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之习净宗者仅持小本。于小本仅持秦译。
秦译就是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,小本经还有玄奘大师的译本。
问以法藏因地不知也。何者无量寿。何者无量光。茫然也。叩以浊世恶苦。往生正因。与夫持名方法。亦多瞠然无以应也。乃至询以依正庄严。修行次第。亦仅能粗举七宝八德三辈九品四十八愿之名目。而于其内容仍不知也。
这是一般修净土的现象。所以念佛的人多,往生的人少。原因在那里?诸位读这几句就可以了然了。这个法门古人讲“万修万人去”,为什么现在一万个人修,只有两、三个人去呢?道理就在此地。是对于这个法门并不完全透彻了解。
理既未明。信何能深。
道理没搞清楚,“信”心当然不够,“愿”更谈不上了,“行”或有或无。这样修净土,只可以说与西方极乐世界结法缘而已,这一生往生是不可能的。
而欲使之普遍宏扬。而欲以之折伏魔外。而欲使科学知识阶级。低首降心于净宗之门。此尤难之又难。几于不可能矣。
一九八三年,我初到美国弘法。美国的同学告诉我,你千万不要讲净土法门,因为没有人相信;如果说念阿弥陀佛,会被人讥笑。我说那讲什么呢?他说此地的风气是禅、是密,所以我到美国就讲《六祖坛经》、《金刚经》、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。我讲完之后,再跟大家介绍净土。
我说你们不要小看净土经论。我在台北,第二次讲《阿弥陀经疏钞》,留了一套录音带,总共是三百三十五个九十分钟的录音带。一部《阿弥陀经》,一天讲一次差不多要讲一年。我还没细讲,细讲加一倍还不止。大家听了才不再讲话。所以一定要把理论透彻地明了,然后一门深入,才能自利利他。
且莲公此本。
就是这个本子。
正欲导行者遍观各译。广获法益。扩心目。坚信向。使无人持诵之古本光显于世。此其惨淡经营报佛深恩之苦心也。
我就是看序文这几句话,才发心编印《净土五经读本》,将五种原译本、四种会集本都收在一起。《弥陀经》有三种本子:罗什大师的译本,玄奘大师的译本,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(两种译本的会集本)。将《阿弥陀经》三个本子,《无量寿经》九个本子,都印在《净土五经读本》里,供养诸位同修。就是看到这一段,才想起确实有必要,使大家对这个本子,能产生真正的信心。印老所指的毛病,这个本子上都没有。很可惜,这个本子印出来流通之时,印老已经往生了。否则的话,印老看到这个本子,一定点头,认为可以流通。
老法师不在了,只有把所有的原本摆在诸位面前,让大家自己去品尝,你才认识这个本子确实是好。过去三家的缺陷,这个本子上都没有,我们对本经才能产生信心。如果有怀疑,就得不到利益。
余与莲公同官十稔共学三十年。
梅老居士跟夏老也是老朋友,他们同在一起作官有十年,同在一起学佛有三十年,是三十年的老同参。
同受皈戒。同参叩于宗门耆宿。同受灌顶于密宗大德。同于慧老法师座下得受印证。生平友朋。深于儒佛两教者。首推莲公。
夏老是他一生最敬重的一位老友。此地所提的“慧老法师”就是慧明老和尚,他有一个小册子《慧明老和尚开示录》,流通得很广。就是慧明老法师给他们两个印证。
至其力屏万缘。掩关十载。
“掩关”是闭关。夏老居士会集这一部经是闭关十年,这不是很容易的事情,不是很草率的成就。
于净宗要旨穷深极微。发前人未发之蕴。艰苦卓绝。为法忘身。实有足令人惊叹敬佩者。其会集此经之动机与苦心。并所具六点特点。所谓教眼圆明。深于文字。专功久修。遍探原译。洞窥诸本。网罗各藏等。悉见前文所述。而其始终敬慎。心精力果。以迄于成。
他会集的时候认真负责,经过这么长的时间。他的初稿,是闭关三年完成,以后不断地再修订。我们现在的本子是他的定本。初版是在民国二十五年流通的,慈舟法师曾经在济南讲过一遍,而且还有科判。慈老有两个学生在台湾,也都很有名气。一位是道源老和尚,已经往生了。另外一位是忏云老法师。
慈老的科判,我是今年才看到,黄念祖老居士保存了一份,他这一份就送给我了。我在台湾印的《无量寿经》,就把慈老的科判附印在后面。从慈老的科判里面,我们能看到初版的面貌,跟现在我们所读到的定本有不少差别。这是夏老以后增订了不少,而且再分章目。初版的时候没有分。
故其于九万五千七十字之五种原译内。
这是五种原译本的字数,他都算得很清楚,总共是九万五千七十个字。可见得夏老心很细。
玄义微言。深文奥旨。无一语而不详参。无一字而不互校。务使精当明确。凿然有据。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。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。艰涩沉晦使之爽朗。繁复冗蔓归于简洁。凌乱俾成整严。阙疏悉令圆满。必期有美皆备。无谛不收。
这一段是梅老居士对于会集本的评语。这个评语,决定不过份,恰如其说,才知道这个本子会集得好,会集得是真正不容易,若不是再来人,决定做不出来的。因为会集,比译经难,甚至于比注经更难。
蕅益大师,我们不知道他是什么人再来的?他老人家作《要解》,印光大师对《要解》赞叹:“即使古佛再来,给《阿弥陀经》作一个注解,也不能超过其上”。我们晓得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;我们猜想,蕅益大师不是阿弥陀佛再来,至少也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!否则的话,大势至菩萨这样赞叹还得了吗!
中国人有幸,确实是多逢诸佛菩萨再来,应化在我们世间,替我们整理典籍,重新建立我们的信心,使我们这一生能得度!这样的大恩大德,的确是粉身难报。
往往因一字之求安。浃旬累月而不决。
这是指取舍。五种本子里为了取那一个字,十天(“旬”是十天)、累月,都很难决定。所以他会集这个本子,一直到完成,用了十年的时间。这个本子字数并不多,十年的时间才完成!以他的学问、修行的功夫,还要花这么长的时间,的确是不容易的事情。
日日祷于佛前。时时萦诸梦寐。此其敬慎。虔恭状况。皆光羲与慧老法师所目睹者也。
这都有证明,是慧公梅老亲眼看到的。
故其精诚所感。屡现瑞征。兹恐骇俗。姑不具引。
这几句话非常的含蓄,他的感应实在是多,而且不可思议。我们印的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,里面有一张夏老居士的照片,这一张照片曾经多次地翻印,不太清楚了,但是还可以看得见,他头顶上有一尊佛像,鞋子底下放光。原来的照片上很明显。
现代人求感应、喜欢神通的太多了,所以黄老居士对于这一些事情一字不提,是很有道理。感应瑞相决定是有,可是不要去理会它,这不是重要的事情,重要是我们的心得清净。经题上面讲“清净平等觉”,心地清净、平等、觉而不迷,这才重要。
从序文里面,使我们看到老一代的含蓄,决不以神通感应来夸耀!所以老居士的事迹,一直到今天,黄老居士不肯公布,也只是私下给我们谈谈,还一再嘱付不要对外人说。老一代跟这一代不一样,这一代没有瑞应也要说一点,免得人家瞧不起。还造谣生事,怎么得了!过去的人,有这些事情,不肯说,也不愿告诉你。
是以及其告成也。
这是会集成就,这个本子完成了。
文约而义丰。
“文”是文字。文字简约,经文不长,而且文字并不深,几乎人人都能看得懂。这个太难了,是真正不容易。“义丰”是意思圆满。
理显而词畅。
“理”,看起来并不很深,都能看得懂。词句非常通畅,读起来很流畅。
醒眸爽口。易记易持。无艰深畏难之虑。有殊胜易往之感。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。
这确实是《无量寿经》最善之本。我在北京,黄老居士告诉我,在这个时代,同修贵精不贵多,所以他不主张热闹,主张清修。道场重实质,不重形式(外表形式如香火很盛,信徒很多,皆不应重视);修行重一心不乱,重在净念相继。不重感应,不重神通。念念教我们真正修行。他虽然是密宗的上师,他告诉我,大陆上这四十年来,十亿人,学密成就的只有六个人,太难了。所以凡是跟他学密的,他都要求必须要读三部经:第一是《无量寿经》,第二是《弥陀经要解》(蕅益大师的《要解》),第三是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,发愿求生净土。这三部经,学密的人要不认真去读诵、修学,不可能成就。
修净土宗的,他就只教一部《无量寿经》,要熟读、要依教奉行。而且告诉我,他有十几个学生,他们有病,或遇到困难,不看医生,也不吃药。全家念《无量寿经》,念观音菩萨圣号,一直到病好。学生都给我作证,确实是如此。这部经可以治病!我相信。
所以这些年来我常常教人,这个法门是大家最希求的。求什么呢?第一不老,第二不生病,第三不死。你要不要呢?这个法门是不老、不病、不死。你要肯相信,你也能做到。这部经的功力实在不可思议。能相信我的话,照我的话去做,都有效果。而且效果之快,实在是不可思议。三个月就见到效果,六个月你就有坚定的信心,业障消除。
什么叫业障?从前每天精神提不起来,头昏脑胀,遇事糊里糊涂,三个月之后精神饱满,耳目聪明;以前一天十二小时都睡不够的,现在睡三、四个小时就够了,这是业障消除的现象。很多人得到这个效果,真实功德,经中讲的“惠以真实之利”。得到了证明。
这部经上讲什么?简单讲,经上讲三个真实。“开化显示真实之际”,这就是禅宗里讲的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“住真实慧”,你念这部经、念阿弥陀佛,你的心住在真实智慧里,就是般若智慧里。“惠以真实之利”,这部经是佛给我们最真实的利益。在一切经里面,讲三种真实的很少,唯独本经具足。
每一持诵。恍若置身于清净庄严之域。
这是老居士自己说的感受。每一次,用恭敬心、用清净心、用真诚心念本经时,就像自己在西方极乐世界一样。
徜徉乎华池宝树之间。如觐慈光。如聆法语。诵者忘倦。听者生忻…
《佛说大乘无量寿 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介绍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