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一七卷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人明理、帮助人觉悟,把它当作一种手段、教学的手段。「为人演说」,所以要表演,心里头真的离了,确实没有贪瞋痴慢,确实没有是非人我,确实没有分别执着,离垢!烦恼放下,给诸位说,智慧就现前。这是什么?转烦恼为菩提。菩提是觉悟,就是此地讲「光明」,你就能证得清净法身,这个法身叫出缠法身。缠是缠缚、缠绕,就是烦恼缠绕着你,你现在从烦恼里面出来,法身不再被缠绕,这都是佛门的比喻的话、形容的话,出缠!所以证得清净法身。

  

  『智慧寂静身无量』,这一句讲的是报身。法身常住,报身也是常住。法身不生不灭,没有生灭,它是法性的相分。法性没有生灭,法相哪里会有生灭?没有生灭的,这是本体。报身是智慧身,有始无终,有生没有灭。「智慧寂静身无量」,智慧从哪里生的?从寂静。这里我们明了了,修行人最重要的是清净心,无论在什么时候、无论在什么场所,心清净。清净之相是和光同尘但是一尘不染,就清净了。世间人和光同尘他染污,一切时一切处、一切境缘当中,他都没有放下利害得失,与一切人事物接触,他总没有忘记这四个字。这四个字是染污。菩萨没有,决定没有利害得失,给诸位说,不但没有自己的利害得失,也没有一切众生的利害得失。菩萨没有,佛就更没有了。诸佛菩萨的应化、诸佛菩萨的弘护,佛经里面常讲「法尔如是」,就是完全是自然的,自然而然,没有丝毫意思在里头,那叫纯真无妄。不像我们凡夫,我们凡夫还作意,还想一想,「我们去做一点好事,怎样去创造机缘、创造机会」,而不知道诸佛菩萨完全是顺应自然,自然而然,他心永远清净,所以智慧永远现前。定能生慧,慧能照万物,法身常住,报身也常住。

  

  『普应十方而演法』,「普应」是应身,应身有生有灭,完全是众生的缘,众生感应的缘。众生有感,诸佛菩萨现身;这个感消失,他身也就消失,所以这个身是无常的。应身来做什么?演法。我们在这里特别要注意「演」字,它不用说法,它用演法,这个意思深。演里头有说,说里头没有演,就是不见得有演。演里头一定有说,演是表演,表演换句话说,六根都要到位,缺少一个都不行。演什么法?演平等法,演清净法,演智慧法、寂静法。这偈子里头,把重要的纲领都显示出来,「离垢」是戒,「寂静」是定,「智慧」是慧,戒定慧三学!平等是目标,没有戒定慧三学,哪来的平等?智慧开了,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白,才晓得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本来平等,没有高下,佛在大乘经里面常常说的「第一」。

  

  我早年学《楞严经》,楞严会上,本师释迦牟尼佛让他的大弟子们,各个给大家做一个简报,他们怎样修行,怎样证果的?二十五个人出来做代表,每一个人都说他自己修行证果的法门是第一,没有一个人说是第二的,门门第一。二十五圆通,每一个法门都是圆满通达,没有障碍。证明《金刚经》上所讲的「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」,个个第一,法法平等,你见到事实真相。你还有差别,你还有执着,哪来的平等?离开妄想分别执着,真平等现前了,这成佛了。这是我们修行的总目标,最后的总归宿。平等真法界,一真法界「无佛无众生」,这才是究竟圆满。

  

  试问问,我们今天学佛的同学,哪一个人选定这个目标?哪一个人勇猛精进循着这一个方向?然后你才晓得,为什么我们功夫不得力?我们的目标、方向搞错了。为什么古时候那些大德们,有些人三年五载大彻大悟,有些人十年八年,有些人二十年三十年彻悟、明心见性?我们晓得,他们是把握住目标方向,就像在大海里航行一样,他的方向把握得很正确,没有偏离,所以他会达到目标。今天最大的一个障碍,高下心,总觉得我比人高,总以为人不如我,这就是憍慢。诸位要晓得,憍慢是根本烦恼,与生俱来的烦恼,不是学来的。儒家《礼记

  曲礼》你一打开:「傲不可长」!儒家教学没有教人出三界,所以对于这个事已经相当重视,「傲慢够了,不可以再增长」。

  

  佛法教人要出离三界,这个傲一定要断,为什么?我慢是瞋恚里面的一分,不但「慢」要断,瞋恚也要断。在修行里头,这两个是重点,一个是贪,一个是瞋。对一切人事物,怎样把贪心降低,把瞋恚、贡高我慢降低,你的功夫就有进步。要常常反省、常常检点,改过自新。改什么?改正贪瞋痴,一下把它断掉是不可能的,希望贪瞋痴年年减少、月月减少。如果你做到天天减少,我相信你不出十年,就大彻大悟、就明心见性。那是什么?那是真用功夫。贪瞋痴从哪里断?从自私自利上断,从名闻利养上断,从五欲六尘上断,从财色名食睡上断,这个人叫真用功。

  

  净宗的方法是用一句阿弥陀佛把它转过来,眼见色,这个贪心起来了,「阿弥陀佛」,把贪心打掉,回归到阿弥陀佛这儿来;遇到不如意的事情,瞋恚心刚刚生起来,「阿弥陀佛」,把瞋恚心打掉;换句话说,用一句「阿弥陀佛」的念头,把所有一切不善的念头全部都转过来,这叫念佛,这个人叫会念佛,功夫怎么会不得力!只有念佛,跟断贪瞋痴脱了节,一天念十万声佛号,跟断贪瞋痴都没有关系,还贪图世间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这就古人讲「喊破喉咙也枉然」。即使你一天十万声佛号,你搞上二十年、三十年、四十年,功夫都不得力。所以古大德才教导我们「持戒念佛」,还不就是看出我们念佛人把方法搞错了吗?所以才提醒你要「持戒念佛」,这都是帮助我们功夫得力,帮助我们真正成就。

  

  转业报身成愿力身,佛法里头常讲「乘愿再来」。乘愿再来是不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再回来?没错,那也是乘愿再来。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去,现在也能乘愿再来,那是怎么回事情?我的愿力超过业力,就乘愿再来。我的戒定慧之力,超过贪瞋痴的力,只要这样集合起来,你的命运改了,把你那个业报身立刻就转成愿力身。愿力身自在,第一个自在「寿命自在」,你在这个世间想住多少年就住多少年,不受业报的拘束。你住在世间,你一定是有使命、有任务的,不是为自己。如果是为自己,你逃不过业力。佛经里称业力叫「业网」,势力很大,一般人没有办法逃过。业力就是世俗人讲的命运,你没有办法逃过你的命运。转过来就超越,你的命运不再主宰你,而是你的愿力主宰你。

  

  住世长短,看众生的缘分。众生有缘,为什么?你是「普应十方而演法」,那个愿力来的就这么一桩事情。这一方同修有感应、有感,我们就应身到这儿来,是来为大家表演的。表演什么?释迦牟尼佛在经论里面常常讲,「受持读诵,为人演说」,就干这一桩事情。受,我是来表演,我完全接受佛菩萨的教诲,完全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,随顺诸佛菩萨的经教,这叫受。不放弃自己妄想分别执着,你没有接受。接受佛菩萨教诲,这才真正是佛弟子,真正在学佛。要学得像!善导大师教给我们:佛菩萨教我们做的,我们认真努力去做;佛菩萨说不可以做的,我们决定不违背。我们从这里下手,这叫受持,持是保持。我活一天,我保持一天,我绝对不离开,绝对不会失掉,要受持,真的做到!

  

  读诵,自己经典再熟,还是要天天读诵。读诵的利益多,古人常说「温故而知新」,就是说你每一遍的读诵,肯定都有悟处,这是读诵自己得的利益。另外的利益,是供养众生的,供养九法界众生。我为他们读诵,他们不晓得读诵,这就是回向发愿。菩提心末后一条「回向发愿心」,马鸣菩萨说的「大悲心」,这是大悲心的落实。然后是「为人演说」,做出佛菩萨的形象,时时示现给世间人看。你不要问他看得懂看不懂?不管他。看不懂的固然很多,看得懂的也有。尤其是长时间的示现,上根利智的人短时间他觉悟了,中下根性的人看久了,他觉悟了;也许那个下根之人,到差不多自己临命终的时候,恍然大悟!只要我们自己认真的去做,做出这个形象来,人当中觉悟的我们知道,但是也不尽然完全知道;九法界众生,鬼神里头有觉悟的,我们就不知道了,有!肯定有!而且我相信,数量比人多,「普应十方而演法」,我们才能落实。

  

  所以我们学习这两首偈子,自己要认真修戒、修定、修慧,我们的方向、目标一定是定在平等,清净法身,自己向这个目标去努力。自行即是化他,自行即是「称其根而雨法」。你愈认真努力去做,真的烦恼轻,「离垢光明」的绩效现前。烦恼我们现在说了,一年比一年少,一个月比一个月少,智慧一个月比一个月增长,境界不同,年年不一样,月月不一样。所以自行即是化他,化他就是自利。我们昼夜不懈怠,为什么?为一切有情众生在表演,我要做一个好榜样给他们看,我这个样子启发他,让他见闻觉知兴起尊敬、仰慕、学习的念头。无论是有意无意,显示或者是暗示,佛法讲显冥,我们讲显示暗示,明的显示、暗的显示,有意无意之间都是在利益九法界众生,这就对了。

  

  决定不要为自己的利益,要为自己求清净平等。绝对不要求人天福报,人天福报不是好东西。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,亏就吃在这里,放不下人天福报。虽然不是积极在追求人天福报,但是贪恋人天福报而不肯放下,我们亏就吃在这个地方,把清净平等的方向、目标偏离了。现在明白了,赶紧回头,回头是岸,希望从今而后永远不再偏失我们的方向。这一条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很难。真正想做,佛在经上跟我们讲了两桩事情,两个基本的条件:亲近善友,听闻正法。在大乘经里头佛菩萨常讲「亲近善友」,到哪里去找善友?佛菩萨是善友,祖师大德是善友,我们每天礼佛、拜佛、赞佛,亲近善友;每天读经听经,听闻正法,不能有一天间断。有一天间断,不知不觉就随顺烦恼。

  

  尤其现代社会,诱惑的花样无奇不有,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觉。我现在不看报纸,为什么?我看报纸那个版面,不像报纸。大概二、三十年前那个报纸,你看到它有书卷气,有那个气氛,不看它,一接触心里就很舒服,诸位同修年岁大一点的,你想一想我的话,是不是这样?现在报纸,它那个版面让人看了心里烦躁,气氛非常不好。不但报纸如此,书店也如此。我年轻的时候喜欢逛书店,书店里头的气氛好、磁场好,你进入书店,真是心平气和,非常安详。现在书店里头气氛不是如此,可见得书架上摆的东西,里面的内容不善,让你在那个场合里头,感受那个气氛不是个好气氛,很烦!让你身心不宁。肯定这里面书架上的东西正知正见少,邪知邪见多,把这个气氛破坏了!电视,不但电视不能看,电视新闻都不能看,为什么?新闻的画面,里面动的东西太多了,跟过去报导新闻不一样了。时代真的是变了,大幅度的在转变。今天社会的动乱,人心的不安,人可以说身心都不安,无所适从。我们仔细观察,知道其来有自,不是没有原因的。我们知道是什么因、是什么缘,我们也能够看得出将来是什么样的果报。所以难得遇到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我们好好在一起认真的来学习。

  

  

  

《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一七卷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