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佛刹、龙天佛刹、胜力佛刹、师子佛刹、离尘佛刹、德首佛刹、仁王佛刹、华幢佛刹,这些诸佛刹土中的不退菩萨,当来要往生的,或者数十百亿,或者数百千亿,乃至万亿。
《注》
(1)(摩诃萨)是大菩萨的意思。通常称地上菩萨为摩诃萨。
其第十二佛名无上华,彼有无数诸菩萨众,皆不退转。智慧勇猛,已曾供养无量诸佛。具大精进,发趣一乘(1)。于七日中,即能摄取百千亿劫,大士所修坚固之法。斯等菩萨,皆当往生。
《解》其第十二佛刹名无上华。这个刹土有无数的菩萨,都已证得不退转位。智慧勇猛,在无量劫中,已曾供养过无量诸佛。在修学上都具足大精进,发心趣向成佛的法门。他们能在七日之中,就能摄取百千亿劫大菩萨们所修的功德之法。这些菩萨皆当往生。
《注》
(1)(发趣一乘)发心趣向成佛的法门。
其第十三佛名曰无畏。彼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众,诸小菩萨及比丘等,不可称计,皆当往生。
《解》其第十三佛刹名叫无畏。这个刹土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。其余小菩萨以及比丘四众等,人数不可称说计算。他们当来也都能往生。
十方世界诸佛名号,及菩萨众当往生者,但说其名,穷劫不尽。
《解》十方世界诸佛的名号、刹土的名号,以及彼菩萨众当来往生的人数,如果要详细的说出来,经无量劫的时间也说不完。足见西方极乐世界,确实是十方一切诸佛称赞,一切诸大菩萨向往的修学圣地。我们今世有缘,切莫错过。
本经正宗分,至此节已说竟。
【非是小乘第四十三】
《解》从四十三到四十八品是本经的流通分。
这一品经,是世尊告诉我们,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人不是小乘的根性。因为这个法门是大乘。不但是大乘,而且是大乘中的大乘,一乘中的一乘,无上微妙的法门。
佛告慈氏,汝观彼诸菩萨摩诃萨,善获利益。
《解》佛告诉弥勒菩萨说,你看十方世界一切大小菩萨众,他们往生到极乐世界,就能善巧地获得这个一生平等成佛的真实利益。
若有善男子,善女人,得闻阿弥陀佛名号,能生一念喜爱之心,归依瞻礼,如说修行,当知此人为得大利,当获如上所说功德。心无下劣(1),亦不贡高。成就善根,悉皆增上。当知此人非是小乘,于我法中,得名第一弟子。
《解》如果有具足信愿行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得闻阿弥陀佛名号,能生起一念欢喜爱好之心,归依瞻礼,依佛所说如法修行,当知此人,即得往生净土一生圆满成佛的大利,应当获得如经上所说的种种功德利益。
佛再次表明,念佛人不能心存自卑,也不贡高我慢,时时处处要谦虚、厚道、老实念佛,这样来成就增长善根。其人决定不是小乘根性,不但不是小乘,佛在此赞叹这样的人:“于我法中,得名第一弟子”,实在是与本经第一品中,以憍陈如尊者排名第一的旨趣,先后相映。
《注》
(1)(下劣)在此指卑下低劣。
是故告汝天人世间阿修罗等(1),应当爱乐修习,生希有心。于此经中,生导师(2)想。欲令无量众生,速疾安住得不退转(3)。及欲见彼广大庄严,摄受殊胜佛刹,圆满功德者。当起精进,听此法门。为求法故,不生退屈谄伪(4)之心。
《解》所以告诉你们天人、阿修罗等参加法会的大众们,应当热爱、喜乐修习这个法门,对此念佛成佛之法,生起希有难逢的心。以本经作为自己真正的归依处,把本经看作自己的导师,无论起心动念,所作所为都以本经为标准,不敢违背,方能令无量无边的众生,快速证得不退转的果位。
以及想要见到阿弥陀佛所摄受的广大、庄严、殊胜、微妙的极乐佛刹,想要圆满以上功德者,应当更加精进接受这个念佛求愿往生的法门,为求往生成佛,就不能生起退屈谄伪的心。
《注》
(1)(天人世间阿修罗等)这句是指参加这一法会的六道众生。
(2)(导师)是对佛的尊称。佛能引导众生破迷开悟,离苦得乐。
(3)(速疾安住得不退转)“速疾”很快。“安住得不退转”是不要经长时间,只要生到西方净土就能圆证三不退,安住在诸佛境界。
(4)(退屈谄伪)“退屈”退心、后悔。“谄伪”谄曲虚伪不实。
设入大火,不应疑悔。何以故,彼无量亿诸菩萨等,皆悉求此微妙法门,尊重听闻,不生违背。多有菩萨,欲闻此经而不能得。是故汝等,应求此法。
《解》假如遇到大火等极大的灾难,也不应该怀疑、后悔。为什么呢?因为十方世界无数的菩萨众,都是希求这个微妙的法门,能尊重听闻、深信切愿、依教奉行,对本经的教诲不生违背。
十方世界有很多的菩萨众,希望听闻这部《无量寿经》、这个念佛法门,无奈因缘不具足而得不到。所以,你们大众有缘遇到,就要认真修学,应努力求得此法的真实功德,才能在这一生中圆满成就无上佛道。
【受菩提记第四十四】
《解》这一品经,是世尊给每一位信受奉行本经的人,普授成佛之记。也就是为将来一定成佛作证明,非常希有。
若于来世,乃至正法灭时,当有众生,植诸善本,已曾供养无量诸佛。由彼如来加威力故,能得如是广大法门。摄取受持,当获广大一切智智(1)。于彼法中,广大胜解(2),获大欢喜。广为他说,常乐修行。
《解》若在将来之世,一直到佛陀的正法灭时,在这一万二千年中,如果有众生培植念佛的善根,宿世已曾供养过无量诸佛,由于诸佛威神力的加持,能使他在这一生中遇到如此广大法门《大乘无量寿经》。
遇到之后,欢喜信受经中的教诲,能摄取、受持,就必定能获得广大一切智智,对于这一法门彻底了解,生大欢喜。然后再把这个利益广为他人宣说,劝人常乐修习这个法门。
《注》
(1)(一切智智)指究竟圆满真实智慧。
(2)(广大胜解)彻底了解。
诸善男子,及善女人,能于是法,若已求、现求、当求者,皆获善利。汝等应当安住无疑。种诸善本,应常修习,使无疑滞。不入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(1)。
《解》这些善男子、善女人,对于念佛往生法门,或者已经求得了,或是现在正在求,或是将来要求此法者,都可获得往生不退成佛的殊胜利益。
你们应当对这个法门要坚信不疑,积功累德,应常修行学习,使心中没有疑惑、障碍,这样便不会迷失在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的三界牢狱之中。
《注》
(1)(牢狱)在这里是比喻住三界如同牢狱。
阿逸多,如是等类大威德者(1),能生佛法广大异门(2)。由于此法不听闻故,有一亿菩萨,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《解》佛告诉弥勒菩萨说:如上所讲的修学诸大乘法门的菩萨们,虽能开示佛法中的诸大乘法门,但由于未能听闻弥陀净土法门的缘故,有一亿菩萨在成佛的道路上,他们退失了无上菩提的心行。
《注》
(1)(大威德者)是指修学大乘佛法的人。
(2)(广大异门)净土法门以外的大乘法门。
若有众生,于此经典,书写、供养、受持、读诵,于须臾顷为他演说,劝令听闻,不生忧恼,乃至昼夜思惟彼刹,及佛功德。于无上道,终不退转。
《解》倘若有人对于这一部经,能发心书写、供养、受持、读诵,即使是在很短的时间、偶然的机会,也要为他人演讲宣说,劝令听闻,不生忧愁烦恼,乃至昼夜思念西方极乐世界及阿弥陀佛的功德。这样的人在成佛的道路上决定不会退转。
彼人临终,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,亦能超过,生彼国土。是人已曾值过去佛,受菩提记。一切如来,同所称赞。是故应当专心信受、持诵、说行。
《解》这样依教奉行的人,在他临命终时,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到处都是劫火灾难,他也能避免。并能够顺利的往生极乐世界。为什么呢?因为他曾经供养过无量无数诸佛,诸佛如来为他授记。并得到一切诸佛如来的称赞。由于以上的种种殊胜利益,所以你们应当专心信受、持诵、宣说、奉行此经。
【独留此经第四十五】
《解》佛这一品经中特为显示世尊大慈大悲,在佛法灭后,再留此经住世一百年,普度一切罪苦众生。
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,令见无量寿佛,及其国土一切所有。所当为者,皆可求之。无得以我灭度之后,复生疑惑。
《解》释迦牟尼佛说,我今天为一切众生说这一部《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》,就是希望一切众生能够见到阿弥陀佛,以及极乐国土中的种种殊胜庄严。所以你们所应当学习的,就是发愿往生,这是大众都可以求得。不要等到我入涅槃之后,对这一部经又生起疑惑。
当来之世(1),经道灭尽。我以慈悲哀愍,特留此经止住百岁。其有众生,值斯经者,随意所愿,皆可得度。
《解》将来末法尽时(佛入灭后一万二千年),佛所说一切经论学习方法,都会在这个世界消失。那时,我以大慈悲心哀愍众生,又以威神加持,特留此经继续在世间流通一百年。那个时候的众生,若有遇到这部经,肯依教奉行,欢喜信愿求生极乐世界,都可以得到度脱。
《注》
(1)(当来之世)指释迦牟尼佛示现灭度之后,佛的法运有正法、像法、末法三个时期,共有一万二千年。
如来兴世(1),难值难见。诸佛经道(2),难得难闻。遇善知识(3),闻法能行,此亦为难。若闻斯经,信乐受持,难中之难,无过此难。
《解》佛示现在这个世间,是很难遇到、见到的。佛所讲的经和所讲的修行方法,也是很难听得到的。想要遇到善知识也很不容易。即使遇到善知识的教导,闻法之后,而能依教奉行,也很难得。如果听到这部经、这个念佛往生的法门,能真正相信,欢喜受持,那是难中之难,没有比这个难更难了。
《注》
(1)(兴世)是出现于世。
(2)(道)指修行的理论与方法。
(3)(善知识)指正知正见、如法修行的人,能引导众生于善道的人。
若有众生得闻佛声(1),慈心清净,踊跃欢喜,衣毛为起(2)或…
《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(下)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