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佛說大乘無量壽 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介紹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。隨分領解。各如其量。攝凡濁介爾之心。入聖衆俱會之境,易全真成妄之念。爲背塵合覺之行。果能受持讀誦。如說修行。不但拔將來之苦果。實已獲現前之福利。非真修淨業者。不覺其妙。非曾涉教海者。莫窺其深。

  最難的關口是在四百遍到五百遍。能夠通過之後,即使要勸你不念,也都做不到了。現在在臺灣從北到南,念這部經的人很多。一天念五遍的人非常多,還有一些念十遍、十叁遍的,有人在四年當中念滿一萬遍的。確實消業障,開智慧!

  不管是修學那一個法門,佛法從那裏入?從清淨心入。心不清淨,不能入道。念經就是把你的分別妄想業障念掉,恢複到自性清淨。我們所求的“無量壽”,我們所期望的“莊嚴”(就是美好、圓滿,生活上樣樣沒有欠缺,事事如意),從那裏去求呢?“清淨”心、“平等”心、“覺”心,都在經題上!心不清淨怎麼行?要如何能恢複清淨心?讀《無量壽經》。

  專修淨業的人,在臺北、在美國、在南洋,我們的早晚課跟一般道場不一樣。我們早課念《無量壽經》第六章(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),念完之後,念佛、回向、叁歸依。晚課念《無量壽經》叁十二章、叁十叁、叁十四、叁十五、叁十六、叁十七等六章。念完之後,也是念佛、回向、叁歸依。我們的早晚課是這樣作法的。我們只有一個目標,求生淨土,見阿彌陀佛。專修專弘,這樣才真正做到大勢至菩薩講的淨念相繼,不夾雜、不間斷。

  吾嘗謂欲弘佛法于今日。必須提倡淨土。欲弘淨宗。必須先弘大經。

  “大經”就是《無量壽經》,這是淨土宗的大經。此四句真爲具眼知識。

  果能人人持誦。則因果自明。身心自潔。劫運自轉。太平自至。

  這都是我們所期望的,如何能達到呢?如何能變成事實呢?受持《無量壽經》非常重要,我們心裏的願望都能達到。學佛的同學們,每一個人都希望消業障。要想消業障,先要知道什麼叫做業障?好像我們抓賊,一定要認識賊是誰,才能把他抓到。業障就是妄想,就是貪、嗔、癡、慢,起心動念就是造業,業就障礙你的清淨心,障礙你的平等心。果然能把貪嗔癡慢都斷掉,業障就沒有了!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那來的業障?這些說得容易,做起來很難。

  佛教我們這個法子好,一天到晚念經,一天到晚想西方極樂世界。大勢至菩薩講的“憶佛,念佛”。“念”是“心念”,口不念沒關系,心裏要念,心上真有。“憶”是“想”。只要將經念得很熟,常常想念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,想阿彌陀佛自行化他無量的功德。常常想就不想別的;常常念佛,就不念別的。這樣你的心才會清淨,業障才會從根拔除。所以爲什麼教你要多念?爲什麼教你要熟念?你念熟了,起心動念都是西方極樂世界,這樣才相應!所謂“一念相應,一念佛;念念相應,念念佛”。經不熟,怎麼可能相應?

  一天到晚與“人我是非、貪嗔癡慢”相應,這是六道輪回的業因。不能與西方極樂世界相應,就與六道輪回相應,沒有第叁條路好走。這兩條路擺在我們面前,由我們自己選擇。

  我們求的是“因果自明”。剛才我給諸位報告,早晨念第六章,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。要把阿彌陀佛的本願,變成自己的本願,我的心願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,我們目的在此。晚課念叁十二章到叁十七章,就是明了因果。古德提倡的持戒念佛,這六章經文就是戒律,裏面講因果報應。使我們起心動念,處世待人接物,都要用經典作一面鏡子,時時刻刻檢點自己的過失,改過自新!

  佛門常講“開悟”。什麼叫開悟?天天都知道自己的毛病,這個人就開悟了。能夠把自己的毛病改過來,就叫“修行”。心地清淨平等,這人就“得道”了。身心清淨,怎麼會生病?病從那裏來的?病從身不清淨來的。身怎麼不清淨?心不清淨,身就不清淨,什麼毛病都生出來了。果然身心清淨,沒有理由生病,沒有理由衰老。所以現在一些退休的人,他心裏不想佛,他天天想老,想自己一年一年老了。他怎麼會不老,當然老。又想老了就該有病,所以毛病都生出來了。老是自己想來的,病也是自己想來的,死還是自己想來的。這是打妄想。如果念頭一轉,轉成專念阿彌陀佛;阿彌陀佛沒有病,阿彌陀佛不老,阿彌陀佛也不死,就都轉過來了。就看你會不會轉,關鍵在此。

  前清盛時。萬善殿常課此經。故得宮廷整肅。政治清明。由彼時群知因果。故能上下相戒。朝野相安。鹹同而後。此經辍誦。朝綱紊亂。國勢隨衰。

  清朝開國的皇帝,尤其是康熙、雍正、乾隆,這叁個人真正了不起,在我們中國曆代帝王當中找不到的。我看過他們所批的奏折(就是批的公文),真的是愛國愛民,念念都是爲老百姓福利著想,真難得。他們不是人民的公仆,他們是人民的父母,以父母之心愛護老百姓,像愛護子女一樣。讀經就是他們發起的。宮廷裏面讀經,讀《無量壽經》,大家沒有不服的。不是讀皇帝的诏書,也不是念他的語錄,而是念《無量壽經》,上下都跟阿彌陀佛學。宮廷裏面每一天課誦《無量壽經》,所以上下相安,因爲大家知道因果,建立共識,社會安定。

  “鹹同而後”,鹹豐、同治之後,慈禧太後專政,大概看這個經裏面說的都是她的毛病,她聽了很不舒服,于是辍誦,不要念了。清朝國勢就這麼衰落的,背棄了因果,胡作妄爲。如果真正遵守祖宗家法,恐怕到今天還是清朝,不會有民國。所以清朝怎麼亡的?亡在慈禧太後的手上,這是一點不爲過的。這麼好的製度被廢棄了。

  今此本既出。不但爲淨宗前途賀。且可爲世運前途幸也。

  在末法時期,唯一能使我們享受真正利益,連學佛的人也不例外,要求快、要求新、要求變,這叁個要求都在這一部經之中,它確實能滿足現代人的需要。很可惜的,認識的人不多。所以凡是依照本經修學,尤其得到真實利益的人,一定要把這個法門介紹給別人。你自己沒有得到真正利益,你就不必說;得到真正利益,真正的好處,一定要告訴別人。我們希望大家都好。

  每憶沈谷成居士。有衆生福薄。大經塵封。提倡無人。佛恩難報之語。辄生慨愧。

  這是梅老居士當年看到前人所說的話,自己非常感慨慚愧。亦是爲此經作序,冀報佛恩萬一耳。

  今幸因緣成熟。寶典放光。本經有雲。值此經者皆可得度。

  這一句經文是在第四十五章。不管在那一個時代,遇到本經,能夠依照這一部經的理論方法去修行,沒有不得度的。

  彭二林曰。

  “彭二林”就是彭際清居士。

  此實無量劫中。希有難逢之一日也。

  二林居士這句話是對于《無量壽經》的贊歎。他著有《無量壽經起信論》,臺灣有單行本流通。彭際清也非常了不起,他是世家子弟,父親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書,相當于現在的國防部長。他是貴族出身,一生學佛,佛法的造詣非常之深。《華嚴經》那麼大的經典,他歸納《華嚴經》修行的方法,寫成一本《華嚴念佛叁昧論》。他著有《無量壽經》的節本,而且給它作注解,叫《無量壽經起信論》。他能有幸遇到這本經,很感歎地說:“此實無量劫中,希有難逢之一日”。我們今天遇到了,確實也如此。無量劫中希有難逢,我們今天遇到了。

  然則遇此經者。可不寶諸。

  所以遇到這一部經,一定要知道珍惜,要寶貴。要熟讀、要精解、要依教修行。

  有智之士。幸勿忽諸。

  真正有智慧的人,千萬不能夠疏忽,不能輕易放過。

  梅序竟。

  夏蓮居老居士有叁首偈,我們在這裏念一念,作爲今天我們開經第一次的結論。明天跟諸位介紹經題。

  傳譯獨多來最先。五年讀校亦前緣。慈尊加被成斯本。

  這是贊歎本經。“傳”是從印度傳到中國,“譯”是翻譯。傳來的原本是多種不同的梵本,翻譯共有十二次,所以說是“獨多來最先”。即使我們今天面對這個經本,我們能夠宣揚,大家能夠聽得懂,能夠解其義,也是諸佛如來神力加持。沒有佛的神力加持,我們講不出來,諸位也聽不明了。

  遍放神光照大千。

  這是有待于我們大家努力,把這個經本普遍介紹給一切衆生。無論在國內、在海外,這是我們本分應當要做的。方法要善巧方便,特別是接引外國人。外國人能接受,而且很歡喜接受。

  在美國我作了一個實驗。我們的道場開了一個宴會,把附近一條街上的外國人都請來,用素食點心招待他們,告訴他們,我們在這個地方作些什麼,讓他們了解。他就問我,學什麼的?我告訴翻譯,不要講淨土宗,介紹我們是學阿彌陀佛的。他就問,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?我說阿彌陀佛是“長壽”的意思。他點點頭,他們也喜歡長壽。阿彌陀佛是“智慧”的意思,智慧他也要。阿彌陀佛是“快樂”的意思,這更要了。怎樣才能得到長壽、智慧、快樂?心要清淨,身要清淨。他點點頭,他都要。我說,都要就好辦了,淨土宗在美國弘揚就不會有障礙了。

  所以在外國,講經說法要求簡單明了,我所講這四句話都是經上有的。無量壽是長壽,無量光就是智慧,清淨平等覺就是心清淨,極樂世界就是快樂。都是經上有的,他都要,這好辦了。

  此是淨宗第一經。

  前面跟諸位介紹過了,此經不但是淨宗第一經,是釋迦四十九年所說的第一經,也是十方世界諸佛如來所說的第一經。

  我過去學佛,對于佛法始終有一個懷疑,就是佛是不是真的萬德萬能?佛如果是真的是萬德萬能,假設一個人造很重五逆十惡的罪業,馬上就要墮地獄了,佛能不能教他立刻成佛?如果佛有能力教他立刻成佛,那我就佩服,佛確實是萬德萬能。佛要沒有辦法,那佛的智慧德能還是有限。到讀了本經之後,才知道佛是真的萬德萬能。阿鼻地獄衆生,臨命終時一念十念,都能往生不退成佛,這還有什麼話說。問題就是你肯不肯接受。不怕你造再重的罪業,你肯不肯相信?肯不肯接受?肯不肯依教奉行?如果你肯,佛確實有能力幫助你立刻成佛。你看看那一部經,那一個宗派…

《佛說大乘無量壽 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介紹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