、瞋、痴、慢的事业,就是佛事。诸位要记住,佛事一定是帮助人断烦恼、开智慧、得清凉自在。如果与这个相反的,那就不是佛的事业了,真的是下劣之业啊!所以这一点我们要冷静的去反省。

  

  二者。为诸读诵。修行比丘。之所轻贱。

  “轻贱”,人家既然是真正修道、真正用功,他不会找你、说你的过失。

  那怎么轻贱呢?

  对你敬而远之啊!这就是轻贱了。佛在《戒经》里面教给弟子的——默摈。默摈就是中国古人所谓的敬而远之。我对你很尊敬,但我跟你保持远距离,轻贱是这个意思。

  三者。亦为勤修。禅定比丘。之所呵责。

  “呵责”也是敬而远之、默摈的意思;绝不是他看到你,把你教训一顿、骂一顿,没这个道理,不会的。勤修禅定的比丘就是修行的工夫比前面的深,前面是初学,真正有依教修行的人。这一条就是已经有相当工夫了,也就是得禅定,前面那个没得禅定。要是依我们念佛人来讲,第二条“读诵修行”的是工夫成片;第三条“勤修禅定”的,是得一心不乱,这工夫深了。他们对你都是敬而远之。

  四者。心常发起。无始生死。流转之业。

  这个是决定不免的。他心里面常常念着他所经营的那些事业,这些事业都是六道轮回的事业,所以说他“心常发起”就是生起。“无始生死”,是习气啊!内有习气,外有环境,这不是好环境,是恶境,障道的境界啊!所以依旧不断造作生死流转、六道轮回的事业。

  五者。虚食居士。及婆罗门。净心信施。

  这说明出家难啊!出家舍弃世间一切营生的事业;世间人为了要养活一家、养活自己,要作谋利的事业,叫营生的事业。出家了,这个事业舍掉了,你不要去谋生,你接受信徒的供养。

  他们恭敬供养你的目的何在呢?

  因为出家人是福田,他到这儿来种福的。

  我们要问一问,我们是不是福田?

  如果不是福田,这些人到这儿来种,将来又长不出果实来,哪怎么办呢?问题就严重了。所以佛门常讲:“施主一粒米,大如须弥山,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还。”

  这一些施主,怎样才能得福?

  必须你自己修行证果了,他就得福。如果你修行不能证果,来生还搞六道轮回,那就对不起,将来要还债。现在这些供养你的人,全是债主,将来生生世世有得还哪!你收的供养愈多,那你还的时间愈长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祖师大德不是吓唬我们,句句都是实话。所以我们自己要明白、谨慎,施主的供养,古时候讲的是四事——饮食、衣服、卧具、生病时候的医药,这是把物质生活降到最低的程度,我们可以接受,一心办道。决定不能多余,有多余就是罪过;有多余的容易增长贪心,道业不能成就。我们今天讲的是,我们修易行道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真去得了,去不了还是要“披毛戴角还”。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了,有这个警觉心——同修们对我的供养,我衣食足了即可;多余的我们印经、做录影带、录音带、CD,赠送给全世界各道场学佛的同修们,这给他们结缘;我要“不了道”的时候,这些人将来都代我还啊!这个事先要搞清楚。所以你们个个都得到,供养都给你们分去了,将来要还帐的时候,你们统统都要代我还。自己固然要用功,但是要想着:万一不能往生怎么办?这个后路先要想好啊!必须做真正利益众生的事业——帮助众生觉悟、破迷开悟,这是真实的利益。所以这一条意思很深,这虚食居士及婆罗门净心的“信施”就是供养啊!

  

  六者。于诸财物。心怀取着。

  我们现在还有没有这个习气——对于财物还动不动心?还有没有贪心?

  要断掉啊!

  这东西都是假的,都不是真实的,决定有害。真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啊!你要这些东西干什么?

  诸佛菩萨教我们,随缘而不攀缘,有这个念头就是攀缘心。怎么会不障道呢!

  道是什么?

  清净心、平等心、真诚心。决定妨碍嘛!诸位一定要晓得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是心清净,不是说你念佛念多少就能往生,没这个事情啊!

  古大德常说:你一天念佛十万声,喊破喉咙也枉然。为什么呢?

  不能往生嘛!

  念佛是手段、方法,目的在哪里呢?

  清净心。这个妄念一起来,一句阿弥陀佛把妄念打掉,是用这种方法,使我们的心得到清净——心净则土净。所以你有一丝毫取着的念头、悭贪的念头,你的心都不清净了,这个不能不知道。念佛的人很多,往生的人不多啊!问题都出在此地。

  七者。常乐广营。世间事务。

  喜欢搞事务的事情,天天动脑筋,还要把事业扩大;世间人有这个念头已经是大错特错了,出家人再有这个念头,那就更错了。譬如建道场。古人建道场,是按照实际的需要,有多少人需要用多少场地,这样建法。不是预先建一个大道场,再去找人,没有这个事情。你看从前丛林寺院的兴起,看看山志,看看它历史,最初都是开山祖师在这里建小茅篷修道,他有道行,很多仰慕他的人,都来跟他一起修,人慢慢就多了,多了在旁边再盖一间;再多了,再盖一间。所以一个丛林往往是几十年、一二百年才形成的,他是为了需要才建的,那个是对的。不是盖了很大,再到处去找人,找的不合适,天天打架、吵嘴,那就错了。所以现在就是佛门里面,这一些众务跟从前都不一样了;你仔细冷静观察,从前如法,现在出现了一些不如法的,这是我们要反省的。特别是现代高科技发达,不要再建大的道场,大道场的时代,会随着岁月淘汰掉,不起作用了。

  今天的道场是什么呢?

  国际网路。这是现代化的道场啊!我们需要多大的地方,这个房间已经太大了,我们在这儿讲经,在这里录影,录完之后,就送到国际网路,全世界只要有电脑,他一按纽,这画面就出现了。十年之后,我相信手提的电脑像一本书这么大,每个人身上都带一个,无论在哪个地方,你只要按到讯号,这个地方讲经活动就在你面前了,哪里要跑到这儿来听经,挤得一身臭汗啊!找个风景优美的地方,打开电脑,逍遥自在的享受啊!

  所以佛法要走在科技的前端,不需要再费这么多力气了,花这么多冤枉钱。

  这个钱是什么?

  埋在地下啦!变成死的,不能动了!能利益几许众生呢?这是现代学佛人必须要明了的。

  八者。念其家业。常怀忧叹。

  喜欢经营事业(众务)的,常常忧虑他的事业如何来拓展。实在…

《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净空法师访问记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