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础,基础都没有,你还修什么?你还学什么?全是假的!
世尊示现灭度之前,弟子们向他老人家请教,「世尊在世,我们以你为老师,你不在世了,我们以谁作老师?」大家都是同学,所以佛就说了两句话:「以戒为师,以苦为师」。释迦牟尼佛自己本身做到了,他一生持戒,一生苦行,他是做到说到。我们就晓得如果我们学戒,持戒依教奉行,佛说他老人家虽不在世,跟他在世没有两样。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,没有不持戒的。早年章嘉大师跟我讲,他用个比喻告诉我,在那个时代我们住在台北,到南部都是坐火车,他说戒律就像那一张火车票一样,你必须拿到这张车票你才能上车,上车之后这一张票要常常保持着,一直到下车这一张票交回。他说的这个比喻我懂,你有戒律你才能入佛门,到成佛这个戒律都不能够舍,成佛小小戒、小小威仪都不犯。那是做什么?做给新学菩萨看的,做给初学佛人看的,教他们就跟父母教儿女一样,身教!言教,你儿女长大,稍稍懂事,他会跟你辩论,「你教我,你自己都做不到,你为什么教我?」自己先做到,他就没有话说了。无论是世出世间,真正的圣贤一定是先行其言,他要说话一定是先做到,然后再说;他没有做到的,他不说。所以他说出来的,我们后学人听了,心服口服,他真做到了。小乘人智慧不如大乘,在我们现前这个社会里面,他的行持确实会赢得社会大众的尊敬。第五句:
【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,事善知识,具众福行。】
这往后是得大乘利益,大乘法里面第一桩大事情是亲近善知识,这在沙弥戒里头都讲得很清楚。老师有德行、有修持、有果证,一生都不能离开,那是真善知识。佛在经上讲得很好,这一位老师,他缺少福报,物质生活非常艰苦,但是有德有学、有修有证,无论怎样的辛苦我也不离开他。如果这个善知识福报很大,物质的供养非常丰足,但是他没有德没有学,他也没有修证,我们不能够贪恋富裕的生活,一定要离开,寻求真善知识,这是讲参学。决定不能够贪图名闻利养的享受,一贪图这个,就入了魔道。今天佛门里面魔很多,前天达尔文这位菲律宾籍的同修,他跟我讲,现在这个世间百分八十五都是魔。我听了点点头:「你说得不错!」什么是魔?贪瞋痴慢是魔,好胜竞争是魔,违背圣教是魔,我们仔细观察,这个社会上是不是像他讲的真的占百分之八十五?大家仔细观察,你自己就晓得。
『事善知识』,不容易!奉事善知识,就是净业三福里面奉事师长。怎样奉事?没有学过。世出世法你都没有学过,所以今天讲孝养父母不会,不知道怎么孝养,奉事师长也不会,没有人教。喜欢听经,我知道你真的是喜欢,不是假的,不喜欢学习;换句话说,我喜欢听,我不喜欢去做。为什么?如果去做,跟自己的烦恼习气相违背了,愿意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随顺烦恼习气,欢喜听经,这是学的什么佛?全是阿赖耶识里头种善根,这一生当中不得佛法利益,我们要知道。来生,问题就是你能不能再得人身?六道里头得人身大非易事,佛在经论里头讲得很多很多。为什么?得人身的条件要具足五戒十善,这是学佛的人;不是学佛的人,中国古人所讲的,你要具足伦常道德,一生的心行不离伦常道德,来生得人身,来生肯定比这一生的智慧、福德还要殊胜。
所以我们细心观察,不要看别人,看自己,认真反省,伦常道德我有没有做到?说老实话,现在讲伦常道德这四个字,什么意思都不懂。大家学佛了,五戒十善你有没有?五戒十善总共十五条,每一条的意思你清不清楚?名字你说得出来,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,意思能说得出来的人不多。说都说不清楚,他又怎么能做到?要是做不到,这个人身失掉了,再得人身不容易,太难太难了。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桩事情?若是得人身也未必能接着修学,如果你这一生修了一些福报,得人身之后享福去了,福报一享人就糊涂了,不想再修行了,修行很辛苦。要真正修行、真正学佛,头一桩事情,日中一食,一天吃一餐就受不了,这个太苦了,这个我做不到。
佛门里面修行,无论在家出家,要过最低的物质生活。为什么?断贪心,也就是真正在断贪瞋痴上下功夫。断贪瞋痴从饮食下手,一切众生哪一个不贪吃?所以佛「不非时食」,不非时食就是日中,日中一食。有人说这营养不够,对!世间一般人营养是肯定不够,什么原因?消耗量大。出家修道的人他的营养量够了,为什么?他能量消耗的量少。一般人能量消耗,消耗到哪里去?知道的人不多,消耗在妄念。一天到晚胡思乱想,百分之九十五的能量消耗是提供这些妄想杂念;真正能量的消耗,你劳心也好、劳力也好,都不多,这是我亲眼看见的。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,他老人家日中一食,他的工作量至少是我们一般五个人的工作量,劳心劳力,他一天吃一餐,一餐吃得很少。
所以学佛的人、修行人,到底修什么?修清净心。佛法三个门,到最后就三个门,三皈依。佛是觉门,法是正门,僧是净门,觉、正、净三个门。我们今天选择的是净门,净门就是修清净心。虽然说三个门,这是一而三,三而一,一个门得到,三个门统统都得到了。所以叫你一门深入,你得到的是圆满的,决定没有偏邪。我们修清净心,一切时一切处保持自己心地清净不染,于世出世间法都不染着,你的消耗量就少,一天一餐足够了,多省事!李老师告诉我,他三十多岁就日中一食,到九十多岁差不多一个甲子六十年,日中一食。我看到他老人家的行持我跟他学,我也学日中一食,我到第八个月才告诉他:「老师,我现在也日中一食。」他就问我精神体力状况怎么样?我说很正常,他桌子一拍:「永远这样下去!」一生不求人,我们生活简单,人到无求品自高。
我这种生活过了五年,到台北去讲经弘法,遇到韩馆长。那时候没有地方住,住在她家里,她跟她的先生一定要求我要吃三餐,她说否则的话将来你身体不好的时候,很多人会怪罪于她。好了,我就答应她。虽然吃三餐,一餐的量。那个时候我年轻,一餐吃三碗饭,碗没有现在这么大,普通的小碗,我一餐吃三碗饭;于是把这三碗饭分作三次,一餐吃一碗,所以还是一样的分量。这是不得已开缘开了,现在我还是想恢复,为什么?一餐真的省事,心是定的,对自己大有利益。佛所说的哪里会有错?我们能做到,不是做不到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《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八0卷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