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(第八卷)
净空法师讲述
中国深圳凤凰卫视
诸位同学,大家好!前面讲到“改过之基”,谈到要发知耻心,其次要发畏惧心。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不但是要畏惧天地鬼神的鉴察,同时也要畏惧一般社会舆论的指责。今天我们继续看下文:
【不惟是也。一息尚存,弥天之恶,犹可悔改。】
这是改过自新的理论依据。人只要还有一口气,一生当中造作再大的罪恶,都能够悔改。
【古人有一生作恶,临死悔悟,发一善念,遂得善终者。】
这是举出证据来跟我们说明。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都很多,只要我们细心去观察,你就可以看得到。为什么一生造作极大的罪业,真正忏悔,这个业障就能消除,道理在哪里?实在说,这个理太深太深了,不是凡夫能够理解的。不但凡夫不能理解,佛在经上讲,二乘圣者、权教菩萨都没有法子理解。为什么?这个涉及到虚空法界宇宙的来源、生命的起源、众生的起源,涉及到这些大道理,佛在《楞严经》上讲得很透彻、很明白。所以,古时候的中国人赞叹《楞严经》,说它是“开智慧的《楞严》,成佛的《法华》”,我相信这两句话,许多同修都听说过。《楞严经》上讲得明白,佛告诉我们,虚空法界国土众生原本是一体的。因此,极大的罪恶,只要回头,所谓“回头是岸”。这个道理底下就说到:
【谓一念猛厉】
“猛厉”两个字非常重要。
【足以涤百年之恶也。】
下面举个例子跟我们说:
【譬如千年幽谷】
我们在现在旅游当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岩洞、钟乳石洞,那就是“千年幽谷”。
【一灯才照,则千年之暗俱除。】
我们点一盏灯进去,千年的黑暗就破除了。
【故过不论久近,惟以改为贵。】
过失就像黑暗一样,只要一盏灯就能把它照破。这盏灯比喻智慧、比喻觉醒,真正觉悟了,过去所作所为是错误的,一念觉,一念真智慧现前,罪就消了。但是,这一念觉,这一念智慧,非常难得、非常可贵。为什么?因为我们迷在情欲里面时间太久了,无量劫来就迷在情欲里头。生命是永恒的,生命不是短暂的是永恒的。我们的身命很短暂,我们的精神长存;在佛家讲,我们有法身慧命,那是永恒的。所以,无量劫来生死轮回,迷失了本性,于是盲目无知的执著这个身是自己,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,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,这才造成这一生当中事事不如意,造成这一生当中许许多多的苦难。我们要想趋吉避凶,首先就要知道改过。改过,了凡先生把他自己的经验在这个地方详细为我们说出来,特别提醒我们,只要一口气还在,只要肯改,再大的过失都能够消除。接著他说:
【但尘世无常,肉身易殒,一息不属,欲改无由矣。】
“尘世”是凡间。不但我们这个身命无常,国土也是无常。佛在《八大人觉经》一开端就告诉我们:“世间无常,国土危脆。”这两句话是真实的警告,世间无常的,刹那刹那在变化,我们这个身体很容易失掉。人身难得而易失,一口气不来,这一生的身命就结束了。这个时候,你想改也没有办法,“欲改无由矣”。
【明则千百年担负恶名,虽孝子慈孙,不能洗涤。】
这就世俗而论,你造作恶业造得太多,你的恶名流传到后世,后世人听到你这个名称就生厌恶之心。像在中国历史上,我们一般人从小念书都读过,宋朝的秦桧,这一生作恶多端,千百年来留下的骂名,他的儿孙再孝,也没有办法帮助他洗涤,这是一个例子。
【幽则千百劫沉沦狱报,虽圣贤佛菩萨,不能援引。乌得不畏?】
这怎么不可怕?世间留的骂名,是一桩非常不荣誉的事情。现在人常说“荣誉是人的第二生命”,大家把荣誉看得这么重。其实这个还在其次,最严重的是来世的果报。恶业造得太多了,所谓“十恶五逆罪”,佛在经上时时刻刻提醒我们,这个罪业是堕阿鼻地狱。说到地狱,那是非常恐怖的。佛在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里面说得很清楚,造作极重的罪业,感得地狱的苦报。地狱从哪里来的?往年我初学佛的时候,朱镜宙老居士跟我讲了一个故事,这个故事是真的。是他的岳父章太炎先生,那个时候住在北京,他曾经有一段时间被东岳大帝请去作判官。这就讲到有鬼神,真的有!东岳大帝在中国的山东省泰山,他管辖的区域有五、六个省分,管辖范围很大。这个地区里面的人生死、吉凶祸福,他都在掌理。判官的地位很高,相当于秘书长,他请章太炎先生去担任这个工作。章太炎先生说,晚上小鬼就来了,抬著轿子,那个时候没有车,抬著轿子请他上轿,他就上班了。第二天早晨天才亮的时候,他就下班,就把他送回来。他日夜都不休息,白天在我们人间办公、上班,晚上要到鬼道里上班。
他也常常把他在鬼道里头夜间所见所闻,跟一些朋友们叙说。有一次,他就讲到,他问东岳大帝(阎罗王比东岳大帝还要高一级),他讲:“地狱的刑罚,有一种叫炮烙”,炮烙是把铁柱烧红,使罪人抱著这个柱子。章太炎说:“这个刑罚太残酷,希望东岳大帝能够大发慈悲心,把这个刑罚废除。”东岳大帝听了这个话,点点头,也没有说。他说:“你先去参观一下,你到刑场里面看一看。”于是东岳大帝就派两个小鬼带他去参观现场,他就去了。去到那边之后,小鬼就告诉他,他说:“这就是现场,你看。”他看不见,于是才恍然大悟,原来地狱里面的刑罚不是阎罗王设的;不是他设立的,他就不能废除。这个刑罚从哪里来的?是你那个恶业里头变现出来的。就跟人作恶梦一样,自作自受,不是别人做出来给你受的。他恍然大悟,以后再不提了,他才晓得佛经里面讲的道理真实。
所有一切境界,欢乐的境界、痛苦的境界,无一不是自心变现的,这就是佛在《华严经》上所讲的,一切法,包括天堂、地狱,“唯心所现,为识所变”。心,是你自己的真心;识就是妄心,依妄心造作善恶业。你的心善、你的行善,现出来境界自然是至善美满;你的心恶、念头恶、行为恶,现出来境界自然是灾难。所以,天堂是自己心变现的,地狱也是自己心变现的,我们现前这个生活环境,还是自心变现的。
可是有人就说:“我的心怎么会变现这个境界?”这的确是一个关键的问题。什么是心?心在哪里?心像什么样子?这在佛教是大问题。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,换句话说,你什么问题都解决了,这叫从根本上解决。这个问题在《楞严经》上,所以说“开智慧的《楞严》”,没有错!《楞严经》一开端,释迦牟尼佛就跟阿难尊者讨论真心、妄心,心在什么地方,心是什么样子,心有什么作用;那个经文就太长,经有十卷讨论这些东西。所以禅宗讲:“若人识得心,大地无寸土。”这一句话的意思,一个人真正把心搞清楚、搞明白,世出世间所有法你都通达无碍了。这是真的。
所以,一切唯心造,一切法唯识所变。因此,我们不能不害怕。地狱境界现前了,佛菩萨虽然大慈大悲,能不能度你?如果你执迷不悟,地藏王菩萨再慈悲,也帮不上忙。佛菩萨确实常住地狱,帮助这些苦难众生,苦口婆心的教化。受教的人一定要觉悟,一定要能信、能解、能行,他才有机会脱离地狱的苦报,然后一个层次一个层次不断向上提升。所以佛的恩德是第一大,超过父母。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是一生一世,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是生生世世,永远不相舍离,我们造作再严重的罪恶,他也不会舍离我们。这一点实在讲太伟大了,是我们应当向他学习的。再看下文:
【第三、须发勇心。】
勇猛精进,改过自新。说到改过,了凡先生提出三心,这三心我们必须要记住。第一个是知耻心,人不能不知耻;第二个是敬畏心;第三个是勇猛心。你要是能具足这三种心,改过就不难了。他说:
【人不改过,多是因循退缩。】
“因循”就是得过且过、马马虎虎。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认真,你的过失就很难改了。“退缩”就是退转。这就是人为什么不能改过,多少人想改过而改不过来,就是“因循退缩”这四个字障碍住了。
【吾须奋然振作,不用迟疑,不烦等待。】
这就是勇猛心的样子。什么叫“勇猛”?要振作起来,绝不怀疑,立刻就改。不要说这过失“等待明天、等待明年吧!”那你永远没有办法改过。立刻就要改,当下就要改。
【小者如芒刺在肉,速与抉剔。大者如毒蛇啮指,速与斩除,无丝毫凝滞,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。】
小的过失,就像刺在我们肉里,赶快要把它剔除。这是我们有经验的。大的过失,就像毒蛇咬了我们的指头,这个时候立刻就要把指头斩断;如果不斩断,蛇毒攻心,人就要死亡。这个时候,决定没有犹豫,当机立断,“无丝毫凝滞”。这是“风雷之所以为益”,“风雷”是《易经》里面的卦,取它的现象,风吹雷动;春天的现象,万物生长,所以它有益,“风雷益”。在此地形容当机立断、勇猛改过的这种相状。
【具是三心,则有过斯改,如春冰遇日,何患不消乎?】
改过必须具备这三种心,然后有过你才能够改。底下两句话是比喻,譬如春冰,春天的冰遇到太阳,太阳出来,冰就融化了。把“冰”比喻作“恶业”,把“太阳”比喻作“勇猛”;勇猛改过,你这个过失自然就消除了。
【然人之过,有从事上改者,有从理上改者,有从心上改者;工夫不同,效验亦异。】
这是说到三种效果不同,有人从事上改,有人从理上改,有人从心上改。但是诸位要知道,都必须要具足前面讲的三心。没有三心,无论从哪一方面都没有法子下手,都得不到效果。下面再分别跟我们说,先讲从事上改的。
【如前日杀生,今戒不杀。前日怒詈,今戒不怒。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。强制于外,其难百倍,且病根终在,东灭西生,非究竟廓然之道也。】
这是先讲从“事”改。从事改难,这是一种强制的行为。一味把它制止,这个的确是有限度的,它有个饱和点,改得不彻底。举这一个例子,譬如从前杀生…
《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(第八卷)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