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想。
这些都足以戒除贡高我慢。慢是很大的烦恼,贪、嗔、痴、慢。傲慢与贪、嗔、痴有连带的关系,他从这里著眼下手,确实是断烦恼的好方法。断尽烦恼,性德才能够显露。这是真正修德有功。
远思扬祖宗之德。近思盖父母之愆。上思报国之恩。下思造家之福。外思济人之急。内思闲己之邪。
这以下的文字是这一章的总结,非常重要!立命的关键就在此。我们心里思的什么,想的什么,这是进德修善的典范。中国过去的教育,说的是人与人的关系,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。教你常常想:[远]要如何荣宗耀祖,[扬]是显扬祖宗之德。自己在社会上,道德、学问、事业能为社会大众所尊重,是祖先之光荣。今天社会努力精进的动力是什么?是名利。大家拼命去做,为什么?钱财在那里鼓励,在那里推动。如果没有钱财,谁肯去做?大家都不愿去做了。从前人努力,勤奋工作,他的动力是孝道,他想到祖宗,想到父母。我一定要努力修善积德,使我的父母有面子,我的祖宗很光荣。这个动力比名利高尚得多。这是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道统,佛法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。所以对于祖宗的祭祀,祠堂的建立,都非常重视,这是中国文化的大根大本。人能够孝亲,能够不忘本,自然能够心正行正,不会做坏事。
[近思盖父母之愆]。[愆]是过失。儿子孝顺,儿子对社会有贡献,父母纵然有一点小的过失,社会人士也会把它忘掉。父母有这么一个好儿子,大众都赞叹他父母了。这是孝子。
[上思报国之恩]。国家对人民有君亲师的使命,保障人民安居乐业。国民应为国家尽忠。
[下思造家之福]。家是家庭。不像现在的小家庭,从前的家是家族,内外眷属、是一个大的家族。为子弟的要常思造整个家族之福,不是一个小家庭之福。所以一人有福,一个家族皆能享受。
[外思济人之急]。从社会来著想,要尽心尽力替社会服务,为社会大众造福。在今日社会,最急者无过于伦理道德教育之复兴与发扬光大。
[内思闲己之邪]。[闲]是防止,防止自己的过失。[邪]就是邪知邪见。我们今天讲的妄想要知道防止。绝对不可有非分之想,起心动念都要知道本分。人人都能知道本分,能够守住本分,社会祥和,天下太平。[孟子]所谓:[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]。本是本分。守本分就是要尽义务。儒家所讲的本,是指五伦十义,就是要尽到我们在社会、在人生应该尽到的义务。应当做到的这些事情要认真去做,要努力去做,为社会、为家庭造福。
务要日日知非。日日改过。
[日日知非]就是觉悟。佛家所说的开悟:始觉、本觉、究竟觉。始觉就是日日知非。始是开始,是天天开始。所以始觉从初发心到等觉菩萨,都是始觉。天天发现自己的过失,自己的毛病,发现了就改。这叫真正的修行,修正自己的见解、思想、行为。日日去改过。这就是大圣大贤的真实修功。
一日不知非。即一日安于自是。一日无过可改。即一日无步可进。
我们要想改造命运,想离苦得乐,这几句话是关键,是锁钥,非常重要。一般人一生当中不能成圣成贤,修行得不到一个结果,毛病就犯在此地。天天知道自己的过失,就是天天始觉。一发现就把它改正过来,这叫功夫。真的改过,这是功夫得力。不必多,一天真的能知一过改一过失,三年之后你不是圣人就是贤人,这一点都不假。一天改一条过失,一个念佛人三年之后,不是上品往生,也是中上品往生。这是修学成佛作祖!你肯不肯认真去做。一天一条过失都没有发现,这是迷惑颠倒。不知道自己的过失,当然就无过可改,那有进步?不进则退,自然堕落。“安于自是”,自以为是,是最可怕的生活。
天下聪明俊秀不少。所以德不加修。业不加广者。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。
这是真的,聪明才智的人很多。[所以德不加修,业不加广者,只为因循二字,耽阁一生]。[因循]是放逸、懒散、偷安,日子得过且过,我们常讲混日子。这样一天天混下去了,这样过生活,就是定命。你命里面注定的怎么生、怎么死,死了以后要到那一道去,全按著定数去安排。这就是云谷禅师讲的凡俗之人、庸俗之人,完全照著命运去走,也是佛在经里所讲可怜悯者。这一段他教给他儿子,确实是世出世间修学用功,都离不开这个原则。
云谷禅师所授立命之说。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。其熟玩而勉行之。毋自旷也。
了凡先生将云谷禅师教他改造命运的理论与方法,写出来传授给他的儿子,希望他也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。了凡先生依此修学,得到了很好的效果,所以对云谷禅师所说的理论与方法深信不疑。
[至精至邃]。[精]是精华、精纯、精彩到了极处。[邃]是深远,真实决定正确。
[熟玩而勉行之]。[熟玩]就是把它读熟深思,细细去体会,就是熟玩。常常思惟,常常去想,你会得到其中的法味。然后把它变成自己的行为,努力去做!
[勿自旷也]。[旷]是光阴空过。不可虚度这一生。
《了凡四训讲记 (立命之学)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