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五七四卷)
请看「如来现相品」第二个大段,光召有缘:
【尔时世尊,知诸菩萨心之所念。】
长行一共分为十个小段,这是第一个小段,刚才念的这一句。诸菩萨心里面的疑惑,世尊都知道。光召有缘,这是放光的意义,是因为佛明了。菩萨呈献的供具,供具出声赞颂,这个我们都能够明了,所以这里就不提了。『念』,这是疑法,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有许许多多的疑惑,佛没有立即解答而放光,这是什么意思?清凉大师给我们解释,这是「现相答」,所以教学的方式非常善巧,对于利根的菩萨用一个表示他就明白了。世尊用这种方式来答复,这是佛三昧力加持放光。他方世界的菩萨很多很多,无量无边,菩萨见到这个光明,这个光明召集大众,就是光召有缘。缘是什么?根性成熟,换句话说,入华严境界这是有缘,没有入这个境界那就没有缘。我们要问,世尊现在有没有放光?有。我们这个世间的菩萨有没有参与华严法会?有。为什么我们不知道?我们没有缘。我们为什么没有缘?我们的心不清净,我们二障没除,烦恼障跟所知障障碍我们,我们见不到佛光,闻不到佛说法。现在的科学技术还不到家,科学现在还不能制作一套仪器让我们看见佛光,不能发明一个机器让我们收听到佛的音波,道理在此地。《华严》这一会是尽虚空、遍法界,哪里会把我们少掉?我们在其中。我们要想参与这个法会,不是不可能,依教奉行。我们的心想依教,但是行完全违背了教诲,这怎么行?
我这一次从香港到新加坡一直到这里,我每天都在温习《沙弥律仪增注》,我很仔细的看,过去曾经讲一遍。现在我用新的本子看,我还是用红色、绿色的笔在画。我跟你们不一样,你们往高处走,我往低处走。为什么?根本要练好,我有根本我才会有受用,我的脚跟扎在最低的地方、最踏实的地方。思相见解接近《华严》,我们没入这个境界,沾到这个气氛,这是得力过去十几年,过去十几年我把这个经讲了一半,没有讲完,现在从头讲起,境界跟往年完全不相同。往年可以说讲的是文字,讲的是注解,清凉大师的《疏钞》,依文解义。现在这么多年来已经有一点气氛,我自己很清楚、很明白,因此愈感觉到根本的重要、德行的重要。只有在这上真正下功夫,透彻的明了,圆满的落实,我才有救。我懂得如何争取往生的品位,我明了这一点,这是我一生第一桩大事,佛法里面常讲大事因缘。这些经教说老实话,对我来说变成小事,不是大事。
有许许多多老太婆、老阿公不认识字,一生没有听过经,不知道教是什么,他能够以善心善行做人,老老实实念佛,这一句佛号念个三年五载,人家能站着往生、坐着往生,预知时至,讲《华严经》的法师不如他,真的不是假的。你看谛闲法师赞叹他那个锅漏匠的徒弟,那几句话值得我们反省,值得我们深思。他说:「名山宝剎的方丈住持比不上你,讲经说法的大法师比不上你!」预知时至往生,没有病苦。站着走的,走了以后还站三天,等谛闲老和尚替他办后事。那是什么人物?我们不能不知道。那是搞真的,回过头来看我们这一套,我们是搞假的。假的一文不值,真的不可思议。所以大家一定要晓得,我讲这个经用意在哪里?给谁讲的?自己心里要清楚、要明白。
放光主要的意义召集有缘的菩萨,召来的菩萨也是言答前面所讲的十问,到经文我们就知道了。
【即于面门众齿之间】
清凉大师为我们解释这是光的依处。「面门」口放光,『面门众齿之间』,这个光是从口放出来的,它表前面念请的四十个问题。《法华经》里面说得很好,说一切菩萨,菩萨是佛的学生,这些学生的智慧、学生的德能是「从佛口生」,佛天天教导他,「从法化生,得佛法分」,得佛法分就是入佛境界。四十问,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释迦牟尼佛三十二相牙齿是一相,他有四十颗牙齿,我们一般平常人是三十六颗牙齿。四十颗牙齿表这里四十个大问,光从口发,这个意义很深很广。
【放佛剎微尘数光明】
这是显光之体。『佛剎微尘数光明』,佛现身说法没有自己的意思,都是随顺众生,就像《楞严经》上讲的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。十方佛剎的菩萨,真正是「佛剎微尘数」,菩萨有多少数量,佛就放多少光明。光明绝对不是有念放出来的,不是说有心,你来了三个我放三道光,你来了四个我放四道光,这不是佛菩萨。为什么?你有作意,也就是说你有意思在里头,这个不行,你已经落到意识里面去了。佛菩萨所放的光明是自自然然,没有意思在里头,没有说要想放多少,没有!完全是感应。下面列出光明的名号,名号都是从体性作用上说的,诸佛菩萨都没有名号,光明哪来的名号?所以这些名号都是为了觉悟众生方便说的。
【所谓众宝华遍照光明,出种种音庄严法界光明,垂布微妙云光明,十方佛坐道场现神变光明,一切宝焰云盖光明,充满法界无碍光明,遍庄严一切佛剎光明,回建立清净金刚宝幢光明,普庄严菩萨众会道场光明,妙音称扬一切佛名号光明。】
这十种意思我们从前面一直读下来,《华严经》表法的义趣我们明了,这个地方当然你就不难懂。『众宝华遍照』,「宝」在此地是形容,什么才是宝?真正的宝是法,法宝是什么?总而言之,是戒定慧,佛在经上称之为三无漏学,小乘证得无漏是证阿罗汉,大乘证得无漏是法云地的菩萨。戒定慧从哪里来的?戒定慧是自性本具的德能,慧就是本具的般若智慧,定是自性本具无量三昧,戒是自性本具无量的德用。要是以四智菩提来说,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是大圆镜智,大圆镜是根本智,妙观察是后得智,平等性是三昧,成所作智就是戒律。这是真的宝。世间七宝不是宝,为什么?不能解决生死问题,不能帮助你脱离轮回,所以那不叫宝,这个意思我们要懂,我们要明了。真正觉悟的人、真正有智慧的人晓得,古圣先贤的教诲是宝,我们要珍惜。世间一切财物可以维系我们的身命,身命不是宝,身命非常脆弱,随时可以失掉,这哪里叫宝?慧命是宝,它永远跟着你走,它不会失掉。身命有生灭,慧命没有生灭,我们得认识清楚,世出世间法里哪些是真的、哪些是虚妄的?戒定慧三学,遍照光明,遍照十方三世,光明里头有这个。
『出种种音庄严法界光明』,「种种音」是教化众生的,不要说虚空法界,单单在我们这个地球上,一切众生语言并不相同。在我们这个世间众生的语言我看至少也有几千种,澳洲的土著有两百多种,他们的语言不相同,每一个族群有他们自己的语言,他们没有文字。所以这些族群人数虽然不多,它不容易统一,为什么?它没有共同的语言,好象一个族群就是一个大家庭,从他们的远祖代代相传,繁衍成一个族群,实在讲一个族群就仿佛是一个大家族。像我们中国古时候的族姓一样,同一个姓这是一个族,尽虚空、遍法界,我们就晓得一切众生语言很复杂。在我们这个世间除了人有语言,我们知道动物也有语言,在《高僧传》里面记载就很多。许多这些修行有了成就的人,得三昧的、开悟的,他们能跟鸟兽沟通,他们懂得它的语言。安世高就是一个例子,历史上记载绝对不是欺骗人的,安世高听鸟在树上谈话,几只鸟在聊天,它们站得高,看到远处有些人来了,「有几个人挑着担子」,它们在聊天。安世高听到了告诉他的朋友,鸟在谈话说从哪个方向有几个人来了,过了一会儿果然那几个人到了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鸟兽有语言,树木花草都有神灵,他们之间也有语言,所以种种声音「庄严法界光明」。
『垂布微妙云光明』,这一句是讲的自然现象,空中的彩云。云怎么形成的?今天科学家从物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,自然现象的形成,他也说了一套道理,我们听了不能说他没有理,但是他这个理是片面的。理是里头还有理,深一层的理、深两层的理他就不知道,他只能看到表层。佛告诉我们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人心向善,风调雨顺,自然现象它能随人心转;人心要是不善,自然现象也就转变成不善。我们今天所谓许许多多的自然灾害,是人心的感应,这个道理深。我们细心去体会去观察,你才知道佛讲的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,这一个地区人善良,这个地区少灾少殃;这个地区的人不善,多灾多难。我们看历史,再冷静观察现实的这个世间,就明白圣人说的话有道理。
第四句,『十方佛坐道场现神变光明』,说「十方」自然就包括三世。「佛坐道场」是讲经说法,教化众生。「现神变」是教学的善巧方便。像这个地方给我们讲的原则,世尊答菩萨的疑问有现相、有言说,都是属于「神变光明」。第五句,『一切宝焰云盖光明』,这是庄严具,也是最普遍的供养具,供养佛菩萨。民间习惯的是献幡献盖,供养的幢幡宝盖。宝盖有两个作用,一个是遮阴,一个是遮蔽灰尘,由此可知,它表法的意思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环保,防止污染。宝盖的表法,用现代的话来说防止污染。最重要的是心理污染,用什么防止?佛法是用戒律,戒律的精神是防微杜渐。换句话说,幢幡、宝盖我们看到这些供养具、这些庄严具,立刻就要想到清净戒律、严持戒律,它表这个意思。
『充满法界无碍光明』,这一句含义非常深广,没有一样不充满法界。像前面讲的六根三业,六根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三业:身业、语业、意业;身业分出两个:身光、放光,常光跟放光,充满法界,诸佛如来如是,法身菩萨如是。回想想我们如不如是?说实在的话,我们亦如是。为什么?自性法尔如是,它本来就是这样的。本来就是这样的,但是现在不显,显示不出来,这是什么原因?因为现在我们心里头,心没有那么大,我们起心动念这个心想范围很小,起心动念就想我个人,这范围…
《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七四卷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