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想。
這些都足以戒除貢高我慢。慢是很大的煩惱,貪、嗔、癡、慢。傲慢與貪、嗔、癡有連帶的關系,他從這裏著眼下手,確實是斷煩惱的好方法。斷盡煩惱,性德才能夠顯露。這是真正修德有功。
遠思揚祖宗之德。近思蓋父母之愆。上思報國之恩。下思造家之福。外思濟人之急。內思閑己之邪。
這以下的文字是這一章的總結,非常重要!立命的關鍵就在此。我們心裏思的什麼,想的什麼,這是進德修善的典範。中國過去的教育,說的是人與人的關系,人與天地萬物的關系。教你常常想:[遠]要如何榮宗耀祖,[揚]是顯揚祖宗之德。自己在社會上,道德、學問、事業能爲社會大衆所尊重,是祖先之光榮。今天社會努力精進的動力是什麼?是名利。大家拼命去做,爲什麼?錢財在那裏鼓勵,在那裏推動。如果沒有錢財,誰肯去做?大家都不願去做了。從前人努力,勤奮工作,他的動力是孝道,他想到祖宗,想到父母。我一定要努力修善積德,使我的父母有面子,我的祖宗很光榮。這個動力比名利高尚得多。這是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道統,佛法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。所以對于祖宗的祭祀,祠堂的建立,都非常重視,這是中國文化的大根大本。人能夠孝親,能夠不忘本,自然能夠心正行正,不會做壞事。
[近思蓋父母之愆]。[愆]是過失。兒子孝順,兒子對社會有貢獻,父母縱然有一點小的過失,社會人士也會把它忘掉。父母有這麼一個好兒子,大衆都贊歎他父母了。這是孝子。
[上思報國之恩]。國家對人民有君親師的使命,保障人民安居樂業。國民應爲國家盡忠。
[下思造家之福]。家是家庭。不像現在的小家庭,從前的家是家族,內外眷屬、是一個大的家族。爲子弟的要常思造整個家族之福,不是一個小家庭之福。所以一人有福,一個家族皆能享受。
[外思濟人之急]。從社會來著想,要盡心盡力替社會服務,爲社會大衆造福。在今日社會,最急者無過于倫理道德教育之複興與發揚光大。
[內思閑己之邪]。[閑]是防止,防止自己的過失。[邪]就是邪知邪見。我們今天講的妄想要知道防止。絕對不可有非分之想,起心動念都要知道本分。人人都能知道本分,能夠守住本分,社會祥和,天下太平。[孟子]所謂:[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]。本是本分。守本分就是要盡義務。儒家所講的本,是指五倫十義,就是要盡到我們在社會、在人生應該盡到的義務。應當做到的這些事情要認真去做,要努力去做,爲社會、爲家庭造福。
務要日日知非。日日改過。
[日日知非]就是覺悟。佛家所說的開悟:始覺、本覺、究竟覺。始覺就是日日知非。始是開始,是天天開始。所以始覺從初發心到等覺菩薩,都是始覺。天天發現自己的過失,自己的毛病,發現了就改。這叫真正的修行,修正自己的見解、思想、行爲。日日去改過。這就是大聖大賢的真實修功。
一日不知非。即一日安于自是。一日無過可改。即一日無步可進。
我們要想改造命運,想離苦得樂,這幾句話是關鍵,是鎖鑰,非常重要。一般人一生當中不能成聖成賢,修行得不到一個結果,毛病就犯在此地。天天知道自己的過失,就是天天始覺。一發現就把它改正過來,這叫功夫。真的改過,這是功夫得力。不必多,一天真的能知一過改一過失,叁年之後你不是聖人就是賢人,這一點都不假。一天改一條過失,一個念佛人叁年之後,不是上品往生,也是中上品往生。這是修學成佛作祖!你肯不肯認真去做。一天一條過失都沒有發現,這是迷惑顛倒。不知道自己的過失,當然就無過可改,那有進步?不進則退,自然墮落。“安于自是”,自以爲是,是最可怕的生活。
天下聰明俊秀不少。所以德不加修。業不加廣者。只爲因循二字耽閣一生。
這是真的,聰明才智的人很多。[所以德不加修,業不加廣者,只爲因循二字,耽閣一生]。[因循]是放逸、懶散、偷安,日子得過且過,我們常講混日子。這樣一天天混下去了,這樣過生活,就是定命。你命裏面注定的怎麼生、怎麼死,死了以後要到那一道去,全按著定數去安排。這就是雲谷禅師講的凡俗之人、庸俗之人,完全照著命運去走,也是佛在經裏所講可憐憫者。這一段他教給他兒子,確實是世出世間修學用功,都離不開這個原則。
雲谷禅師所授立命之說。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。其熟玩而勉行之。毋自曠也。
了凡先生將雲谷禅師教他改造命運的理論與方法,寫出來傳授給他的兒子,希望他也依照這個方法來修學。了凡先生依此修學,得到了很好的效果,所以對雲谷禅師所說的理論與方法深信不疑。
[至精至邃]。[精]是精華、精純、精彩到了極處。[邃]是深遠,真實決定正確。
[熟玩而勉行之]。[熟玩]就是把它讀熟深思,細細去體會,就是熟玩。常常思惟,常常去想,你會得到其中的法味。然後把它變成自己的行爲,努力去做!
[勿自曠也]。[曠]是光陰空過。不可虛度這一生。
《了凡四訓講記 (立命之學)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