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育就是爱的教育之扩大。佛法讲「大慈大悲」,你看基督教、天主教,「神爱世人,上帝爱世人」。伊斯兰教,伊斯兰教称上帝称安拉,是阿拉伯语,「安拉确实是仁慈的」。这个慈悲、爱、仁慈,源头在哪里?源头就在父子有亲。现在这个父子有亲,一年还象样,三年就变质了。你看小朋友六、七岁的时候,他就有谋害父母的念头,亲情没有了,这亲爱没有了,爱变成恨了。这是什么原因?原因很简单,那个爱、亲爱你没有好好的把它保持,你疏忽了,你把它失掉了。到后来发现,你想再找回来,可不是那么简单。
这些年来,确实有一些仁人志士,在国内大力提倡儿童读经,希望从这个地方把伦理道德再引发出来,产生很好的效果。现在国家对这个很重视,好事情!「中国少儿基金会」告诉我,中国的少儿(也就是小学以下的),大概十岁以下有三亿多人,三亿六千万,占全世界大概是儿童的百分比好象是六分之一,比例相当可观。全世界六个儿童就有一个是中国人,三亿六千万。现在对于儿童教育非常重视,好事情,我们听了非常欢喜。国际间对这事情逐渐也重视了,所以我这个月底,大概就是下个星期,我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邀请,在巴黎我们举行一次座谈会。人不多,只有十几个人,讨论一个主题是什么?全世界的伦理道德教育。我们非常希望把中国传统的教学介绍给联合国,希望联合国在全世界去推动。
这一桩事情我们要知道,我们绝对不是说,我是中国人,一切都是中国好,这是人家很难接受的。我们在国际上告诉大家,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,任何一个民族,他们古圣先贤所留下来的东西,都是人类智慧的财产,都是人类经验的结晶,全世界任何一个人都有继承的权利,好东西!我们应当要学习。中国有五千年完整的历史,重视教育,对于这教育的经验非常丰富,绝对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夸耀自己,不是,我们是站在很客观的立场上来观察。像过去七0年代,英国汤恩比博士所说的(现在这个人还在);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先生,这欧洲人,他们知道,他们也非常强调,不可以忽略中国五千年传统的历史、智慧、经验、教学,应该要学习。
现在全世界著名的大学都有汉学系,当然他们开的课程很多,我相信内容也很丰富,可是效果不彰。这是什么原因,这要很细心去观察、去探索,他们所看到的、所重视的,像植物一样,他重视花果。这花开得美,果很甜,忽略了根本。中国的智慧、经验是真丰富,为什么你学不到?你读那么多中国的典籍,你为什么没学到?不但外国人没学到,我们中国人自己本身也没学到。什么原因?疏忽了最基础的家庭教育,所以我说没有根。中国古圣先贤传统教育,「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」,是家庭教育。所以我说,中国传统教育的特质是家庭,我这一次应邀到联合国去访问,主要就是把这一句话介绍、告诉他们。
中国东西是好,从哪里学?从《弟子规》学。现在怎么个学法?男女老少大家一起学。为什么?做父母的、做祖父的没学过,现在你叫小孩来学,你自己没有学,他不服。小孩慢慢长大,到了三岁麻烦就来了,他看你叫我做,你为什么没有做到?他会质问你,所以到五、六岁他就反抗。大人做到了,他很欢喜,他没有话说,他认为这是天经地义。所以现在这个教育是男女老少大家一起学,全民教育。我们要培训一批好的老师,这个老师,每个老师自己一定做到;他不做到,他就没有办法教这门课程,要自己做到。
学佛的,佛门,佛门一定要把十善业道做到,净业三福头一条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。所以我说《十善业道经》是建立在《弟子规》的基础上;没有《弟子规》的基础,十善业道决定做不到。大乘佛法里头就变质了,这『佛福田』就有了问题;本来是良田,真的得福,这是我们不能不晓得的。所以今天我们一定从根本做起,修行从哪里修?从《弟子规》修,从《十善业道》修,你有根。然后这八万四千法门,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你会有成就;如果你不在根上下功夫,不认真把它做好,你这一生会空过,到老死一事无成。那就是从前李老师常讲的,该怎么生死,还是怎么生死,你还是搞六道轮回,你念佛都不能往生。诸位要晓得,念佛往生的人都是有净业三福的基础,你三福头一条都没有做到,后头两条那就不要想了。
「药喻」是除烦恼障,「日喻」是除所知障,太阳出来的时候,『照耀于世间』,佛福田也是这样的。『灭除诸黑暗』,清凉大师在《疏》里面注的虽然不多,把经义、精华点出来了,「即一之多」。你看前面药喻「即多之一」,这里是「即一之多,无幽不烛,大小之暗并除」。所以这一首偈是讲断所知障。所知不是障,你应该要知道的,所知怎么会是障?今天怎么样?有一种障,障碍了我们的所知,我们称它作所知障。跟烦恼不一样,烦恼本身就是障碍,所知本身不是障碍,就是障碍了我们的所知,这个障比烦恼障还难破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下一堂再学习这首偈。
诸位同学,我们继续看第七首偈:
【亦如日出时,照耀于世间,佛福田如是,灭除诸黑暗。】
前面跟诸位同学说过,这一首是破所知障,所知障跟烦恼障的性质不相同。烦恼是贪瞋痴慢疑,这个疑是对于圣贤教诲的疑惑。末后一个恶见,恶见就是错误的见解,错误的见解也有五大类,身见、边见、见取见、戒取见、邪见,合起来称为十使。这是佛学的名词,称之为见思烦恼。它本身就是烦恼,本身就是障碍。所知的性质跟它恰恰相反,所知是智慧,智慧不是烦恼,智慧是我们学习终极的目标。佛法常讲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,佛法修学终极的目标是智慧。智慧开了之后,所有一切问题都解决了,所有一切障难都化解了。现在这个世界上,许多人都在忧虑怎么样化解冲突。冲突很多,无量无边,智慧一开冲突都没有了,矛盾没有了,对立没有了。「即一之多」,智慧是一,能灭除种种黑暗,黑暗就是愚痴。所以真实智慧很不容易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
『佛福田』里面具足戒定慧三学,前面跟诸位报告过。修学的次序,宗门、教下、显教、密教,包括我们净土法门,古德说这个法门「易行道,万修万人去」。祖师大德说的是真的不是假的,没有说错,为什么现在修学会有这么多困难?当然我们学的人两种障具足,烦恼障跟所知障统统都有,这个易行道也就不容易了。这些年来我们深深有感于是。所以古人说得好,凡是一个成功的人,一定是经过许许多多次的失败,在失败当中吸取经验教训,不断的改进,到最后成功了。这个话很有道理,我们大家听了都会点头、都能肯定。我们学佛,我从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,我就很欢喜、很认真的学习,今年五十四年了。五十四年当中不知道遭遇多少困难、多少挫折,我很冷静、很细心的检讨思惟,把这个病根找到。
佛在经教里面讲得非常清楚,我们的修学,净宗学会成立,我们写了个缘起。缘起是我写的,用韩馆长的名义发表的,提出了我们修行的纲领五个科目。这五个科目很多大德看了都很欢喜,简单、明了、容易记;你要是太深、太多了,记不住,你没有办法落实,那就等于零,所以愈简单愈好。我们的五个科目,第一个是「净业三福」,这是根本依,我们依靠的根本。为什么?三福是《佛说观无量寿佛经》里面,世尊对韦提希夫人的开导。韦提希夫人实在讲也是大权示现,遭遇到极大的困难,家庭出了问题,国家出了问题,正是现在所说的冲突,痛不欲生。求世尊指点有没有更好的佛国土,那里面没有这些矛盾,没有对立,没有冲突,那这个世界就太好了,现在人讲我们移民过去。
世尊听了之后很欢喜,没有告诉她,世尊用他的神力把诸佛剎土变现在她面前,让韦提希夫人自己去看,正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,看了之后自己去选择。她看了之后,果然她选择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。她向世尊报告,这个世界好,我很喜欢,我很想往生,求世尊教我,怎样才能得生阿弥陀佛国土,她选得正确。世尊在没有教她往生净土的方法之前,先说「净业三福」作为修行证果的大前提,佛说出这三条。第一条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第二条「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」,第三条「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」。佛说完之后,又特别郑重的嘱咐,这三条是「三世诸佛净业正因」。我们这才完全明白,佛法无论是大乘小乘、宗门教下、显教密教,统统建立在这个基础上。换句话说,这是学佛总的指导原则,是所有法门的根本依,最根本的要依靠这个。我们懂得这个,这是我们第一门功课。
第二门「六和敬」,六和敬是人与人,大众相处,怎样能和睦相处?六和。第三科「三学」,第四「六度」,第五「普贤十愿」,我们行门五门功课。但是这个功课提出来差不多也有将近二十年了,效果不彰。虽然好象都还在做,法缘也还殊胜,还不错,真正成就、回头、变化气质的人不多,甚至于还有见异思迁。这问题到底出在哪里?出在「净业三福」头一条没做到。所以我讲《十善业道经》。《十善业道经》上佛讲得太清楚了,人天法,声闻菩提,缘觉菩提,乃至无上菩提,统统是依十善业道为基础。
而十善业道就列在三福头一条里头,头一条四句,最后一句「修十善业」。十善业为什么做不到?十善条目大家都很清楚,身,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,因为它是对在家学佛的,出家更不必说了。口业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绮语、不恶口;意业不贪、不瞋、不痴。为什么做不到?学佛没有十善就没有佛法,「佛福田」就没有,你只能在这个福田里头,就是阿赖耶识里头,种一个佛法的种子。你在这一生当中无论怎么修学,你只要是没有十善,你就不会开…
《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九二卷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