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的时候,跟章嘉大师。章嘉大师告诉我,他老人家非常重视戒律,告诉我,戒律重实质不重形式。形式是什么?三坛大戒是形式,那个不重要。重要是什么?你要做到。所以他老人家那个时候教给我,因为那个时候在家,五戒十善、菩萨戒本,叫我学。「学一条,真正做到,这一条你就得到」,章嘉大师教给我的,「没有做到的,你完全没有得到。」所以,为了学戒方便起见,不妨受这种形式的戒律,我们要懂这个意思。戒是佛行,我们学佛,佛就是我们的榜样,我们要学佛的大慈大悲,学佛的真诚清净,学佛的平等心,学佛一切善行,善行就是戒律。
『智无疑滞』,「疑」是疑惑,「滞」是障碍。完全依照佛的教诲去做。戒律是佛的真实教诲,别人做不做,不关我的事情,决定不批评别人,但是别人是我的一面镜子,他没有做,我看到了,我要做。所以看到别人不持戒,看到别人破戒,回过头来想想:我有没有持戒?我有没有破戒?那是一面镜子,马上照到自己。如果我们自己依教奉行,我们生欢喜心,真正做到,确实有护戒神、有护法神。受了三皈,就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。你要真的受三皈,不是形式,形式没有用。
鬼神来求受三皈,我们如何帮助他?今天如果是有鬼神来皈依,今天晚上我们一定要把三皈传授的录音带或是录像带,为鬼神播放一遍,他才能真正得到皈依。我们用一个小时候的时间,把它播放一遍。我们每天晚上都放录像带,有放《地藏经》,有放《十善业道经》,供养鬼神的,今天有鬼神皈依,我们就用一个小时把「三皈传授」播放一遍。他们比我们厉害,他们听了真干,确确实实他能够转迷为悟,转邪为正,转染为净,确确实实从迷邪染里头回过头来,依觉正净,所以他得护法神保佑。
反而我们错了,我们只搞一个形式,从早到晚,从初一到腊月三十,我们还是依迷邪染,把觉正净忘得干干净净,皈依完全是搞形式,搞表面,不得受用。所以现在说实在话,鬼神在讥笑我们,瞧不起我们。鬼神听法,他能听得懂意思,反而一般许多人听法把意思听错了。不要说把佛的意思错会了,我跟大家讲话,就有不少人把我所讲的话也会错意了,你说这个事情多难!不容易。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所以有疑一定要问,去求证:我听讲的有没有把意思听错?你要不问,错在你这边。第三句:
【入不可测佛法身海。】
这是三地菩萨,多闻。「三地多闻,入法身海」。你看看这种配法,是不是跟四弘誓愿相应?二地菩萨持戒,「烦恼无尽誓愿断」,三地菩萨多闻,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,它有次第的。烦恼不断,学法门往往把意思错解了,为什么?随着我自己的意思来解释,就会错会佛的意思。所以,不修德行怎么行?德行就是戒律,德行成就清净心,成就真诚清净平等。学法门,成就正知正觉。
『入不可测佛法身海』,「不可测」,没有方法测度,实在讲就是不可思议。由此可知,「多闻」,闻的是什么?《般若经》上所说的诸法实相。诸法就是「法身海」,法身海的真实相就是佛法。通达明了,这个人就称为佛陀。通达明了还没有达到圆满究竟,这个人称为菩萨摩诃萨。你怎么能够通达?怎么能够契入这个境界?要靠戒德。所以我们必须要注重,千万不要以为小小戒没有关系。这个话很多人说:小小戒无所谓,那就是《十善业道经》所说的「不容毫分不善间杂」,小小戒就是毫分不善,你依旧夹杂,许许多多毫分不善就变成大不善,变成众多的不善,不是毫分,在这个世间连个善人的资格都没有,怎么能学佛?
你看佛经,我们常常展开经卷,看到「善男子善女人」,学佛得要是世间善人才行,心行不善,你怎么能学佛?善男子善女人在经教里面有三个等级,你看看这个经是什么经。《华严经》上看到的善男子善女人,那是菩萨,发菩提心、行菩萨道的,才是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。如果是小乘经,须陀洹以上,确确实实把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掉,这个以上是善男子善女人。人天小法要具足十善业道,我们一般凡夫五戒十善具足了,这是善男子善女人,最低的,我们今天讲善人。所以我们看经教,你就晓得善男子善女人是与哪一个标准相应,这个说法跟净业三福相应。净业三福里面第一条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这是最低的善男子善女人,人天乘。「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」,是二乘的善男子善女人。「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」,是大乘的善男子善女人。净业三福,很明显的讲出这三个标准。我们展开经卷,这个经是不是为我讲的?佛在经上称善男子善女人,我们要想一想:有没有我的分?我在不在其中?我在其中是哪一个等级?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
第四句:
【往一切剎诸如来所。】
这一句是说修学一定要有个依靠,在佛法里面讲依止,现在我们一般讲依靠。第一要依靠一个好老师,第二要依靠一个好的道场,也就是学习的环境,第三要依靠好的同参道友。这一条就是讲的场所,很好的一个修学的场所、修学的环境。那是什么地方?『一切剎诸如来所』。「剎」通常也就是指佛教的道场,寺院、庵堂。我们尊敬别人的道场,常常称它作「宝剎」,言语文字之间的称赞。所以道场,它有道风,它有学风,这就是如法的道场,这是「诸如来所」。诸佛教学的科目很多,因此教学的场所不能够聚集在一处。像现在一些大的国家有大学城,这个大学就是一个城市,我们在美国看到好几处,所有一切科系都集中在这个地方。
多,因此教学的场所不能够聚集在反而一般许多人听法把意思听错了,佛教传到中国,一直到唐朝,马祖道一和尚、百丈禅师他们两个人联手,才创办丛林,丛林就是大学,我们今天讲佛教大学,正规的建立大的学校。这里面开许许多多的科系,不同的宗派科目有专门的老师来指导,是首座和尚,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,印度没有。在这之前,大多数一个法师他专精某一门经论,他在一个地方建一个寺院,建一个庵堂,专门学习这个法门,专门教导这部经典,所以变成什么样子?就像现在的专科学校。佛教自古相传,专科的道场很多,于是我们要想学哪一个法门,就要找到那个道场。古时候我们想学《华严》,到哪里学?五台山去学,五台山是华严道场。我要学《法华经》呢?那你得到浙江天台山去学,天台山是《法华经》的道场。我要学法相唯识呢?你到大慈恩寺去学,长安,现在的西安。变成专科学校,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大学。在从前建立完整的大学不容易,那要集合全国,今天讲全世界一流的专家大德,这个大学才能建得成功。所以佛法的修学,最有利益的,自利利他最殊胜的,还是专科大学。
像我们今天在此地建立的是净宗学院,专科的,顾名思义,我们是专修净土的。为什么我的想法,将来也要开各个不同宗派的学科?是因为现在各个宗派都没有传人,如果我们有能力,应当把佛教大小乘所有宗派都复兴起来。我们这个学院,可以分成很多个学系,不同的学系就不同的宗派,这是我们的理想,我们的愿望,能不能落实要看时节因缘。确实有人想修,也真正能找得到好的老师,我们就可以另外找一个地方建一个道场,让他在那边专修专弘,我们净宗学会负责来照顾他,算是我们的附属道场。但是他这个道场,学风跟道风是独立的,决不能混在一起,要给他另建道场。这是我们为佛弟子应当要做的,这是协助其他宗派,希望整个佛法全面复兴。不是混合在一起,混合在一起就杂了,把我们修行的功夫完全破坏了。古来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一门深入,那我们是多门齐修,把这一门深入破坏了,戒定慧破坏了,你可以成就佛学,你不能成就定慧。你可以博得世间的荣耀,在世间你是个佛学家,你到外国大学里面可以拿到一个佛学博士学位,甚至于拿到很多个博士学位,与了生死出三界毫无交涉,这不是佛的教学。
佛的教学目标,是教你了生死出三界,证菩提果,绝对不是教你取得世间的名闻利养。我们懂得佛的意思,佛当年说出这么多的法门,原因是弟子当中各个不同根性,对哪一个人是哪一种教法,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门深入。人家虽然是一门深入,但是佛教别人,他也旁听,他也做影响众,这就是自行化他。虽然旁听,听到的东西都在自己一门里面受用。我修净土,我依《无量寿经》,我听所有一切法门都会归到《无量寿经》,都在《无量寿经》一门发挥出来。符合华严教义「一即一切」,我这一部《无量寿经》包括所有一切法门,所有一切法门都入《无量寿经》。所以可以听,听了要融会自己本修的法门,这就对了。如果不能融会,自己没有这个能力,那你就不能听,听了之后把自己的法门搞乱了。有能力融会的时候可以听,什么时候?大乘佛法里面的标准,也就是古大德的标准,要开悟,要见性,宗门里头要明心见性,教下要大开圆解,念佛要理一心不乱,这个时候你有能力融会贯通,你才可以出去参学,你才能够广学多闻。如果没有这个能力,乖乖的学自己一门,不能离开老师。不能离开本宗道场,不能离开老师,也就是你在学,你没有毕业。到一定的标准叫出师,现在话就是你毕业了,你有能力参学了。
我们在这十句里面统统能够看得出来,这是住净道场,四地。住净道场,三种依止都得到了。道场里头有好老师,是你所依靠的。道场里面是个好的修学环境,你得到了。第三个,道场里面有许多同参道友,清凉大师讲,「行道品,善友是依」。善友包括老师跟同学,都叫做善友,对你修学有帮助。总而言之,要真干,你要不真干,你虽然住在这个道场,你还是不会成就。
有不少同学知道我,我早年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,我住在他的慈光图书馆,有道场,…
《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八九卷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