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人不说下法,为什么?没有必要,他已经明了了,说是多余的,说法要契机要契理。「演说一切菩萨所修行愿」,是把虚空法界所有的修行人全部都包括了。要是就菩萨行为上来讲,从初发心到等觉,全都说到了。这一段是表华藏。再看下面第三段「现众表教」,教是教学:
【此华生已,一念之间,于如来白毫相中,有菩萨摩诃萨,名一切法胜音,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众,俱时而出。】
第一句是讲现众的时候,『一念』,「一念」是表相应,一念相应,念念相应。清凉大师注解,「华生无间,表教义相应」。『于如来白毫相中』,这是处所,光从「白毫相中」放的,菩萨也是从白毫相中出现的,也有它表法的意思,菩萨来说法,「表教从所证净法界所流」,因为白毫表中道,两个眉毛代表两边,两边都不是真正清净。我们讲净法界、染法界,六凡是染法界,四圣是净法界,染净两边不着才是真净。相对的净不是真净,相对的乐不是真乐,相对的大不是真大,这个道理我们应该不难懂。离开相对那是真的,但是离开相对说不出,真的是「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」。离开相对说不出,那是真的,所以叫做不可思议,不思议法。
『有菩萨摩诃萨』,这把人给我们介绍出来了,『名一切法胜音』,主菩萨。『与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众』,这是眷属菩萨,数量很多。中道是代表自性,显示出佛在经上讲的「唯心所现」,心是清净的,心确实没有相,一无所有,能现一切相,虚空法界都是心性变现出来的。心性是真佛,在《华严经》称作毗卢遮那,毗卢遮那的意思我们要记住,遍一切处、遍一切时,一切时空就是毗卢遮那。这菩萨从如来白毫相中出现的。你要去想这个意思,不要去着相,你着相就错了,你以为真的那个佛像白毫里面出现这么多菩萨?我们凡夫学佛就着相。马鸣菩萨很明白的教给我们:离言说相,离名字相,离心缘相,你才能够真正懂得如来所说真实义。着了相,凭你自己去想象,那你就把如来那个意思完全搞错了。我们要问,菩萨有没有?当然有。这个时候菩萨来了,菩萨跟华同时现行的,『此华生已,一念之间』,可见得很快。华生起一念之间,菩萨就出现,这是表教义相应。
诸佛如来教导我们的,他所教导我们的是从哪里来的?我们常问,他根据什么道理来教我们?根据他亲证的法界,换句话说,他教导我们的是法界的事实真相。所以佛说他自己没有说一句话,这是真的,为什么?事实真相摆在此地。就好象我们面前摆的这个是花,那边那个是树,事实真相在此地,这不是我说的,本来就是这个样子!诸佛如来所说一切法,如是而已,没有一句话是他创造的、是他发明的、是他的意思说出来,他没有意思,他没有妄想分别执着。他说什么?事实真相摆在你面前你不明了,他给你介绍,给你解说;如果我们了解这个事实,我们对于佛不能不佩服,不能不信赖。
【右绕如来,经无量匝,礼佛足已,时胜音菩萨坐莲华台。】
这是菩萨对佛致敬,礼节我们要学习。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说得很好,前面这一句,主菩萨、眷属菩萨统统出现,这代表什么意思?代表圆满的佛法。眷属菩萨里面包括从初发心到等觉,换句话说,包括整个佛法里面一切法门,这么多人不是修一个法门的,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,他们代表圆满的法门,所以一切,「其一切法胜音菩萨」,一切是这个意思。『胜音』,你们想想看这个名号,「音」是音声,「胜」是殊胜。什么叫殊胜音声?说法。不说法这个音就不殊胜。无论说什么法,就是从最低阶的、刚刚入门的,一直到等觉,都叫做胜音。《华严》是大乘圆教,圆满的教学,就像一个学校,这个学校是完整的教育。完整教育的学校怎么办法?从幼稚园办到研究所,一个学校,它有幼稚园、有小学、有中学、有大学、有硕士班、有博士班,《华严》是圆满的教学,统统都有。不像前面藏教、通教、别教,藏教好比是小学,通教好比是中学,别教好比是大学,它这是圆教,全部都包括在其中,所以有这么多的眷属。
『右绕如来,经无量匝』,这是致最敬礼。通常我们在大乘经上常常看到,一般见佛都是顶礼三拜、右绕三匝。形式上是这个样子,那个敬意无量无边,我们懂这个意思。「无量匝」用什么做代表?三匝、七匝、十匝绕十圈,最多的一百零八圈,都是代表圆满。三匝是代表三宝、三学、三慧,代表这个三,都是圆满的意思。七也是代表圆满,十也是代表圆满,一百零八也是代表圆满。我们行礼的时候,究竟采取哪一种?一定要看时节因缘,来演戏怎么演法,全是为众生,不是为自己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。『胜音菩萨坐莲华台』。
【诸菩萨众坐莲华须,各于其上次第而坐。】
这是致敬之后就座,主伴虽然不一样,胜音代佛说法。诸菩萨众都是随顺佛陀教诲,这个难得,所以跟着胜音菩萨礼敬如来、右绕如来。右是代表随顺,清凉大师注解,「右绕如来,文义相随,故依华坐,正助不等,台须有差。」这就是各人坐的座位有上下、有尊卑。大师也说得很好,「教由人立」,这就是大经佛常常讲的,佛法因缘生。为什么?因为佛法是教九法界众生的,九法界众生没有见性,没有见性一定要立规矩。为什么?没有规矩他就乱了。见性的人不乱,为什么?规矩就是性德,性德就是规矩。见性之后,性德完全流露出来,自自然然合乎规矩,一丝毫勉强都没有。像教儿童一样,儿童还不懂事,必须给他立规矩,到他将来长大成人,他自自然然会规矩,他明白了。所以对九法界众生没有尊卑的礼节规矩,那是讲不通的。可是诸位要记住,规矩不是佛菩萨不是这些人他们自己创意建立的,不是的!随顺性德,这是圣人,圣人所立的规矩是随顺性德;凡夫所立的规矩,那是随顺他自己的意思,所以凡夫各人立各人的规矩,各个规矩不一样,它有冲突。
但是圣人所立的规矩没有冲突,譬如佛讲的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,基督教也讲,回教也讲,他们并没有协商过。由此可知,这些规约是性德,不是哪个人制定,不是哪一个人约束哪一个人。现在我们修学,特别讲到规矩,总是不服,「我为什么要守你的规矩?」如果有这个疑惑在,这个性德的教诲那就难了,产生了严重障碍。我们一定要了解,那是性德,自性里头本来就是这样的,佛讲的这些戒、讲的这些规矩,都是性本善,自性里头本具的善德、本具的善能,不是哪个人发明的,在悟不增,在迷不减。但是我们迷了性德,起心动念一切造作违背本善,你造恶了。不能说造恶没有关系,造恶要受恶报。为什么要受恶报?佛讲得很清楚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你不善的念头、不善的行为,把本善的一真法界变成不善的法界,变成三途六道。要知道三途六道本来没有,十法界本来也没有,都是自己违背了性德,自以为是,亏吃在这里。自以为是,《楞严经》上讲「知见立知」,什么叫知见立知?讲得白一点、讲得粗一点,就是自以为是,于是你吃了大亏!所以我们在经文上看到这些菩萨是有规矩、有秩序,『次第而坐』,按照顺序一点都不乱,性德的流露!这给世间人做榜样,都是在表演,都是在教化众生,都是在修圆满功德,我们不能不懂这个意思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《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八八卷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