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九二卷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花结果,这种子不会发芽。你说十善业道多么重要!

  

  再看看,我们看《弥陀经》,大家念得最多的,佛在经上说得很清楚,西方极乐世界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」。我们不但要修十善业,要修到上品十善,你才能往生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恶人往生是不是上品十善?是,恶人在最后他修忏悔,痛切忏悔,回头是岸。我们谚语里面所说「浪子回头金不换」,他真的回头了,那一念就能往生,那也是上品十善。俗话还说「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」,人到将死临命终的时候,一生造了很多错事情,良心发现认错了,希望后人不要学我,这是上品善。所以说念佛的人临命终时他能往生,他真的忏悔,真的回头,那一念就能往生,我们要明白这些道理。

  

  把这个根源找出来之后了,我们才知道,特别是今天整个社会动乱,我们自己一家好,一个地区好,大环境不好,我们还是好不到哪里去。所以没有缘我们绝不攀缘,佛教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少一事不如无事,一心求生净土,我们可以做到。世局的动乱,乃至于西方人所讲的世界末日,我对于这个一丝毫恐惧都没有。为什么?八十岁该死了,所以生死对我都不放在心上了。可是今天这个社会,希望化解冲突、促进和平这一桩事情找到我了,找到我,我们不能置之不问。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些事情,也不懂得这个道理,也不晓得这个修学的方法,那就算了,我们可以拒绝。今天他既然找到了,我们知道病根在哪里,知道用什么方法来救。我们如果要不尽心尽力,慈悲心何在?我们这个佛法不叫白学了吗?

  

  今天缘成熟了,那我们出面来做,总得辛辛苦苦,这世界许多地方不能不去跑跑。为什么?就是为这桩事情,这是应该做的,于我们自己修学有没有妨碍?没有妨碍。我读经每天不中断,旅行也不中断,事情办完之后,我们摄影棚讲经立刻就恢复。我常讲人在社会一定要有正业(业是事业)、有恒业,恒常,不要去常常去改变。我们的事业是社会教育,我们继承老师,老师是释迦牟尼佛,老师一生从事于社会教学,天天讲经上课,说法四十九年没有休息,没有中断。这是老师告诉我们,他一生的事业如是;我们跟老师学,也把这个当作我们自己一生的事业。我们的事业就是讲经,就是教学,这是我们的正业;现在搞世界和平这个,这不是我们的正业。找到了,找到帮帮忙,何况对我们自己所修学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妨碍,可以。

  

  希望化解冲突,化解矛盾,化解对立,促进世界的安定、和平,所以才提出「孝亲尊师」。你看,我们还是没有离开「净业三福」,孝亲尊师找什么样的教材?根本的根本最有效的教材,《弟子规》。我过去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,李老师教我们修身的课本,他老人家没有教,叫我们自己去读,自己去学习,给我们选择的教科书,《五种遗规》。这本书好,清朝康熙年间,陈弘谋先生编辑的,他那个时候做两广总督,公余的时候编这么一套书。这书好,我们现在把它翻印。所以《弟子规》不是学校教科书,而是什么?而是中国自古以来,家训、家教的集大成。在《五种遗规》里面,选择好的家教、家训就选了不少。《弟子规》是集大成,而且言简意赅,又用孔夫子《论语》里头一句经训作为总的纲领。这就是说《论语》上夫子所说的「弟子入则孝,出则弟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,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」,用这一句做纲领。

  

  所以《弟子规》总共就有七大段,「孝、弟、谨、信、爱众、亲仁」,后面「学文」,这七段。文字少,全文只有一千八十个字,总共三百六十句,每一句三个字,好念、好记。我们特别选择这个本子,没有用《五种遗规》,选择这个本子。这个本子我说过,它不是教科书,不是学校教的,家教。那我们今天,从小没有受过家教,现在来补习。世出世间学术,伦理、道德、学术统统建立在这个基础上,这个东西没有了,什么都不要谈,全盘都废弃了,佛法也不存在了。

  

  所以我们到澳洲,这都是经过很多挫折,冷静思惟我们怎么办?这路怎么走法?这才慢慢、慢慢比,比到这条路来了。在澳洲我们办了个净宗学院,净宗学院的学程是九年,我把它分三个阶段,第一个阶段两年。两年主要的落实《弟子规》跟《十善业道经》,是以这两部经为主修。另外还有助修的,有《了凡四训》,有《太上感应篇汇编》,有《德育课本》,有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,甚至于还可以学习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。但是这两年是以《弟子规》跟《十善业道经》,这两部是主修的,其他那是选修。一定要在两年当中落实,两年不能落实,你就淘汰了。两年真正能够落实了,后面第二个学程是三年,三年学净宗本科。就是五经一论,再加上祖师语录,语录是选修的,我们净宗基础能奠定。最后四年一门深入,作为专攻研究,学一部经,这一部经你将来可以自行化他,一经通一切经通,九年教育。

  

  我在想这个学程,那个时候我也不敢确定九年时间是不是太长,正好我去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和平会议,在日本冈山开。开会期间,我去参观日本的一些佛教圣地,到比睿山去参观。比睿山是日本佛教很有名,说是日本佛教之母,他们各宗派的这些祖师大德都是从比睿山出来的。我去参观,问他们那一些祖师大德过去在山上修学的状况,特别着重在修学的期限。他们住持告诉我,这一些大德们过去在山上修行,最少十六年,有的在山上住了三十多年。这九年的学程我这样就定下去了,不能再少了,你看日本这些大德高僧十六年以上。我们这个九年已经是打很大的折扣了,再把这个期限再降低,恐怕不能成就,所以就再坚持决定九年。

  

  所以弟子规跟十善业落实之后是一生的,不是说我只做两年,那你就错了,终身不变。菩萨修行,生生世世不离十善业。你们看佛像,特别是释迦牟尼佛的画像,画像佛顶上有一个圆光,光上面有三个字,也有用中文写的,多半是用梵文、用藏文,这三个字是「唵阿吽」,什么意思?就是十善业。唵是身业,阿是口业,吽是意业,三业清净。《无量寿经》里面讲的「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;善护身业,不失律仪;善护意业,清净无染」,唵阿吽就是这个意思。从初发心到如来地,你看看,没有舍十善业,不但是一天没有舍,一剎那的时间也没有放弃过十善业,这叫圣人。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的十善业,十善业决定建立在《弟子规》的基础上,孝亲尊师。你不在这根上的根下功夫,你怎么能成就?这是同学们不可以不知的。

  

  现在听说一些地方,有一些所谓潮流,这潮流不是好事情。听到什么,一窝蜂的要改变学什么,这个不好;学的成就,自古以来一门深入长时熏修。特别是中年以上的念佛人,我们要认真依照《阿弥陀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念佛求生净土。《华严经》可以听,作为什么?补充教材;《弟子规》、《十善业道经》要不要学?要学,是我们的行门。我们日常生活,处事待人接物,佛学会了,经会念了,不会做人。不会做人你还能往生吗?你还能成佛吗?佛是人成的,好人才能作佛,不可以搞错。我们现在中年以上,我们要把《弟子规》、《十善业道》作为我们补充教材。小时候没有学,现在就是一面盖大楼,是一面打地基,双管齐下,同时并进,这是不得已的方法。不在这上把地基搞好,恐怕往生有问题。

  

  如果你说,我现在把《无量寿经》、念佛统统废弃了,我专门来学《弟子规》行不行?行。但是那个期限,我们佛学院规定两年。两年一定要落实,然后回过头来学《无量寿经》,学《阿弥陀经》,不一样!你有根,你活了。像这些道理不清楚,见异思迁,这都叫所知障,就是此地讲的『诸黑暗』,你永远在黑暗里头摸索。你智慧没有开,你跟着别人走,盲从!纵然听经,听经也会把意思解错,这种事情太多太多了,没有智慧,往往把经义解错了。听我讲经,解错意思的不希奇,为什么?读佛经解错意思都很多,这是很平常的事情,这就是此地讲的诸黑暗。到什么时候心地放光?

  

  《弟子规》跟《十善业道》要用佛法来讲都是属于戒律,因戒得定。你们现在用这个能不能得到定?很难,为什么很难?如果百分之百的落实,那就有定功。我学这两样东西,我只能做到十分之一、二,十分之二、三,或者十分之五、六,十分之七、八都得不到定。十分之九、十,那你心就有定功,定生慧,你学经教你有悟处,你听讲经你也有悟处;你在日常生活当中,所遭遇到一切境界,统统都有悟处。就像开悟的人所说的,左右逢源,头头是道,那个时候就法喜充满了,真得受用。

  

  所以在我们智慧没有开,遇到困难,遇到疑惑要问,你们来问我,可以用通信的方法,可以用传真的方法。重要的问题,许许多多人都有同样问题,我会在讲经的时候跟大家讲解。为什么?经上常常讲到,尤其是《华严经》多次的重复,这经的好处。佛知道我们这个根性,说一遍、两遍很健忘,时间久了肯定记不住,又迷惑了,时时提起。

  

  《华严经》讲什么?《华严经》讲十波罗蜜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、方便、愿、力、智,十波罗蜜。十信位菩萨讲十波罗蜜,十住菩萨还是讲十波罗蜜,再往上去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统统都讲十波罗蜜。譬如初信、初住、初行、初回向、初地统统讲布施波罗蜜,二信、二住、二行、二回向、二地统统讲持戒波罗蜜。就是学习的科目完全相同,当然这里头浅深不一样,愈讲愈深,愈讲愈广,深广无际,菩萨主修的就这个法门,这个经好处在此地。一遍学下来了,重复很多很多次,你能够专心学习,肯定开智慧。但是各人(每个人)开智慧层次也不相同,有高、有低,那这关系各人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。所以我们肯定佛福田。

  

  这个「佛福田」意思深,我们在前面跟诸位同学说过,佛法里面常用如来、常用佛,这些名词有时候是一个意思,有时候是两个意思,完全要看这个经文上下语气你去体会。说事,事里头有理,说理,理里面有事,圆融无碍。说佛多半是在事相上说的,事离不开理,没有理哪来的事。理是什么?理是自性。有时候讲如来,如来就是讲自性;说佛,佛这是讲法报应三身。诸位想想看,法报应三身,法身是自性、是体,报身是自受用,应身是他受用。三身在哪里?三身就是现在自己这一身,一即是三,三即是一。我们自己修学,提升自己境界,这是报身;我们讲经教学,帮助别人开悟,这是应化身;体,体是智慧,智慧是法身,自性本具般若智慧。佛虽然不在世,经本就是佛,经本就是佛的应身,我们依靠经本明白、觉悟了,从佛的应身启发自己的智慧报身,所以能够「灭除诸黑暗」。

  

  佛法能帮助我们转迷开悟,迷是惑,这烦恼里头的惑业苦,迷惑,没有智慧;这一下觉悟,智慧开了,断烦恼就不难了。断烦恼,转恶为善,成佛道也有指望了。我们今天用成佛道的方法,就是用求生净土,八万四千法门最适合现代人的根性。我们是依照方法、依照这个理论来修学,真的,祖师讲的话没错,「万修万人去」。你要不懂理论、不懂方法,懂理论,方法错误了,去不了;懂方法,依据理论错误了,也去不了,如理如法决定往生,你有信心。对往生有希望,对现在有信心,什么样的障缘,什么样的灾难,你不会放在心上,你不会感觉到恐惧。即使逆境,逆来顺受,不惊不怖,没有惊慌,没有恐怖,这是什么?智慧。对于世出世法性相理事因果你都能够通达,自己晓得怎么学,也能够帮助别人,有缘不能回避。

  

  过去祖师大德用什么方法帮助广大的群众?用文字。所以讲经说法、讲演利益现场的大众,现场大众人数有限,一般讲经,听众大概有几十个人、一百多人。我过去在香港讲经,第一次到香港来,一九七七年讲《楞严经》。在九龙界限街中华佛教图书馆讲两个月,以后又到香港蓝塘道光明讲堂续讲两个月,讲了四个月,听众一百多人。香港这个道场都很小,一百多人讲堂已经坐满了。百世劝人写书,所以古来祖师大德一部经讲完之后,多半他这个讲义都会编成书,这书就流通。书虽然利益十方、利益后世,流通量有限制,还得要有程度的人喜欢看。总是佛家常说的「佛度有缘人」。没有缘的人遇到你这个书他不看,或者他看不懂,没兴趣。

  

  现在科学技术发达,卫星电视、网际网路,此地我们在一起学习,全世界都能够同时收看到。这是从前这些大德们没遇到的,我们现在遇到了,也用上了。而且能把声音、色相用光碟保存下来,流通十方,流通到后世,这比从前缘来说殊胜太多了,这是很好的工具,我们要学。科技不断还在进步,我们现在一般估计,五年之后卫星电视会淘汰,代替的是什么?宽频道的网路,接收更方便,成本更低。现在这卫星成本很高,变成网路的卫视,那这就是成本低。现在已经开发了,还不普遍,我们相信五年之后一定非常普遍。不断在进步,我们要利用科技的方法、手段,把古圣先贤的教诲介绍给全世界一切有缘众生,我们共同学习,希望各个都能成就。今天就讲到此地。

  

  

  

《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九二卷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