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五四卷▪P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以法喜是性德的流露,不是外面的刺激,与外头境界不相干。世间那些圣贤做学问的人也有,《论语》里面所说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」,「悦」是法喜,不是外头境界,是你做学问确实有心得。这个心得我们常讲的二种,一种是得之于心,心觉悟了;一种得之于身,身法喜充满。但是有得于心当然就有得于身,它是一桩事情;如果是有得于身没有得于心,那是假的,那个不是真的。一定是有得于心,先开悟了,然后欢喜心现前。世间做学问的人有,佛法开悟之后得大欢喜,大彻大悟,别教讲登地,初地,初地是欢喜地。很明显的把修学的利益给你显示出来,离苦得乐,所以离苦得乐那个相,是欢喜地的境界。

  

  『各各趣入』,趣入是「修转」,「各各趣入无量乘门」,这是讲修法;我们常说一个法门通了,一切法门都通了,这是转的意思。由此可知,我们在修学不能不明了,一门,不能同时搞很多门;同时搞很多门就不通,你的时间、你的精力分散,你怎么能成就?同时示现很多门,那是佛菩萨再来的,不是凡夫初学的。诸佛如来如果教导中下根的人,他一定为他示现一门深入。只有在什么时候示现大通家?有上上根的人,为他示现,那个行!什么叫上上根的人?大彻大悟的人,像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会上大彻大悟了,教他去参学,参学就是无量法门统统学;四弘誓愿第三愿,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。那得烦恼断尽之后,见思烦恼断了、尘沙烦恼断了,无明破一品,这个时候才广学法门。「各各趣入」,这是一个意思:「趣入法门」。

  

  另外一种是「众生界」,这个时候就像我们现在所讲的民主自由开放,什么场合、众生场合你都可以去,不会再禁止。不像没有开悟之前,戒律里头这个地方不能去,那个地方不能去,有许多禁止的;悟了之后,这个门就开放了。为什么?你有定功,你有智慧,你不会被境界所转,各各趣入。「各各趣入」有这两层的意思。当你自己三昧没有得到,果德没有成就,不行,一定要守住规矩。你看看从前祖师大德们,以我们净土宗慧远大师做例子,往后历代的祖师大德,都能够守住这一个原则。聚集志同道合的同修,真正志同道合,我们找一个地方建一个道场,一生在一起。不是说来来去去的,那你会有什么成就?我们一生在一块,依众靠众,大家在一起互相勉励,互相警策,互助合作。远公在庐山建第一个念佛堂,东林念佛堂,净土宗的开始,志同道合的总共有一百二十三个人,以虎溪为界,不出这个界限。

  

  所以我也是考量我们目前的状况,现在世界动乱,灾难频繁,我们要想帮助佛法,先要成就自己;要成就自己,祖宗的方法有道理,愈想愈有道理。我们要如何成就?也要像远公大师一样,下定决心,绝对要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,为什么?分别执着不放下,你就不能跟人同住,你会有摩擦。你想想远公当年这个莲社,就是东林念佛堂一百二十三个人,如果每一个人不能放下分别执着,那不天天吵架了?一百多人不吵翻天了?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、没有意见,他们那个时候只有一部《无量寿经》;《观无量寿佛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,那个时候都没有翻译出来。《无量寿经》是最早到中国的,初祖就是依《无量寿经》,净土宗是这样成立的。这一百多人都是发真诚的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同心、同愿、同德、同行,所以他自然能做到六和敬。

  

  我们今天大家在一块,这个看到那个不顺眼,那个看到这个不满意,这不是道场了,这个不能修行。所以我们要多想想,短期的像办一个普通学院,新加坡这种培训班六个月就毕业了,这个忍一忍还可以,时间不长;真正办道的道场要尽形寿,尽形寿就是我尽一生,有生之年都要跟大众相处,这个难!这个不容易!你没有道心怎么行?你没有这个志愿怎么行?所以我就想到祖师们这些规矩、典型、模范,很值得我们考量,我们得多想想。希望我们想出一个妥善的方法,我们如何来利用这个道场,希望在这个道场大家都能够成就。要真心诚意,彼此一定要互相尊重,大家要把对方看作阿弥陀佛,那个尊敬心就生起来了;无论看哪个人,「阿弥陀佛」,阿弥陀佛的化身,应作如是观。每一个人都是阿弥陀佛的化身,都是阿弥陀佛示现,都是来度我的;我对每一个人会尊敬,我对每一个人都会感恩,就不会生是非,就不会打妄想,也不会去看别人过失,一心一意专求净土。这个地方往生的人就多了,往生就是成佛,作佛的人就多了,这真正是我们人生第一桩大事。还搞别的东西干什么?没有意义了!换句话说,作佛要紧。不但超越六道轮回,十法界也超越了;不但十法界超越,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个阶位也超越了,不可思议的趣入!

  

  第八句『各各悟解诸法门』,这一句是讲「修同」;「悟解法门」,你只要能趣入,一趣入你就明了,没有障碍。一个法门通了,一切法门都通了;一部经通了,一切经都通了;佛法通了,世间法都通了,所以欢喜心才现前。无量无边的法门,不仅是释迦牟尼佛讲的,释迦牟尼佛还没有讲的,十方世界诸佛如来在无量劫当中所讲一切法门,你都通了。为什么?妄想分别执着断了,自性上的障碍全都消失了。一切诸佛如来为众生所说的一切经教全是自性流露的,你现在明心见性了,诸佛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全是性德,你既然见到了,一听诸佛所说的,统统跟自己心性相应,全是自性里面的东西,这个不可思议,妙不可言!善学,应当如是修学,所谓是无师智、自然智都现前了。这是正教,诸佛菩萨、祖师大德是这样教导我们的,我们能不能体会?能不能理解?能不能接受?对这种教学方法能不能深信不疑?所以这个道场里面的大众,绝对不是普通的大众。

  

  净宗道场,这个大众进来的时候,那是一尊佛。他到这里来成佛的,往生不退成佛。他不是做别的,不是我在此地我想作菩萨、我想作阿罗汉、我想作天王,我想得人间富贵,不是的!他到这个地方不是干别的,是来往生不退成佛的。这哪里是普通人?所以他要想到这里来,我们要仔细观察他像不像佛?有没有做佛的样子?我们评估一下,他能不能成佛?这个事情,不在年龄老少,也不在贤愚不肖,而在他的诚敬。印光大师说的,他有没有诚意?在形态上面有没有具足恭敬?「诚于中,敬于外」,你看他是不是敬人、敬事、敬物?你从这上看。如果从外表上看,他对人不敬,对事不敬,对物不敬,他没有诚意,那就很难成就了。「我想」,想是空想,我们总要细心去体会。

  

  

  

  第九句:

  

  【各各入如来神通境界。】

  

  这是「修极」,修行到了顶点。顶点里面有三句,这是第一句,「大悲极,入佛神通境」;跟诸佛如来一样,自性本具的德能这个时候显示出来了,大能我们常讲万德万能,这个能力显示出来了。佛菩萨只为一桩事情:利益众生,帮助众生消灾增福,所以成就如来果地上无尽的恩德。佛恩大了,不是父母恩所能比。佛恩在哪里?就在这一句,他以称性的大德大能,帮助尽虚空、遍法界一切苦难众生。我们要问什么是苦难众生?烦恼没有断尽都是苦难众生。六道里面众生最可怜,为什么?见思烦恼、尘沙烦恼、无明烦恼,一品都没断,你就是做到大梵天王也不行,你烦恼习气没断;只要烦恼习气没断,你的福报享完了,还是要堕落。佛在经上常讲,真正修行人修的功夫不错,他能够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,六道里头最高的,再没有比他高的;寿命到的时候还要堕三途,三途堕哪里?堕地狱。为什么堕地狱?毁谤三宝。佛在经上把这桩事讲得很详细、讲得很明白,大概四禅天人,这个人修行修到四禅天,都以为自己成佛了,都以为自己证得般涅槃。般涅槃翻成中国意思是不生不灭,寿命长。非想非非想处天,寿命八万大劫。我们晓得一个大劫是这个世界成住坏空一次,八万大劫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,不是沧海桑田,是世界的成住坏空。

  

  我们今天在天文望远镜里面看到,星球爆炸消失了,那世界坏了;新的星球发现了,那是世界生了,星球的成住坏空八万次,你说这个时间多长!所以他入那个境界的时候,他认为他自己成佛了,不生不灭了。但是到八万大劫时候,他的定功失掉,于是又堕落了,堕落的时候他就毁谤三宝,「佛说的是假的,佛说证到这个境界就不生不灭,我入这个境界为什么还要堕落?」这一个念头起来就是阿鼻地狱的业因。这不是究竟法,所以到非想非非想处天,还是苦难众生。再看四圣法界阿罗汉、辟支佛,见思烦恼断了,尘沙、无明没断;十法界里面佛菩萨,不错了,尘沙烦恼断了,无明没断,出不了十法界。所以十法界里面统统是苦难众生。谁发心去度他?修行证得极果的人,他这个极不是究竟的极,是超过十法界了,十法界里面人看他那是到顶点,超过他们了。这个「修极」是指法身菩萨,「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」,自性里面的大悲心流露出来了。这个时候他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可以说同佛了,没有佛那么殊胜,决定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
  

  古大德用比喻来显示这桩事情,因为我们很难懂。他把如来果地比喻作晚上十五的月亮,满月,把圆教初住菩萨比喻作初二、初三的月牙;月牙的月光跟十五的月光是相同的,是真的月光不是假的,这个我们能理解,大小不一样。圆初住以上,他们明心见性,智慧、德能、相好、神通道力都是真的,都不是假的,我们在《华严经》里面称这些人「同生众」,十法界以下的是「异生众」,这个我们读过,这样说起来大家就好懂。契入这个境界之后,就没有第二个念头了,全心全力为众生,没有自己。六根接触境界念念都是为利益一切众生、帮助一切众生,为众生作种种示现,这就是神通。我们虽然没有入那个境界,要学!只要你有心学,只要你肯学,你拼命努力一味去学,你在这一生…

《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五四卷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