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六0卷▪P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才能够跟他一样。

  

  那你一定要晓得,大乘佛法修学的目的,确实是在明心见性,我们念佛求生净土也不例外,还是以这个为目的。我们在娑婆世界明心见性难,到他方诸佛国土也不容易。世尊跟十方一切诸佛如来,劝勉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为什么?到那个地方明心见性容易,明心见性就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。如果人家问:你学佛为什么求生西方极乐世界?你要有正确的答复:我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目的,是求明心见性,见性作佛,我是为这个去的。我们这个世界障缘太多,我们很难克服,很难成就。西方世界没有障缘,不要说障缘少了,没有。障缘少,我们也没有办法,也没有能力克服。它那里没有障碍,所以容易成就,往生极乐世界是为这个原因。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,你看到诸佛如来种种不思议的神通,它的道理,它的因果,你都清楚都明白了,换句话说,不难恢复。我们不说获得,为什么?那是性德。恢复性德,这个能力就现前。

  

  第四,「定用自在力」。我们这个世间四禅八定能起作用,但是不自在。像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里面所说,光目女遇到阿罗汉,她礼拜供养罗汉,罗汉接受供养之后,问她:求什么?由此可知,过去这些出家人接受施主的供养,一定有回报。接受他的财供养,回报的法供养,这才平等,才对得起斋主。如果没有法供养,白接受人家的,将来要还债。古德说:「施主一粒米,大如须弥山,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还」,你要还债,绝对没有白受人家布施供养的。现在出家人接受在家供养的容易,没有想到将来还债怎么办,怎么还法。所以,我们在此地修行办道要是懈怠懒散,你道业在这一生不成就,肯定你将来要还债。你现在受用的愈多,你还的就愈多,还的时间就愈久,不好受。

  

  怎么办?用功努力决定成就,拿这个成绩做回报,这就对了。斋主供养我们,对我们是有求的,不是无求的,希望我们成就道业。我们能以佛法帮助这个世间一切众生,将来自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那你就不需要还债了,这些布施供养的施主他就有福了,为什么?帮助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去了,这个福报大。你要是做不了佛,他就没有种上福田,但是他不会蚀本,来生有人还他。所以,你真正了解因果的道理,你才晓得一切众生在这个世间,说是哪一个人占哪一个人便宜,哪一个人吃了某人的亏,没有这个事情。这是凡夫看错,绝对没有吃亏的,也绝对没有占便宜的,因果通三世。我们佛经读多了,明白这个道理,对于佛所讲的深信不疑。

  

  光目女供养阿罗汉,阿罗汉问她:求什么?她说:「我的母亲过世。她在世的时候杀业很重,不晓得她现在在什么地方,您老人家能不能告诉我?」阿罗汉入定,出定之后告诉她:「你母亲现在在地狱里受苦。」他要不入定,他就见不到,那就是他这个定不自在。你要是问佛,佛立刻就答复你,不需要入定,定用自在力。可见得声闻缘觉的定功,我们在《楞严经》上看到,是九次第定,要办事、要起作用,他要入定。大乘菩萨的定用,明心见性之后转八识成四智,这个时候他的禅定作用没有出入,就像大乘经上常讲的,行住坐卧都在定中。法身菩萨已经能做到了,何况如来果地上,定用自在不可思议。

  

  第五,「常遍演法力」。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弘法利生,佛在经教上常常教导我们的「受持读诵、为人演说」,他为九法界众生做如是的表演,得大自在,一点障碍都没有。「常」,时间不间断,「遍」,空间遍满,无时不在,无处不在,众生有感,佛菩萨能现,表演说法没有障碍。这一个果德,我们如何修学?我们一定要发心,因地上修学,为度众生。这个「度」,不能不讲清楚讲明白,说这个度,大家概念很模糊,换句话说,为帮助众生破迷开悟,决定不能够说辛苦,决定不能够懈怠,一切时一切处,遇到有缘,马上就要去做,特别是讲求机会教学。这个现在人好懂,机会教育。抓住机会,绝不放弃机会,帮助他破迷开悟,果报上就能够得「常遍演法力」。如果我们自己怕辛苦,心里面懈怠懒散,这个果德就不能现前,由此可知,学习修行不能不精进。

  

  第六,「德相降魔力」。这是我们常常提醒同修的,形象要好,形象能摄受众生。诸佛如来,为我们示现的是什么样的形象?法身菩萨,中国人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,地藏菩萨示现的是出家相,文殊普贤示现在家相,弥勒菩萨我们今天供奉的是布袋和尚,我们细细观察他们现的是什么样的形象?我们应当学,那是我们的榜样。在家居士,你们看看维摩诘现的是什么形象?再看看近代,清末民初在家的大德不少,杨仁山居士、徐蔚如居士、江味农居士、夏莲居居士,了不起的大德。杨仁山的学生,有在家、有出家的,成就的人很多,欧阳竟无尤其是杰出。最近的,在台湾李炳南老居士,在泰国高向如居士,都在那里示现菩萨的形象,你仔细观察他一生的行谊,那就是在家学佛的榜样。这些在家大德通宗通教,显密圆融,最后为我们示现都归净土,以身作则来劝导我们,为我们做示范。所以相好能降魔,真诚的相降伏虚伪的魔,清净的相降伏染污的魔,平等的相降伏贡高我慢的魔,慈悲的相降伏自私自利的魔。性德的对面就是魔。所以德相首先降伏自己烦恼魔、五阴魔,然后能降伏外面的天魔,就是降伏一切五欲六尘的诱惑。

  

  第七个,「圆音遍彻力」。讲经说法的音声,教化众生的音声,圆满遍彻,十方世界九界众生都听得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我们要怎样效法?怎样学习?

  

  

  

  第五句:

  

  【云何是诸佛力。】

  

  在前面我们依「不思议品」里面说广大力这十种力,接着给诸位介绍的是「大那罗延幢勇健法」,说十种力,我们说了七种,讲到「圆音遍彻力」。这桩事情,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跟一切大众交往,言音是决定不能够避免的。如何让我们的言音全是佛法,换句话说,非佛法不开口,开口都是佛法。在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看的是佛的经文,是佛的形象,听的是说法的音声,让我们整个生活都遍融在佛法大海之中,用这个来修心,让我们把凡心转变成佛心,把凡夫的妄念变成佛的正念,自自然然你的音声就能得到佛力加持。这要求加!

  

  第八个,「心无障碍力」。我们今天说到心,起心动念,我们起心动念有障碍,佛的心没有障碍,为什么?永远不会起心动念,永远不再有妄想分别执着,障碍没有了,于是心性全体大用现前,我们常讲的究竟圆满的智慧,究竟圆满的德能,究竟圆满的相好,这三种圆满现前。我们现在知道这其中的因果真相,佛说我们都有。我们为什么不能现前?不能现前的原因是我们迷失了自性。怎么迷的?起了妄想分别执着,也就是大乘经上常说的见思烦恼、尘沙烦恼、无明烦恼,这是障碍。佛把这三种障碍断得干干净净,一丝毫都没有了,所以他的心显示出来是无障碍的。由此可知,烦恼我们都知道有,也知道很重,不能不断,这不断怎么行!我们学佛同修,哪一个不想断烦恼?心里是真想断烦恼,而烦恼是真的断不了,什么原因?日常生活,你要随顺烦恼,那怎么行!你要想断烦恼,你就不能随顺烦恼,贪瞋痴慢是烦恼,不要再随顺它了。

  

  修行到底从哪里修起?我常常勉励我们同学们,从放下自私自利修起。因为你只要有自私自利这个执着存在,佛菩萨来都帮不上忙,为什么?你肯定依旧是随顺烦恼习气,烦恼是魔,换句话说,你脱离不了魔掌。你要常常想到《八大人觉经》上讲的四种魔,第一个五阴魔,第二个烦恼魔。破魔从哪里破起?从烦恼魔破起,所以你发心要断烦恼,那是破魔。佛教给我们,用什么方法断烦恼?持戒。戒律里所订的东西,跟你的烦恼习气完全相反,换句话说,戒行是我们自己的性德,是本有的,业障是本来无的。佛为菩萨提纲挈领的说,常讲六波罗蜜,六波罗蜜是性德,一切众生自性本来具足的,本有的。六度,对面的对象那是业障,本来无的。布施对什么?对贪欲、对悭吝。贪欲、悭吝,自性里头本来没有,本来没有是假的,假的当然可以断掉,本来有的性德当然可以恢复,所以我们学着喜欢布施,喜欢放下。布施波罗蜜什么时候圆满?对于世出世法,贪欲的心断掉了,没有了,悭吝的心断掉了,你布施波罗蜜圆满了,是这么个意思。

  

  持戒守法是性德,你要不相信,你仔细观察,两三岁的小朋友,你教他守规矩,他真守,他真能做到,很容易做到。杨老师教小朋友有这个经验,教他《弟子规》,他不但背得滚瓜烂熟,他句句落实,他做到。为什么小朋友做到,大人做不到?小朋友烦恼轻,一提示,他的性德自然就流露出来。大人长年累月被烦恼侵蚀,自性透不出来。所以教学,不管是世法、出世法,都要从年少,「少成若天性,习惯成自然」,愈年轻愈好教。现在的人,十七、八岁之后难了,太难太难了,要到什么时候?六十、七十,回头了,他逐渐觉悟了,知道这一生造的业障不少,来生要堕三途,他着急了。所以,现在我们传播佛法,哪些人最容易接受?十岁以下的小朋友,六十以上的老人,这两种人好度。一个是年轻人,烦恼轻,一个是老年人,他知道来日不多,而且知道一生造的罪业,将来必定去三途,他畏惧,回头得快,回头是岸。

  

  我早年,这是在一九八三年,我在旧金山老人公寓里面讲经,我体会到了。那个老人公寓是犹太人办的,办得很好,居住在这一栋大楼里面的老人有四百多户,有许多都是单身的,少数是老夫妻住在里面,都是退休的老人。这个老人院,他们叫「老人公寓」,它附设了一个幼稚园,幼稚园的小朋友,大概都是这些老人的孙子,我看到非常赞叹。这些老人,每天都会跟家人见个面。他的儿子媳妇去上班,把小孩送到幼稚园来,晚上下班,把小孩接回家去,每天跟老人都打个招呼,难得…

《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六0卷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