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六0卷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。小朋友下课会去敲他阿公阿婆的门,跟他玩个几分钟。老人对小孩很喜欢,时间长就讨厌了。十分钟,下面打铃上课了,赶紧把他送下去上课,真好。所以,这个地方要是建个念佛堂,建个讲堂,很难收效果。我弥陀村的概念,是从那里生的。小孩跟老人确确实实是度化的对象,是佛法教学的当机者,用这两面,就影响当中这一代:他的儿子、他的媳妇。老人学佛了,小孩学佛了,影响当中这一代。

  

  这是我二十多年前在美国看到这个情形,我想到二十一世纪的佛教道场,应该是这个样子的。所以这几十年当中我到处都在宣扬,来传播这个理念。我自己没有能力去做,为什么?我如果去做,就不能讲经了。衡量一下,讲经比做这个事情重要,为什么?这些事情只要有人真正肯发心,一般人都能做,讲经没有人能做。讲经这个事情,我们讲最普通的话,经验的累积,我毕竟是四十四年没有离开讲台。正如中国大陆茗山老和尚所说的,茗老在中国大陆对一些年轻法师常讲,他说:「我们谈到讲经说法,我们比不上净空法师,人家几十年没间断,而且是专业。我虽然讲经,我又要管寺庙,又要传戒,又有许许多多活动,不能专心。」这个话是正确的,发心讲经弘法的人,你要想真的有一点成就,讲得好,讲得如法,要把世出世间的缘统统断掉,专心,我们才能把这个事情办好。又想作住持,又想作当家,又想做什么会长,又要搞这些应酬,你分心太多,你怎么能讲得好?我们不是佛菩萨再来的,再来人行,他有智慧神通道力,我们没有,完全这一生当中修学的,你要是不专,你怎么能成就?

  

  所以我劝导我们的同修同学,自己在这个时候,就要确定自己一生的方向路线:我是走弘法的路子?还是走护法的路子?要走护法的路子,那你就要学办事,学应酬,来住持道场,你做道场里面的执事。我们这边建立的是净宗学院,你就作院长、副院长,里面所有一切执事,这是护法。护法,不是护这个道场,道场虽然要护,是其次,最重要的是护持在这个道场修行的人。哪些人?他们发心专门走弘法路子的这些人。道场所有一切设施都是为他们的,为他们服务,希望在这个地方发心弘法的这些大德们,没有后顾之忧。衣食住行四事供养,我们都给你提供,让你一点都不要操心,专心研究经教,将来在全世界各个地方讲经说法,我们为你服务,我们全心全力照顾你。现在就要确定我们一生走哪一个路子,弘护的功德平等。佛在《大涅槃经》里面说到,护法的功德超过弘法,为什么?没有护法,你想学弘法,没有机缘。就跟世间求学一样,你的学业成就,谁帮助你的?学校帮助你的,校长老师们帮助你的,那些是你的护法,没有这些人护持,来协助,你成就不了。你成就之后,还离不开这些护法,为什么?那些护法,作住持、作会长的,邀请你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,他要不请你不邀请你,你就没有这个机缘。一生都离不开护持的大德,我们一定要认清护法的大恩大德。

  

  今天我们摄影棚里面一些道具,这个货柜到达了,本来想马上装上,时间来不及,今天晚上他们会发心把它装好,明天早晨讲经,诸位就能看到新的背景。同时,我这一次在香港参观西藏的一些佛像,非常名贵,这是国宝,有二十多件在香港展览,非常难得,他们把这些珍贵的佛像,照像照下来,放大做成大张的,我向他们请了一套,大概有十几二十张,现在统统都镶成镜框,我们悬挂在佛堂,挂在佛堂的两边。佛堂的正当中,我们供养的是本师阿弥陀如来,阿弥陀如来的两边,我们所供养的是李炳南老师、韩瑛护法,他们的照片比从西藏带来的佛像还要大,这是我们特别强调知恩报恩。现在的世间人不懂得恩义,我们把对我有恩惠的人,跟一般佛像完全平等了,我自己深深相信,我这样的作法,一切诸佛都鼓掌,我没有做错。

  

  我教人,人在世间,要知道道德,要知道仁德、恩德。平常我常常教人,人与人之间,要懂得道义、仁义、情义、恩义,这是人道,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佛法。今天我们把这个基础毁掉了,所以佛法没有根。我在摄影棚里面,坐下来讲经之前,我还是要礼佛三拜,跟我在讲堂里面讲经没有两样。我拜佛也许跟诸位不一样,我第一拜是拜本师释迦牟尼佛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,第二拜,南无本师阿弥陀如来,第三拜南无本师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。我的本师。第四拜南无老师护法菩萨。教我的老师:章嘉大师、李炳南居士、方东美居士(方东美最后也皈依了,他皈依广钦老法师),护法:韩瑛菩萨。最后一拜,是拜九法界一切尊神。我知道这些神众,也跟我们一起在学习,热心护持道场,弘护正法。我升座下座,我都礼拜,要把自己烦恼习气淘汰尽,要求契入无障碍的法界,无障碍法界是华严境界,「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」。

  

  第九,「法身微密力」。这一句的意思很深,我们很不容易理解,等到讲到第四十七卷经,就是「不思议法品」,每一条我都会详细的来报告,与我们修持关系太密切了,我们所修、所求、所证,不能不知道。第十,「具足行智力」。「行」是讲行门,包括我们日常生活,处事待人接物,这个境界深广没有边际。佛在这个经里面讲,这十种力,每一种力义理都说不尽。我们要细心去体会,细心去观察,更重要的是要学习,我们才能够得到佛法的受用。第六句:

  

  【云何是诸佛无所畏。】

  

  无畏就是没有恐怖,没有畏惧。「离世间品」里面讲有十种,通常我们讲四种,四无畏。清凉大师在这个地方提到,我们把「离世间品」这十种无畏的名称,略略的提一提。第一种,「闻持无畏」。这个不容易。我们现在在听经,有些人不敢听经,为什么?听不懂,怕别人见笑。有些人不敢入佛门,为什么?感觉得自己造的业障很重,怕见佛菩萨。实在讲,这种人可度,为什么?他还有良心,他知道自己做错事情,不敢见大人,善根还没有灭。我们一定要帮助他,遇到他,说佛大慈大悲,特别要给他讲,佛在经上常说「不念旧恶,不憎恶人」,让他敢入佛门,让他渐渐能够接受佛陀的教诲。所以,我们遇到这些都是机缘。听经不要怕人见笑,听不懂没有关系,哪有人一遍就听懂?一遍听懂,他是再来人,不是普通人,那是多生多劫修学佛法,根性已经成熟了,我们不可能。

  

  李老师常常在聊天的时候,给我们学生谈起,学经学得很顺利,好象没有太大的困难,讲经也还讲得不错,老师在下面听听也很满意,这些人不是一生的善根,过去生中可能有好几生,都是发心讲经说法的,非常可能这些在家的居士前生是讲经说法的出家人,这一生又来了,来了没有机缘出家,以居士身弘法利生,或者他能观机,以出家身分弘法利生不如在家方便。李老师常给我们讲,我们两个在一起他就提过好几次,多生多劫的善根,不是一生就能有这样殊胜的成就,这不可能。所以不怕,我们要累积善因,生生世世发心学习,一世比一世殊胜,这肯定的。发这种心,必定得佛力加持。

  

  第二,「辩才无畏」。辩才无畏,最重要的是不怕别人来问难。有人提出问题,我们答不出来,感觉得很难为情。这桩事情要发心,真的要求三宝加持。而且我们面对一切提问题的人,不要害怕,不要恐惧,纵然问到我们答不出来,也没关系,孔老夫子说得好:「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」,这是做学问良好的态度,决定不可以强不知以为知,那你就犯过失了。天下之大,事物之繁,我是凡夫,哪里能尽知?佛法浩如烟海,我也没有把三藏十二部统统都念通,不可能,我知道的很有限。人家来问我,我尽我的能力为你解答,帮助你。我解答不了,希望你另外去参访高人。自己总是要谦虚,这样就对了,我们在这个地方学习。

  

  第三种,「二空无畏」。「二空」是人空、法空,不会佛讲人空法空自己感觉得恐怖。一切都空,那怎么办?我学佛,学了有什么用处?空义,实实在在讲,不容易体会,果然能体会得到,好!为什么?你不会在乎妄念,妄念再多你也不会感到恐怖。为什么?妄念性空,放到一边,根本不要理它,时间久了,你心完全在正念正道上,妄想烦恼习气不要断,自自然然就没有了,这是大乘法里面断烦恼、开智慧、证菩提的妙法。妄想分别执着,你断它干什么?你作意去断它,你又加了一个妄想,别理它就算了。初学的人,妄想杂念多,一个念头一个念头起,不理它就好了,把我们全部精神集中在佛号上,专念阿弥陀佛。初学的人,一面念佛,妄想一面起,不要紧,没有关系,只照顾佛号,不要去理会妄想,这样去念佛有个两三年的功夫,自自然然你会感觉到妄想少了,佛号功夫渐渐得力。时间愈久,效果愈显著,对二空无畏,对于《般若经》上讲的,你不害怕了。

  

  第四,「威仪无缺无畏」。这是我们讲仪表。我们跟大众接触的时候,仪表非常重要,特别是出家众。出家众在大庭广众之下,大威德长者在一起,就感觉得坐立不安,不知道怎么坐好,手不晓得放到哪里好,这是什么?平常不注重修养,不懂威仪。所以我常常劝勉同修,沙弥十戒、二十四门威仪不能不讲究。这个书今天找出来了,是悟道法师那个地方新印的,今天发给我们学院每一个出家人都拿一册,在家同学也可以学,只要是常住在这个道场,每一个人都要拿一册。悟行法师常常在外面讲经,我们请他在学院把《沙弥律仪增注》讲一遍,在我们这个地方讲一遍给大家听,我们在一起共同学习。这个经在佛经里面,佛经有四种:教、理、行、果,这个经是行经,行经让悟行法师来讲,这里头有感应的,一定要做到,要是不能够落实,你就不是个出家人了。特别要着重威仪无缺,我们对得起世尊,对得起父母,对得起护法施主。如果这一部行经不能落实,那就真的披毛戴角还,我们出家就真的错了。所以道场一定要有道风,要有学风,这是属于道风。

  

  今天我们的道场,每天在这里有四个小时讲《华严》,学风。讲究威仪,着重戒律,我们的戒律就着重在沙弥十戒与十善业道,我们专修这个,这是我们道场的道风。同学们,你们或者是专攻《无量寿经》,或者是专攻《阿弥陀经》,专攻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,或者是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,这都是属于学风。等我们道场工程一切完工,我们要分组。道风是一致的,学风分组,喜欢专攻哪一部经的人,成立一个小组,这个小组将来居住是一栋房子。所以到那个时候,我们居住的房舍要重新分配。你住的这个房舍里面都有客堂,那个小客厅就做为你们自己这个小组里面的教室,你们自己选一个组长,专修专弘。我们的行门,每天八个小时念佛,在念佛堂共修。解门各人分组,但是每天一定有一堂是公开对大众讲演的。

  

  现在逐渐从外地来参学的同修多了,他们到这边参学,你们要拿出东西供养他们。拿什么供养?上台讲经给他们听。你学《无量寿经》的,你就讲《无量寿经》,学《地藏经》的讲《地藏经》,我们把课程安排好,把自己的修学成绩拿出来供养大众,报施主恩,报护法恩。我们修学的期间,我不敢采取像祖师大德尽形寿,但是我要求九年,你在这个地方学九年,九年之后你下山,你到各个地方去弘法利生,如果有缘你也可以建立道场,我们采取这个方法。所以威仪要注重,不能够欠缺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就讲到此地。

  

  

  

《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六0卷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