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往生论节要▪P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。遍至十方。作种种佛事。若不一时。则是往来。若有往来。则非不动。

  ◎雨天乐华衣。妙香等供养。赞诸佛功德。无有分别心。

  54、佛见有佛土。菩萨人天志趣不广。不能遍至十方无穷世界。供养诸佛如来大众。故愿我成佛时。国土一切菩萨声闻天人大众。遍至十方一切诸佛大会处所。雨天乐天华天衣天香。以巧妙辩辞。供养赞叹诸佛功德。虽叹秽土如来大慈谦忍。不见佛土有杂秽相。虽叹净土如来无量庄严。不见佛土有清净相。以诸法等故。诸如来等。

  55、若于佛土起优劣心。假使供养如来。非法供养也。

  ◎何等世界无。佛法功德宝。我愿皆往生。示佛法如佛。

  56、我土菩萨。皆慈悲勇猛坚固志愿。能舍清净土。至他方无佛法僧处。住持庄严佛法僧宝。示如有佛。使佛种处处不断。

  ◎我作论说偈。愿见弥陀佛。普共诸众生。往生安乐国。

  57、此四句。是论主回向门。回向者。回己功德。普施众生。共见阿弥陀如来。生安乐国。

  ◎无量寿修多罗章句。我以倡颂总说竟。

  58、无量寿经。佛告阿难。十方恒河沙诸佛如来。皆共称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。诸有众生。闻其名号。信心欢喜。乃至一念至心回向。愿生彼国。即得往生。住不退转。唯除五逆诽谤正法。

  59、观无量寿经。有九品往生。下下品生者。或有众生作不善业。五逆十恶。具诸不善。如此愚人。以恶业故。应堕恶道。经历多劫。受苦无穷。如此愚人。临命终时。遇善知识种种安慰。为说妙法。教令念佛。此人苦逼。不遑念佛。善友告言。汝若不能念者。应称无量寿佛。如是至心令声不绝。具足十念。称南无阿弥陀佛。称佛名故。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。命终之时。见金莲华犹如日轮。住其人前。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。

  60、以此经证。明知下品凡夫。但令不诽谤正法。信佛因缘。皆得往生。

  61、作十恶五逆等罪。以不谤正法故。是故得生。但令诽谤正法。虽更无余罪。必不得生。以诽谤正法罪极重故。此愚痴人既生诽谤。安有愿生佛土之理。

  62、业道经言。业道如称。重者先牵。轻重之义。在心。在缘。在决定。不在时节久近多少也。十念者。依善知识方便安慰。闻实相法生。是名在心。依止无上信心。依阿弥陀如来方便庄严真实清净无量功德名号生。是名在缘。依止无后心。无闲心生是名决定。

  63、但言忆念阿弥陀佛。心无他想。十念相续。名为十念。但称名号。亦复如是。又但积念粕续。不缘他事便罢。复何暇须知念之头数也。

 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昙注节要卷下

  ◎论曰

  解义十重:一、愿偈大意。二、起观生信。三、观行体相。四、净入愿心。五、善巧摄化。六、离菩提障。七、顺菩提门。八、名义摄对。九、愿事成就。十、利行满足。

  ◎一、愿偈大意。

  1、此愿偈明何义。示现观彼安乐世界。见阿弥陀如来。愿生彼国故。

  ◎二、起观生信。

  2、云何观。云何生信。若善男子善女人。修五念门行成就。毕竟得生安乐国土。见彼阿弥陀佛。

  3、何等五念门。一者礼拜门。二者赞叹门。三者作愿门。四者观察门。五者回向门。

  4、云何礼拜。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。为生彼国意故。

  菩萨之法。常以昼三时。夜三时。礼十方一切诸佛。不必有愿生意。今应常作愿生意。故礼阿弥陀如来也。

  5、云何赞叹。口业赞叹。称彼如来名。如彼如来光明智相。如彼名义。欲如实修行相应故。

  6、如实修行相应者。彼无碍光如来名号。能破众生一切无明。能满众生一切志愿。

  7、云何为不如实修行。与名义不相应。有三不相应。(1)信心不淳。若存若亡。(2)信心不一。无决定故。(3)信心不相续。余念闲故。是故论主建言我一心。

  8、云何作愿。心常作愿。一心专念。毕竟往生安乐国土。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。

  不净观止贪。慈悲观止嗔。因缘观止痴。

  9、奢摩他三义。(1)一心专念阿弥陀如来。愿生彼土。此如来名号。及彼国土名号。能止一切恶。(2)彼安乐土。过三界道。若人一生彼国。自然止身口意恶。(3)阿弥陀如来正觉住持力。自然止求声闻辟支佛心。此三种止。从如来如实功德生。

  10、云何观察。智慧观察。正念观彼。欲如实修行毗婆舍那故。

  毗婆舍那云观者。亦有二义。(1)在此作想。观彼三种庄严功德。此功德如实故。修行者亦得如实功德。如实功德者。决定得生彼土。(2)一得生彼净土。即见阿弥陀佛。未证净心菩萨。毕竟得证平等法身。与净心菩萨。与上地菩萨。毕竟同得寂灭平等。

  11、彼观察有三种。何等三种。一者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。二者观察阿弥陀佛庄严功德。三者观察彼诸菩萨庄严功德。

  12、云何回向。不舍一切苦恼众生。心常作愿回向为首。得成就大悲心故。

  以己功德回施一切众生。作愿共往生彼阿弥陀如来安乐净土。生彼土已。得奢摩他毗婆舍那方便力成就。回入生死稠林。教化一切众生共向佛道。

  ◎三、观行体相。

  13、云何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。彼佛国土庄严功德者。成就不可思议力故。如彼摩尼如意宝性。相似相对法故。

  14、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成就者。有十七种。(1)庄严清净功德成就。(2)庄严量功德成就。(3)庄严性功德成就。(4)庄严形相功德成就。(5)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。(6)庄严妙色功德成就。(7)庄严触功德成就。(8)庄严三种功德成就。(9)庄严雨功德成就。(10)庄严光明功德成就。(11)庄严妙声功德成就。(12)庄严主功德成就。(13)庄严眷属功德成就。(14)庄严受用功德成就。(15)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。(16)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。(17)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。

  (1)庄严清净功德成就。偈言。观彼世界相。胜过三界道。

  凡夫人烦恼成就。亦得生彼净土。三界系弃。毕竟不牵。则是不断烦恼。得涅槃分。焉可思议。

  (2)庄严量功德成就。偈言。究竟如虚空。广大无边际。

  彼国人天。若意欲宫殿楼阁。随心所成。人各如此。又十方世界众生愿往生者。一时一日之顷。算数所不能知其多少。而彼世界常若虚空。住如此量中。志愿广大。亦如虚空无有限量。

  (3)庄严性功德成就。偈言。正道大慈悲。出世善根生。

  生彼正道世界。即成就出世善根。入正定聚。

  (4)庄严形相功德成就。偈言。净光明满足。如镜日月轮。

  忍辱得端正。一得生彼。无嗔忍之殊。人天色像。平等妙绝。净光之力也。光非心行。而为心行之事。焉可思议。

  (5)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。偈言。备诸珍宝性。具足妙庄严。

  百千种宝。随心称意。无不具足。若欲令无。倏焉化没。心得自在。有踰神通。

  (6)庄严妙色功德成就。偈言。无垢光焰炽。明净曜世间。

  其光曜事。则映彻表里。其光曜心。则终尽无明。光为佛事。焉可思议。

  (7)庄严触功德成就。偈言。宝性功德草。柔软左右旋。触者生胜乐。过迦旃邻陀。

  触乐应著。而此增道。事同爱作。何可思议。有菩萨字爱作。形容端正。生人染著。经言。染之者。或生天上。或发菩提心。

  (8)庄严三种功德成就。一者水。二者地。三者虚空。此三种所以并言。以同类故。

  [1]庄严水功德成就。偈言。宝华千万种。弥覆池流泉。微风动华叶。交错光乱转。

  经言。彼诸菩萨及声闻。若入宝池。意欲令水没足。水即没足。欲令至膝。水即至膝。欲令至腰。水即至腰。欲令至颈。水即至颈。欲令灌身。自然灌身。欲令还复。水辄还复。调和冷暖。自然随意。开神悦体。荡除心垢。清明澄洁。净若无形。宝沙映彻。无深不照。微澜回流。转相灌注。安详徐逝。不迟不疾。波扬无量自然妙声。随其所应。莫不闻者。或闻佛声。或闻法声。或闻僧声。或闻寂静声。空无我声。大慈悲声。波罗蜜声。或闻十力无畏不共法声。诸通慧声。无所作声。不起灭声。无生忍声。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。如是等声。称其所闻。欢喜无量。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实之义。随顺三宝力无所畏不共之法。随顺通慧菩萨声闻所行之道。无有三途苦难之名。但有自然快乐之音。

  [2]庄严地功德成就。偈言。宫殿诸楼阁。观十方无碍。杂树异光色。宝栏遍围绕。

  随心称意。庄严具足。如净明镜。十方国土净秽诸相。善恶业缘。一切悉现。

  [3]庄严虚空功德成就。偈言。无量宝交络。罗网遍虚空。种种铃发响。宣吐妙法音。

  经言。无量宝网。弥覆佛土。皆以金缕真珠。百千杂宝。奇妙珍异。庄严校饰。周匝四面。垂以宝铃。光色晃耀。尽极严丽。自然德风。徐起微动。其风调和。吹诸罗网及众宝树。演发无量微妙法音。流布万种温雅德香。其有闻者。尘劳垢习。自然不起。风触其身。皆得快乐。

  (9)庄严雨功德成就。偈言。雨华衣庄严。无量香普熏。

  经言。风吹散华。遍满佛土。随色次第。而不杂乱。柔软光泽。馨香芬烈。足履其上。陷下四寸。随举足已。还复如故。华用已讫。以次化没。清净无遗。随其时节。风吹散华。(又)众宝莲华。周满世界。一一宝华。百千亿叶。其华光明。无量种色。青色青光。白色白光。玄黄朱紫。光色赫然。一一华中。出三十六百千亿光。一一光中。出三十六百千亿佛。身色紫金。相好殊特。一一诸佛。又放百千光明。普为十方说微妙法。如是诸佛。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。

  (10)庄严光明功德成就。偈言。佛慧明净日。除世痴闇冥。

  彼土光明。从如来智慧报起。触之者。无明黑闇。终必消除。光明非慧。能为慧用。

  (11)庄严妙声功德成就。偈言。…

《往生论节要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