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定共戒、道共戒,换句话说,一切境缘当中常常保持自己的清净心。
但是你要记住,你要了解什么是清净心,清净心里面包含着真诚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少一个你的心不清净,清净心有欠缺。不但包括这四条,还要包括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、念佛,一个清净心,要包括其余九个,理事完备,真清净!一念之中,一事之中,一尘之中,圆满具足!如果就《华严经》的教学科目来说,这一念清净心中具足十波罗蜜、具足十大愿王;缺少一条,你的心就不清净,不是纯净,不是纯善。一事一物如是,事事物物无不如是!第三首:
【如来安处菩提座,一毛示现多剎海,一一毛现悉亦然,如是普周于法界。】
这一首跟上一首可以合起来看,上一首事如其理,这一首事包含着理。两句合起来看,前面六句,一毛孔包含三世间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这是三世间;有情世间、器世间、智正觉世间,这也是三世间,都包括在其中。最后这两句,『一一毛现悉亦然』,前面是一毛孔,现在讲一一毛孔,都是这样的出现。『如是普周于法界』,然后你才想到这个法界重重无尽。清凉大师这个开示非常非常好,我们要细心体会这个境界,「遍法界内,皆有佛身」。佛在哪里?我们要晓得,遍法界内不但是皆有佛身,可以说皆是佛身,毗卢遮那是法身佛。「无有一毛不含剎海」,一一毛孔都含剎海。「如来一一毛孔中」,他没有说「诸佛一一毛孔中」,要说诸佛一一毛孔中,我们就没有分;说如来一一毛孔中,我们有分,我们一一毛孔中也是「一切剎尘诸佛坐,菩萨众会共围绕」,我们哪里知道?为什么说如来我们有分?如来,是从性上说的;诸佛,是从相上说的。一切众生的自性跟诸佛如来的自性是一个性,我们相不同,性相同。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因此「一切众生本来成佛」,本来成佛是从这个方面来看的、来说的。
要是讲植物跟矿物,「一切众生皆有法性」,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,所以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。这些话在《华严经》不断重复,为什么?它不是我们的境界,希望在无数次重复当中,我们能够体认,体会、认识。这个体认就是体认自己,禅宗里面讲「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」,经上说的这个境界是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。我们要敬佛,礼敬诸佛,怎么礼敬法?诸佛在哪里?尽虚空、遍法界一切众生,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,皆是诸佛。我们对于任何一物不敬,就是对诸佛的失敬。我们要敬佛才能作佛,我们对佛不敬,怎么能成佛?所以诚敬是性德,唯有性德才能够开发性德,开发性德是你开悟,你明心见性;不是性德,你就没有办法开发性德,这一定的道理。孝敬是性德,佛教导我们从这里下手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,我们中国人讲孝亲尊师,学佛从哪里学起?从这里学起。
孝亲尊师之行是儒家的《弟子规》,每一句、每一条都是性德的流露,我们要明了,我们要落实,要真的去做。佛门里面的戒律清规,是性德的流露、是天然的秩序,不是哪个人制作的,不是哪个人要求哪个人去做,不是的,佛法里面常讲「法尔如是」,自然而然!我们能够明了、能够落实,不但是世界和平,它的效果是宇宙和谐。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育极力提倡,所以古代那些做帝王的,为什么称皇帝为圣人?这个话不仅是恭维,是事实。圣是什么意思?对于宇宙人生真相通达明了,称之为圣。他确实通达明了,所以他建立一个政权能够绵延几百年,能够传几十代,他要不是圣明,他做不到。他圣明在哪里?懂得这个事实真相,他能够和睦天下,与天下人和睦相处。
他住的地方、他每天办公坐在那个地方,那个地方叫什么名称?诸位到北京故宫去游览就看到,「太和殿」。什么是太和?跟宇宙和平相处、和睦相处,太和!不仅是这一个国家、这一个世界,不是!要跟虚空法界、无量无边的诸佛世界和睦相处,平等对待,太和!这就是圣人。太和殿后面是「中和」,中央,如果不中,那个太和有名无实。中就是没有一点私心,你那个心要放在当中,不能偏不能邪,大公中正你要永远保持。所以,中和后面是「保和」。你们看看皇宫里三个最重要的建筑物,它的命名。他要是能够永远遵从不违背太和、中和、保和,给诸位说,这个王朝千年万世,它不会被人取代、不会被人推翻。这种见解、这种作为是周礼的精神,周朝周公制作的这一套制度。《周礼》实在讲就是周朝的宪法、根本大法,它的精神就是太和、中和、保和。从前方东美先生给我讲过好多次,如果周朝后代的子孙永远遵守周公这个制度,到今天还是周朝。为什么?真正是得天顺人,哪一个老百姓不拥护、不爱戴?你大公无私,你起心动念都是为一切众生着想,圣王!要以佛法来说,是佛菩萨不是凡人,他的国家怎么会灭亡?没这个道理。怎么会灭亡?后世子孙迷失了方向,祖宗订的目标方向迷失了,背道而驰,那一定引起人民的不满,于是就有革命,就会把你的政权推翻。
中国古圣先王讲的三和,你们看看跟这个经文相应不相应?清凉大师说得好,「一毛表解脱门,诸佛菩萨,智所住故」。诸佛菩萨住在哪里?住在解脱,解是解开。把什么东西解开?执着解开,分别解开,妄想解开,解是解这个;脱是什么?脱了果报。执着解开了,就脱离六道轮回;分别解开了,就脱离十法界;妄想解开了,就证得究竟圆满的大觉果位。诸佛菩萨住的是解脱门,你们想想解脱门的意思跟太和、中和、保和相不相应?解脱里头因果具足,太和、中和、保和也是因果具足。大师后面说得好,「现多剎海者,门门皆是净土因故」,为什么?心净则佛土净。哪里是佛土?虚空法界无处不是佛土,换句话说,无处不是净土,所以才讲心净则佛土净。我们因为没有办法达到纯净纯善,这才想换一个环境来学习,求生阿弥陀佛的净土。阿弥陀佛的净土是一个最理想的修学环境,我们到那里是去求学,希望我们在那个环境里完成纯善纯净。然后你就会看到尽虚空、遍法界皆是净土,永远不再堕落,永远不再迷惑。
我们从这两首偈颂里面,虽然不能肯定,可是你要细心去体会如来果地上的境界。体会不了多念,念上个三百遍,常常念、常常想着,不要求答案,对我们的修学就会有很大的帮助。为什么?把我们从前错误的观念转变过来,转过来之后正知正见。修行头一个要知见正,然后再慢慢要求言行正。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《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九二卷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