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 下面说「谦下饶益行」,这五个字太重要了,行是行为,起心动念是我们意业的行为,言语造作是我们身口的行为,你看看这个行为里头,这多重要。第一个是谦下,谦虚卑下。儒家讲的礼,礼的精神是什么?自卑而尊人。自己谦虚卑下,尊重别人。饶益是利益众生,我们的思想、我们的行为是不是利益社会大众?在家庭是不是利益一家人?在团体是不是利益这个团体?如果对于这个团体不利的我们去做,那就错了,那怎么样?破坏了清净的水源。所以一定要想到,我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对家庭、对社会、对国家、对世界、对一切众生是有益还是有害?能常常这样想法,你就不会造恶业,你就不会做错事了,你真的会修行。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,你从来没有断过,天天在干,这种人哪有不成就的道理!小成就人天福报,大成就往生净土。真的,进入诸佛菩萨的俱乐部,跟他们生活在一起。所以谦下饶益我们要学。
自己谦下饶益就是教化众生,一切时、一切处、一切环境里头,谦虚卑下决定有好处,利益太大!我讲过天主教的《玫瑰经》,《玫瑰经》第一段就是讲圣母玛利亚的谦卑。它把这个谦下饶益放在第一,是让所有信徒学习以谦卑饶益行处事待人接物,报得的是香水海。这个香水海在我们自己本身,我们晓得人身体百分之七十是水,那么你身体里面的水都变成香水海了,这个道理不难懂,这个道理也是事实真相。因为你的心善、思想善、言善、行善,你全身的水变成香水海。所以我们从江本胜水实验里面得到了证明,这是最健康的。
「香河右漩,是随顺法性进修教化众生报得」。右是表顺,随顺法性,法性是道,随顺法性是德,中国古人常讲「行道履德」,这是圣人。做得最圆满、最彻底,而为后世人做标准的,做典型的、模范的就是尧帝跟舜帝,做得最圆满,孔孟都是向他们学习。虽然孔孟跟尧舜在年代上相距差不多两千多年,尧舜距离我们现在应该是有四千五百年,孔子距离我们现在二千五百年。所以尧舜在孔孟相距两千年,圣人。
中国传统的教育在尧王的时候就已经落实了,伦理道德,五伦五常,教的是这个,「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夫妇有别,长幼有序,朋友有信」。学习的方法有「博学,审问,慎思,明辨」,这是穷理;最后一个重要,「笃行」,笃行是落实,这是方法。一定要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,落实在工作里面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。中国传统的教学五千年没有变更过,没有改变,所以中国的社会永远保持着祥和,中国人永远保持在善道。在中国历史上,中国从来没有对外国发动侵略战争,没有夺取别人一寸一尺的土地,没有。中国跟任何国家族群往来都是和睦的,这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看到!过去如是,将来一定还是如是,怎么知道?现在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倡「以德治国」,提倡读诵经典。那我们就晓得将来也是走向和平,一定是和睦相处,平等对待。右漩是表依正法,凡是与法性相应的,这是正法,中国人讲道德,道德就是正法,随顺法性,教化众生的成就。
「总不离法性大智随行报殊」,殊是殊胜。你看看大乘的教学,大乘教学离不开法性,特别提出法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圆满智慧,般若智慧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四十九年前面十二年讲阿含,诸位要知道阿含是小乘;接着八年讲方等,方等是转小成大,也就是大乘的开始,二十年;二十年之后,这才讲到佛法里头最重要的主修的科目,叫般若,般若智慧,般若讲了二十二年。加上前面二十年,四十二年,般若讲二十二年;最后八年讲法华、涅槃。
诸位要是把这个看一看,你就晓得佛法主要讲的是什么?主要讲的法性大智,般若就是法性大智。随行报殊,那就是诸佛如来的依正庄严,殊就是庄严,殊胜;报就是依正,从智慧生的,不是从烦恼生的。烦恼生六道,烦恼变现出三途地狱,从烦恼变现的;从智慧变现的,一真法界,清净剎土,华藏、极乐是从智慧生的。如果我们能够把烦恼习气放下舍掉,完全随顺佛法,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,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就是华藏、就是极乐。这哪有迷信?这哪有错误?什么人修什么人就证得,其妙无穷。
下面给我们说「一一境界中,有无量同异」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「此是观因知果,以此准知,总是一性中随用不同故」。这句话我们要记住,这是说到现实,十法界依正庄严,总是一性中随用不同。随用是这十法界里面众生的心想不一样,所以法性随着一切众生心想变现出来的(我们就用江本胜博士的话来说)色声香味不相同,就有差别,妄想少的就非常殊胜,妄想多的,那就差别很大!不但在十法界,在我们这人道里头亦复如是,你身心清净的,吃什么东西都好吃,心不清净,烦恼习气很重的,什么样好东西吃了都生烦恼,对身体有损无益;什么都好吃的,对身体有益无损,这都是在一念当中。这种种差别从哪里来的?众生心想不同,法性的应现是相同的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。
今天时间到了,本来我想把这段讲完,后面还有「众生布施福田果报不同者」,这段我们明天继续来说。
《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九五卷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