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了凡四訓電視弘法講記 (第八卷)

  了凡四訓電視弘法講記 (第八卷)

  淨空法師講述

  中國深圳鳳凰衛視

  諸位同學,大家好!前面講到“改過之基”,談到要發知恥心,其次要發畏懼心。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不但是要畏懼天地鬼神的鑒察,同時也要畏懼一般社會輿論的指責。今天我們繼續看下文:

  【不惟是也。一息尚存,彌天之惡,猶可悔改。】

  這是改過自新的理論依據。人只要還有一口氣,一生當中造作再大的罪惡,都能夠悔改。

  【古人有一生作惡,臨死悔悟,發一善念,遂得善終者。】

  這是舉出證據來跟我們說明。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都很多,只要我們細心去觀察,你就可以看得到。爲什麼一生造作極大的罪業,真正忏悔,這個業障就能消除,道理在哪裏?實在說,這個理太深太深了,不是凡夫能夠理解的。不但凡夫不能理解,佛在經上講,二乘聖者、權教菩薩都沒有法子理解。爲什麼?這個涉及到虛空法界宇宙的來源、生命的起源、衆生的起源,涉及到這些大道理,佛在《楞嚴經》上講得很透徹、很明白。所以,古時候的中國人贊歎《楞嚴經》,說它是“開智慧的《楞嚴》,成佛的《法華》”,我相信這兩句話,許多同修都聽說過。《楞嚴經》上講得明白,佛告訴我們,虛空法界國土衆生原本是一體的。因此,極大的罪惡,只要回頭,所謂“回頭是岸”。這個道理底下就說到:

  【謂一念猛厲】

  “猛厲”兩個字非常重要。

  【足以滌百年之惡也。】

  下面舉個例子跟我們說:

  【譬如千年幽谷】

  我們在現在旅遊當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岩洞、鍾乳石洞,那就是“千年幽谷”。

  【一燈才照,則千年之暗俱除。】

  我們點一盞燈進去,千年的黑暗就破除了。

  【故過不論久近,惟以改爲貴。】

  過失就像黑暗一樣,只要一盞燈就能把它照破。這盞燈比喻智慧、比喻覺醒,真正覺悟了,過去所作所爲是錯誤的,一念覺,一念真智慧現前,罪就消了。但是,這一念覺,這一念智慧,非常難得、非常可貴。爲什麼?因爲我們迷在情欲裏面時間太久了,無量劫來就迷在情欲裏頭。生命是永恒的,生命不是短暫的是永恒的。我們的身命很短暫,我們的精神長存;在佛家講,我們有法身慧命,那是永恒的。所以,無量劫來生死輪回,迷失了本性,于是盲目無知的執著這個身是自己,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,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,這才造成這一生當中事事不如意,造成這一生當中許許多多的苦難。我們要想趨吉避凶,首先就要知道改過。改過,了凡先生把他自己的經驗在這個地方詳細爲我們說出來,特別提醒我們,只要一口氣還在,只要肯改,再大的過失都能夠消除。接著他說:

  【但塵世無常,肉身易殒,一息不屬,欲改無由矣。】

  “塵世”是凡間。不但我們這個身命無常,國土也是無常。佛在《八大人覺經》一開端就告訴我們:“世間無常,國土危脆。”這兩句話是真實的警告,世間無常的,刹那刹那在變化,我們這個身體很容易失掉。人身難得而易失,一口氣不來,這一生的身命就結束了。這個時候,你想改也沒有辦法,“欲改無由矣”。

  【明則千百年擔負惡名,雖孝子慈孫,不能洗滌。】

  這就世俗而論,你造作惡業造得太多,你的惡名流傳到後世,後世人聽到你這個名稱就生厭惡之心。像在中國曆史上,我們一般人從小念書都讀過,宋朝的秦桧,這一生作惡多端,千百年來留下的罵名,他的兒孫再孝,也沒有辦法幫助他洗滌,這是一個例子。

  【幽則千百劫沈淪獄報,雖聖賢佛菩薩,不能援引。烏得不畏?】

  這怎麼不可怕?世間留的罵名,是一樁非常不榮譽的事情。現在人常說“榮譽是人的第二生命”,大家把榮譽看得這麼重。其實這個還在其次,最嚴重的是來世的果報。惡業造得太多了,所謂“十惡五逆罪”,佛在經上時時刻刻提醒我們,這個罪業是墮阿鼻地獄。說到地獄,那是非常恐怖的。佛在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裏面說得很清楚,造作極重的罪業,感得地獄的苦報。地獄從哪裏來的?往年我初學佛的時候,朱鏡宙老居士跟我講了一個故事,這個故事是真的。是他的嶽父章太炎先生,那個時候住在北京,他曾經有一段時間被東嶽大帝請去作判官。這就講到有鬼神,真的有!東嶽大帝在中國的山東省泰山,他管轄的區域有五、六個省分,管轄範圍很大。這個地區裏面的人生死、吉凶禍福,他都在掌理。判官的地位很高,相當于秘書長,他請章太炎先生去擔任這個工作。章太炎先生說,晚上小鬼就來了,擡著轎子,那個時候沒有車,擡著轎子請他上轎,他就上班了。第二天早晨天才亮的時候,他就下班,就把他送回來。他日夜都不休息,白天在我們人間辦公、上班,晚上要到鬼道裏上班。

  他也常常把他在鬼道裏頭夜間所見所聞,跟一些朋友們敘說。有一次,他就講到,他問東嶽大帝(閻羅王比東嶽大帝還要高一級),他講:“地獄的刑罰,有一種叫炮烙”,炮烙是把鐵柱燒紅,使罪人抱著這個柱子。章太炎說:“這個刑罰太殘酷,希望東嶽大帝能夠大發慈悲心,把這個刑罰廢除。”東嶽大帝聽了這個話,點點頭,也沒有說。他說:“你先去參觀一下,你到刑場裏面看一看。”于是東嶽大帝就派兩個小鬼帶他去參觀現場,他就去了。去到那邊之後,小鬼就告訴他,他說:“這就是現場,你看。”他看不見,于是才恍然大悟,原來地獄裏面的刑罰不是閻羅王設的;不是他設立的,他就不能廢除。這個刑罰從哪裏來的?是你那個惡業裏頭變現出來的。就跟人作惡夢一樣,自作自受,不是別人做出來給你受的。他恍然大悟,以後再不提了,他才曉得佛經裏面講的道理真實。

  所有一切境界,歡樂的境界、痛苦的境界,無一不是自心變現的,這就是佛在《華嚴經》上所講的,一切法,包括天堂、地獄,“唯心所現,爲識所變”。心,是你自己的真心;識就是妄心,依妄心造作善惡業。你的心善、你的行善,現出來境界自然是至善美滿;你的心惡、念頭惡、行爲惡,現出來境界自然是災難。所以,天堂是自己心變現的,地獄也是自己心變現的,我們現前這個生活環境,還是自心變現的。

  可是有人就說:“我的心怎麼會變現這個境界?”這的確是一個關鍵的問題。什麼是心?心在哪裏?心像什麼樣子?這在佛教是大問題。如果把這個問題解決,換句話說,你什麼問題都解決了,這叫從根本上解決。這個問題在《楞嚴經》上,所以說“開智慧的《楞嚴》”,沒有錯!《楞嚴經》一開端,釋迦牟尼佛就跟阿難尊者討論真心、妄心,心在什麼地方,心是什麼樣子,心有什麼作用;那個經文就太長,經有十卷討論這些東西。所以禅宗講:“若人識得心,大地無寸土。”這一句話的意思,一個人真正把心搞清楚、搞明白,世出世間所有法你都通達無礙了。這是真的。

  所以,一切唯心造,一切法唯識所變。因此,我們不能不害怕。地獄境界現前了,佛菩薩雖然大慈大悲,能不能度你?如果你執迷不悟,地藏王菩薩再慈悲,也幫不上忙。佛菩薩確實常住地獄,幫助這些苦難衆生,苦口婆心的教化。受教的人一定要覺悟,一定要能信、能解、能行,他才有機會脫離地獄的苦報,然後一個層次一個層次不斷向上提升。所以佛的恩德是第一大,超過父母。父母對我們的恩德是一生一世,佛菩薩對我們的恩德是生生世世,永遠不相舍離,我們造作再嚴重的罪惡,他也不會舍離我們。這一點實在講太偉大了,是我們應當向他學習的。再看下文:

  【第叁、須發勇心。】

  勇猛精進,改過自新。說到改過,了凡先生提出叁心,這叁心我們必須要記住。第一個是知恥心,人不能不知恥;第二個是敬畏心;第叁個是勇猛心。你要是能具足這叁種心,改過就不難了。他說:

  【人不改過,多是因循退縮。】

  “因循”就是得過且過、馬馬虎虎。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認真,你的過失就很難改了。“退縮”就是退轉。這就是人爲什麼不能改過,多少人想改過而改不過來,就是“因循退縮”這四個字障礙住了。

  【吾須奮然振作,不用遲疑,不煩等待。】

  這就是勇猛心的樣子。什麼叫“勇猛”?要振作起來,絕不懷疑,立刻就改。不要說這過失“等待明天、等待明年吧!”那你永遠沒有辦法改過。立刻就要改,當下就要改。

  【小者如芒刺在肉,速與抉剔。大者如毒蛇齧指,速與斬除,無絲毫凝滯,此風雷之所以爲益也。】

  小的過失,就像刺在我們肉裏,趕快要把它剔除。這是我們有經驗的。大的過失,就像毒蛇咬了我們的指頭,這個時候立刻就要把指頭斬斷;如果不斬斷,蛇毒攻心,人就要死亡。這個時候,決定沒有猶豫,當機立斷,“無絲毫凝滯”。這是“風雷之所以爲益”,“風雷”是《易經》裏面的卦,取它的現象,風吹雷動;春天的現象,萬物生長,所以它有益,“風雷益”。在此地形容當機立斷、勇猛改過的這種相狀。

  【具是叁心,則有過斯改,如春冰遇日,何患不消乎?】

  改過必須具備這叁種心,然後有過你才能夠改。底下兩句話是比喻,譬如春冰,春天的冰遇到太陽,太陽出來,冰就融化了。把“冰”比喻作“惡業”,把“太陽”比喻作“勇猛”;勇猛改過,你這個過失自然就消除了。

  【然人之過,有從事上改者,有從理上改者,有從心上改者;工夫不同,效驗亦異。】

  這是說到叁種效果不同,有人從事上改,有人從理上改,有人從心上改。但是諸位要知道,都必須要具足前面講的叁心。沒有叁心,無論從哪一方面都沒有法子下手,都得不到效果。下面再分別跟我們說,先講從事上改的。

  【如前日殺生,今戒不殺。前日怒詈,今戒不怒。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。強製于外,其難百倍,且病根終在,東滅西生,非究竟廓然之道也。】

  這是先講從“事”改。從事改難,這是一種強製的行爲。一味把它製止,這個的確是有限度的,它有個飽和點,改得不徹底。舉這一個例子,譬如從前殺生…

《了凡四訓電視弘法講記 (第八卷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