宗门不许说出,要你自己去悟,悟到之后老师给你做证明。教下是给你说出,给你说出,说实在的话不太容易契入境界。为什么?你听了以为明白,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明白。所以宗门不走这个路子,不给你说破,让你自己去悟。那个老师也有很高明的手段,把你那个悟性逼出来。禅宗公案,比比皆是,每一个人用的手段、悟入的手段都不相同,所以它那是活的,活活泼泼的,它不是死呆板的。那个人用这个方法去悟,你用这个方法绝对不会开悟,各人根性不相同,各人悟出的方法也不一样。教下给你说出来,说出来之后你要去证。教下难在哪里?听了自以为懂得,你就走上歧途,你就错了。应该怎样?应该要落实,所以教下最重视基础教育,没有基础教育,你学教不会开悟、大开圆解,你怎么能开得了悟?基础教育是什么?持戒。为什么佛在经上说: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,非佛弟子。佛为什么这么说?这个话对教下讲的。你没有良好的德行基础,你研教不会开悟。你学教,清凉大师说得很好:「有解无行,增长邪见」,为什么?你会说,你听得多、记得多,你会说,你所说的全不是你自己境界,都是别人的,与你自己不相干,这种学习圣人不取。
我们要晓得,为什么我常常在这里叮咛、嘱咐大家,《弟子规》重要,《十善业道经》重要,《了凡四训》重要,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重要,《沙弥律仪》重要,为什么这么强调?德行的基础。你具足这样基础,你来学教你会开悟,教下讲大开圆解,为什么?你的心是清净的,你的心是善良的,你跟佛心总有几分相应,你能听得懂佛的话;如果你没有这个根基,你跟佛的心愿不相应,你听佛的话,听得再多不懂,错会意思,原因在此地,道理在此地。今天我在这里讲《华严》,为什么费这么多时间、费这么多力气?为什么古人讲得那么简单、那么容易?你晓得什么原因?古人都有德行的基础。经展开一点,像清凉大师注解上一两句话,他就通了,他就明白了。现在人要是像清凉大师这个蜻蜓点水,不通,白讲了!逼着是不能不细讲。讲得这么详细,还是听不懂,那有什么法子?
我的年岁老了,不是四、五十岁;四、五十岁那个时候如果有这样的缘分,我会好好办个学校来教学。现在我的精神、体力不够,我警觉到自度重要,用多余的精神、时间帮助大家。大家要真正能体会到这个意思,真干!你真干我也欢喜,说老实话增长我的力量。怎么增长?人逢喜事精神爽,你们大家真干,我看了欢喜,这个欢喜是生命最丰富的营养。色界天以上的人不要饮食,水都不要喝,他怎样维持那么长的生命?「禅悦为食」。禅是禅定,得禅定欢喜心,那个欢喜是从内心里头流出来的,自性里面的欢喜心,不需要饮食,五欲都离开了,财色名食睡都不要了,入这个境界。我看到你们认真修行我欢喜,人会长寿,会不老;如果看到大家阳奉阴违,所说所行两回事,人看了就忧虑,忧能使人老。但是我看到你们我不会忧虑,我不会上当,我会走,到别的地方去,我不再看你们了。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我放得下,我不会执着「这是我的、那是我的,这个我喜欢、那个我不喜欢」,没有!我一身离开,所有一切供养大众,我修一点福报。我到别的地方修行去了,实在看不到有真正真干的人,自了重要,自己求往生西方世界,求品位的提升,这个比什么都重要。所以这一句要紧,要记住,「诸佛同法身」,要知道本性法身完全相同,就是一切法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。
第二个说法,就是我们修行证得的法身,「已证法身相同」。相同跟性同不一样,性同是完全相同,「共同一法身」;相同不一样,释迦牟尼佛证得法身,阿弥陀佛证得法身,我们要问他们两个证得法身一样不一样?一样,也不一样。相上那个相同是相似、接近,不是完全相同,体是完全相同;性体是完全相同,确实都是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。你所证得的,为什么不完全相同?你想想看,释迦牟尼佛的愿力跟阿弥陀佛的愿力不一样,释迦牟尼佛的事业跟阿弥陀佛的事业也不一样,近似。阿弥陀佛度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,释迦牟尼佛也是,也不例外。前面我们看到过,法身菩萨就有能力化无量无边身,我们一般人讲分身,佛家讲化身,化无量无边身同时参访十方世界无量无边诸佛,同时!法身菩萨尚且能,释迦牟尼佛怎么会不能?这个同是等同,我们从这里细心去体会,是等同。不能像这个性,性是一同,是一个性。这个确确实实是多身、多相,各是各的形相,各是各的身,等同。诸位要晓得,「共同一法身」里头有这两个意思。
我们现在跟一切诸佛如来,从本性法身来讲我们是一同,是一不是二;从形相上来说,那就完全不同,我们在凡他在圣,我们现在迷法身,他已经觉法身了。到我们修行证果也觉法身,从事上讲、从相上讲「等同」。事理要通达,通人情达事理。事理明达,人情就通了,你跟九法界众生相处,你一定能够做到平等对待、和睦相处。你那个平等心从哪里生的?因为你知道「本性法身体同」,心平等了。智慧、自在、解脱,诸佛如来是相同,「相同」。相同里面有小异,体同里面一点差异都没有。这个意思如果是讲到四教佛或者是五教佛,那就很明显。四教天台家讲「藏通别圆」,五教华严家讲「小始终顿圆」,佛有五种佛,天台家讲有四种佛,佛的「相同」,这是属于等同。讲性同,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本性、一个法身。
『无依无差别』,体同,体无异,无有差别。清凉大师说:「无依者,无住本故。无差别者,体无二故。」这里面的境界幽深微细,我们要细心去体会。清凉大师在《疏》里面告诉我们:本经问明品经文,「文殊法常尔」,佛对文殊菩萨讲的,法就是这个样子,「尔」就是这个样子。「法王唯一法」,这个话是真的,诸佛如来只有一法,哪有那么多?「一切无碍人,一道出生死」,这里头关键是「一切无碍人」,无障碍,有障碍就不行。无障碍,「一道出生死」,脱离生死轮回,只有一条路。接着又说,「一切诸佛身,同共一法身,一心一智慧,力无畏亦然」,这是《华严经》上讲的。平常我们看到祖师大德们在许多注疏里头也是引用这一段话,但是他把头一句改了。经文里面头一句是「一切诸佛身,同共一法身」,我们看到一些祖师的著作,他把头一句改了,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,一心一智慧,力无畏亦然」。
这四句里面,前面两句是讲本性法身,体同;后面两句是讲依正法身,相同。我们从这个地方认知平等性,上面这个障碍,这个障碍就是末那「四大烦恼常相随」,有这样一个认知,这个认知是智慧,末那识的四大烦恼自然就淡化,这是真正修行、真正用功非常好的一个助缘。因为这四种烦恼确确实实是不容易断掉,世间人说得很好:「爱人如己,爱国如家」,几个人做到?为什么做不到?不了解事实真相。佛在这个经上把真相给我们说明白了,而且是很多次的说,不断重复,为什么?要把我们唤醒,一次、两次我们醒不过来,无数次的呼唤,我们这才醒悟过来。这就是讲的「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」,长时熏修,无数次的呼唤,无数次的提醒。虚空法界、剎土众生真的是一不是二,确确实实是自己性识里头变现出来的,就像作梦的梦境一样。整个梦境是自己,不是「梦境里头我一个人,有我这个人那是我自己,我自己之外不是我自己」,那你是全迷了。梦境当中自己身是心性变的,梦境当中许许多多的人物也是我自己心性变的,梦中的山河大地、梦中的虚空,没有一样不是自性变的。离开能变的自心,哪有梦境存在?
悟的人才讲「全妄即真,全真即妄」,真妄不二,这样才把事实真相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自己明白之后,再看看还有很多没有清楚、没有明白的,帮助他,没有条件,而且全心全力,自自然然做到「等念怨亲」。冤家对头、亲人,你心里的看待平等了,等念怨亲。「不念旧恶、不憎恶人」,这个人过去不管做什么坏事,你都不会计较了,不会放在心上了,对于一切众生真正做到平等对待。这个样子渐渐入佛境界,入佛境界就是契入法身。这个话你还听不懂,现在世间还有一句话:「天人合一」,跟这个接近,实际就是讲的与虚空法界大自然合而为一了。果然合而为一,心合一了,身也合一了,哪来的生死?自己了了!这是人,这是真人,这才过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,佛菩萨的生活,不一样!
「无依」,清凉大师说:无依是无住之本。佛在《金刚经》上教给我们,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。无依就回归到法界,无住就回归到法性。凡夫心有住,这个「住」,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大家好懂,就是你有牵挂,你心有住,你心有念。无住,心里没有念头了,妄念没有了,决定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,决定没有「我」、「我所有」的念头。到这个境界好!到这个境界,跟诸位说,离苦得乐,这个世间所有一切苦,你就离开了。苦从哪里来?有我、有我所有,就有苦。无我、无我所有,哪里来的苦?这个要观慧。然后还要依建立,无住了,无住后头要生心,要不生心那也错了,不生心就堕到无明里头去了,所以要生心。无住是体、是本,生心是起用。生什么心?清凉说,「佛法依慈悲」,所以佛法是因缘生,「慈悲复依方便立,方便依智,智依慧,无碍慧身无所依」。这几句话说得非常好。所以要生心,要从你真实智慧里面生善巧方便,善巧方便是后得智。从方便生慈悲,慈悲这个力量推动着你舍己为人,帮助众生。实在讲这里头说舍己,这是我们世间人的口语,「我」都没有了,还舍什么?所以一片慈悲,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,这是佛法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《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九六卷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