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五四五卷)
诸位同学,请看「世主妙严品」,说偈赞佛,云音菩萨赞颂:
【尔时云音净月菩萨摩诃萨,承佛威力,普观一切道场众海,即说颂言。】
这一段是说偈的仪式,意思跟前面一样。菩萨在这个地方赞叹的一共有十一首偈,内容是赞叹佛往昔修学十地的行果,也就是修行十地修因得的果报。十一首颂可以分为两个大段,第一个大段就是第一首颂,它是总说,意思是讲佛的果德大用,由于往昔在因地修行所成就的。第二个大段就是往后的十首偈,从第二首到第十一首,每一首是赞颂一地。第一首:
【神通境界等虚空,十方众生靡不见,如昔修行所成地,摩尼果中咸具说。】
这首偈是总赞。地上菩萨,在经论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讲法,这是什么原因?佛法的修证愈往上去,境界愈微细,换句话说,于我们的知见愈趋愈远。不但我们感到困难,六道里面就算是天人,乃至于十法界里面的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都没有法子完全清楚的理解,大概所能够理解的也只是一个仿佛。又何况教下像天台大师所判的「藏通别圆」,贤首大师讲的五教「小始终顿圆」;我们讲登地,是圆教登地还是别教登地?贤首家,它是终教、还是顿教、还是圆教?这里面的差别就很多。地上菩萨真正的明心见性,「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」,转八识成四智,这是我们在一般大乘教里面常常听到的。《华严》这是圆顿大法,他所讲的比大乘要详细,我们要好好的来学习。
『神通境界等虚空』,一般讲神通是讲六根的能力,到地上菩萨恢复了。眼以色为境界,就是眼见的是以色相为对象,这个时候他的见量、他能够见到的这个量跟虚空法界相等了;换句话说,尽虚空、遍法界没有他见不到的。闻性的量也恢复了,闻性的境界是音声,尽虚空、遍法界的音声。虚空法界我们知道,这里头是无量无边的剎土,诸佛剎土。诸佛剎土都有十法界,每一尊佛的教区都有十法界,十法界里面无量无边众生,他们谈话的声音,乃至于情与无情有心无心所发的音声,风吹树木、风吹草原都有声音,大海的波涛也有声音,地上菩萨没有听不到的,障碍没有了,「境界等虚空」。鼻闻香,无论什么样的气味他都能闻到,尽虚空、遍法界;舌根、身根、意根亦复如是,神通境界等虚空。
『十方众生靡不见』,这是说登地的菩萨。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剎土里面的众生,这个众生不仅包括人,我们常讲九法界众生;说九法界众生还是局限于有情众生,众生实际上包括无情,因为众生两个字的本意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。这就太复杂了,绝对不是单纯的。植物、矿物,乃至于我们虚空当中日月星辰,那是星球、是世界;世界与世界之间,我们今天讲太空,太空当中有许许多多的现象,靠近星球我们知道有很多不同的云层,这些现象无一不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,凡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都称之为众生。所以众生的含义,大是诸佛剎土,小是微尘,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。地上菩萨没有见不到的,他为什么能见?到后面经文都会说到。
『如昔修行所成地』,他往昔多生多劫修行成就今天的地位。这就好象我们现在在学校念书,拿到了学位,「地」是真正的地位。阿罗汉是学位,辟支佛也是学位,菩萨也是学位。菩萨分很多等级,地前有十信位的菩萨,十住菩萨、十行菩萨、十回向菩萨,这在佛法里面不是真正的地位,是一种相似的地位。真正地位是初地以上,经上称菩萨摩诃萨,加上「摩诃萨」就是代表地上菩萨,他已经登地。像我们最近念的云音净月菩萨摩诃萨,这不是普通菩萨,而且是摩诃萨地位达到圆满,是等觉菩萨;大经里告诉我们,无量劫修成的,不是三个阿僧祇劫。『摩尼果中咸具说』,「摩尼果中」就是究竟果位,诸佛如来在究竟果位里面为我们宣说。「具说」是具体圆满为我们说明、为我们介绍,这是总说。下面这十首,一地一地来介绍。我们先看初地:
【清净勤修无量劫,入于初地极欢喜,出生法界广大智普,普见十方无量佛。】
我们念这首偈,心里面自自然然产生无限的羡慕之意,什么时候我们能契入这个境界?古人说:「不读《华严》,不知道佛家的富贵。」富是富裕,圆满的智慧德相;贵是超过世出世间一切有情众生,九法界有情众生无与伦比;这个九法界是包括十法界里面的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。不但如此,他还远远超过一真法界里面三贤位的菩萨,不可思议。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提示的,初地略说四个意思,第一个是「加行多劫」,『清净勤修无量劫』;「诸论皆说地前为一僧祇,已为无量」,一个阿僧祇劫已经是无量,我们都没法子计算;「更有异说」,还有别的说法。像《仁王般若波罗蜜经》「奉持品」里面讲五忍菩萨,讲到伏忍菩萨上中下这三品,下品是初贤,十住菩萨从初住到十住修行经历一个阿僧祇劫。往上去,中贤十行位的菩萨从初行到十行要经历两个阿僧祇劫,加上前面就三个阿僧祇劫。上贤位十回向的菩萨从初回向到十回向要修三个阿僧祇劫。
初地菩萨修四个阿僧祇劫,二地菩萨五个阿僧祇劫,三地菩萨六个阿僧祇劫,七地菩萨修十个阿僧祇劫,八地菩萨修一千个阿僧祇劫,九地修一万个阿僧祇劫,十地是百万阿僧祇劫。所以地前不是指十住十行,那个不算,地前单单指初地前面的一个位次,那就是十回向。十回向菩萨修三个阿僧祇劫是这个讲法的。很多经里面都是讲三个阿僧祇劫成佛了,这个说法很多,也有它的道理。因为十住菩萨、十行菩萨他的相不明显,到十回向菩萨这个相就相当明显,所以讲三大阿僧祇劫是专门讲十回向菩萨,也就是初地之前这一个阶段的菩萨。这些圣者初入地的时候,就是证得初地,都以为究竟成佛了,他不知道还有上面,以为登地就圆满、就成无上正等正觉。这些说法,清凉大师讲都是佛方便说。为什么?佛要是说出修行成佛要这么长的时间,把人吓到了,谁也不愿意修,时间太长了。说三个阿僧祇劫还行,还可以接受。
所以《宝云经》里面讲,实实在在是经历无量无边的阿僧祇劫。到我们这部经「华藏品」里面还有细说,再详细的来讲。我们晓得,佛说法有方便说、有真实说。在这种状况之下,我们才真正了解净土宗念佛往生不退成佛的可贵。这个法门是当生圆满成就的法门,说实在话,要不是深入大乘,不知道这个法门的可贵,不知道这个法门的希有。于是怎么样?把它看轻了。好了,你学别的法门,大乘经里面讲的都是实话,佛并没有否认,佛不否认那就是真的,你要想成就要经历无量劫又无量劫。如果你真正信得过净土法门,持名带业往生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萨,这是弥陀四十八愿里面讲的,释迦牟尼佛也给我们多次介绍的。阿惟越致菩萨是什么地位?七地。照《仁王经》上那个讲法,七地菩萨要修十个阿僧祇劫才能证到八地,八地菩萨要修一千个阿僧祇劫才能证到九地。诸位想想,能不念佛吗?念佛法门一下就到七地,而且后面的进展非常快速。从这个地方我们才真正明了、真正觉悟,为什么文殊、普贤还要发愿求生极乐世界?实在讲这些事实真相没有人说,说老实话,说了也没人相信。
我们今天学净土学了不少年,这些话头一次听到,善根深厚之人一定感到无比的庆幸,真的就像入于初地极欢喜。我们现在没有入初地,我们现在是知道净土法门,接受了净土法门,比入初地的菩萨还要欢喜,真的是法喜充满。所以念佛念不下去了,念了厌倦了,法喜不能现前,什么原因?你对于事实真相一无所知。这决不是我们学净土赞净土,你要是用这个眼光来看,那你就错了。这是一切大乘经上讲的,我们从读诵、学习大乘经里面我们明白了。古大德常说「百千万劫难遭遇」,一点都不假,你要是把这一生的机会失掉,真可惜!这一生机会如果失掉,你决定又去搞六道轮回,六道轮回不知道要搞到哪一生哪一劫你才能遇到佛法,遇到佛法未必能遇到净土法门。难怪彭际清居士感叹的说:净宗法门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。我们遇到了,不能认真修学,祖师大德极力的来劝勉警策,依旧是麻木不仁,你说有什么法子?真的像地藏菩萨所讲的「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」,地藏菩萨也感叹,真的是如此。所以,到这个世间来了,我们自己发现了,自己明白了、觉悟了,先度自己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如何能在这一生当中,决定取得往生的条件,这是希有的因缘,是世出世间第一等大事。我们没有讲到这个经文,我要这样说法,很多人不容易接受;讲到这一段,经文给我们印证。
往生的条件一定要牢牢记住,「净业三福」,这是基础。《无量寿经》三辈往生品里面,经文总有四段,上中下三辈,最后一段慈舟法师给我们判定的叫「一心三辈」,那是修学其他法门的,也得一心,发愿求生。四个段落当中,前面三段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。什么叫菩提心?经论上讲得很多,我们也常常在一起研究讨论学习。这么多年来,我为了方便初学,用另一个方法来讲菩提心。菩提心有体有用,佛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里面为我们说的「至诚心」,真诚到极处,这个心是菩提心的体。什么叫诚?我们每一个人都自己以为「我很诚恳,我已经诚恳到极处」,他说这个话确实不是欺骗人,是他误会、他误解了。这种误解事情在佛门里头太多太多了。十回向的菩萨刚刚入初地,他都误解,以为他已经究竟成佛,何况我们?他不知道上面还有二地、三地到十地,还有等觉,他不知道,他以为证得初地就是究竟成佛。我们的智慧道行怎么能跟他相比?
所以今天我们把菩提心误会了,以为我们真有了,这是平常事,说老实话是正常事。菩提心果然发出来了,你是什么地位?圆教初住地位。《仁王经》里面伏忍位下品地位,已经超…
《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四五卷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