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一八卷

  大方广佛华严经(第五一八卷)

  

     诸位同修,请看「世主妙严品」,同生众,异名菩萨偈颂第七首:

  

  【法王诸力皆清净,智慧如空无有边,悉为开示无遗隐,普使众生同悟入。】

  

  『法王』就是称诸佛如来,『诸力』就是通常讲佛果地上有十种特殊的能力,这个能力是二乘、菩萨都没有的。『皆清净』是圆满的意思,还显示出德能是完全称性的,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。自性清净,所以自性的德用当然清净,说明这个能力不是修得的。这些话,在大经里头佛常常讲,常讲加深我们的印象。圆满的智慧、圆满的德能,「诸力」就是说的德能,圆满的相好,都是自性本具的,而且都是清净平等的,不是修来的。六道凡夫以及九法界里面的众生,九法界包括菩萨、声闻、缘觉,这些人所显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说实在话是修得的。

  

  由此可知,诸佛如来乃至于法身菩萨,到六道里面来示现作佛,像经上常讲,到人间来示现成佛,要特别去修一百劫,一百劫的时间修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这个话到底是真的是假的?不能说是假的,也不是真的,为什么?所有一切相好,自性里头圆满具足,佛还要修吗?于是我们就知道,佛在那里苦修,是修给我们凡夫看的。我们凡夫的相好,这就是经上常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确实是福相,福相你要不修福,这个相怎么会现前?佛劝导众生,做出这个样子来,换句话说,他还是在表演,他在唱戏,表演给我们看。让我们看了之后,你要想得这个福相,要修什么样的业因,做什么样的好事,你才会得这个福相。都是为众生,为众生做出好样子,这个心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。

  

  但是,这些相好并不清净。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谁?大梵天王。在六道里面,大梵天王确实是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。佛的相跟他一样,但是佛的相清净。在清净上,他就比不上佛,智慧比不上佛。一个是修德,一个是性德变现出来的,怎么会一样?我们要学佛,还是要从修德下手,用修德来显性德。但是在修行当中,一定要懂得清净,就是不被染污。哪些东西是染污?你一定要清楚,五欲六尘、七情五欲,情欲染污很严重,我们在这些境界里面,决定要有智慧能够辨别。如佛所说,可以受用,不可以贪着。换句话说:什么叫不染着?我们在一切享受受用里面,不起贪瞋痴慢,就清净了。贪瞋痴慢每一个字,它的境界都无量无边,粗显的我们能够觉察得到,微细的我们自己都没有能力觉察;但是不要紧,随着自己修学功夫境界的提升,逐渐逐渐能够观察到微细的烦恼,极其微细的叫无明烦恼。我们从哪里下手?从放下分别执着下手,能放下一分,恢复一分清净;放下两分,就恢复两分清净。

  

  『智慧如空无有边』,「如空无有边」是比喻,比喻诸佛如来果地上圆满的智慧现前,圆满智慧是自性里头本具的,般若真智,自性本具。我们今天是被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住,如同失掉没有两样,它不起作用了。所以现在我们不能舍修德,要认真努力修行,修正我们所有错误的行为。修正我们思想见解错误行为,目的就是修智慧;修正身口错误的行为,是修福德,这都得要搞清楚,要同时并重,福慧双修,这个果报才殊胜。福德、智慧都是要贡献给一切众生的,而不是自己享受的。佛法修学能不能成就,关键就在此地。自古至今,多少修行人在菩提道上淘汰掉了,甚至于堕落了,什么原因?实在说,就是佛在《十善业道经》上所讲的「夹杂不善」。这一句话我们要常常提醒自己,「不容毫分不善夹杂」,不容毫分不善不净夹杂。我们今天初学人,我们的目标订在哪里?心要纯净,身语要纯善。我们要把目标订在这里,修行功夫焉能不得力?凡是修行功夫不得力,被淘汰,堕落了,都是夹杂不善。

  

  不善的根源,就是自私自利。起心动念都为自己的利害得失,用这个做标准,就错了!这是什么标准?这是六道轮回的标准,这是三恶道的标准。用这个做标准来修行,不能成功。怎么修,修得再好,都是六道里面有漏的福报。所谓「有漏」,漏是烦恼的代名词,你享福,享福没有办法离开烦恼。我们中国人讲享福的人,都说某人「福气」很大,这些名词术语里面都含藏着有很大的智慧;福,你的福大,你的气也大,这个「福气」福不纯。佛家讲福德,世俗人讲福气,不相同!有福报,享受福报能不着相,那是德;能舍己为人,是大德。如果没有德,着相,又不能舍己为人,那就是福气。福享尽了,气就够受了!

  

  这些事情只要我们稍稍留意,在我们自身这周边,仔细看看都能看出来。今天地位高的,几个人生活快乐?今天发大财的,又有几个人得清净安乐?你仔细一观察,不就晓得了吗?世间人讲那个福气,没错!不要以为地位很高,财富很多,他就很快乐了?他过得并不幸福、并不快乐,天天在受气,所以反而不如一个贫而乐的人。如果这个贫而乐的人,又有缘分能够闻到道,那他真乐!这个道理不难懂,细心去体会是体会得到的。所以你看诸佛菩萨,世间就是连儒家的贤人君子,都知道自己有福要给大家去享,与大众共同来享,这个乐大,这大乐!尤其像中国人很重视年节这些庆贺,逢年过节有大喜庆之日都知道与亲友共享。他没有能把这个扩大。如果能把这个扩大,与这个地方上贫穷孤苦的人共享,这个乐就更大,更有意义。

  

  去年农历年,我在澳洲布里斯本净宗学会过年,我提倡,净宗学会他们去做,邀请当地低收入的居民。不错,过农历年的时候,当地人来了一百多人,我们自己的同修差不多也将近有一百人,好象那个会大概有三百多人参加,这个年过得很快乐。还有许多小朋友来表演助兴,道场附近有个土著的学校,他们的校长、老师带着学生都来了,大家欢欢喜喜,真的是同乐会。在这里面,不分宗教、不分国籍、不分族群,所有一切喜庆能够这样做,确实可以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,促进这些不同族群、不同宗教在一起常常互相交流,化解许许多多的误会。这个同乐会无拘无束,可以自由在一起聊天。要多做,要常常做。所以我鼓励这些净宗学会,要带头做,希望将来每一个宗教逢到他们的喜庆节日,都能够这样做,这个大社会是一家人!

  

  在这里面,『悉为开示无遗隐』,当然有讲话、有致词,祝福!这里面,「开示」就是祝福、祈祷,共同的勉励。族群、宗教的这些人士们,还有政府官员,我们都邀请他来参加,大家上去讲几句话,勉励我们,祝福我们。『普使众生同悟入』,接引初机,我们希望他悟入什么?觉悟到我们住在这个地球上,我们都是地球上的居民,现在有人说是地球变成了村庄,地球村,我们都是地球村的居民,我们应该互相尊重、平等对待,和睦相处、互助合作,希望他悟入这个道理、这一个事实真相。广结善缘,我们带头做,慢慢他们逐渐会认识佛教。现在不但外面人不认识佛教,佛教在中国将近两千年的历史,现在有几个中国人能认识佛教?外国人不认识佛教,我们决定不见怪,我们自己真的是有幸,把佛教是什么搞清楚搞明白了。现在要教导他们,为这些人开示,希望他们悟入。先把佛教是什么搞清楚、搞明白,自自然然他就想来学;他来学,那我们就正式开班,我们认真把佛陀的教义详详细细讲解给他们听。我们自己要做出好的榜样给他们看,跟这个社会融成一体。

  

  佛法是开明的、是开放的,佛法没有一丝毫隐私的,这样心才清净。有一丝毫隐私,你心里头就有污染,那就不清净,对自己的伤害很大。你心地不清净,自性般若智慧不能现前,德能不能现前,相好也被障碍。大公无私,表里一如。真有功夫的人,不要说别的,真正有气功的人,高段的,看你这个人身体是透明的,为什么?没有污染。染污是什么?烦恼染污,爱欲是染污,贪瞋痴慢是染污。你这些东西都没有了,所以身体跟心是透明的。我们得在这里下功夫,处事待人接物自自然然回归到真诚清净平等慈悲,与一切众生同乐,与九法界众生同乐,这才能落实。第八首:

  

  【如佛往昔所修治,乃至成于一切智,今放光明遍法界,于中显现悉明了。】

  

  这跟前面长行也相应,『如佛往昔』,这是说佛在初学的时候,跟我们这个身分是一样,他现在修行功德圆满,成佛了,我们现在是才起步。第二句是讲功德圆满了,『乃至成于一切智』,从初发心到成无上正等正觉,佛示现这个样子,教导我们学习。具体的样子,就是这部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往下逐渐逐渐我们要进入状况,现在这里还都是赞颂。我们要认真的去学,从哪里下手?一定要知道;修治些什么?一定要清楚、要明白。修是修正,治是对治,有病要对症下药,这叫治。佛在初学的时候,跟我们没有两样,烦恼习气深重,他怎样修正过来的?他是如何对治的?提供我们最好的榜样。我们看了、我们听了,要取法他的这个方式,做为我们自己修行的参考,我们应当依教奉行。

  

  修行的开端,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里面说得好,一开头阿难尊者就问这问题,佛给他解答。第一个条件「从明师受戒」,这一句话要用现在的话讲,你真正想学,实在说不论是佛法或者是世间法,你要跟一个好老师。「明师」,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好老师。这个明,不是名气很高、名气很大,现在人讲知名度;知名度高,未必有实学,所以佛说的明师,这个明是光明的明。由此可知,这个老师有智慧、有德行,我们跟一个老师要以这个为标准,老师要有道德、有学问。我们要细心观察,他的思想、他的言行、他的生活,他处事待人接物,看清楚了,没有错误,确实是个好老师,为大众所赞叹、所尊敬的,我们要听他的教诲。「从明师受戒」,不是给你授五戒、授菩萨戒,不是这个,这个受戒是你要跟他学习,听他的教诲,是这个意思。要接受老师的教诫,依教奉行,总得从这里入门…

《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一八卷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