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点我这个根基牢不牢?够不够水平?方法,《无量寿经》上的「三辈往生」、「往生正因」,这两品专门讲方法。总的来说,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,真的是「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」,你只要把基础打好,你决定得生,一点都不假。
我跟诸位介绍的这三部经,或者是加上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,这四种经你果然做到、落实了;发菩提心在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里面,然后你只要一向专念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不是普通品位,高品位的往生!经里面,像《无量寿经》所讲的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些细行,《十善业道经》、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、《沙弥律仪》,统统具足了,你的基础打得好,你抓住了净业三福的总纲领。如果你不用这四样东西,也行!怎么修法?要把《无量寿经》上所说的字字句句统统落实。我过去讲经的时候常常劝勉大家,经典里面讲的道理完全明白,没有疑惑,要发大愿,这个大愿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,要发跟阿弥陀佛同样的大愿,这就是发菩提心。
经里面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,就是属于戒律,它的内容是五戒十善,你能够完全落实,就是把《十善业道经》做到了,《沙弥律仪》都包括在其中。完全做到,百分之百的做到,你往生是上上品往生;如果你只能做到百分之九十,还有一成做不到,那你就降一等,上品中生;如果只能做到百分之八十,有两成做不到,那再降一等,上品下生;降到最低,至少你要做到百分之二十,能够落实自己日常生活当中,下下品往生。方法很多,你要真的懂得,我们这一生要成就。这是跟你讲九品,九品之外还有四土,对的,四土是境界。
首先你要了解,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不是小乘,小乘人能不能往生?能!要回小向大,这个事情不容易。凡夫,我们比小乘都比不上,为什么?我们有自私自利,我们有贪瞋痴慢,我们没有办法离开五欲六尘,行!这些都没有问题、都不是障碍,只要你能够依教奉行,烦恼没有断没有关系,你要把这些烦恼降到最低的程度,不能让这个烦恼增长。念佛念到功夫成片,功夫成片就是你念佛这个功夫可以让你这些烦恼习气伏住,烦恼习气有,不起作用。我这一句阿弥陀佛很管用,我见色闻声,贪心起来了,「阿弥陀佛」,就把贪心打掉,就能恢复清净心;不念佛的时候,那个烦恼又起现行、又起作用,用这一句佛号,把烦恼给管住,管得它服服贴贴,这叫功夫成片。经典里面的教诲,你能够做到两成,你能把烦恼控制住,把它管住,你就有资格生凡圣同居土。
往生条件在这里,凡是不能往生的,都没有达到这个水平,我们不能不知道。这个不知道,会耽误了一生,那就真可惜。为什么?再要得人身遇到这个法门,不晓得到哪一劫去了!人身真的不容易得,得人身你要是遇不到佛法,这一生不是空过了?诸位想想这个世界上的人,将近七十亿人,几分之几的人闻到佛法?你能从这上细细去想想,你才知道佛法难闻。闻到佛法的人,又有几个人能闻到净土佛法?闻到净土佛法,有几个人能够理解净土?理解之后,又有几个人能够深信不疑?深信不疑之后,再有几个人能真正依教奉行?这么一淘汰,剩不了几个!才知道这个法门是一生成佛。在理上讲,人人都有分;在事上讲,相当不容易,机缘难遇。《阿弥陀经》上讲的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,得生彼国」,善根、福德、因缘三个条件聚合,不容易!所以告诉你佛法难闻,净土难中之难!
我们今天确实幸运,大家这三个条件都具足,那么现在能不能成就?就是看你用不用功,关键在劝惰。如果勤奋精进,那你肯定成功;如果你懈怠懒惰,还是随顺烦恼习气,那你这一生就耽误了,关键在此地。我们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,就知道应该走哪一条路。如果再提升一级,要提升到方便有余土。这有两个方法,一个方法是小乘的办法,把功夫成片向上升级,升到自己功夫达到事一心不乱;事一心不乱是见思烦恼断了,那你就不会生凡圣同居土,到极乐世界你就生方便有余土,这个不容易,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。功夫成片一般人能做到,也就是说伏烦恼容易做到,断见思烦恼就不容易了。
另外一个方法,那是纯粹大乘圆教的方法,比前面那个硬是断见思烦恼要容易,那就是什么?把心量拓开,念念利益一切众生。绝不为自己想,尽心尽力为一切众生服务,自己专心念佛,不夹杂一个杂念。功夫差的,生方便有余土;功夫上上乘的,那我们通常讲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你修积的功德,你布施供养一块钱一毛钱,功德都是周遍虚空法界的,为什么?随着你的心量,你确确实实已经尽心尽力,圆圆满满做到,你生实报庄严土。这里面的道理我们要搞清楚,大乘的方法比小乘巧妙太多了。特别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有缘能听《华严》、能学《华严》,你的心量不知不觉自自然然扩展。只要你听,你肯锲而不舍,每一堂课不缺,这是什么?这是你的福德。你能信能解,是你的善根;锲而不舍,是你的福德,你有这部经做基础,从头到尾听过一遍,那个人就不一样了,根性转变了。本来我们是人天根性、小乘根性,现在一下转变成大乘圆教根性,那就不可思议了!
「圆人说法,无法不圆」,圆人学法,一样是无法不圆,你就圆修圆证了。这当中真正的道理是什么?《金刚经》上所讲的「深解义趣」,你对于大乘教理,你契入得深,你契入得广。这个念佛的方法实在讲,有助于你明心见性,帮助你念到理一心不乱,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当然是生实报土,分证寂光净土。所以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,不是不可能,我跟同学们说个老实话,叫大有可能!这是真的究竟,大圆满!我们不知道,那是遗憾,在这一生当中,对于这些事实真相没有听说过,不知道,可惜!知道了,信心自然就生了,自自然然你会肯定「我要取最上乘法」。取最上乘法,这个成败关键在放得下,世间诸法你要放下,出世间一切法也要放下,丝毫都不沾染。「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」,长时说老实话,并不很长,利根的人,三年、五年就成就,中下根性的人,有十年、二十年,也肯定会有成就。古人说得好,「取法乎上,仅得乎中」,我们心里头决定清净,一切时一切处,这个心决定与大菩提心相应。
大菩提心,我们现在把它结归到一个纲领,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,念念相应。这个心的范围大小,与你往生境界有关系。如果你这个心,确确实实等虚空遍法界,那你决定是取实报净土,肯定你会成就;如果你这个心量是三千大千世界,你的果报在方便有余土;如果你的这个心量,你这个真诚到慈悲,你这个心量只能够盖括这一个地球,你往生是凡圣同居土;或者我这个心量再大,包含了六道,六道就是三界,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,也只能提升到方便有余土。所以诸位一定要知道,尽虚空遍法界是我们本来的心量,原来就是这个样子。现在这个心量变得这么小,是迷了自性、迷了本真,才变成这个样子。所以心量不能不拓开。
《华严经》最大的一个好处,帮助你恢复原来的心量。你看看这上面,全经总共有一百七十多个族类,不是族群,是族类。这一个族群是同生众里面第三个小团体。同生众是菩萨,菩萨在《华严经》是一个族群,在这个族群里面,第一个普贤菩萨,他一个人代表一个小团体,那就是有一些菩萨统统修普贤行的,就入这个团体。第二个团体「十普菩萨」,我们现在读的是第三个团体「异名菩萨」,十普是同名菩萨,这是异名菩萨。这三个小团体合起来是「同生众」,他们的心量都是包虚空法界,不是说等,不是说跟它平等,包虚空法界;换句话说,虚空法界小,他们的心量大,虚空法界在他心量里面,这都是实报土的菩萨、常寂光土的菩萨,我们要认识清楚。
为什么不发这个心?为什么要搞这个小心量?确实值得我们深思、值得我们反省,真的想清楚想明白了,回头是岸。一定要知道,人生在世是非常短暂,机会要抓住。回头,立刻就要回头。如果机会抓不住,一旦寿命到了,后悔莫及!真实功德就在今天做,你说我等到明天,明天我是不是还活在这个世间,谁知道?成功的人,不说明天,今天!世出世间法,能够抓住今天的人,这是大人物,这是伟人,这个人肯定成功;什么事情安排在明天、安排在明年,很难有成就。第一等的成就,都是抓住今天,此时此刻!这是我们要向佛菩萨学习的。尤其是同生众的菩萨摩诃萨,这个地方全是等觉菩萨;「摩诃萨」这个名词,还包括了地上菩萨,从初地到等觉,都可以称摩诃萨。换句话说,不是普通的觉悟,各个都是大彻大悟。在我们佛门里面,通常讲大彻大悟是说什么人?《华严经》里面圆教初住菩萨,「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」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成的什么佛?分证即佛,不是圆满佛。但是他是真佛,他不是假的。
印光大师在《文钞》里面讲得好,比密宗殊胜。密宗里面「即身成佛」,真的成佛了,他成的是什么佛?十法界里面的佛。他的真正的地位跟阿罗汉、辟支佛差不多,没有见性,没有证得法身。印光老法师在《文钞》里面讲过好几次,换句话实实在在讲,比不上念佛往生的人。念佛往生还有一桩不可思议的事情,我们一定要晓得,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,都超过十法界里面的佛。为什么?因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得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,把他平白提升到阿惟越致菩萨;四十八愿说了,释迦牟尼佛在《无量寿经》上也说了,《阿弥陀经》上也说了。阿惟越致是什么菩萨?就是此地的菩萨摩诃萨,这个不可思议!这叫难信之法!净宗什么难信?就是这个难信。带业往生,一品烦恼并没有断,只是伏住而已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居然作阿惟越致菩萨。阿惟越致,圆教七地以上,就是此地的「异名菩萨」。这个话,四圣法界里的人,没有人相信,为什么?他要相信,他就不会在四圣法界,他早到极乐世界去了。华藏世界三贤菩萨也难信,他要相信,他也到极乐世界去了,不再在华藏世界,还要用三大阿僧祇劫,才能够证得法云地。净宗法门不可思议!不思议里头的不思议!我们今天念到这一段经文,「香焰光幢菩萨」,示现一切佛从始至终修行证果,我特别在这里劝同修,取净土是有把握的,其他法门没有把握。好,今天就讲到此地。
《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一四卷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