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这个世间表演游戏,表演什么?帮助众生觉悟。无论做什么样的表演,都是帮助他觉悟,那就对了,这就是菩萨。表演要看对象,现在这个世间众生过失在哪里?我们要从他过失的反面去表演,才能让他觉悟。现在众生过失在贪财,我们做什么表演?我们做舍财,让他去看。现在众生的大病是自私自利,我们要做什么表演?要做大公无私。现在众生疑惑心重、嫉妒心重、贪瞋痴重,我们要针对他这个毛病,做出令他觉悟的一个形象。我们决定没有贪瞋痴的形象,表现出戒定慧的形象;决定没有嫉妒的形象,做出成人之美的形象。看到人有善事有善行,欢喜赞叹,不但欢喜赞叹,随分随力的去帮助,修随喜功德,这样去做就对了,就正确。所以菩萨应化在无量无边世界,一一世界都有九法界,在这里头示现。要知道他是做些什么?这一段经文为我们略说。
【念念中,以示现一切诸天殁生法门,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。】
这是示现什么?『诸天殁生』,「殁」是死亡,「生」是受生。不说生死,为什么?生死是一个阶段;说死生,死了以后又生,死生相续,这就说明轮回的现象。不是说死了一切就完了,不是的,这里死了下面就生了。此处殁彼处生,这一个事实真相,现在世间人明了的愈来愈少,不相信因果报应,不相信死生轮回,于是敢造恶业,无所不为。这个事情绝对不是说你信了就有,不信就无,不是!你信了有,不信还是有,不是你信不信的问题。换句话说,你不信你造作这些罪业,还是要受报,不是说我不信就不受果报,没有这个道理,这是宇宙之间的事实真相。「示现一切诸天殁生法门」,告诉这些众生生天不是究竟的,一定要觉悟,生天不容易。欲界天一定要认真修学五戒十善、四无量心,即慈悲喜舍;色界、无色界要修相当的定功,这个禅定决定能够控制住烦恼习气不起作用,不现行,要有这个能力。可是诸位要知道,这样的能力,如果换一个法门,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肯定得生。告诉我们生天不究竟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究竟法门。
【念念中,以说一切菩萨行法门,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。】
后头这一句『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』,十句每一句后面都有,由此可知,菩萨念念是为度众生。四弘誓愿第一句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菩萨发这个愿不是虚愿,真的把这个事情放在念念中。再回想我们自己,我们自己天天念这四句偈,确确实实有口无心,口里每天念个一两遍,心里一点印象都没有,这怎么会成就?我们在这里看,无量无边世界这些菩萨们,他们确实念念中。用什么方法度众生?这十句是讲方法。这十句的意思浅深次第,我们要留意。头一个自己真正觉悟,世间就像佛在《八大人觉经》上所说的「世间无常,国土危脆」,「人生如梦,人生如戏」,不能当真,不能造恶业,不能现不善的形象。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要知道确确实实会影响许许多多的众生,我们自己茫然不觉。不读大乘经,哪里会晓得这些事实真相?
「助佛扬化」第三句:
【念念中,以说一切菩萨行法门,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。】
菩萨行法门无量无边,清凉大师注解说,前面三句都是讲人天佛法,在五乘佛法里面人天乘。菩萨行法门里面,人天乘也讲得很多,而且人天乘是菩萨如来地的基础。一切大乘经里面世尊常常讲到,《观经》净业三福第一条就是人天乘,菩萨法里头说的十善业道是人天乘,我们在《十善业道经》里面后半部看通大小乘,所以确实是无上道的根基。以这个帮助一切众生,希望来生得人身的,帮助他得人身;希望来生生天的,帮助他生天道。菩萨教化众生、帮助众生一定是随众生的愿望,没有丝毫的勉强,众生欢喜接近佛菩萨。诸佛菩萨确确实实做到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真做到了,这都是我们应当学的。
【念念中,以普震动一切剎叹佛功德神变法门,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。】
清凉大师给我们讲,这就是六种震动,六种每一种里头又有三种,所以总共是十八种震动之相。这是「以动剎显示无常」,《八大人觉经》所说的「世间无常,国土危脆」,众生如果在这个地方觉悟了,他对于这个世界就没有留恋,确实有出离之心、有厌离之心。『叹佛神变』,是赞叹诸佛如来智慧神通变化,众生生欢喜心,希求佛法,这是让他得二乘益。这一句是小乘,帮助小乘人的,成就小乘根性的众生。往下六句,都是大乘。
【念念中,以严净一切佛国土显示一切大愿海法门,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。】
这是庄严国土,「严」是庄严,「净」是清净,『严净一切佛国土』,修福,佛劝导菩萨修福。『显示一切大愿海法门』,菩萨福慧双修,这一条偏重在修福,这一点我们不能够疏忽。佛门常常说的福慧双修,没有听到说慧福双修,这什么意思?这个说法很明显的教导我们,学佛的同学确实有不少把修福疏忽了,偏重在修慧,修慧不修福,不能够利益众生,利益众生一定要有福报。第一个福报就是相好,相好是修福得来的,因此决定不能疏忽修福。但是如果专门着重修福不修慧,那也错了,那变成人天福报,变成有漏的福报。一定要懂得福慧双修,要懂得「严净国土」。
用什么来严净?要知道布施供养。出家人布施供养什么?古时候的出家人跟现代出家人不一样,古时候出家人真的是一无所有,他能不能行财布施?能。用什么财?内财,外财没有,身外之物他是一无所有,用内财。内财就是自己的色相、自己的形象,让一切众生见到生尊重心、生信仰心,用这个做布施。换句话说,供养里面,普贤菩萨教我们供养里面「如教修行供养」是内财供养,所以财施、法施、无畏施统统具足,不需要一文钱。现在出家人接受在家信众的布施供养多了,往往有余,我们要想自己能不能受用?给诸位说,不能,自己受用必定堕落。在家信众布施,大乘法里面不拒绝,为什么?在家信众以为你是福田,布施供养你他在种福,你要是真正的福田,他得福了;你要不是福田,不要紧,来生还给他,所谓「施主一粒米,大如须弥山,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还」,所以布施供养不吃亏。我们做出家人接受,要明白这个道理,要知道这里面的利害,我们怎么做?我们辗转布施供养,这就对了。自己决定不受用,一切念念为众生,这就对了。大乘菩萨你看看第一句教我们修福,要效法诸佛如来在因地上所发的大愿。
【念念中,以普摄一切众生言词佛音声法门,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。】
这是言教,前面修福都在示相,显示。『普摄』,「摄」是摄受,我们一般人叫接引,现代的名词叫机会教育。用什么方法?佛教导我们用四摄法,「普」是平等的意思,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,普的意义就现前了。不分国家地区、不分族类、不分宗教、不分男女老少,一律平等对待,这是普。与一切人往来要记住四摄法,四摄法头一条就是布施,众生生欢喜心。可是佛法必须有智慧,而不能够感情用事,感情用事如果这是一个生疏的人,你过分热情对待,人家心里生怀疑,「你无缘无故为什么对我这么好?你有什么企图?你有什么目的?」我们有过这个经验。新加坡弘法人才培训班第一届就发生这个问题,第一届学生不多,只有九个人,他们对我们的作法产生严重的疑惑,几乎天天在开会讨论我们到底有什么目的?有什么企图?这样子搞一个半月,以后才搞清楚我们没有目的、没有企图。同学们才痛哭流涕忏悔,但是教学的时间已经延误一半,三个月的学程,实际上他们只有一个半月,你说多可惜!这桩事情释迦牟尼佛在《法华经》里面说得很多,而且举出例子、举出比喻,帮助人循序渐进,不能一下就过了头,起了反作用。现在这个世间真正能关怀别人的人不多,突然发现有一个,他会感到很惊奇,好象又感激、又害怕、又怀疑。我们如何能做到恰到好处?这个重要。让人家真正体会到我们是真诚心来帮助他,对他们决定没有丝毫的用意。
尤其我们在此地,我们决定不会拉信徒,绝对不会劝别人改信佛教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他是基督徒,我们尊重基督教、尊重基督徒;他是天主教,我们尊重天主教、尊重天主教信徒,好!非常好!我们佛教是教育,当然也有宗教的形象,可是要让他们了解,我们是有这个形象,实质上我们是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教育。我们在此地读书,在此地做学问,修养自己的德行,无条件的为一切众生服务,附带条件就错了,没有条件。可是一般人总会怀疑我们有什么目的、有什么企图,我们要怎样做出证明,让他真正理解,我们并没有任何目的、没有任何企图。我们遵奉圣贤人的教诲,人生在这世间应当做牺牲奉献,舍己为人。这个道理很深,不是一般人短时间就能接受的,慢慢来,做出样子来给人看,绝对不是言说。
菩萨念念当中都知道「世界海微尘数众生」,诸位要记住,称众生,他不是菩萨,他不是阿罗汉,他是六道里面的凡夫,智慧没有开,宇宙人生的真相他们茫然无知。实在讲我们自己不也是茫然无知吗?如果不是天天读经、天天在研究教,虽然我们现在天天在干,我们的思想没有真正转过来,自私自利的念头还非常严重。损人利己的念头没有了,不错了,但是自私自利的念头有,如果不断,菩萨道没有我们的分。自私自利的念头断了,我常讲还没有进菩萨道,接近没有进入,接近了。怎样才能入菩萨道、入佛门?至少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要断尽,佛在大小乘经论里头都这么说的。
净宗是个特别法门,这个法门虽然没有说断,但是伏,你要能把见思烦恼、八十八品见惑伏住,也就是确实没断,但是暂时不起作用。如何能伏得住?学菩萨这一套管用,念念中帮助世界微尘数众生,心心念念都想帮助别人、都想成就别人,这个念头好!这…
《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七八卷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