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三八卷▪P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争,早餐非常简单,多半都吃凉的;还有许多中国人中年以上的,对外国这些口味不太适合。我在温哥华讲经,住在柯太太家里,柯先生从台湾到那边,这外国的味道吃不习惯,柯太太自己本身也不太会做菜,每一餐生菜,外国人的沙拉味道不好吃。我一动脑筋,这个生菜涂上炸酱就非常好吃,试验试验,这一试验成功了,她的先生非常欢喜。炸酱有好处,做一锅可以吃好多天,稀饭可以吃,干饭可以吃,面可以吃、面包也可以吃,非常方便。我们用这个布施结缘,广结善缘,让大家都生欢喜心,福慧双修。

  

  千万不要忘记,修慧不修福,果报是「罗汉托空钵」。证得阿罗汉果,出去托钵没有人供养,天天挨饿,什么原因?没福。如果专门修福不修慧,也麻烦,佛经上两个比喻,「修福不修慧,大象挂璎珞」,没有智慧,堕落在畜生道,投胎得个大象身,那个大象是国王的坐骑,一出来满身璎珞,福报很大,畜生!佛教给我们福慧双修,这很有道理,不能不懂得,要抓住修福的机会。十七巷这边讲经,无论哪个同学上台讲经,在他还没有上台讲经之前,听众陆陆续续到达,我们都可以以义工的身分接待听众,跟听众打招呼,带领听众入席,给他安排座位,修福结缘。得自己干才行,自己要懂,很热心的去做,你的法缘将来就胜。你常常照顾别人,你所在之处自自然然有许多人照顾你,因缘果报如是。

  

  清凉大师说,这十种智力,要是对自己来说,也就是说落实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,这个智慧能帮助你得清净心,能帮助你消除烦恼,我们常讲的转恶为善、转迷为悟、转凡为圣,统统帮得上忙;能帮助自己,当然你就能帮助别人。向佛菩萨学习,不再过烦恼的日子了,要觉悟。我们无量劫来堕落在生死轮回里面,佛在经上形容得好:「生死疲劳」,死了又生,生了又死,生死疲劳,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。你不想它,糊里糊涂这一生就过去了,你要想它就感觉得很可怕、很恐怖。如果你不想再干这个糊涂事,你就开始觉悟。你对这桩事情还感觉得无所谓,你还在迷惑,佛菩萨不会来帮助你,为什么?没有用,你还没这个意思。如果你真的感觉得这个确实不象话,死死生生有什么意思?在六道里面说实在的话,累积罪业,不是累积福德。六道里面的日子决定是三途的时间长,罪业多,三善道的时间短;我们的善念善行少,恶念恶行多,一定的道理。

  

  《百法明门论》讲,我们六道凡夫心所法,善法只有十一个,恶法有二十六个,恶法是烦恼,根本烦恼六个,随烦恼二十个。善法只有十一个,太少了,而且善法的力量薄弱,烦恼的力量强大,我们一看这个头数,就会摇头。要想在这一生出离,抓住这个机会,能不能办到?能!印光大师教给我们的十六个字,如果我们真的掌握住了,依教奉行,这一生就能把这个事情办好、办圆满,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了。他老人家告诉我们这十六个字,境界深广无际,我们要懂:「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」,这八个字就是佛菩萨标准的形象,确实简单明了,我们学佛,学佛的形象就学到了,八个字。还是以这个为基础,然后教给我们「信愿念佛,求生净土」。

  

  所以诸位同修要记住前面这八个字,如果前面这八个字你没有,念佛也不能往生。那八个字里头包括净业三福、六和敬、四摄六度,印光大师八个字:「敦伦尽分、闲邪存诚」。我们所说的虚伪、染污、傲慢、愚痴、没有慈悲,这是邪;闲邪,闲是防止。存诚,心里面常存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。我说正反二十个字,印光大师就四个字:闲邪存诚,但是这四个字不好懂,我把它变成二十个字大家好懂。要落实,要真正做到。「敦伦尽分」这四个字就是净业三福,就是六和敬。他老人家言语非常简洁,真正说到了现前大众学佛成败的关键。说得再简单一些、再明白一些,要学着与一切众生平等对待、和睦相处,防非止恶,老实念佛,求生净土,我们这一生就没有白过,这一生就成就了。

  

  一定要做个好人,好人的标准,在佛法里面就是十善业道,《十善业道经》我们在这之前讲过一遍,讲得也相当详细,可以给大家做修行的参考。特别要记住世尊在《十善业道经》前面一段非常重要的开示,他告诉龙王,龙王是我们的代表,十善业道会上的当机众,佛说:「菩萨有一法,能断一切诸恶道苦」,这句话了不起。《地藏经》上佛所讲的「知苦乐法」,谁知苦乐法?佛知,除佛之外谁知苦乐法?「能断一切诸恶道苦」,这个「一切」是指十法界,佛说出来,这是什么法?佛说「昼夜常念善法」,昼夜是不间断,纯善;「思惟善法」,你起心动念、你所想的是十善;「观察善法」,在日常生活当中你的言行必定与十善业相应,能令一切善法念念增长。后面还有一句,非常非常重要:「不容毫分不善间杂」,你就能离一切世间苦。离一切世间苦果报在哪里?华藏世界,你就是华藏世界初住以上的菩萨。你们想想看,这个开示重不重要?十善业道通五乘佛法,五乘佛法的根本法,从人乘、天乘一直到一佛乘。修行根本的根本,就是三福里头的第一福,第一福「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你们想想有多么重要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  

  

  

  诸位同学:请看第八段,法界菩萨的赞颂,他是赞叹佛往修十波罗蜜圆满,现在证得究竟的果位。

  

  【尔时法界普音菩萨摩诃萨,承佛威力,普观一切道场众会海已,即说颂言。】

  

  这是说偈仪。请看第一首偈:

  

  【佛威神力遍十方,广大示现无分别,大菩提行波罗蜜,昔所满足皆令见。】

  

  这一段总有十一首颂,第一首是总说,后面十首是别说。清凉大师在这一段里面注得很丰富,因为这是菩萨主要的修行纲领,在一般大乘经里面讲的是六波罗蜜,《华严经》上把它展开说为十波罗蜜,十波罗蜜是在后面加上方便、愿、力、智。十跟六只是数字上不同,内容没有两样,讲六波罗蜜,方便、愿、力、智都包括在般若波罗蜜里面,讲十波罗蜜就是把般若波罗蜜展开,这一条变成了五条。般若波罗蜜是根本智、实智,后面这四种就是方便智、权智,也叫后得智,两种智慧圆满,这才能圆成佛道。所以这个开合我们要懂得,实在讲是展开不增,把它减缩也没有减少。

  

  『佛威神力遍十方』。清凉大师注解「威神力略有三类」,第一个是「俱生力」,「谓风不动衣等」。我们没有这个威力,我们穿这个衣服,风一吹衣服就飘起来;再大的风暴,佛的衣角都吹不起来,显示佛的威神力,风不能动衣。我们在许多古时候雕塑绘画里面看到,佛菩萨穿的衣都很薄,好象很薄的丝织品,绫罗绸缎,当然它不是丝织品,为什么?丝织品要伤害多少众生的生命?不是丝织品,是天衣,天衣很轻,风吹不动,你想想看这个威力。第二个是「圣威力」,对于种种功德通达明了。什么叫功?什么叫德?「功德」两个字实在讲是因果,功是因,德是果。佛门里面最明显的例子说:「持戒有功,三昧是德」,三昧就是禅定,因戒得定,「修定有功,开慧是德」。由此可知,功是修行的功夫,这个功夫是不浪费的,功不唐捐,必定有果德。世出世间修因证果这些事情,佛通达明了,这叫「圣威力」。

  

  第三个是「法威力」,菩萨的赞颂,法界普音菩萨的赞颂是属于第三种,法威力,这是讲波罗蜜圆满的法力。十波罗蜜,下面的赞颂、后面十首按这个顺序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、方便、愿、力、智,如来果地上这十种波罗蜜都圆满,所以称为威力。清凉大师有一些小注,我想这个小注我就不必说了,诸位同学如果有机会,古人的这些注解,清凉大师的《疏钞》、李长者的《合论》,学《华严》不能不细心的去参究。

  

  注疏里面接着跟我们说「波罗蜜圆满法力,令五根当中一切清净」,就是我们常说的纯净纯善。菩萨修学这十个纲领,真正做到圆满,你的心纯净,你的行纯善,这个时候感得的果报,大师在此地讲得好:「四支百节,有无量力」,四支是手足,整个身体,你要是把十波罗蜜修到家,修圆满了,你第一个所感受到的,你的身体就成金刚不坏身。它后面讲到了,你的身体有无量力,「故名坚固不可坏法身、常身、无边身」,金刚不坏身从哪里修来的?从波罗蜜里头修来的。「般若波罗蜜」称为金刚,大家念《金刚经》,金刚是比喻,法是什么?法是般若波罗蜜。在《华严》里面我们必须要理解,任何一法决定圆满包括一切法,这十波罗蜜亦复如是。任何一个波罗蜜,决定包融其他九个波罗蜜,这一波罗蜜才叫圆满。到底下「别说」,下面这首偈就讲到了。

  

  「布施波罗蜜」,布施里头有持戒、有忍辱、有精进、有禅定、有般若、有方便、有愿、有力、有智,这个布施波罗蜜才圆满,少一条就不是纯净纯善;它是净是善,没错,不纯,还缺少一条。我们要想相貌端严、身体健康,你总找到修学的方法了。诸佛菩萨、缘觉罗汉,跟诸位说,个个都是金刚不坏身,他们怎么修的?令心纯善,令行纯净。这两个可以互融的,说令心纯净、令行纯善都是一样的,纯善纯净,你就得金刚不坏身。

  

  他的境界遍虚空法界,所以第一句里面讲「佛威神力遍十方」,遍十方就是无边身。『广大示现』是变化身,对于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剎土所有一切众生,众生心里面有感,佛就有应。应以什么身得度,他就现什么身,这叫无边身,同时可以现百千万亿的身相,而且告诉我们百千万亿种不同的身相,不只三十二应。观世音《普门品》里面讲的三十二应,我们知道了,略略举几个例子,哪能细说?细说说不完,举几个例子来说吧!《无量寿经》第二品里面举一个例子,应以佛身得度者,即现佛身而为说法,举八相成道的例子,我们要懂。佛身都能够随意的现,其他一切菩萨众生身,那还有什么问题?当然可以现…

《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三八卷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