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

  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

  淨空法師講述

  韓瑛記

  關于講經,古來大德們的規矩,在沒有講經文以前,都是依照隋朝智者大師所創立的“五重玄義”,或者賢首宗的“十門開啓”,先講解大意。但是,這種講解的方法,必須要有充分的時間,可是現在一般講席的時間都不是很多,因此,大家都以講經因緣與修學這部經的利益,來代替玄義。至于經文的內容,也只能作極簡單的、淺顯的,消文釋義而已。

  這部《八大人覺經》,是從修學佛法開始,乃至成就佛果位爲止。本經完全是啓發我們覺悟世間的一切都是痛苦,而使我們對于佛法能生起信心;並且指示我們要如何去修行,要怎樣成就佛道,這是一部對修學佛法,非常重要的經典。而其中的文字很簡短,卻把修學方法的綱領,說得清清楚楚。像這樣簡單詳明的經典,正契合今日分秒必爭的時代,這對于時光寶貴的諸位同修們來說,想要研究佛法,這部經非常適合。所以這部經,值得我們學習的。

  我們在學習經典以前,必須先要講解經題。因爲經題是一部經的綱領,經文的內容是從經題開展出來的道理,能夠了解經題的意義,對于一部經的內容,大致上也就會明了。所以還沒有解釋經文之前,先要解釋經題。

  對于經題,依照曆來講經的大德們所解釋的,大體分爲兩大部分,就是通題和別題。“佛說八大人覺”六個字是別題;“經”是通題。“通”和“同”字相通,是通于一切的意思。就是佛陀在世所說的一切言教,後來經過佛弟子們結集起來,不論小乘的、大乘的、顯教的、密教的,都稱做經。凡是聖人所說的道理,留傳于後世的,也都可以稱爲經。所以“經”字,是通于一切經典的,也就是一切經典的通名。

  “別題”,“別”是別于其他的意思,表示這一部經的經名唯有這一部經可以稱呼,其他任何一部經典,都不可以叫做《八大人覺經》。以上是通題與別題的簡單介紹。

  佛一生所說的經很多,但是所立的經題,不外乎七種方式,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“七例選題”。有叁單式、叁複式和具足式叁種。首先介紹叁單式:

  第一、單人立題:好比《佛說阿彌陀經》,佛說的“佛”字,是指釋迦牟尼佛。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都是人,所以叫做單人立題。

  第二、單法立題:如《大涅槃經》。“大涅槃”是法,所以稱單法立題。

  第叁、單喻立題:如《寶積經》。用“寶”作比喻,所以稱單喻立題。以上是叁單式的介紹。下面再介紹叁複式。

  第一、人法立題:如《地藏王本願功德經》。“地藏王”是人,“本願功德”是法,所以稱人法立題。

  第二、人喻立題:如《如來說師子吼經》。“如來”是人,“師子吼”是比喻,所以稱人喻立題。

  第叁、法喻立題:如《妙法蓮華經》。“妙法”是法,“蓮華”是比喻,所以稱法喻立題。

  以上是叁複式立題。

  底下一種是具足式立題:如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。“大方廣”是法,“佛”是人,“華嚴”是比喻。人法喻都具足,所以稱具足式。以上就是佛經的七例選題。

  現在,我們要學習的這一部《佛說八大人覺經》是屬于人法立題。“佛”是人,“八大人覺”是法。下面,我們來介紹本經的經題。

  首先把《佛說八大人覺經》七個字,分爲五段來解釋。先說“佛”的意義,“佛”是簡稱,完全的稱呼應當稱“佛陀”。因爲中國人喜歡簡單,所以就把“佛陀”兩個字,簡略的稱爲“佛”。佛的意思,翻譯中國話,叫做覺者、智者。

  “覺”是覺悟;“智”是智慧;“者”是人的代名詞。合起來說,就是有大智慧、大福德,已經徹底覺悟到宇宙人生真理的人,也就稱作佛。但是在這裏,是專指釋迦牟尼佛。

  關于“覺”字,還具備了叁個意義,就是自覺、覺他、覺行圓滿。我們常說,世間人總是活在醉生夢死當中,糊裏糊塗的過日子。因爲愚癡迷惑而不能覺悟,所以叫做凡夫;而佛之所以被稱爲覺者,就是因爲佛徹底覺悟了宇宙萬有的真理,證得人生究竟解脫自在,這在佛法裏叫“自覺”。佛把已經證得自在解脫方法,教化廣大的衆生,使衆生也能得到自在解脫。所做的這些事業,在佛法中就是“覺他”。這一種願意與衆生同甘共苦,普濟世間的偉大精神,自覺的功夫和覺他的任務,都做到圓滿無缺,在佛法裏稱作“覺行圓滿”,也就是成佛。

  由這裏,我們可以知道,佛之所以成佛,是因爲具有自覺、覺他、覺行圓滿的叁種功德而來的。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稱作佛的。像這樣具有叁種覺的聖人,是通于十方叁世的。所以平常我們在經典裏常看到“十方叁世一切諸佛”。

  我們如果也能依照這個方法去修學,做到自利利他,功德圓滿的時候,也就成爲今世的佛。

  “說”,就是講話的意思。有“能說”和“所說”兩種意思。“能說”是指能說法的人,但是在這裏是專指釋迦牟尼佛;“所說”是指佛所說的道理教法,也就是這部《八大人覺經》的義理。把“佛說”兩個字合起來講,這部經是釋迦牟尼親口爲我們宣說的,是佛證得無上菩提所說的。真實言語,不是天人、二乘、權教菩薩所說的。

  在這裏,我們應該知道,不單是這部《八大人覺經》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,就是現存在藏經裏面的經典,都是釋迦牟尼佛爲這個世上的衆生所說的。在這個世間,如果沒有佛的出現,不但沒有這部《八大人覺經》,其他任何經典也不會有。因此,我們今天能夠學習佛法,完全是佛陀偉大慈悲的賜予,我們必需要好好學習,要上報佛恩,下濟衆苦,弘法利生,闡揚佛法。

  “八”是數目,就是經中所講的八條道理,也就是八種法門。

  “大人覺”,這裏所說的“大人”,是揀別天人、二乘聖者,是指十方一切諸佛、菩薩大人。“覺”是覺悟的意思。合起來說,本經所說的八項事理,不是天人、二乘聖者所能圓滿覺悟的,乃是諸佛菩薩大人才能覺悟的,所以叫“大人覺”。

  剛才說天人、二乘,不能稱作大人的原因,就是因爲天人慧淺福薄,還沒有了生死;二乘人雖然證得聖人果位,但是沒有發起利益衆生的大菩提心,所以不能稱大人;而大菩薩具有大智慧、大福德、大善根,已經覺悟了諸佛所證的無上菩提,所以稱之爲大人,也就是大菩薩。“大”字也是歎德的意思。本經的體、相、用都大,我們把體、相、用叁大做一個簡單的介紹:

  第一、體大:就是我們自心中的真如理體,這個理體是豎窮叁際,橫遍十方,一切平等,無所不包,無所不容的,也是衆生人人本來具有的佛性,所以叫“體大”。

  第二、相大:“相”,就是德相。我們自性裏本來具足無量無邊的功德妙相,而這一切功德妙相,都是由性體中顯發出來的,所以叫做“相大”。本性所具的功德妙相,是盡虛空、遍法界,就在衆生的一念心中,只要能徹底覺悟真如理體,功德妙相,當下就現前,這是顯示自性相大的意義。

  第叁、用大:“用”,就是妙用。我們的清淨本性,能生起一切世出世間妙用;而這個妙用,是無所不通,無所不達的,也就是稱性而起的大用。因爲佛具足了萬德萬能的功德智慧,所以稱“大”;如果衆生能夠證自性中的體、相、用,也就可以稱作佛。但是衆生迷失了本性具有的叁大,妄認地、水、火、風,四大假合爲身相,妄認六塵緣影爲自心相,這就是衆生不能稱“大人”的緣故。既然不能稱大人,又怎麼能聽聞八大人覺經?我們應該知道,衆生雖然迷惑,但是本性中,本來具有的體、相、用叁大永遠存在,從來沒有減少一絲一毫,不過就是終日糊裏糊塗,隨著境界流轉,暫時的迷失而已。

  衆生與諸佛菩薩,只是迷惑與覺悟的差別而已。而佛所說的八項事理,就是要我們衆生各個都能覺悟,能夠覺悟,就是“自覺”。再依照本經裏面的八項道理,勸導一切衆生,使一切衆生都能覺悟,就是“覺他”。自覺和覺他都做到圓滿的時候,自然見性而證入佛的果位,這就可以稱爲“大人”。如果各位同修們,對于本經所說的八項事理,也有所覺悟的話,諸位就有資格稱爲“大人”;換句話說,如果我們想要成佛的話,非覺悟這八種法門不可。

  但是,要覺悟這一切事理,必須先求得智慧;有智慧,才能提得起、放得下。求智慧一定要從聞、思、修著手。所謂“聞、思、修”叁慧,就是我們聽聞佛法時,在內心思惟,然後腳踏實地的依教奉行,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;對于佛法的道理,才能徹底的覺悟。

  “經”字是通題。經也稱作“契經”,印度文稱作“修多羅”,翻譯成中國話,意思就是說“上契諸佛所證之理,下契衆生可度之機”。

  下面介紹“人題”:

  “人題”就是記載翻譯這部經的年代,和翻譯人以及他的身分等等。

  佛教發源地在印度。釋迦牟尼佛是印度人,他以印度語言宣講佛法,經典當然是印度文字,如果要在中國普遍的流通,必須要經過翻譯——把印度文翻成中文,才能在中國流通。本經是“後漢沙門安世高譯”。

  “後漢”,是說明翻譯這部經的年代。後漢是中國朝代的名稱。我國漢朝,就是漢高祖劉邦所開創的天下。劉邦統領中國以後,代代相續,傳到一百一十二年的時候,王莽篡位,再經過十五年,劉秀起兵滅了王莽,恢複漢朝。因此,就把王莽篡位以前稱作“前漢”,前漢建都在西面的長安,又稱西漢。劉秀中興漢室以後,建都在東面的洛陽,稱爲東漢,又稱“後漢”。而這一部《八大人覺經》就是後漢時候翻譯的。

  “沙門”,是標示翻譯者的身分。翻譯人是一位出家的沙門,而不是居士。“沙門”是印度出家人的通稱,譯成中國話叫做“勤息”。“勤”是精勤、勇猛的意思;“息”是止惡的意思。合起來說,就是精勤修習佛法,滅除一切煩惱;也就是勤修戒、定、慧叁學,息滅貪、嗔、癡叁毒的意思。

  “安世高”是翻譯人的德號,姓“安”,名叫“清”,真實的姓名叫“安清”。這位法師,不是中國人,他是安息國人,以國爲姓,是尊重他的人格,和他的國家,所以姓“…

《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✿ 继续阅读 ▪ 佛法與人生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