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乘无量寿经指归▪P3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可得。故云无有定法名无上菩提。所证既超情离见,所说亦超情离见。故云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。何以故?实相彼岸,虽复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,不可取说,而如来以四悉檀因缘故,亦可得说。但所说法,由其随顺四悉檀故,所以一文一句,罔不超情离见,离过绝非,而皆不可取,不可说,非法非非法也。”

  七、《阿弥陀经》曰︰“彼诸佛等,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。而作是言︰释迦牟尼佛,能为甚难希有之事,能于娑婆国土,五浊恶世,………为诸众生,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。”

  八、《唐译》云︰“汝阿逸多,我以此法门及诸佛法,嘱累于汝。汝当修行。………我今为大嘱累,当令是法,久住不灭。”

  九、禅宗六祖为人印证曰︰“如是如是,汝如是,我亦如是。”

  十、《弥陀要解》曰︰“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,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。令信愿持名者,念念成就如是功德。而皆是已成,非今(现在)非当(未来)。”

  福慧始闻第四十七

  一、《金刚经》曰︰“如来灭后,后五百岁,有持戒修福者,于此章句能生信心,以此为实,当知是人,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,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。”

  二、《法华经方便品》曰︰“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。唯佛与佛,乃能究尽诸法实相。”又云︰“无漏不思议,甚深微妙法,我今已具得。唯我知是相,十方佛亦然。”

  三、《法华方便品》云︰“我及十方佛,乃能知是事。是法不可示,言辞相寂灭。诸余众生类,无有能得解。除诸菩萨众,信力坚固者。”又云︰“辟支佛利智,无漏最后智,亦满十方界,其数如竹林。斯等共一心,于亿无量劫,欲思佛实智,莫能知少分。”

  四、《法华经寿量品》云︰“一切世间天人及阿修罗,皆谓今释迦牟尼佛,出释氏宫,去伽耶城不远,坐于道场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然善男子︰我实成佛以来,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。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,假使有人抹为微尘。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,乃下一尘。如是东行,尽是微尘。诸善男子︰于意云何,是诸世界,可得思惟校计,知其数不?弥勒菩萨等,俱白佛言︰世尊,是诸世界,无量无边,非算数所知,亦非心力所及。一切声闻辟支佛,以无漏智,不能思惟,知其限数。我等住阿惟越致地,于是事中,亦所不达。世尊︰如是诸世界,无量无边。尔时,佛告大菩萨众,诸善男子︰今当分明宣语汝等,是诸世界,若著微尘,及不著者,尽以为尘。一尘一劫,我成佛以来,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。”

  五、《法华方便品》云:“于佛所说法,当生大信力。”

  六、《梵网经序》云︰“一失人身,万劫不复。”

  七、《涅槃经》云︰“人身难得,如优昙花。”

  八、《法华寿量品》云︰“比丘当知,诸佛出世,难可值遇。所以者何,诸薄德人,过无量百千万亿劫,或有见佛,或不见者。以此事故,我作是言︰诸比丘,如来难可得见。”

  九、《弥陀要解》云︰“阿弥陀正翻无量,本不可说。本师以光寿二义,收尽一切无量。光则横遍十方,寿则竖穷三际。横竖交彻,即法界体。举此体作弥陀身土。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。是故弥陀名号,即众生本觉理性。持名,即始觉合本。始本不二,生佛不二。故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也。”

  十、《要解》云︰“由无量光义,故众生生极乐即生十方。见阿弥陀佛,即见十方诸佛。能度自即普利一切。由无量寿义,故极乐人民,即是一生补处,皆定此生成佛,不至异生。当知离却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,何处有阿弥陀佛名号;而离却阿弥陀佛名号,何由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。愿深思之,愿深思之”。

  十一、《要解》云︰“盖所持之名号,真实不可思议;能持之心性,亦真实不可思议。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;持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,声声皆不可思议也。”

  闻经获益第四十八

  一、《无量寿经起信论》云︰“闻经之益,如是不可思议,皆是无量寿本愿力故。亦以本师威神加被故。凡有众生遇斯经者,其所获益亦当如是。”

  二、《维摩经》云︰“远尘离垢,得法眼净。”

  三、《维摩经嘉祥疏》云︰“云法眼净者,小乘亦法眼,大乘亦法眼。小乘法眼即初果,见四谛法名法眼。大乘法眼,初地得真无生法,故云法眼。”

  四、憬兴曰︰“法眼净者,即预流果(初果)也。”

  五、《净影疏》云︰“见四真谛,名净法眼。”

  六、《维摩经》云︰“八千比丘不受诸法,漏尽意解。”肇公注曰︰“漏尽者,九十八结漏既尽故,意得解脱,成阿罗汉也。”

  七、《净影疏》云︰“小乘众生,闻说娑婆秽恶可厌,深心厌离,故得小果。”

  八、憬兴亦云︰“众闻此方秽恶可厌,故得声闻之果。”

  九、《净影师疏》曰︰“大乘众生,闻弥陀威德广度,坚心愿求,故得不退。闻此多益,誓欲济度,名誓自庄。”

  十、《大乘义章九》曰︰“慧心安法,名之为忍。”又十一曰︰“于法实相,安住为忍。”

  十一、《观经妙宗钞》曰︰“若破见思名位不退,则永不失超凡假(指永超出于凡夫之假有)。伏断尘沙名行不退,则永不失菩萨之行。若破无明名念不退。则不失中道正念。”

  十二、《唐译》云︰“八万亿那由他众生,得授记法忍,成无上菩提。彼无量寿佛昔行菩萨道时,成熟有情,悉皆当生乐世界。”

  十三、《无量寿经钞》曰︰“序分中有光颜奇瑞。今亦现此瑞相。当知佛意,表郑重也。”

  十四、《嘉祥疏》谓流通现瑞者,“明感瑞证益。”

  十五、《净影疏》云︰“如来化周,为增物教,故以神力动地放光,作乐雨花。”

  十六、《净影疏》云︰“明说广益,教惬群机,大众同喜。”

  十七、《无量寿经钞》曰︰“法位云︰“依《伽耶山顶论》明欢喜有三义︰一说者清净。于诸法得自在故。二所说法得清净。以如实清净法体故。三所依说法得果清净。以能证得清净妙境界故。””

  十八、《无量寿经起信论》曰︰“此经具无量寿全身;亦具一切诸佛全身。于此信入,即具一切佛智。故曰闻此经者,于无上道,永不退转。至经藏灭尽,此经独留。所以佛慈加被,殊异余经。奉劝后贤,普同信受。”

  

《大乘无量寿经指归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