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吾悉以自反],人家骂我、诽谤我、批评我,都接受过来。不但没有报复的意念,还生感激之心。为什么?他提供这些宝贵资料让我回过头来反省。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。我没有过,也不怪他。如果有的,赶紧改过自新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他就用这方法,把一身的毛病改得干干净净,最后成佛了。
五十三参讲[历事炼心],事就是日常生活,与一切人、事接触,这一切的一切,都提供自己反省。把外面的境界,无论是任何人,都看做老师,都看做佛菩萨,给我的教训。我要认真去反省,认真去修学。学生只有自己一个人,除自己之外,都是我的老师,都是我的善知识,都是佛菩萨。他们没有过失,只有我一个人有过失。善财童子是这样即身成佛的。你看[华严经],善财童子并没有换一个身,他是肉身成佛!从凡夫一直修到究竟圆满的佛果,一生究竟成佛。他怎么修的?就是这么修的。如果我们学会这个本事,学会这个方法,我们这一生当中也必定是肉身成佛。修行首先决定不怨天,不尤人。看别人不顺眼,就是自己业障现前。别人是佛、是菩萨,没有一点毛病。我看不顺眼,是我的业障,是我的毛病。
六祖大师讲得很好:[若见他人过,自过则相左]。[左]是堕落。[右]是升,[左]是降。是自己的业障现前,就要堕落。又告诉我们:[若真修道人,不见他人过]。善财童子是真正修道人,没有见到一个人有过失。他只见自己的过失,反省改过自新都来不及了,还有什么时间看别人的过失?看不到!所以眼睛看到一切人都是贤人,都是诸佛,都是菩萨。自己也就成佛成菩萨了。看到别人还有过失,就是自己的过失现形,自己的业障现形。所以佛眼睛里看一切众生都是佛,凡夫看诸佛菩萨都是凡夫,就是这个道理。所以最上乘的改过自新是从心地上改。
“毁谤之来”是好事!自己有毛病,自己不容易发现,自己找都找不到,别人替我们找到,告诉我们。你看省了多少事!所以应当把他接受过来,这就是我[磨炼玉成之地]。他来帮助我,他是善知识。我们要用这样心态来接受。[何怒之有],你怎么可以愤怒,怎么可以不接受,还要生报复的心?罪过大了!他对你是大恩大德之人,你还要用报复心来对待他,这个罪过重大!
我们中国,圣人讲孝。说孝道就会想到舜王。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不承认他是大孝,孝感天地。他这大孝,是什么人成就他的?他的父母兄弟成就他的。他母亲死了,父亲娶了一个后母。后母虐待他,父亲又听后母的话。后母以后生了一个弟弟,一家三个人欺负他。不但欺负他,时时刻刻都想置他于死地,这样的狠毒。他没有变心,总是自己常常反省,为什么我得不到父母弟弟的欢心,总是想自己有过失,没有见到别人有过失。天天在反省自己的过失,如何改过自新,到最后终于把一家人感化了。他没有想逃家,出离,没有想到将来要报复。念念反省总是自己不对,从来没有想到他父母,他弟弟存心不好,对不起他。以后尧王知道他这些事情,把王位让给他,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他,请他来继承王位。他能感动一家人,将来就能感动天下。
在佛经里我们看到[忍辱仙人]。忍辱仙人谁成就他?歌利王成就了他。[金刚经]上虽然说到,但没说清楚,[大涅槃经]里讲得清楚。
[歌利王]是梵语,翻成中文是[暴君]。所谓的无道昏君,梵语就叫歌利王。仙人在山中修行,他无缘无故的发脾气,把仙人凌迟处死。忍辱仙人丝毫怨恨的心都没有。忍辱波罗密圆满了,看不到外面恶人,看不到外面有一桩恶事。诸位想想,他的心清净到什么程度,这是我们要学习的。学佛学什么?就是学这个。
也许你说我们连善恶都不分,不是麻木不仁了?十法界因因果果摆在面前,清清楚楚了了分明。心里面没有,心里头干干净净,一点执著都没有,不是对外头不清楚。样样清楚,可是绝对没有丝毫分别、执著。所以在他,[自受用]里是万法皆如;[他受用]时,因为众生有烦恼,必须要跟他讲层次,跟他讲原则,那是对众生说的。对自己,我人众寿四相皆无,一切平等,决定没有一丝毫差别。从平等法里面建立差别法,是为了帮助别人的。所以差别就是无差别,因为差别不是自己用的,是他受用。他没有见性,要叫他断恶修善;自己入这个境界了,无有恶可断,也无有善可修,自己得到清净平等,契入一真境界,无修无证。无修无证里面,修证的事还照做,这就是空有两边都不住。如果入了这个境界,事相上的修持都没有了,就落在[空];执著在事相上不明究理,不见本性,就落在[有]。他空、有两边都不住。像大势至菩萨所示现的,[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]。都摄六根不落有边,净念相继不落空边,这叫中道。空有两边不著。所以心地清净平等,万法一如,这一句阿弥陀佛一天到晚还是不中断,还是照念不误,空有两边都不住。这是我们要学习的,这是真正修行,真实的修行。
又闻谤而不怒。虽谗焰薰天。如举火焚空。终将自息。
这不但是理,也是事。别人诽谤我们,侮辱我们,我们如果心不动,不理会,自然就没有事了。他骂我们,我们不要回答他。他骂,我就听;骂了几个钟点,骂累了就不骂了。谁吃亏?他吃亏。他口不断在动,很疲倦了;我们心清净,若无其事。这个方法对治是非常有效的。
我十几岁在学校念书,就学会这套本事。我这套本事实在是跟我一位同学学来的。因为我年轻在学校念书时跟了凡先生一样刻薄,喜欢挖苦人,喜欢戏弄人。可是我遇到一位同班同学,这位同学是我的大善知识。我处处欺侮他,大庭广众之中常拿他来取笑,他从来对我一句话不回。整整过了一年,我被他感动了。这个人真正了不起,真是打他不回手,骂他不还口。我从他那里学到这套本事,一生都得受用。所以不管人家怎么样毁谤,怎么说,到最后都烟消云散了。对自己内心的修养增加了。如果讲福报,一般人对你更加赞叹,某人真有修养!如果不是这些人来侮辱诽谤,你的忍辱功夫就不能现前。他是来成就你修功的,何必不收?是送好礼来给我们的。
我们在一个机关团体里面,有这样的人对付我们,我们能以很清净心应他,长官也欣赏你,同事也佩服你,你的升迁机会也就提早了。他送这么多好处给你,你为什么不要?你要对他恶言相报时,则两个人程度一样高。
我们从前在学校里,两个同学吵架。老师往往是一齐处罚,两个都跪著!我们心里很不服气。明明我有理,为什么老师也叫我跪?到以后才晓得,凡是会打架、会吵骂的程度是一样高,一个高一个低的绝对打不起来,骂不起来的。这个很有道理。遇到这个情形,修养程度的高下马上看出来。
所以遇到这些事,要晓得他是来送好礼给我的,他是我们的恩人,不可以恩将仇报。第一、是来测验自己修养功夫。第二、很现实的福报马上就来了。你将得到大众的赞叹,礼敬。所以他是来送礼的,他不是坏人,是好人,是真正的好人,不要错怪了他。自己要晓得。
闻谤而怒。虽巧心力辩。如春蚕作茧。自取缠绵。怒不惟无益。且有害也。
这一段所说的不但是世间法,出世法里也非常重要。菩萨六度,有两条是关键:第一、是[布施]。布施是修福。人不能没有福,佛是更不可以无福。我们称佛为二足尊,[足]就是满足、圆满,佛是智慧圆满,福报圆满。世出世间论福报没有超过佛的。所以求福、求慧是应当的。我们自性里本来具足了无量无边的福慧。布施有三种:就是[财布施]得财富;[法布施]得智慧;[无畏布施]得健康、长寿。这都是一切众生所追求的。佛告诉我们种善因必定能得善果。
第二、是[忍辱]。忍辱能够保持。如果只有修施福,而没有忍辱,修积的福德保不住。[金刚经]上说[一切法得成于忍]。这一切法是指世间法、出世间法。你要想保全,忍辱波罗密就不能不修。这一段就是讲忍辱波罗密。
经上常说[火烧功德林]。什么火?嗔恚之火。若一发脾气,功德就没有了。所以功德的修积相当不容易。如果你想你的功德修积有多少?想想上次是几时动过嗔恚心。一念嗔心起,火烧功德林。念佛人若在临命终时发脾气,那就完了。这就是说明为什么人临终时,佛法教我们八个小时内不要去碰他。他虽然断气了,八个小时之内,神识没有离开。你去触摸他,怕他发脾气,就是这个道理。这时若发脾气,丝毫的功德都没有了,所以功德很难修积。福德则不会失掉;功德随时可以失掉。
功德是什么?功德是清净心,是定、是慧。诸位想,一发脾气那有定和慧?定、慧都没有了。至于福德,我们讲财富、聪明[世间的聪明是法布施的果报]。我们念佛,所修积的功德就是一心不乱,功夫成片。一发脾气,功夫成片没有了,一心不乱更没有了!所以要晓得功德是很难保持,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觉。
我们修行在菩提道上│就是修行过程之中,冤家债主常常来作对。为什么?他们的报复心很强烈。看到我们修行要成就了,成就之后他就永远不能再报复了,所以总是想尽方法来障碍,来阻扰。这些障碍、阻扰的方法,就是叫我们自己把自己的功德毁掉,[火烧功德林]。自己要不肯毁掉,任何外面的境缘对我们是无可奈何。
所以有些人有[境缘]。[境]是环境,[缘]是人事。物质、人事环境常常叫我们不满意,不满意就发脾气,一发脾气就把自己的功德烧掉。谁叫我们不满意?可能都是冤亲债主在那里作祟,藉著人事、物质环境的缘,他在挑拨。所谓说话的人也许是无心的,我们自己听了有意,自己听了就不舒服,就难过。不要说表面上发作,你心□/span>稍有恚意,功德就没有了。只是小小的嗔恚,为什么功德没有了?因为清净心失掉了,这是必须要明了的。所以世出世间法的成就都在忍辱,都在定功。定、不但是出世法修行的枢纽,世间法也少不了的。
[闻谤不怒],这是定,这…
《了凡四训讲记 (改过之法)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