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佛说大乘无量寿 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介绍▪P4

  ..续本文上一页。随分领解。各如其量。摄凡浊介尔之心。入圣众俱会之境,易全真成妄之念。为背尘合觉之行。果能受持读诵。如说修行。不但拔将来之苦果。实已获现前之福利。非真修净业者。不觉其妙。非曾涉教海者。莫窥其深。

  最难的关口是在四百遍到五百遍。能够通过之后,即使要劝你不念,也都做不到了。现在在台湾从北到南,念这部经的人很多。一天念五遍的人非常多,还有一些念十遍、十三遍的,有人在四年当中念满一万遍的。确实消业障,开智慧!

  不管是修学那一个法门,佛法从那里入?从清净心入。心不清净,不能入道。念经就是把你的分别妄想业障念掉,恢复到自性清净。我们所求的“无量寿”,我们所期望的“庄严”(就是美好、圆满,生活上样样没有欠缺,事事如意),从那里去求呢?“清净”心、“平等”心、“觉”心,都在经题上!心不清净怎么行?要如何能恢复清净心?读《无量寿经》。

  专修净业的人,在台北、在美国、在南洋,我们的早晚课跟一般道场不一样。我们早课念《无量寿经》第六章(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),念完之后,念佛、回向、三归依。晚课念《无量寿经》三十二章、三十三、三十四、三十五、三十六、三十七等六章。念完之后,也是念佛、回向、三归依。我们的早晚课是这样作法的。我们只有一个目标,求生净土,见阿弥陀佛。专修专弘,这样才真正做到大势至菩萨讲的净念相继,不夹杂、不间断。

  吾尝谓欲弘佛法于今日。必须提倡净土。欲弘净宗。必须先弘大经。

  “大经”就是《无量寿经》,这是净土宗的大经。此四句真为具眼知识。

  果能人人持诵。则因果自明。身心自洁。劫运自转。太平自至。

  这都是我们所期望的,如何能达到呢?如何能变成事实呢?受持《无量寿经》非常重要,我们心里的愿望都能达到。学佛的同学们,每一个人都希望消业障。要想消业障,先要知道什么叫做业障?好像我们抓贼,一定要认识贼是谁,才能把他抓到。业障就是妄想,就是贪、嗔、痴、慢,起心动念就是造业,业就障碍你的清净心,障碍你的平等心。果然能把贪嗔痴慢都断掉,业障就没有了!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那来的业障?这些说得容易,做起来很难。

  佛教我们这个法子好,一天到晚念经,一天到晚想西方极乐世界。大势至菩萨讲的“忆佛,念佛”。“念”是“心念”,口不念没关系,心里要念,心上真有。“忆”是“想”。只要将经念得很熟,常常想念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,想阿弥陀佛自行化他无量的功德。常常想就不想别的;常常念佛,就不念别的。这样你的心才会清净,业障才会从根拔除。所以为什么教你要多念?为什么教你要熟念?你念熟了,起心动念都是西方极乐世界,这样才相应!所谓“一念相应,一念佛;念念相应,念念佛”。经不熟,怎么可能相应?

  一天到晚与“人我是非、贪嗔痴慢”相应,这是六道轮回的业因。不能与西方极乐世界相应,就与六道轮回相应,没有第三条路好走。这两条路摆在我们面前,由我们自己选择。

  我们求的是“因果自明”。刚才我给诸位报告,早晨念第六章,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。要把阿弥陀佛的本愿,变成自己的本愿,我的心愿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,我们目的在此。晚课念三十二章到三十七章,就是明了因果。古德提倡的持戒念佛,这六章经文就是戒律,里面讲因果报应。使我们起心动念,处世待人接物,都要用经典作一面镜子,时时刻刻检点自己的过失,改过自新!

  佛门常讲“开悟”。什么叫开悟?天天都知道自己的毛病,这个人就开悟了。能够把自己的毛病改过来,就叫“修行”。心地清净平等,这人就“得道”了。身心清净,怎么会生病?病从那里来的?病从身不清净来的。身怎么不清净?心不清净,身就不清净,什么毛病都生出来了。果然身心清净,没有理由生病,没有理由衰老。所以现在一些退休的人,他心里不想佛,他天天想老,想自己一年一年老了。他怎么会不老,当然老。又想老了就该有病,所以毛病都生出来了。老是自己想来的,病也是自己想来的,死还是自己想来的。这是打妄想。如果念头一转,转成专念阿弥陀佛;阿弥陀佛没有病,阿弥陀佛不老,阿弥陀佛也不死,就都转过来了。就看你会不会转,关键在此。

  前清盛时。万善殿常课此经。故得宫廷整肃。政治清明。由彼时群知因果。故能上下相戒。朝野相安。咸同而后。此经辍诵。朝纲紊乱。国势随衰。

  清朝开国的皇帝,尤其是康熙、雍正、乾隆,这三个人真正了不起,在我们中国历代帝王当中找不到的。我看过他们所批的奏折(就是批的公文),真的是爱国爱民,念念都是为老百姓福利著想,真难得。他们不是人民的公仆,他们是人民的父母,以父母之心爱护老百姓,像爱护子女一样。读经就是他们发起的。宫廷里面读经,读《无量寿经》,大家没有不服的。不是读皇帝的诏书,也不是念他的语录,而是念《无量寿经》,上下都跟阿弥陀佛学。宫廷里面每一天课诵《无量寿经》,所以上下相安,因为大家知道因果,建立共识,社会安定。

  “咸同而后”,咸丰、同治之后,慈禧太后专政,大概看这个经里面说的都是她的毛病,她听了很不舒服,于是辍诵,不要念了。清朝国势就这么衰落的,背弃了因果,胡作妄为。如果真正遵守祖宗家法,恐怕到今天还是清朝,不会有民国。所以清朝怎么亡的?亡在慈禧太后的手上,这是一点不为过的。这么好的制度被废弃了。

  今此本既出。不但为净宗前途贺。且可为世运前途幸也。

  在末法时期,唯一能使我们享受真正利益,连学佛的人也不例外,要求快、要求新、要求变,这三个要求都在这一部经之中,它确实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。很可惜的,认识的人不多。所以凡是依照本经修学,尤其得到真实利益的人,一定要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别人。你自己没有得到真正利益,你就不必说;得到真正利益,真正的好处,一定要告诉别人。我们希望大家都好。

  每忆沈谷成居士。有众生福薄。大经尘封。提倡无人。佛恩难报之语。辄生慨愧。

  这是梅老居士当年看到前人所说的话,自己非常感慨惭愧。亦是为此经作序,冀报佛恩万一耳。

  今幸因缘成熟。宝典放光。本经有云。值此经者皆可得度。

  这一句经文是在第四十五章。不管在那一个时代,遇到本经,能够依照这一部经的理论方法去修行,没有不得度的。

  彭二林曰。

  “彭二林”就是彭际清居士。

  此实无量劫中。希有难逢之一日也。

  二林居士这句话是对于《无量寿经》的赞叹。他著有《无量寿经起信论》,台湾有单行本流通。彭际清也非常了不起,他是世家子弟,父亲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书,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。他是贵族出身,一生学佛,佛法的造诣非常之深。《华严经》那么大的经典,他归纳《华严经》修行的方法,写成一本《华严念佛三昧论》。他著有《无量寿经》的节本,而且给它作注解,叫《无量寿经起信论》。他能有幸遇到这本经,很感叹地说:“此实无量劫中,希有难逢之一日”。我们今天遇到了,确实也如此。无量劫中希有难逢,我们今天遇到了。

  然则遇此经者。可不宝诸。

  所以遇到这一部经,一定要知道珍惜,要宝贵。要熟读、要精解、要依教修行。

  有智之士。幸勿忽诸。

  真正有智慧的人,千万不能够疏忽,不能轻易放过。

  梅序竟。

  夏莲居老居士有三首偈,我们在这里念一念,作为今天我们开经第一次的结论。明天跟诸位介绍经题。

  传译独多来最先。五年读校亦前缘。慈尊加被成斯本。

  这是赞叹本经。“传”是从印度传到中国,“译”是翻译。传来的原本是多种不同的梵本,翻译共有十二次,所以说是“独多来最先”。即使我们今天面对这个经本,我们能够宣扬,大家能够听得懂,能够解其义,也是诸佛如来神力加持。没有佛的神力加持,我们讲不出来,诸位也听不明了。

  遍放神光照大千。

  这是有待于我们大家努力,把这个经本普遍介绍给一切众生。无论在国内、在海外,这是我们本分应当要做的。方法要善巧方便,特别是接引外国人。外国人能接受,而且很欢喜接受。

  在美国我作了一个实验。我们的道场开了一个宴会,把附近一条街上的外国人都请来,用素食点心招待他们,告诉他们,我们在这个地方作些什么,让他们了解。他就问我,学什么的?我告诉翻译,不要讲净土宗,介绍我们是学阿弥陀佛的。他就问,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?我说阿弥陀佛是“长寿”的意思。他点点头,他们也喜欢长寿。阿弥陀佛是“智慧”的意思,智慧他也要。阿弥陀佛是“快乐”的意思,这更要了。怎样才能得到长寿、智慧、快乐?心要清净,身要清净。他点点头,他都要。我说,都要就好办了,净土宗在美国弘扬就不会有障碍了。

  所以在外国,讲经说法要求简单明了,我所讲这四句话都是经上有的。无量寿是长寿,无量光就是智慧,清净平等觉就是心清净,极乐世界就是快乐。都是经上有的,他都要,这好办了。

  此是净宗第一经。

  前面跟诸位介绍过了,此经不但是净宗第一经,是释迦四十九年所说的第一经,也是十方世界诸佛如来所说的第一经。

  我过去学佛,对于佛法始终有一个怀疑,就是佛是不是真的万德万能?佛如果是真的是万德万能,假设一个人造很重五逆十恶的罪业,马上就要堕地狱了,佛能不能教他立刻成佛?如果佛有能力教他立刻成佛,那我就佩服,佛确实是万德万能。佛要没有办法,那佛的智慧德能还是有限。到读了本经之后,才知道佛是真的万德万能。阿鼻地狱众生,临命终时一念十念,都能往生不退成佛,这还有什么话说。问题就是你肯不肯接受。不怕你造再重的罪业,你肯不肯相信?肯不肯接受?肯不肯依教奉行?如果你肯,佛确实有能力帮助你立刻成佛。你看看那一部经,那一个宗派…

《佛说大乘无量寿 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介绍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