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没有学佛的时候,一切都是为自利,起心动念「于我有没有好处?」学佛之后,这个念头转变了,起心动念从来没有想到于自己有没有好处,而是想到「于社会有没有好处?于一切众生有没有好处?」不一样了!在从前,装扮自已,为的是什么?为面子,目的是教别人尊敬,让别人看到我这个样子对我尊敬;自己的目的,总没有忘记名闻利养。学佛之后不一样,比从前更讲究威仪,但是这里头绝不夹杂名利,而是什么?做出好样子给人家看,希望用这个样子潜移默化,令他得利益,提醒他帮助他断恶修善、改过自新、破迷开悟,目的在这里。所以觉悟之后,一切是利他的;迷惑的时候,一切都是自利的,这真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。
帮助这个社会的事情太多太多,我们的能力有限;就这一点有限的能力,总是要尽心尽力去做,选择一两个重点去做,成绩就非常显著,就会叫一些聪明人、有心人去反省去效法。我学佛,早年喜欢看弘化社出版的这些经书、善书,为什么?他的版本印刷得很清楚,字很大,校对得很好,错字很少;装订的纸张也都不错,相当的大方美观,看到生欢喜心。弘化社是印光大师创办的,到以后我们读到大师的传记才晓得,他老人家一生就做一桩事情:印送经书善书,也真的是一门深入,做出了成绩。如果他的力量要是分散了,做了许许多多的事业,他老人家往生之后,我们什么都看不到,对后人感动启发的力量就薄弱了。所以他搞一样,信徒对他的供养就做这一桩事情。我们这些后学,看到他老人家一生这种作法,深受感动。
所以我学佛的时候,就效法他老人家,我也专门做这一桩事情;其他的我还做了两桩事情,但是那是附带的,这是主要的。大概是百分之八十的力量,都用在印经上,另外百分之二十,一部分做慈善救济,我用在医药,另外一种是放生,我做这两桩事情。病苦的人很可怜,有些穷人买药的钱都没有,所以我发心布施医药。虽然自己收入很微薄,每个月也要拿一点钱捐给医院,请医院拿这个钱给那些贫苦的病人,帮助他们做医药费。我做这个事情,这属于无畏布施,所以我活这么大年龄,我没有生过病。什么原因?我没有医药费,我的医药费布施掉了。有一些人,还要买保险,要储蓄一笔医药费,为什么?年老的时候多病,需要医药开销。他这个作法对不对?对!他年老的时候一定会生病,为什么?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他年轻的时候就想到他会老、他会病,那当然有愿必成,所以他会老他会病,那一笔钱好开销。
我跟他们的想法不一样,我没有想老,我没有想病,所以我不能病;只有死,不能病,没有医药费嘛!我们的医药费帮助贫困的病人,这个好!把自己那个病痛都布施掉了。你种什么样的因,你得什么样的果报。种善因得善果,这句话大家都知道,但是不知道怎么落实。像新加坡许哲居士常讲:「我们要长寿,不要老」,她今年一百零三岁,真的不老。为什么不老?从来没有想过老,一百零三岁了,还为社会服务,还照顾二十多家穷人,为他们服务。她照顾那些老人穷人,年龄只有她一半,多半都是六、七十岁的老人,她一百零三岁,天天还要去照顾他们,给他们送米,给他们送油、送菜,替他们交房租;他们生病,帮助带他们到医院去看病,帮他们去拿药,每天干这个事情,忙得不亦乐乎!早出晚归,干这个事情。
她自己一天吃一餐,真的,这修道的人常讲「不食人间烟火」,她吃生菜,佐料完全没有,她不吃油、不吃盐、不吃糖,这些佐料统统都没有,完全吃生菜。她告诉我,有时候她也会把菜煮一煮,水煮,没有味道的,有时候就生吃。早晨喝一杯饮料,在国外时间久了,慢慢习惯,早晨多半她是一小杯优格,这是她的生活方式。真正的原因,心地清净善良,没有一个念头是为自己去想的,人做到无我了。身体在这个世间干什么?不是自己享受的,是为苦难众生服务的,虽然她没有接触过佛法,佛经里面所讲的道理、修行那些原则,她统统做到了,我们不能不佩服,不能不向她学习。所以佛菩萨的法印,她真的掌握到,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」,她落实了。
一百零一岁发心皈依,来找我,我不但给她皈依,连五戒证书都送给她,为什么?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欲、不妄语、不饮酒,全做到了。她问我:「我有没有资格作佛弟子?」「你是标准的佛弟子」。诸佛护念,龙天善神保佑,实实在在难得。这些人都是我们的活的榜样,这不是书上,这不是古人,就在眼前。所以年岁大,不是为自己,为众生,好好的用自己的身体。照中国古时候医学理论上来讲,人的寿命正常应该是两百岁,只要你保养得好,保养里头最重要的是清净心。我们今天总结佛陀的教诲,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,我们的心跟这个相应,决定长寿。长寿不为自己,为服务众生。
第八句:
【香焰光幢菩萨摩诃萨,得显示现在一切佛始修菩萨行,乃至成就智慧聚解脱门。】
香焰菩萨在此地为我们所示现的,就是诸佛如来从初发心到圆成佛道,这个当中修学的经历。在本经确确实实可以落实在末后一品「入法界品」,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就是修行人从初发心到证得圆满佛果。在《华严经》里面占有四十卷经文,我们通常称它为《四十华严》,就是说的这一桩事。我们对这一桩事情不能不重视,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一生当中圆成佛道。但是要照一般普通法门,难!实在是不容易!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这一会里面,文殊是他的老师,成就了十信位,等于说是从初信到十信是在文殊菩萨一会圆满的。圆满之后,文殊菩萨让他出去参学,这就是五十三参。每参访一位善知识,他的境界向上提升一层,我们讲进级,升级了,最后参访到普贤菩萨,圆成佛道!证得了究竟圆满的无上正等正觉,就是此地讲的『成就智慧聚』,这句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。
我们明了,初信位的菩萨要怎样才能取得?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。这一桩事情,绝对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,所以它真的是难。古大德所讲学佛,有难行道、有易行道,断惑证真是难行道。什么叫易行道?伏惑往生这是易行道。易行道说老实话,古大德讲得没错,「万修万人去」,怕的是你不肯修;你要肯修,没有一个不成就的。我们现在再看看,这个世间中国外国修净土的人不少,几个人能往生?往生的人很少,李炳南老居士过去常讲,举台中为例,一万个念佛人,真正能往生只有两三个。古人讲的万修万人去,永明延寿大师讲的,为什么一万个人修这个法门,只有两三个往生?不是法门有问题,是修行的人有问题。我们常说如理如法,如理如法就行,就能有成就。你要是违背这个修行的道理,净宗的理论,违背净宗修学的方法,你当然不能成就。
因此修学这个法门最基本的条件,是要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,你不从这里开头,你怎么学法?如果没有老师,这个法门里头不可能有无师自通的,没有,一定要有好老师教你,你一定懂得道理、懂得方法,你才有下手之处。理,净宗的原理,这个修行的原理,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:「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,见佛就成佛,这是净宗的原理。另外,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上所说的,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,你把这两句经文,跟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的两句经文,合起来看,这个道理你就明白了。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,「忆佛念佛」,忆佛念佛就是「是心作佛」,所以它的果报「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。理上搞清楚了,一丝毫疑惑都没有了。
方法从哪里下手?要从《观经》三福上打基础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这讲起步,先道理明白,我不怀疑,我知道我修这个法门,我有作佛的理论依据,现在我要求的是方法。方法的基本,这个基本就是凡夫修行作佛的基础,根本的条件。佛讲了三条,第一条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要认真做到。第二条「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」,第三条「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(这个因果就是念佛是因、成佛是果)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」。这三条十一句,统统要落实、要做到。佛最后告诉我们,这三条是「三世诸佛,净业正因」,三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,所有一切诸佛从初发心修行证果,都是以这三条为基础。
那么我们知道,三世诸佛修行,绝对不是一个法门,无量无边的法门,这是共同的基础;没有这个基础,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成就。所以学佛从哪里学起?从净业三福学起。先把基础打好,然后再修学净宗,哪有不成就的!不但成就,而且是非常高的成就,这都是真话,都是事实。你搞其他的法门,还是要以这个为基础,你有多么高的成就?那看你自己修学的功夫,断惑证真的功夫,戒定慧三学的功夫,才能提升你的等级。净宗念佛法门,也是奠定在这个基础上,没有例外的。这三条十一句,每一句你要真正去理解它,含糊不得。这三句怎样去落实?我也举出最低的标准,第一福四句,就是《十善业道经》。从前李老师教我的,我跟他学经教,第一部经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,内容性质跟《十善业道经》大致相同。这两部小经都好,可以帮助你落实三福当中第一福。第二福我采取的是《沙弥律仪增注》,每一条都要做到。第三福,我取的经教,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。
换句话说,我们学佛,不管学哪一宗、不管学哪一派,真正的基础:三福是纲,这三部经是目、是细说。首先把自己的根基打稳,然后再修净土。净土依照《无量寿经》修,行!依照《观无量寿佛经》,就是《十六观经》修,也行!依照《阿弥陀佛经》修,也行!甚至于你依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,或者是依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,都能成就。如果你没有基础,那就难了。所以我们要想,这一生有没有成就?能不能成就?先要好好反省,要检…
《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一四卷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