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。这声音一出来,中下根性的人都明了、都明白了。「前既为法兴供」,供养佛、对佛致敬,是为求法。世间人送礼也是这样的,接受礼物的人问:「你为什么送礼物给我?你为什么布施供养?你有什么愿望?」这是佛法的常规。佛陀弟子们出去托钵,托钵在家居士供养一钵饭,一定要问他「你有什么愿望?」出家人一定要给他说法、给他祝福。在家人对出家人财供养,出家人对在家人法供养,要回报,礼尚往来。不能说是有往不来,这个不可以的,礼尚往来,佛法也非常讲究。你布施供养决定要给你祝福,决定不可以白受供养,没有这个道理的。
现代一些人对这些事情往往疏忽了,接受别人的供养不知道回报,这个作法对自己来讲是折福,所以一定要知道知恩报恩。中国古人常常教人,「受人滴水之恩,常思涌泉为报」,那个心多厚,厚道!感恩戴德。这样的人有福,他常常会得一切天人帮助。为什么?知恩报恩的人谁不愿意帮助他?忘恩负义的人,没有人会帮助他。人要做一个义人,讲义气,《新旧约全书》里面非常赞叹「义」,这个人有道义、有仁义、有情义、有恩义,我们应当学。「义者,宜也」,你做得很好、做得恰到好处,不过分也不能够不及,这是义。所以菩萨为法来供佛、来亲近如来,这些供具宣说菩萨们的心愿,没有一点点的作意,所以是自然的!为什么会有这种自然的能力?经文里面讲,这是菩萨的威力。
『尔时诸菩萨威神力故』,这不是说它没有原因,它有原因,菩萨威神力的加持。『于一切供养具云中,自然出音』,这些供具是自然出的音声,说出菩萨的心愿。同生众、异生众只要参加华严法会的都是菩萨,不但都是菩萨,都是法身菩萨。后面大师又说,从表法上来讲,「表身口为供具故」,我们身、我们口是供养具,「供具皆即法界体故」,这个说得好。几个人知道?我们跟法界是同一体,是一不是二。一粒微尘跟大地是一体,几个人知道我们这小小一个身体跟虚空法界是一体?我们如果不读《华严》、不学《华严》,这个境界永远不会想到。《钞》里面大师引用解脱和尚一首赞佛偈,这首偈说:「合掌以为华」,合掌就表华,「身为供养具,善心诚实香」,「赞叹」就好象香燃烧,「香烟布」,布是散布。「诸佛闻此香,寻声来相度,众等勤精进,终不相疑误」。这是解脱和尚的一首偈,说得好!这就是我的身心就是供具,我不要用其他的,为什么?因为身心跟法界是合成一体。偈颂第一首:
【无量劫中修行满,菩提树下成正觉,为度众生普现身,如云充遍尽未来。】
偈颂总共有十首,清凉大师说十首偈分为两段,第一段前面三首「叹德请」,赞叹佛的大德,后面七首是「举法请」。『无量劫中修行满』,「满」是圆满,菩提树下示现成正觉。在这个地方我们不能不知道,什么叫修行圆满?破了无明就叫圆满,无明没破,修行就不圆满。所以十法界里面,菩萨修行没有圆满,十法界里面的佛,修行也没有圆满。所以天台大师说十法界里面的佛,六即佛里面「相似即佛」,他不是真的,相似即。我们世间人称佛,有名无实,名字即佛,像谁?像慈禧太后,慈禧太后叫别人都叫她做老佛爷,她那个佛是有名无实的,那是名字即佛。所以十法界里面的佛是相似即佛,超越十法界你往生到一真法界,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,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,这个时候叫分证即佛,你是真的,「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」。如果说到九法界来现身作佛,应以佛身而得度者,即现佛身而教化之,这个佛什么人有资格?圆教初住菩萨,所以圆教初住菩萨就可以说「无量劫中修行满」。这句话我们要听懂它的意思,无量劫中修行满,修什么?断见思烦恼、断尘沙烦恼、破一品无明。烦恼习气重!断烦恼有快有慢,什么人快?勇猛精进的人那就很快,他一生就成就;懈怠懒散的人他就慢,他可能要无量劫。无量劫六道轮回很苦,真正聪明、真正觉悟,不想再干六道轮回,他拼命,死他都不怕,他还怕什么苦?这样的人往往能够克服烦恼习气,一生成就。
宋朝莹珂法师那就很了不起,他拼命,他知道他自己造的罪业。出家的时候不能够依教奉行,自己细心去想想,一生的行持决定堕阿鼻地狱,他想到阿鼻地狱恐怖了。向同参道友们请教,有没有方法能救他?同参道友给他一本《往生传》,他看了之后非常感动,真的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老实念佛,求生净土。三天三夜没有睡眠、没有吃东西、没有喝水,一句阿弥陀佛念下去,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念来了。真干!阿弥陀佛真来了。佛来了告诉他:「你的阳寿还有十年」,劝他好好的修学,「十年之后,我再来接引你。」莹珂法师抓住这个机会,向佛要求:「我的劣根性很重,禁不起诱惑,外面境界一诱惑我又要造罪业,这十年不晓得要造多少罪业?我十年寿命不要了,我现在跟你去。」阿弥陀佛接受他的请求,跟他讲「这样好了,三天之后我来接你」,莹珂法师欢喜,三天之后就往生。他把房门打开,欢欢喜喜告诉大家,三天之后阿弥陀佛接他往生,寺庙里头没有一个人相信,这样一个破戒不守清规的出家人,三天之后他能往生?但是三天时间不长,大家心里想等着瞧吧!到三天果然往生,佛来接引他,大众念佛送他。这给我们示现一个最好的榜样,换句话说,我们肯不肯做?肯不肯拼命?莹珂法师生在那个时代还算是太平盛世,我们今天生在乱世,自己要明白,不能不真干。
所以我希望同修们,这个道场无论在家出家众,将来各个都有成就,各个都生西方净土,这个地方就是圣地,那还得了吗?真的是无量无边功德,诸佛赞叹、龙天善神拥护。完全在自己瞭不了解事实真相,想不想在这一生脱离六道、脱离十法界,亲近诸佛如来?亲近弥陀就是亲近诸佛如来,往生西方就是往生十方一切诸佛剎土,《华严经》要学它干什么!入华严境界了,一往生、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就入华严境界!这个道理不能不懂。《华严经》上要不要用功夫?不需要。《无量寿经》上用功夫,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是《无量寿经》的详细注解。只要能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你就入华严境界,你就入法界,极乐世界就是不思议解脱境界,我们亲自证得了。要费心去研究?那叫冤枉!恐怕把往生这桩事情障碍住了,我说的话是真话,决非妄语!希望同修们在这一生当中真正契入,发菩提心、持戒念佛比什么都重要。我是受人之托、忠人之事,如果有人代我讲这些经,我每天给他顶礼膜拜,我感谢他,我一心念佛求生净土,把这个功德回向给他,我不再操这种心,不再干这个事情了。所以照一般法门来学,你是「无量劫中修行满」;你要是从净土法门,是一生当中修行满。
往下这是度众生,应以佛身而得度者,即现佛身而为说法,那就是『菩提树下成正觉』,举这一个例子。佛的身都能现了,何况菩萨、声闻、一切众生身?『为度众生普现身』,「普」字好!什么身都能现,有情身、无情身都能现。『如云充遍尽未来』。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这首偈,「即悲之智已满,为物现身」。第二首:
【众生有疑皆使断,广大信解悉令发,无边际苦普使除,诸佛安乐咸令证。】
清凉注解「即智之悲已圆,能断疑除苦,有悲必普」,「普」有平等的意思,真诚清净平等,「有智必能」,你有智慧你就有能力帮助众生。你有悲心,你对于尽虚空、遍法界的众生,你决定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,这才是慈悲,大慈大悲!不分国土、不分族类、不分宗教,一切众生平等得度,这个度就是帮助,我们帮助众生决定是平等的。有悲心,一定是真诚的爱护,真诚的关怀照顾,尽心尽力的帮助一切众生。帮助众生里头最重要的,不能忘掉帮助他断疑生信,这一条比什么都重要。在物质上、其他精神娱乐上帮助他,他得眼前的小利益,他不能了生死、不能超越三界。九法界众生疑惑太多太多了,我们要明了。哪些疑惑?前面这四十句,九法界众生哪一个众生没有?这四十句总归纳:佛的十海,这是根本的大问。我们今天可以说在这个世间,科学家疑惑,哲学家也疑惑,宗教家也疑惑,世间大圣大贤对这些问题还是疑惑,只有佛能解说,除佛之外没有人能解说。为什么这样说?因为佛觉悟圆满,只有圆满觉悟的人有能力解说。
「世界海」是讲世界怎么来的,世界海跟世界安立海,世界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?怎么来的?众生那就讲生命,生命从哪里来的?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复杂的变化?为什么众生福报不相同、苦乐不相同、寿命长短不相同?都是疑问。实在是难得,在这个经上全给我们解答了,这个经确实充满了真实智慧、圆满的智慧。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要真正得到究竟圆满的利益,只有念佛往生弥陀净土,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所说的一切,圆满成就了!你想想看,我何必在这里研究经本?浪费这么多时间,浪费这么多精力,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事情耽误了,你说你冤枉不冤枉?错了,大错特错!你什么时候学《华严》?西方极乐世界签证手续办妥了,想去马上就去,这个时候你可以学《华严》,为什么?西方极乐世界拿到了,随时随处想往生就走得了,那对你没有障碍,在这个世出世间法你爱学哪个就学哪个,不碍事,这行!如果西方极乐世界没拿到,你不要把你第一桩大事忘掉了,比什么都重要。
『众生有疑皆使断』,这个话就很清楚、很明白的说出前面所讲的四十个疑问,这是把无量无边的疑惑归纳为这四十类,四十类展开是无量无边的疑问,都要帮助他断,断疑生信,这叫破迷开悟。『广大信解悉令发』,断疑生信,破迷开悟,解就开悟了,这个事情要紧,比什么都重要。这两句讲的是因,后面两句讲的是果。『无边际苦普使除』,九法界众生的苦都无有边际,不要说人苦,三途更苦,四圣法界也苦,为什么?没见性。佛证得究竟圆满,所以佛有能力帮助众生,这个能力就是智。智从哪里来的?智从定来的,定从戒来的。千千万万要记住这一句,「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」。大家不要把戒疏忽,如果离开戒、不能持戒,你想得清净心,你办不到。过去无量劫又无量劫,无量无边那些菩萨圣众修行都是走这个路,都走戒定慧而成就的。我们今天戒不要了,定也不要了,单单来学教,想在这里面开智慧,哪有这个道理?
我们听说此地这些居民,曾经到我们这边来问,「这边有没有禅坐?」我们新建的这些房子,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小的禅堂,还要建一个教室教中国功夫,我们请吴居士来教太极拳、瑜伽,有一个教室给他。我们这里是多元文化,禅坐有必要,修清净心。讲堂我已经请悟行法师把《沙弥律仪》细细的讲一遍,跟大家在一起共修。过几天杨老师回来,我还会要求他把《弟子规》再好好的讲一遍,我们录像,这个录像带将来普遍流通。不但我们自己要得利益,我们同时要想到利益一切真正发心想学佛的人,我们要帮助他,自利不能够忘掉利他。帮助人转恶为善这是持戒,转迷为悟那是定慧,如果断恶修善做不到,定慧就没有了,哪里会有定慧?你要想有定有慧,我们念佛人这个定就是念佛三昧,念佛法门里面讲慧就是心不颠倒。一心不乱是定、是念佛三昧,心不颠倒是慧,我们才有能力帮助别人,才有能力成就别人。
自己务必要福慧双修,持戒是修福,禅定里面有福有慧,不能不认真。不认真过失很重,重在什么地方?头一条罪名:破坏佛教形象。不出家,那好一些,没这么严重;出家,穿上这个衣服,破坏佛教形象。自己一定要晓得,穿上这个衣服是佛的代表,代表佛要像佛,代表佛要是跟佛完全相反、唱反调,这个罪过就很重了。我们要多想想,既然出家穿上这个衣服,代表佛,要做得很像,要没过失,帮助众生。『诸佛安乐咸令证』,这一句是得乐,上面一句是离苦,离苦得乐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《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七二卷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