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六六卷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苦」,许哲做到了。从哪里做起?从自己本身做起。我们要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,把多余的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。

  

  下面几句话,那才真正叫圆满。「守护佛种,行佛境界,出离生死,逮十力地」,这个布施、供养、奉献才达到圆满。并不只是帮助他的衣食、照顾他的生活就到此为止,不可以!我们这种物质、精神照顾,只能满足他今生,来生怎么办?后世怎么办?所以,「守护佛种」就重要了。要教他,怎么教法?用现相教,不用言语。所以许哲居士她不是言教,她是现相教,你看她感化多少人!她确确实实象我们前面所讲的,「放大光明,其光平等照一切处」,至少她那个光平等照整个新加坡,住在新加坡的居民没有不知道许哲的。报纸、杂志、电视新闻常常赞叹她,这就是她放大光明。我们看到了,我们听到了,这就是她的光照到我们,我们受这个光的感动,应当发心效法,守护佛种。什么是佛种?觉性是佛种,善心是佛种。她有觉性,她有善心,我们要帮助她这个善心增长,帮助她的爱心增长。

  

  人到晚年,尤其穷苦、贫病交加,非常可怜,对自己的信心完全丧失。必须要有人布施温馨,引导他的善心、爱心、自信心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譬如说他是一个基督教徒,我们要帮助他生到天国。跟他们交往,不要谈佛教这些东西,要告诉他怎样才能真正往生天国,告诉他上帝不会遗弃他的。特别要重视经典里面讲的十诫,要常讲,要常常讲「上帝爱世人」。上帝爱你也爱我,为什么?我是世人。经上并没有说上帝爱基督徒,不是基督徒上帝就不爱,没有这个讲法。上帝爱世人,我们都是世人,上帝对我们是平等的爱护。你说你信上帝,我比你信得更深,常常跟他交谈,上帝的心是平等的,上帝的心是广大的,这值得一切众生尊敬崇拜。如果上帝心量那么小,那就不值得大家尊敬了。

  

  像一个家庭家长只爱自己的家人,不是自己家人就不爱护,这个人在社会上不会被社会大众尊敬,这个道理他懂。不但爱一切人,爱一切动物、爱一切植物,世间所有一切物,上帝都是平等的爱。佛家讲大慈大悲,决定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。我们在这里宣扬这个教学,多元文化的教学,倡导的是「博爱」。真正觉悟,凡是住在这个地球上的就是一家人!现在很多人讲地球村,只要住在地球上的所有一切生物,我们都要关怀、都要爱护、都要尊重、都要协助,在我们佛法里面都是我们布施供养的对象。尤其大乘佛法说得好:「一切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,未来诸佛」,这个话是释迦牟尼佛讲的。释迦牟尼佛有这个认知,我们今天以佛为老师,我们是他的学生,老师的认知当然就是学生的认知,天经地义,我们向老师学习。

  

  所以「守护佛种,行佛境界,出离生死」,特别对苦难众生。佛法里面讲这些业因果报,比其他宗教典籍讲得多、讲得清楚。我们要告诉他,人生到这个世间来究竟为什么?有什么意义?有什么价值?闲谈当中就可以交换意见。尤其是年岁大的老人,他能听得进去,年轻人听不进去,老人听得进去。帮助他回头,帮助他觉悟,帮助他忏悔。基督教里面讲的悔改,悔改就是忏悔、改过自新。要从生活行持里面下手,过去我都是自私自利,我要悔改,怎么改法?现在我不自私自利,我乐意为别人服务,无条件的服务,无报偿的服务,这是佛菩萨的教诲,是神的旨意。我们在这个地区,这个地区基督教、天主教的信徒特别多,所以我们不能不常常读圣经。如何把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的教义与《新旧约全书》调和、圆融,我们讲的道理跟他们经典讲的道理是一样的,比他们讲得更透彻、更清楚、更圆满,我们走的是同一条路。觉悟重要!

  

  「行佛境界,出离生死」,出离生死是共同的愿望,如何能够得到永生?他们说永生,我们佛家讲的不生不灭,可见得这是世间所有一切众生追求的终极目标。我们怎样求得永生?能不能求到?答案是肯定的,这个里头有理论、有方法,有这个机缘应当多说。更深入的,宇宙的来源、生命的来源,那是更深一层的。但是最重要的是现前的生活,物质的生活、精神的生活,这是眼前的,我们尽心尽力妥善的照顾,学以致用。佛教给我们人与人之间交往,四摄法,你们同学们多想想,想出来之后跟我讲。我让你们先想,让你们提出我们应该如何修学?看看你们究竟到什么境界?

  

  「行佛境界」具体而言,我们净宗立的五门功课就是。三福:孝养父母,我们父母不在身边,我们看到这些老人,就像许哲居士一样,都把他看成是父母兄弟姊妹,都是我自己的亲人。我对他们能够尽孝养,我的父母就有别人孝养,果报如是,丝毫不爽。种什么样的因,就得什么样的果,哪里错得了!我们对别人父母好,别人对我的父母好;我对别人父母不关心,别人对我父母也不关心,所以利人才是真正利益自己。心目当中只有自利,不知道利益别人的,这种人永远都是一个可怜悯者,他迷得太深了,他不能回头。不要以为看到孝养父母,「我父母不在,我怎么孝养法?」这一句就可以不算,错了!想到大乘戒经里面讲的,「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」,菩萨戒经里头讲的;又大乘经上说,「一切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,未来诸佛」,未来诸佛那就是奉事师长,佛是我们的师长。所以父母、师长在哪里?一切众生皆是。怎么能说父母师长不在面前?对于一切众生都能够孝顺、都能奉事,对于自己父母、自己老师哪有不孝敬尊重之道?孝敬从这个地方修来的,这才真正的孝敬,真正是性德的流露。

  

  我们的大病就是只知道有自己,不知道有别人;佛今天教我们回过头来,把这个病治好,只有众生没有自己就对了,你真正觉悟、彻底觉悟了。为什么?众生原来就是自己。行佛境界!人与人之间决定要和睦相处,他意见很多、很难伺候,我知道他迷得比我深,他烦恼习气比我重,我如何跟他相处?处处忍让、处处尊重,就能相处了。你有你的意见,我有我的意见,彼此不相让、彼此不相融,就不能相处。所以佛菩萨为什么能跟尽虚空、遍法界一切众生相处?你知道道理在哪里?诸佛菩萨无我,就都能相处。无我还有什么不能相处?「无我」,我们说得粗一点,无「我的想法」、无「我的看法」、无「我的分别」、无「我的执着」,你想想看他跟什么人不能相处?他跟尽虚空、遍法界一切众生都能和睦相处。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相处?有我,有我的看法、有我的想法、有我的分别、有我的执着,麻烦了!变成与一切众生格格不入。有我,你这光很小;无我,光很大,遍照虚空法界!

  

  现在西方人讲的磁场就是光,我们现在把它讲成影响力。有我,影响力很小;无我,影响力很大。孔老夫子有教无类,大公无私,你看他的影响力几乎影响全世界,时间影响到今天两千多年,这是夫子的光。释迦牟尼佛无我,「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」,他的影响力遍及全世界,时间就算外国人的说法,二千五百多年。一直到今天这世界上多少人在纪念他,多少人在称赞他,多少人发心向他学习?这就是他大放光明,平等普照。我们读经、我们学佛要向这些地方学习,首先要拓开心量包容一切,然后我们就把它落实、把它做到,全心全力爱护一切大众,为一切大众服务。服务里面最重要的是帮助他断恶修善、帮助他破迷开悟,这就是行佛境界!

  

  帮助他「出离生死」,这个事情难,所以先要让他了解宇宙人生真相。天堂不只一个,天堂很多,我们要想生天堂,到哪一个天堂?确实天堂是很多,我们可以任意去往生,但是你要具备条件。天堂的条件总而言之一句话:爱世人,上帝爱世人。信仰上帝的人能生天堂,上帝是什么?上帝就是爱世人,信仰爱世人的人能生天堂。信仰爱世人,你爱不爱世人?你不爱世人,你不能生天堂;你能像上帝一样的爱世人,你肯定生天堂。佛家讲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,你能像诸佛如来一样的慈悲对九法界一切众生,你肯定往生佛国土。我们讲佛国土,他们讲上帝天堂,佛国土就是佛的天堂。伊斯兰教他们说上帝的天园,园是花园,跟我们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意思相近。经题上「华」是比喻花园,这是个大花园,无量无边诸佛剎土里面,所有这些花卉的品种它统统具足,一样都不漏,用这个来做比喻:尽虚空、遍法界一切诸佛剎土里面,不同族类的众生、不同形状的众生、不同生活方式的众生、不同文化的众生,统统融合在一起,和睦相处,互相尊重、互相敬爱、互助合作,这是大方广佛华严!这是多么美好的社会,多么圆满的人生!在这个大世界里面,诸佛国土很多很多都已经落实了。我们现在要学习。

  

  它后面有一句「逮十力地」,十力地是如来果地上十种特殊的能力,你逮十力地你就成佛了,可见得这个教学才真正达到究竟圆满。如果没有帮助那个众生成佛,我们的责任义务还不圆满,还得要继续努力,一定要达到究竟圆满。当然究竟圆满我们知道,不是一生一世能达到的,为什么?众生根性不相同,我们一定要懂得不断的要把它提升。譬如这个小朋友现在的程度是小学程度,我们办小学帮助他;等到他小学毕业,我们办中学帮助他,一个阶层一个阶层,帮助众生是生生世世的大事业,不是短时期。所以要有恒心、要有毅力,这个事业永远没有间断,永远不能够中止,不疲不厌,这个事情才能做好,做到究竟圆满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
  

  

  

《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六六卷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