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往生论节要

  往生论节要

  净空法师著

 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昙注节要卷上

  1、龙树菩萨云。菩萨求阿毗跋致。有二种道。(1)难行道。谓于五浊之世。于无佛时。求阿毗跋致为难。(2)易行道。谓但以信佛因缘。愿生净土。乘佛愿力。便得往生。即入大乘正定之聚。

  2、此无量寿经优婆提舍。盖上衍之极致。不退之风航者也。

  3、婆薮槃头菩萨。服膺如来大悲之教。傍经作愿生偈。复造长行重释。偈以颂经。论以释偈。偈分五念门。

  (1)礼拜。(2)赞叹。(3)作愿。(4)观察。(5)回向。

  ◎世尊我一心。归命尽十方。无碍光如来。愿生安乐国。

  4、天亲菩萨在释迦像法之中。顺释迦如来经教。所以愿生。又所愿不轻。若如来不加威神。将何以达。

  5、一心者。心心相续。无他想闲杂。

  6、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者。即是礼拜门。赞叹门。愿生安乐国一句是作愿门。天亲归命之意也。

  ◎我依修多罗。真实功德相。说愿偈总持。与佛教相应。

  7、论佛经义。与经相应。以入佛法相故。得名优婆提舍。依修多罗。以如来即真实功德相故。修五念门相应故。

  8、功德相有二。(1)从有漏心生。不顺法性。凡夫人天诸善。人天果报。若因若果。皆是颠倒。皆是虚伪。名不实功德。(2)从菩萨智慧清净业起。庄严佛事。依法性入清净相。不颠倒。不虚伪。名真实功德。

  ◎观彼世界相。胜过三界道。

  9、此已下。是第四观察门。分二。(1)观察器世间庄严成就。(2)观察众生世间庄严成就。

  10、此二句。是第一事。观察庄严清净功德成就。此清净是总相。此清净不可破坏。不可污染。是菩萨慈悲正观之由生。如来神力本愿之所建。

  ◎究竟如虚空。广大无边际。

  11、此二句。名庄严量功德成就。来生者虽众。犹若无也。常如虚空。广大无际。终无满时。

  ◎正道大慈悲。出世善根生。

  12、此二句。名庄严性功德成就。佛见有国土。以爱欲故。则有欲界。以攀厌禅定故。则有色无色界。此三界皆是有漏邪道所生。长寝大梦。是故兴大悲心。愿我成佛。以无上正见道。起清净土。出于三界。

  13、此清净土。随顺法性。不乖法本。法藏菩萨于世自在王佛所。悟无生法忍。发四十八大愿。修起此土。无缘是大悲。即出世善。谓此大悲为净土之根。故曰出世善根生。

  ◎净光明满足。如镜日月轮。

  14、此二句。名庄严形相功德成就。安乐净土。广大无边。清净光明。无不充塞。

  ◎备诸珍宝性。具足妙庄严。

  15、此二句。名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。佛见有国土以泥土为宫饰。以木石为华观。或雕金镂玉。意愿不充。或营备百千。具受辛苦。故兴大悲心。愿我成佛。必使珍宝具足。严丽自然。相忘于有余。自得于佛道。经言。随其心净则佛土净。

  ◎无垢光焰炽。明净曜世间。

  16、此二句。名庄严妙色功德成就。彼土金光。从绝垢业生故。清净无不成就。是无生忍菩萨净业所起。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故。

  ◎宝性功德草。柔软左右旋。触者生胜乐。过迦旃邻陀。

  17、此四句。名庄严触功德成就。七宝柔软。悦目便身。迦旃邻陀。天竺柔软草名。触之者能生乐受。故以为喻。触彼软宝。生法喜乐。

  ◎宝华千万种。弥覆池流泉。微风动华叶。交错光乱转。

  18、此四句。名庄严水功德成就。流泉池沼。与宫殿相称。种种宝华。布为水饰。微风徐扇。映发有序。开神悦体。无一不可。

  ◎宫殿诸楼阁。观十方无碍。杂树异光色。宝栏遍围绕。

  19、此四句。名庄严地功德成就。国土地平如掌。宫殿楼阁。镜纳十方。的无所属。亦非不属。宝树宝栏。互为映饰。

  ◎无量宝交络。罗网遍虚空。种种铃发响。宣吐妙法音。

  20、此四句。名庄严虚空功德成就。钤铎宫商。鸣宣道法。视之无厌。怀道见德。

  ◎雨华衣庄严。无量香普熏。

  21、此二句。名庄严雨功德成就。经言。日夜六时。雨宝衣。雨宝华。宝质柔软。履践其上。则下四寸。随举足时。还复如故。用讫入宝地。如水入坎。

  ◎佛慧明净日。除世痴闇冥。

  22、此二句。名庄严光明功德成就。乐国光明。从如来智慧报起。故能除闇冥。经言。或有佛土。以光明为佛事。即是此也。

  ◎梵声悟深远。微妙闻十方。

  23、此二句。名庄严妙声功德成就。经言。若人但闻安乐净土之名。欲愿往生。亦得如愿。此名悟物之证也。论言。如斯净土。非三界所摄。何以言之。无欲故。非欲界。地居故。非色界。有色故。非无色界。盖菩萨别业所致耳。

  ◎正觉阿弥陀。法王善住持。

  24、此二句。名庄严主功德成就。法王善力之所住持。岂有非正觉事耶。

  ◎如来净华众。正觉华化生。

  25、此二句。名庄严眷属功德成就。悉于如来净华中生。眷属平等。

  ◎爱乐佛法味。禅三昧为食。

  26、此二句。名庄严受用功德成就。以佛法。以禅定。以三昧为食。永绝他食之劳。爱乐佛法味。谓诸大菩萨常在三昧。无他食也。

  27、彼诸人天若须食时。百味嘉肴。罗列在前。眼见色。鼻闻香。身受适悦。自然饱足。讫已化去。若须复现。其事在经。

  ◎永离身心恼。受乐常无闲。

  28、此二句。名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。

  ◎大乘善根界。等无讥嫌名。女人及根缺。二乘种不生。

  29、此四句。名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。若人得生安乐者。是则成就大乘之门也。国土皆是大乘一味。平等一味。根败种子。毕竟不生。

  30、三界外除净土更无生处。是以唯应于净土生。安乐国不生二乘种子。亦何妨二乘来生耶。

  31、女人根缺。亦如软心菩萨。不甚勇猛。讥言声闻。如人谄曲。或复儜弱。讥言女人。又如眼虽明而不识事。讥言盲人。又如耳虽聪而听义不解。讥言聋人。如是等根虽具足。而有讥嫌之名。

  32、佛以本愿不可思议神力。摄令生彼。必当复以神力生其无上道心。佛能使声闻复生无上道心。真不可思议之至也。

  ◎众生所愿乐。一切能满足。

  33、此二句。名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。佛愿言。使我国土。各称所求。满足情愿。

  ◎是故愿生彼。阿弥陀佛国。

  34、此二句。结成上观察十七种庄严国土成就。所以愿生。释器世间清净。讫之于上。

  35、(次)观众生世间清净。(1)观察阿弥陀如来庄严功德。(2)受众多生死。故名为众生。是小乘家释义。大乘言。无生无灭是众生义。五受阴通达空无所有。是苦义。

  ◎无量大宝王。微妙净华台。

  36、此二句。名庄严座功德成就。佛何故庄严此座。见有菩萨。于末后身敷草而坐。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人天见者。不生增上信。增上恭敬。增上爱乐。增上修行。是故愿言。我成佛时。使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以为佛座。

  ◎相好光一寻。色像超群生。

  37、此二句。名庄严身业功德成就。

  38、观无量寿经言。诸佛如来是法界身。入一切众生心想中。是故汝等心想佛时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。八十随形好。是心作佛。是心是佛。诸佛正遍知海。从心想生。

  39、法界身者。法界是众生心法也。以心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。故名心为法界。法界能生诸如来相好身。是故佛身名法界身。是身不行他缘。是故入一切众生心想中。众生心想佛时。佛身相好。显现众生心中也。

  40、是心作佛。言心能作佛也。是心是佛。心外无佛也。

  41、正遍知者。真正如法界而知也。法界无相。故诸佛无知也。以无知。故无不知也。无知而知者。是正遍知。深广不可测量。故譬海也。

  ◎如来微妙声。梵响闻十方。

  42、此二句。名庄严口业功德成就。

  ◎同地水火风。四大皆空虚空无分别。

  43、此二句。名庄严心业功德成就。

  ◎天人不动众。清净智海生。

  44、此二句。名庄严大众功德成就。净土所有天人。皆从如来智慧清净海生。成就大乘根。不可倾动也。

  ◎如须弥山王。胜妙无过者。

  45、此二句。名庄严上首功德成就。

  ◎天人丈夫众。恭敬绕瞻仰。

  46、此二句。名庄严主功德成就。但言天人者。净土无女人及八部鬼神故也。

  ◎观佛本愿力。遇无空过者。能令速满足。功德大宝海。

  47、此四句。名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。观佛庄严八种功德。讫之于上。

  48、(次)观安乐国诸大菩萨四种庄严功德成就。

  49、经言。阿弥陀佛国。有无量无边诸大菩萨。如观世音。大势至等。皆当一生于他方次补佛处。若人称名忆念者。归依者。观察者。如法华经普门品说。无愿不满。

  50、菩萨爱乐功德。如海吞流。无止足情。如释迦牟尼如来。闻一目闇比丘吁言。谁爱功德。为我维针。尔时如来从禅定起。来到其所。语言。我爱福德。遂为其维针。尔时失明比丘暗闻佛语声。惊喜交集。白佛言。世尊。世尊功德犹未满耶。佛报言。我功德圆满。无所复须。但我此身从功德生。知功德恩分故。是故言爱。

  ◎安乐国清净。常转无垢轮。化佛菩萨日。如须弥住持。

  51、佛本何故起此庄严。见有佛土。但是小菩萨。不能于十方世界广作佛事。所利狭小。

  52、菩萨先治一切诸佛及众生应供养应教化种种事业。及入三昧。身心不动。如实修行。常作佛事。如实修行者。虽常修行。实无所修行也。

  ◎无垢庄严光。一念及一时。普照诸佛会。利益诸群生。

  53、佛本何故起此庄严。见有如来眷属。欲供养他方无量诸佛。或欲教化无量众生。此没彼出。先南后北。不能以一念一时。放光普照。遍至十方世界。教化众生。是故兴愿。愿我佛土诸大菩萨。于一念时顷…

《往生论节要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