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可得。故雲無有定法名無上菩提。所證既超情離見,所說亦超情離見。故雲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。何以故?實相彼岸,雖複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,不可取說,而如來以四悉檀因緣故,亦可得說。但所說法,由其隨順四悉檀故,所以一文一句,罔不超情離見,離過絕非,而皆不可取,不可說,非法非非法也。”
七、《阿彌陀經》曰︰“彼諸佛等,亦稱贊我不可思議功德。而作是言︰釋迦牟尼佛,能爲甚難希有之事,能于娑婆國土,五濁惡世,………爲諸衆生,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。”
八、《唐譯》雲︰“汝阿逸多,我以此法門及諸佛法,囑累于汝。汝當修行。………我今爲大囑累,當令是法,久住不滅。”
九、禅宗六祖爲人印證曰︰“如是如是,汝如是,我亦如是。”
十、《彌陀要解》曰︰“佛以大願作衆生多善根之因,以大行作衆生多福德之緣。令信願持名者,念念成就如是功德。而皆是已成,非今(現在)非當(未來)。”
福慧始聞第四十七
一、《金剛經》曰︰“如來滅後,後五百歲,有持戒修福者,于此章句能生信心,以此爲實,當知是人,不于一佛二佛叁四五佛而種善根,已于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。”
二、《法華經方便品》曰︰“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。唯佛與佛,乃能究盡諸法實相。”又雲︰“無漏不思議,甚深微妙法,我今已具得。唯我知是相,十方佛亦然。”
叁、《法華方便品》雲︰“我及十方佛,乃能知是事。是法不可示,言辭相寂滅。諸余衆生類,無有能得解。除諸菩薩衆,信力堅固者。”又雲︰“辟支佛利智,無漏最後智,亦滿十方界,其數如竹林。斯等共一心,于億無量劫,欲思佛實智,莫能知少分。”
四、《法華經壽量品》雲︰“一切世間天人及阿修羅,皆謂今釋迦牟尼佛,出釋氏宮,去伽耶城不遠,坐于道場,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。然善男子︰我實成佛以來,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。譬如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叁千大千世界,假使有人抹爲微塵。過于東方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,乃下一塵。如是東行,盡是微塵。諸善男子︰于意雲何,是諸世界,可得思惟校計,知其數不?彌勒菩薩等,俱白佛言︰世尊,是諸世界,無量無邊,非算數所知,亦非心力所及。一切聲聞辟支佛,以無漏智,不能思惟,知其限數。我等住阿惟越致地,于是事中,亦所不達。世尊︰如是諸世界,無量無邊。爾時,佛告大菩薩衆,諸善男子︰今當分明宣語汝等,是諸世界,若著微塵,及不著者,盡以爲塵。一塵一劫,我成佛以來,複過于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。”
五、《法華方便品》雲:“于佛所說法,當生大信力。”
六、《梵網經序》雲︰“一失人身,萬劫不複。”
七、《涅槃經》雲︰“人身難得,如優昙花。”
八、《法華壽量品》雲︰“比丘當知,諸佛出世,難可值遇。所以者何,諸薄德人,過無量百千萬億劫,或有見佛,或不見者。以此事故,我作是言︰諸比丘,如來難可得見。”
九、《彌陀要解》雲︰“阿彌陀正翻無量,本不可說。本師以光壽二義,收盡一切無量。光則橫遍十方,壽則豎窮叁際。橫豎交徹,即法界體。舉此體作彌陀身土。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。是故彌陀名號,即衆生本覺理性。持名,即始覺合本。始本不二,生佛不二。故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也。”
十、《要解》雲︰“由無量光義,故衆生生極樂即生十方。見阿彌陀佛,即見十方諸佛。能度自即普利一切。由無量壽義,故極樂人民,即是一生補處,皆定此生成佛,不至異生。當知離卻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,何處有阿彌陀佛名號;而離卻阿彌陀佛名號,何由徹證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。願深思之,願深思之”。
十一、《要解》雲︰“蓋所持之名號,真實不可思議;能持之心性,亦真實不可思議。持一聲則一聲不可思議;持十百千萬無量無數聲,聲聲皆不可思議也。”
聞經獲益第四十八
一、《無量壽經起信論》雲︰“聞經之益,如是不可思議,皆是無量壽本願力故。亦以本師威神加被故。凡有衆生遇斯經者,其所獲益亦當如是。”
二、《維摩經》雲︰“遠塵離垢,得法眼淨。”
叁、《維摩經嘉祥疏》雲︰“雲法眼淨者,小乘亦法眼,大乘亦法眼。小乘法眼即初果,見四谛法名法眼。大乘法眼,初地得真無生法,故雲法眼。”
四、憬興曰︰“法眼淨者,即預流果(初果)也。”
五、《淨影疏》雲︰“見四真谛,名淨法眼。”
六、《維摩經》雲︰“八千比丘不受諸法,漏盡意解。”肇公注曰︰“漏盡者,九十八結漏既盡故,意得解脫,成阿羅漢也。”
七、《淨影疏》雲︰“小乘衆生,聞說娑婆穢惡可厭,深心厭離,故得小果。”
八、憬興亦雲︰“衆聞此方穢惡可厭,故得聲聞之果。”
九、《淨影師疏》曰︰“大乘衆生,聞彌陀威德廣度,堅心願求,故得不退。聞此多益,誓欲濟度,名誓自莊。”
十、《大乘義章九》曰︰“慧心安法,名之爲忍。”又十一曰︰“于法實相,安住爲忍。”
十一、《觀經妙宗鈔》曰︰“若破見思名位不退,則永不失超凡假(指永超出于凡夫之假有)。伏斷塵沙名行不退,則永不失菩薩之行。若破無明名念不退。則不失中道正念。”
十二、《唐譯》雲︰“八萬億那由他衆生,得授記法忍,成無上菩提。彼無量壽佛昔行菩薩道時,成熟有情,悉皆當生樂世界。”
十叁、《無量壽經鈔》曰︰“序分中有光顔奇瑞。今亦現此瑞相。當知佛意,表鄭重也。”
十四、《嘉祥疏》謂流通現瑞者,“明感瑞證益。”
十五、《淨影疏》雲︰“如來化周,爲增物教,故以神力動地放光,作樂雨花。”
十六、《淨影疏》雲︰“明說廣益,教惬群機,大衆同喜。”
十七、《無量壽經鈔》曰︰“法位雲︰“依《伽耶山頂論》明歡喜有叁義︰一說者清淨。于諸法得自在故。二所說法得清淨。以如實清淨法體故。叁所依說法得果清淨。以能證得清淨妙境界故。””
十八、《無量壽經起信論》曰︰“此經具無量壽全身;亦具一切諸佛全身。于此信入,即具一切佛智。故曰聞此經者,于無上道,永不退轉。至經藏滅盡,此經獨留。所以佛慈加被,殊異余經。奉勸後賢,普同信受。”
《大乘無量壽經指歸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