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德堂
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(第九卷)▪P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够,决定不能怪别人还没有接受感化。这样才能成就自己,成就他人。佛在经上说:“未能自度,而能度人,无有是处。”这句话说得好。所以你要想度化别人,必须成就自己的德能,唯有自己的德能,才能感化别人,才能够度化众生。佛在经教上说得这样的圆满,这样的究竟,我们读诵经典的人不能疏忽。我们不能成就,实实在在,了凡先生在这里所说的“因循”、“粗心大意”。进一步这又教给我们:

  【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,亦无尤人之学问;行有不得,皆己之德未修,感未至也。】

  这些都是我刚才所说的。天下没有自以为是的豪杰,凡是自以为是、刚愎自用的,这个人决不是英雄豪杰。称赞他是英雄豪杰,那只是称赞而已,有名无实。真正的英雄豪杰,决没有自以为是。我们称佛为大英雄,寺院供养佛像的大殿,称为“大雄宝殿”,我们称他是大英雄。佛有没有自以为是?没有。佛跟众生讲经说法,他说了,他自己没有说一句话。没有说一句,说了四十九年,这是什么缘故?他所说的都不是自己的。是谁的?古佛所说的。孔老夫子一生教学,也说他没有他自己意思,他一生只是“述而不作”,所说的都是古圣先王的教诲。你看,这么样的谦虚!绝不自以为是,绝不加自己的意思在里头,这是真正的英雄豪杰。

  “亦无尤人之学问”,“尤”是怨恨的意思。圣贤人的学问,决不会引发一个人自私自利,决不会引起一个人贪嗔痴慢,决不会教你去害别人利益自己,圣贤的学问没有这些。一个从“人”上说,一个从“学”上说。回过头来,我们反省自己:“行有不得,皆己之德未修。”所以我们要回过头来反省,我们自己确确实实道德没有修,我们的真诚不够,所以我们的感化达不到。

  【吾悉以自反】

  这些东西,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。所以要想帮助社会,帮助别人,帮助社会安定和平,帮助一切众生幸福美满,从哪里做起?从自己修德做起。你自己没有真正的德学,如何能感化众生?自己还有一丝毫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念头还没有放下,如何能感动众生?如何能行菩萨道?这些话句句都是真话,都是实话。所以,我们想帮助这个世间减少灾患,现在大家都知道,世间有不少人都相信,古老预言所说的,我听很多同修从欧洲回来,欧洲人都非常尊敬、相信十六世纪预言家诺查丹玛斯。他们都把他当作圣人来看待,他的预言是讲我们这个世纪有大灾难,基督教《圣经》里面讲世界末日,伊斯兰《古兰经》里面也讲世界末日,大概都是在这个阶段当中。我们这些书看了,这些话听了,也忧虑不安!我们自己如何能在这个灾难里面幸免,如何能够帮助世人度过这个难关,有没有可能?我们今天读了《了凡四训》,答案是肯定的,可能。我们自己修养道德,自己就超越了;佛家里所说的,“共业里头有不共业”,我们自己可以超越。我们自己有能力超越,那就要帮助广大苦难众生。如何帮助他们?一定要以德行、要以学问去感化他,让他觉悟,让他明了,让他忏悔,也能够断恶修善、积功累德,这个灾难可以化解。纵然不能完全化解,可以把灾难程度减轻,把灾难的时间缩短,这个效果就是很大的功德。我们应当认真努力去做。怎样修养自己的德行,这个书里头举的例子很多,我们细心去体会,反覆的推敲。他底下又举了一个例子:

  【则谤毁之来,皆磨炼玉成之地。我将欢然受赐,何怒之有?】

  这一条,我们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遇到,我们能不能做到?别人恶意的毁谤我,我听了之后,能不能一丝毫怨恨的心都不起?这是功夫。

  有人造谣生事在外面毁谤我,有同修来告诉我:“某人说你的坏话,毁谤你”,他一开口,我就制止他,不要再说下去了。他感觉到非常惊讶!他说:“为什么?”我告诉他:“我希望我的心,对那个人永远保持最好的印象,我不希望他的不善、种种的言行放在我的心里,我不希望。”我永远记人家的好处,记人家的善处,我的眼睛看天下,都是善人,都是好人。决不把别人的不善放在我心上,把我的心变成不善,这个损失就太大太大了。那个说我坏话的人,破坏我的人,从前对我很好,我永远感他的恩,戴他的德。以后种种不善,那是别有因素,这个因素里面多半都是误会。他为什么从前对我好,现在对我不好?从前我对他有好处,现在好像我对他没有好处。从利害上,心理、态度、言行改变了。这个改变我清楚,我过去对他好,现在对他更好,是他不了解。为什么?他的心目当中只是名闻利养的利害。我今天已经提升了一步,我今天完全讲的是德行,在道德上向上提升,名利上我放下了。我对他的好,他不了解,他产生误会,我应当要原谅他。说原谅他,我的心胸已经很小了,已经是错了,完全没有这回事情。这个事情,他在别的地方可以发生,在我心目当中永远没有发生过。我们这才能回归到自然,回归到天性。

  许哲居士为什么一百零二岁还这么年轻,还这么健康?一生不生病,还能为社会苦难众生服务。她为一些老人服务,其实那些老人比她小得多,七、八十岁的老人,她一百多岁的人还替他们服务。什么原因?心地里头不夹杂丝毫不善的念头。决定不许可有丝毫不善的东西跑在我的心里面去,我得要防范。我这个心里只容纳一切众生的善心、善行、善德,这才是修养自己的道德。所以我们遇到人家毁谤、侮辱、陷害,我感激。为什么?从这个境界里面,来勘验自己功夫究竟到什么程度。如果我还有一念厌恶的心,有一念不高兴,自己要立刻回过头来忏悔,我的德行不够,为什么禁不起考验。所以决定是“欢喜受赐,何怒之有?”人家这样对我,我用这个态度对他,慢慢传到对方去,对方会感激,会回头是岸。我救了自己,也救了别人。如果我一听到别人毁谤,我就发怒,我就存报复的心,冤冤相报没完没了,自害害他。这个道理不难懂,这个事情利害得失也不是很难明了的。多想想,多思惟,我们就能够自救救人、自度度他,这又何乐而不为之?

  所以,一个人在世间,希望一生当中都能保持著真诚心,都能够永远保持著爱心,爱一切众生。人爱我,我爱他不难;人恨我,我爱他,这才叫真正功夫,真正的德行,真正的学问。造五逆十恶罪业的众生,我还是真诚、平等的爱他,因为我知道他有佛性,《三字经》第一句说:“人之初,性本善。”我知道他的性本善,他的真心、他的真性是本善,我尊敬他,我爱他。他染上一些不良习气,那不是真的,那个可以改的。所以只要一念回头,他就是善人,恢复到他本来。这些道理、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。了凡先生接著说:

  【又闻谤而不怒】

  若无其事。

  【虽谗焰薰天,如举火焚空,终将自息。】

  我从年轻的时候学到了,我懂得,我明了。好像是在去年,悟道法师把台湾一些报纸、杂志传真给我,写了一封信给我。这都是台湾一些出家人,指著我的名字毁谤我、侮辱我。说我提倡《无量寿经》会集本,是很大的罪过,误导许许多多念佛人,长篇累牍的文章写在那里。悟道法师要找一批同学,要写文章来反驳。我立刻打电话告诉他:“随他去骂,一句话都不要说。”为什么?他骂累了就不骂了。与我不相干!他写文章随他写,他总会有写累的一天,我们一丝毫反应都没有。悟道师忍著气,好!听话,我们就不理他。现在不就没有了吗?这个骂人要知道,两个人愈骂愈起劲;如果一个人骂,一个人不吭气,到最后他骂累了,他自然就不骂了。这个人坐在这里很舒服,在这里做什么?在听唱歌。哪个人高,哪个人低?旁观的人说:“某人有修养,某人风度很差。”由人批评,我们何必说一句话?何况骂人好累,发脾气对身体的伤害非常严重,发一次脾气,许哲居士讲:“三天都不能恢复。”你为什么要发脾气?他骂你,你很难过;他骂别人,你为什么不难过?他骂我“净空”,净空是假名,很多人都可以叫净空,我何必要接受?人家骂你,你就接受,你傻,你愚痴!你听了,像他骂别人一样,与我不相干,心平气和。这个冤就化解,对我误会也化解了,不要去理他。打架,也是如此。两个人愈打愈起劲;如果一个人打,一个人不还手,那个打的人打几下,他就下不了台,再打,人家不还手,不打自己又难看。这个方法对于喜欢打架的人很有效果,我都用过。我在年轻的时候,遇到一些朋友发脾气了,他打我,我不还手,他把我推倒,我就倒在地下不起来。旁边人看到,他在那里很难看下不了台,要打,打不下手,不打,好像也没有办法收回,我这招很高明。所以不要跟人争,一定要保持好的友谊,这种过失、错误,希望把这个时间缩短,友谊要恒久、要常久。这是做人的道理。帮助自己,成就别人。所以,一切谗言自己会消失,不必我们去辩驳,愈辩愈黑,不能辩驳,自然的化解了,这个好!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  

《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(第九卷)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