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了凡四訓電視弘法講記 (第八卷)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現在你發心持戒。你去受戒,受五戒: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,你發心持戒,這五條戒都是斷除自己這五種習氣;習氣太深,要斷掉非常困難。你現在就不殺了,你這“不殺”能支持到多久?從前喜歡發脾氣、喜歡罵人,現在戒除,不發脾氣了。舉這個例,這都是從事上改的,這是一種強製的行爲,很困難。

  “病根終在”,爲什麼?貪嗔癡慢是病根,這個東西沒有辦法斷除,所以境界現前,它又會起現行。有一些人善根深厚的,還能夠強製得住。善根薄弱的,往往遇到大的逆境,他就沒有辦法控製;小的逆境他行,能控製得住,大的就不能。下面說“東滅西生,非究竟廓然之道”,“廓然之道”就是徹底拔除的意思,沒有辦法徹底拔除。這是從事上改的。所以我們了解,學佛的人很多,都有善心,都想改過,大家發心去受戒,受了戒之後又做不到。我遇到不少人:“法師,我受了戒,現在都做不到,又犯戒,又破戒,怎麼辦?”這個事是難!

  其次,了凡教給我們從“理”上改,理論,這個功夫比前面要提升了一層。

  【善改過者】

  “善”是“會”,會改過的人。

  【未禁其事,先明其理。】

  譬如我們要想不殺生,不殺生的“事”,我並沒有斷,還沒有斷,先要去了解爲什麼不殺生,要把這個道理搞清楚。

  【如過在殺生】

  我們有殺生這個過失。

  【即思曰】

  “思”,要常常想。

  【上帝好生,物皆戀命,殺彼養己,豈能自安?】

  我們在從前,沒有人教導我們,我們疏忽了,從來沒有想起這樁事情;到我們接受聖賢教誨之後,我們聽到這些教訓,常常放在心上。確實,“上天有好生之德”,所有的動物,哪有不愛惜自己生命的道理?連蚊蟲螞蟻都貪生怕死,我們要想殺它來養自己,我們的心能安嗎?如果反過來說,人家殺我們去養他,我們能甘心情願嗎?常常想這個道理。

  【且彼之殺也】

  你再想想動物被屠殺那個時候的狀況。

  【既受屠割,複入鼎镬。】

  “鼎镬”就是放在鍋裏面去煮。

  【種種痛苦,徹入骨髓。】

  我們如果設身處地來想想,如果這個動物是我,我被人殺了,然後被人去煮,被人吃了。

  【己之養也,珍膏羅列,食過即空。】

  我們常常想這個。我在二十六歲遇到這本書,讀了之後,我是非常受感動。所以我從開始接觸,大概是六個月之後,我就素食。我常常想到“不忍心吃衆生肉”,想想這個狀況,太可怕了。再想想果報,尤其是寒心。

  早年,我的家父在世,他是個職業軍人。抗戰期間,我們家裏面槍枝就很多。那個時候,我還記得很清楚,長、短槍我們家裏大概有八枝。他喜歡打獵,我們小的時候跟著父親去打獵,天天有野味打回來吃。可是,抗戰勝利之後,他死的那個狀況,就跟《地藏經》上講的完全相同。他瘋狂,看到山,他就往山上跑,就跟野獸一樣,樣子完全像野獸;看到水,他就往水底下鑽。佛在經典上講殺生的果報,我親自看到的。想到我父親生病到死亡那個狀況,我非常恐懼!我自己也打了叁年獵,也殺了不少生,所以想到這些情形,讀這些書,我再也不敢了。我從二十六歲開始吃長素、放生,贖過,過去殺生的罪過太重了。所以我學佛之後,我只做叁樁事情:印經,跟印光大師學的;放生,消除我殺生的罪業;布施醫藥,看到有很多人生病很苦,窮人沒有能力買醫藥,我每個月捐一點錢布施醫藥。我就做叁樁事情,很簡單,很單純。

  這個地方文字講得好,“己之養也”,這是講我們一般的日常生活習慣;“珍膏羅列”,就是你的菜肴很豐富。你有沒有想到,“食過即空”?我們貪圖美味,爲誰來貪圖?我們殺生吃肉,爲誰?能夠辨別滋味的舌頭。舌頭不過叁寸長而已,到喉嚨底下就不知道味道了;爲了滿足這個叁寸舌頭,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,不值得!這個道理,這個事實,我們有沒有認真去想過?

  如果說素食沒有營養,素食妨礙健康,我可以跟大家做證明,我素食到今年整整五十年,我一生當中沒有生過病,確實是健康長壽。我的體力不衰,健康狀況能夠長久的保持,什麼原因?素食。實在講,我對于養生這一樁事情非常含糊,沒有講求,真的是不懂得。唯一在身體上遺憾的,就是牙齒不好。我的牙齒沒有掉,都是好牙齒,就是牙齒還不夠標准。什麼原因?不懂得保護牙齒。我到前年,有一個同修帶我看一個牙醫,替我洗牙。洗牙的醫生跟我講:“法師,您的牙齒很不錯,保持得很好。這是您得力于素食。七十多歲,別人牙齒都比不上您。”他教我保護牙齒:“每一次吃完東西之後,一定要漱口、要刷牙,不要用牙膏。牙膏只要早晨跟晚上用兩次。平常多漱口、多刷牙。”我這個不懂。我在過去,只是早晨刷一次牙,晚上都不刷牙,所以對牙齒沒有照顧好。如果我要早遇到這個醫生,年輕的時候我就懂得保護牙齒,我現在的牙齒大概會跟二、叁十歲人一樣。所以這醫生告訴我,要好好的保護牙齒。我這已經算是很好了,不夠好。現在我懂得了,我每一次吃東西之後,我立刻就刷牙、漱口。牙縫裏決定不能有東西存在,那是很容易帶細菌的。牙齒好,我們的消化系統就好,人就不會生病。

  素食對于健康大有好處,特別是中年以後。中年以後不知道在飲食上攝生,對于你晚年身體健康會有很大影響。這是從飲食起居,我們一般講“衛生”。世間人都懂得講求衛生,可是還有重要的,大家疏忽了,那是什麼?衛性。“性”是好的性情,它會影響生理。所以伊斯蘭教(回教)他們的飲食有很多規矩,有很多東西他們都不吃的。我曾經研究他們的教義,爲什麼不吃?原來那些動物性情不好。凡是性情不好的動物、植物,他都不吃。爲什麼?怕影響自己的性情。他懂得衛性,保護一個好的情緒,我們今天講“情緒”,這就比一般人高明。以後,我讀佛經,佛更高明,佛講叁條,除了講求衛生、衛性,還講求衛心,保護自己的慈悲心,保護自己善良的心。所以,不食一切衆生肉,這個有道理在。佛家確實通情達理,我們一般人講的,它的教學合情、合理、合法,它並不是一成不變,它是活活潑潑的,我們要懂得這些道理。

  在素食蔬菜裏面,佛法揀別五種蔬菜不吃,這五種叫“五葷菜”。諸位想想看,“葷”是草字頭,葷不是肉,肉叫“辛”;佛家叫“葷辛”,這個要戒除的。肉類是屬于“辛”。“葷”是指五種,這五種菜:蔥是一種,大蒜、小蒜(荞頭)、韭菜、洋蔥,這五種東西不吃。爲什麼不吃?這五種東西生吃刺激生理,容易發脾氣,因爲這個原因,防止你少發脾氣、少動肝火,所以戒除。熟吃,這個東西能夠産生荷爾蒙,容易引起性沖動,是這麼個原因,不是別的。但是,如果用這些東西做香料,配在菜裏面,這個可以。爲什麼?它不起作用。所以,一定要懂得佛家這些戒律真正用意之所在。

  佛家在戒律裏面戒酒,五戒裏面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,佛說了,酒本身沒有過失,酒醉了,怕你幹殺、盜、淫、妄。所以酒是防止的,本身沒有過失,這個我們要懂得。但是在做菜裏面用料酒,這個沒關系。這個料酒,你就想到,它不會醉。佛家製定這些法,通情達理,尤其是酒這一條戒開緣很多,“開緣”就是開戒不是犯戒,在某一種時期可以飲酒。戒經裏面講,七十歲以上身體健康狀況差,血液循環緩慢,每一餐飯都可以飲一杯酒。爲什麼?幫助血液循環,當藥用。中藥裏面,有很多是用酒做藥引,統統都許可用。所以它不是說什麼都不能用的。現在有很多人持戒,對于這些小小戒持得很嚴,重要的戒就馬虎了,這個錯誤,完全搞錯了!所以,這些事情要是不能仔細去辨別,人就會死在戒條之下,那就什麼都行不通了。有人說,“戒條是殺人的”,那是他錯會了意思,死在戒條裏;確確實實是一般人所說的,他不知道佛家的戒律活活潑潑。戒律有開、遮、持、犯,一定要懂得它的精神,懂得佛爲什麼製這一條戒,這一條戒在日常生活當中應當如何運用,什麼情況之下怎樣運用,活活潑潑。你才曉得,戒律是大自由,戒律是大自在,斷惡行善。明白這個道理,我們自然就會選擇素食,歡喜素食。

  養心,要養清淨心,要養真誠心,要養平等心,要養慈悲心。你懂得養心,懂得養性,又懂得養生—養衛生,你的身體當然健康,你怎麼會生病?新加坡有個許哲居士,她今年一百零二歲,她常說:“我們要長壽,我們不要老,我們不要病”。一百零二歲了,每天還照顧許許多多窮苦的病人,每天忙得不亦樂乎。一百零二歲,除了頭發白之外,牙齒只掉一個,我再就看不出她的毛病了。健康、活潑,跟年輕人一樣。所以在新加坡,大家都知道“一百零二歲的年輕人”,這是值得我們學習、值得我們效法的。

  【疏食菜羹,盡可充腹,何必戕彼之生,損己之福哉。】

  何必殺其他的動物來損自己的福報?這是決定錯誤的思想、行爲。今天就講到此地。

  

《了凡四訓電視弘法講記 (第八卷)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